突发事件防范与自救-地震来临时的防范与自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什么是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震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多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2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通常地震按震级大小戈IJ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级。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一般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伤害程度也不同。

    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的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一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误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一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

    地震前有哪些先兆

    地震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往往在极短时间内给人以毁灭性的打击。近百年来,世界范围内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260万人左右,占各种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8,因地震而受伤的人数是死亡人数的3倍。

    人们把观察到的一些与地震发生有密切联系的震前异常现象称之为地震先兆。其特征如下。

    (1)地下水的变化:地震前,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地壳深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翻油花、发浑、变味等。

    (2)动物的异常反应:由于有些动物的感觉器官比人要灵敏得多,地震发生前,一些动物可出现异常反应,人们可据此来推测是否会发生地震。

    如地震前一两天,牛、马等不进圈;鸡不进窝;鸭不下水;鸽子不回巢;蜜蜂一窝一窝地飞走;大老鼠叼着小老鼠搬家;狗狂叫不止,甚至对主人狂吠;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等。

    (3)地光和地声:地震前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及声音。

    地震发生后如何进行自救互救?有哪些注意事项?

    地震发生后的自救互救最好在震后72小时内进行,当然越早越好。地震资料统计发现,震后20分钟内可救出37.55%的伤员,救活率高达98.3%;1小时内可救出85.8.的伤员,救活率达63.7%;若2小时内还不能得救,救活率就很小了。但是,只要被埋伤员有存活希望,寻找和救援工作就不会停止。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创造了伤员被埋100多小时还能被救活的生。

    地震对人体的伤害

    地震灾害主要表现为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对人的伤害,主要是直接造成伤亡,诱发心身疾病,损害健康状况和造成心理、精神上的伤害。

    1.地震致人伤亡的原因

    地震造成死亡,主要是以下几点:

    (1)建筑物倒塌被砸死。这主要发生在倒塌的楼房或平房中,不少是被预制楼板或墙体直接砸死的。

    (2)窒息而死。属于机械性伤害。据统计,闷死者占平房中死亡人数的30%—40%。

    (3)饥饿而死。多数被压在多层预制板下难以施救,抢救不及时,精力耗尽、饥渴而死,占总死亡人数的20%—30%。

    (4)次生灾害致死。地震可能引起许多次生灾害,如灾后瘟疫、洪灾淹溺、火灾烧伤、电击损伤、严寒冻伤等,能造成人员严重伤亡。

    (5)患病而死。地震破坏了原有医疗卫生设备,新的救援设备跟不上,伤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患病而亡。

    (6)惊吓跳楼或其他逃生方法不当致死。

    2.地震致人伤亡的比例

    震区防灾、抗灾、防病能力以及房屋质量及其破坏程度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是成反比的。国外资料显示,一般死伤比为1:2.43,我国则为1:2.79。通常情况下,靠近震中的重灾区的死亡比例相对高一些,而远离震中的轻灾区则会低一些。唐山大地震死亡24.3万人,重伤16.7万人,轻伤54.0万人,死伤人数比为1:2.92。在我国制订防震的比较切合实际的预计参数应该是1:3。

    3.及时挖救对存活的影响

    如果在24小时内,从废墟中救出伤员,就会有很大的存活率。半小时内挖出,可救活的比率为99.3%;第一天内挖出,可救活率为81.0%;第二天内挖出,可救活率为52.6%;第三天内挖出,可救活率为36.7%;第四天内挖出,可救活率为19.0%;第五天内挖出,可救活率仅为7.4%或小。

    地震现场的特点

    1.遭灾面积大

    发生4.5级以上的地震,即有可能成为破坏性地震。地震灾害一旦发生往往涉及多个县!市、省,甚至多个国家,遭灾面积很大。

    2.次生灾害多,灾情复杂而严重

    地震灾害常诱发或引起多种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海啸、滑坡、泥石流、毒气或放射物外泄中毒事件、交通事故以及灾后瘟疫扩散蔓延等,使救援工作更为困难。

    3.破坏严重

    严重地震灾害的破坏力极强,甚至是毁灭性的。整个城市的建筑、生命供给系统、医院卫生设备、交通道路和桥梁都可毁于一瞬间。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和社会失控甚至瘫痪。

    4.现场危险大

    地震一旦发生,受损的建筑物随时都有可能塌倒,崩裂崩断的燃气管道、电线电缆可能引发燃爆和毒物泄漏等次生灾害,随时发生的余震也会增地震现场的危。

    5.伤亡大

    不同等级的地震造成不同数量的人员伤亡。轻则无人员伤亡,重则伤亡数十、数百、数万甚至数十万。而且,地震造成的身体伤害,通常较为严重,主要是头烦外伤、脊柱脊髓损伤、多脏器损伤、骨折、大出血、休克、挤压伤、烧伤以及心理一精神应激反应导致的各种心理一行为一精神障碍等,病情严重,抢救困难。

    6.要求综合救援

    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力强,灾情严重复杂,人员伤亡巨大,社会功能损失惨重甚至失控瘫痪,必须依靠外来的综合救援,既要做好紧急医疗救援!卫生(防疫)救援,还要排险!救困!洗消、防爆等,难度很大,必须由救灾的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收效。更重要的是,必须平时加强防震减灾意识,切实按照防震减灾、救灾防病预案要求,扎扎实实做好防灾抗病准备工作,才能有效地应对地震灾害,将其伤害率降到最低。

    如何做好地震防范工作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而形成的建筑物破坏、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沙、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因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及分布广等特点。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地震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对此,社会公众普遍怀有恐震心理,甚至谈震色变。

    目前我国地震已开始进入活跃期。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2008年8月25日西藏仲巴6.8级地震,8月30日攀枝花6.1级地震……人们感到困惑:这些地震之间是否有关联?下一次地震又会出现在哪里呢?

    人对地震非常困惑,原因就是前后的平静度。在汶川地震之前,从2005年4月到20075,出现近百年罕见的长达两年多无6级以上地震的平静段,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后,地震开始进人了活跃期。

    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地震防御工作呢?

    首先要重视对地震前兆知识的了解。

    大地震前,经常会出现大量异常现象,包括动物行为异常!地下水异常,还有地声!地光等物理现象,但对类似地震的前兆,80%的人并未警觉。其实,地震都是有前兆的,这些前兆人们一般都能切身体会到。最明显的就是震前动物行为极为异常,出现烦躁、惊慌、不进食、不进圈委靡不振、神情傻呆等反常行为。比如,大猫叼着小猫跑、牛羊不进圈、鸽子惊飞不回巢、冬天蛇出洞、蜜蜂群迁、鸡飞树上叫等。

    地震前,地下水也会出现极为明显的异常现象。因为地下水埋藏于地层之中,地震前地球内部能量的变化会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造成井水翻花、冒泡、打旋、发浑、发响、变温、变味等现象。

    此外,在发生地震前气象也会发生变化,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雾、声、光、电、地温、气温、日月光等现象异常。最明显的是震前会出现蓝、白闪光及带状、柱状或球状光等地光现象。另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现象,比如成熟的南瓜会重新开花,果树提前发芽长叶等。

    一般来说,动物的表现都有时间性,地震的震级越大,越接近临震,动物异常的种类及数量就越多,反应程度也就越强烈。比如牛、羊、马、猪在震前几小时至一天;老鼠在震前一至五天甚至半个月;鸡在震前一至两天;狗是在震前半小时至两天就会出现异常行为。

    其次要重视对地震中自救与互救知识的了解。

    地震前的防范与措施

    (1)准备3日份的饮水、药品、干粮、手电筒、收音机、铁锥或斧头收纳在救急袋内,但需随时留意食物与电池的期限,放置在全家人便于取用位置,以防不时之需。

    (2)准备消防设备,以面对地震后可能发生的火灾,留意灭火器的有期。

    (3)先熟悉家庭周边的环境,以便灾难来临时迅速地看准避难场所。

    (4)家人间应互相约定地震后应该如何联系及安全后的会合地点。

    (5)应经常举行避难演习,建立自卫编组,以防地震时惊慌失措。

    (7)较重物品应放置低处,并予以固定,以防地震时掉落造成伤害。

    (6)建筑勿违法任意加盖,或拆除墙、柱、梁、板,以免破坏房屋结构。

    (8)需记住自家附近的医院、警察局、救火队电话。

    (9)定期检查瓦斯、电线管路,瓦斯桶应予以固定。全家人均应清楚总开关位置及关闭方法。

    (10)应定期检查房子,如发现大裂缝应请专业人员力卩以检视或维修。

    地震来临时的自救与互救

    (1)顺手将门窗打开,避免因地震变形而无法逃生。

    (2)就地寻找安全庇护处,千万不可慌张奔跑。若在室内,应立即躲避到承重墙较多之处,如厨房、厕所、墙角,或躲在坚固的家具、工作台、机器下面。身体尽量蜷曲,头上最好覆以棉被、衣服之类软物,以避免被砸伤。立即用毛巾或衣服捂住自己的嘴和鼻腔,防止灰尘进人口鼻腔引起窒。

    (3)若在郊外,则找空旷的地点,远离崖边、水边、车子。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跑。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4)避免附带的灾害,尤其是火灾,应紧急关闭所有的火源,包括电和。

    (5)若在街上,迅速躲到骑楼支柱旁,远离玻璃、加油站、建筑工地和天桥并注意保护头部。

    (6)相互救助。地震容易引发火灾,若发现任何灾害,要紧急求援,并量力而为帮助救援。救人要讲科学。一般应遵循先近后远、先救人后埋尸体、先易后难、先浅后深、先救命后救人、先排险后施救的原贝。

    (7)若不幸受困,千万要保持清醒及冷静,以敲打器物代替喊叫,绝对不要放弃求生意志。压埋于废墟中的人,要尽量保持嘴和胸部的空间,以便呼吸通畅;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顽强的求生欲望,不要失望,不要胡乱呼叫、无谓挣扎、浪费体力;要努力保持安静,尽力休息睡觉,保持体力,以延长存活时间,等待营救。

    (8)发放救。

    (1)用手机拨打“110”“120”等求救呼号。

    (2)在周围寻找水管、器皿等,反复敲击,示意求救。

    (4)在夜晚,可用手电向废墟外发射一闪一亮的求救信号。如有阳光或月光射进,可利用眼镜片、破玻璃片或能反射光线的金属饰物,对准光线,摆动闪摇反光亮点,以引起营救者的注意,求得生机。

    (3)等到有人经过或附近有人施救时,想方设法将身边的细碎石块频频抛出;或用衣物等伸出废墟,用力挥动;适当地大声呼救,但不要声嘶力竭地盲目呼喊以防失声或耗尽体力。

    (9)躲避次生灾害的伤害。为了求生,要尽量躲避因余震或其他原因发生的再塌方伤害或坠落物的砸伤以及次生灾害的伤害。

    (10)徒步避难。若有避难需要,例如余震频繁时,一定要用徒步的方式前往避难场所,千万不可开车,免得造成阻碍,影响紧急救援。千万不要因在旁观看热闹,而妨碍了救援活动。

    (11)有些伤员被物体深埋或遮住,救援人员一时找不到他们。此时应想方设法寻找,可通过向家人或邻居问询;可边敲边听,倾听被掩埋人员的呼叫、挣扎声等;可利用训练有素的警犬和超声波仪器等方式搜寻生命迹象。

    (12)在躲避时,不要顾及财物,灾害面前生命是最重要的,最好能随手带几瓶水和一些食品,一旦被掩埋还可生存下去,为等待救援争取更长的时间。

    (13)地震时,若人在车内,则应停车、熄火,让车远离高大建筑物。

    (14)如何在列车内应对地震?应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水开关。打开门随手抓个垫子、被子等柔软物以保护头部,快速躲在坚固座椅旁,或者紧靠列车中央的墙站立。切忌靠近窗户,以防玻璃震破。不要在地震来临时慌张地跑向车外。火车正在行驶时,切勿紧急刹车,应减低车速,靠边停放。若行驶于高架桥上,应小心迅速驶离。

    如何在站台应对地震?应迅速站立在空旷的地方,不可慌张地冲往站台外。要注意身体上方可能坠落的广告牌、盆景等坠落物。

    震后自救与互救

    自救

    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很多遇难者并不是因房屋倒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从而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因为在喊叫的过程中会加速身体内的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会让呼吸道吸人灰尘等杂物,易造成窒息从而增力卩不必要的伤亡。正确的态度应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积极寻找出路并等待救援。

    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对于开放性仓IJ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像那种开放性的骨折,千万不能在现场进行复位,避免造成二次伤害,要及时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

    处理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时,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的衣物等包扎创面并等待救援。

    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生灾害”,火灾就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

    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互救

    地震发生后,由于交通、通信设施的中断,外界救援人员不可能即刻到达现场。抢救的时间越快,存活率越高。震后20分钟救活率达到98.3%,震后1小时就下降到63.7%,而震后2小时还救不出的人员中,因窒息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58%。因此,地震后幸存人员要及时对埋压人员实施救助。先救近处的人,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如果舍近求远,就会错过救人的良机。此外,还要注意优先救助青壮年、容易救的人、医护人员、解放军等,这样被救出的人也可以迅速加人到救援的队伍中来。

    互救是最大限度的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通过了解、搜寻,肯定里面有埋藏人时,判断其埋压位置,用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使用的工具(如棍棒、铁棒、锄头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培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

    应尽快打通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掘中如灰尘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使埋压者窒息;对于埋压时间较长,一时难以救出的埋压者,可设法向其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搜寻,对于暂时不宜挖掘的地方要暂不作。

    在救人的过程中要先让被埋压者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伤者,应该设法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者抬出废墟,切忌强拉硬拖埋压者,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对受伤、饥渴、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较长的埋压者,在救出来时要用布蒙住眼睛,避免强光剌激,对伤者可以根据受伤程度的不同,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等措施。

    震后进行紧急处理,以减少灾害损失

    检查房屋中水、电、煤气管线有无损害,轻轻将门、窗打开,立即离开并向有关权责单位报告。有收音机的要尽快打开收音机听报道。检查房屋结构受损情况,尽快离开受损建筑物,疏散要走楼梯。尽可能穿着皮鞋等质地的鞋子,以防脚被震碎的玻璃及碎物弄伤。听从紧急计划人员的指示疏散,并注意余震。地震灾区,除非特准,切勿进人,并应严防歹徒趁机掠夺。

    不幸被埋怎么办

    如果在地震时不幸被埋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在精神上千万不能崩溃,要树立强烈的生存信念。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事实上,在1976年唐山地震时,被埋压的人数高达57万。在相对的科技条件下,通过自救和互救,成功脱险的人数达到了45万,占总数的79%。因此,被埋压不是世界末日,除非你失去了生存的意志。地震被埋压后成功获救的纪录最长时间甚至达到13天。

    (1)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

    (2)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3)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

    (4)争取暴露双手和头部。

    (5)听到地面有人时,要尽一切办法发出呼救信号。

    (6)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消耗大量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7)防止灰尘呛闷窒息。

    (8)如果与外界联系不上,要分析判断自己被埋压的位置,开辟通道自救,但如果费时费力,难以脱险,应立即中止。

    (9)寻找食物、水、药品,当面临被渴死的危险时,可以饮尿求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