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丰子恺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没有到桂林时,早已听见这句话。
我预先问问到过的人:“究竟有怎样的好?”到过的人回答我,大都说是“奇妙之极,天下少有”。
这正是武汉疏散人口,我从汉口返长沙,准备携眷逃桂林的时候。抗战节节扔失利,我们逃难的人席不暇暖,好容易逃到汉口,又要逃到桂林去。对于山水,实在无心欣赏,只是偶然带便问问而已。然而百忙之中,必有一闲。我在这一闲的时候想象桂林的山水,假定它比杭州还优秀。不然,何以可称为“甲天下”呢?
我们一家十人,加了张梓生先生家四五人,合包一辆大汽车,从长沙出发到桂林,车资是二百七十元。经过了衡阳、零陵、邵阳,入广西境。闻名已久的桂林山水,果然在民国二十七年六月二十四日下午展开在我的眼前。
初见时,印象很新鲜。那些山都拔地而起,好像西湖的庄子内的石笋,不过形状庞大,这令人想起古画中的远峰,又令人想起“天外三峰削不成”的诗句。至于水,漓江的绿波,比西湖的水更绿,果然可爱。
我初到桂林,心满意足,以为流离中能得这样山明水秀的一个地方来托庇,也是不幸中之大幸。开明书店的经理,替我租定了马皇背(街名)的三间平房,又替我买些竹器。竹椅、竹凳、竹床,十人所用,一共花了五十八块桂币。桂币的价值比法币低一半,两块桂币换一块法币。五十八块桂币就是二十九块法币。我们到广西,弄不清楚,曾经几次误将法币当作桂币用。后来留心,买物付钱必打对折。打惯了对折,看见任何数目字都想打对折。我们是六月二十四日到桂林的。后来别人问我哪天到的,我回答“六月二十四日”之后,几乎想补充一句:“就是三月十二日呀!”
汉口沦陷,广州失守之后,桂林也成了敌人空袭的目标,我们常常逃警报。防空洞是天然的,到处皆有,就在那拔地而起的山的脚下。由于逃警报,我对桂林的山愈加亲近了。桂林的山的性格,我愈加认识清楚了。我渐渐觉得这些不是山,而是大石笋。因为不但拔地而起,与地面成九十度角,而且都是青灰色的童山,毫无一点树木或花草。久而久之,我觉得桂林竟是一片平原,并无有山,只是四围种着许多大石笋,比西湖的庄子里的更大更多而已。我对于这些大石笋,渐渐地看厌了。庭院中布置石笋,数目不多,可以点缀风景;但我们的“桂林”这个大庭院,布置的石笋太多,触目皆是,岂不令人生厌。我有时遥望群峰,想象它们是一只大动物的牙齿,有时望见一带尖峰,又想起小时候在寺庙里的十殿阎王的壁画中所见的尖刀山。假若天空中掉下一个巨人来,掉在这些尖峰上,一定会穿胸破肚,鲜血淋漓,同十殿阎王中所绘的一样。这种想象,使我渐渐厌恶桂林的山。这些时候听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盛誉,我的感想与前大异:我觉得桂林的特色是“奇”,却不能称“甲”,因为“甲”有尽善尽美的意思,是总平均分数。桂林的山在天下的风景中,绝不是尽善尽美。其总平均分数绝不是“甲”。世人往往把“美”与“奇”两字混在一起,搅不清楚,其实奇是罕有少见,不一定美。美是具足圆满,不一定奇。三头六臂的人,可谓奇矣,但是谈不到美。天真烂漫的小孩,可为美矣,但是并不稀奇。桂林的山,奇而不美,正同三头六臂的人一样。
我是爱画的人,我到桂林,人都说“得其所哉”,意思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可以入我的画。这使我想起了许多可笑的事:有一次有人报告我:“你的好画材来了,那边有一个人,身长不满三尺,而须长有三四寸。”我跑去一看,原来是做戏法的人带来的一个侏儒。这男子身体不过同桌子面高,而头部是个老人。对这残废者,我只觉得惊骇、怜悯与同情,哪有心情欣赏他的“奇”,更谈不到美与画了。又有一次到野外写生,遇见一个相识的人,他自言熟悉当地风物,好意引导我去探寻美景,他说:“最美的风景在那边,你跟我来!”我跟了他跋山涉水,走得十分疲劳,好容易走到了他的目的地。原来有一株老树,不知遭了什么劫,本身横卧在地,而枝叶依旧欣欣向上。我率直地说:“这难看死了!我不要画。”其人大为扫兴,我倒觉得可惜。可惜的是他引导我来此时,一路上有不少平凡而美丽的风景,我不曾写得。而他所谓美,其实是奇。美其所美,非吾所谓美也。这样的事,我所经历的不少。桂林的山,便是其中之一。
篆文的山字,是三个近乎三角形的东西。古人造象形字煞费苦心,以最简单的笔画,表出最重要的特点。象女字、手字、木字、草字、鸟字、马字、山字、水字等,每一个字是一幅速写画。而山因为望去形似平面,故造出的象形字的模样,尤为简明。从这字上,可知模范的山,是近于三角形的,不是石笋形的;可知桂林的山,不是模范的山,只是山之一种——奇特的山。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则又可知周围山水对于人的性格很有影响。桂林的奇特的山,给广西人一种奇特的性格,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而且单刀直入,率直痛快。广西省政治办得好,有模范省之称,正是环境的影响;广西产武人,多军人,也是拔地而起的山的影响。但是讲到风景的美,则广西还是不参加为是。
“桂林山水甲天下”,本来没有说“美甲天下”。不过讲到山水,最容易注目其美,因此使桂林受不了这句盛誉。若改为“桂林山水天下奇”,则庶几近情了。
希望者
——寄漓水边的友人们
文 / 缪崇群
朋友:您的信收到两天了。可是我并不认识您,我知道您也不曾见过我;这封信从一个陌生人的手里递到另一个陌生人的手中,真是令人感奋极了!
您的信是从桂林寄来的,漓水边的桂林寄来的。但是桂林,漓水边的桂林对于我并不陌生,而且正是我时刻怀念着的一个地方;她早已在我的心地留下一颗种子,这种子的名字可以叫她是“毋忘”,它一开花便叫“希望”。
为了您这个使我感奋的陌生者的名义,为了我所怀念着的桂林和漓水的名义,还为了寄托并散布我曾采撷过的希望的种子,我把这封信寄回来了。
您不会憎恶我这个人是怪自私的么?我好像缪崇群散文选集希望者已经偷偷地把我的心和我的眼睛封在这封信里了(我始终怀疑着文字到底有什么力量,所以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忠实有力的所谓文艺工作者,)我只想呐呐地复说着那一些已经过往了的事情(经我一说,也许反倒伤害了它的原有的面目和光泽,)只想悄悄地随着这封书简(付的是很低廉的邮资,)趑趄地作一次旧地的重游,摩挲着那些刻划在我眼前和心底的印象。
我初到桂林的那个时候,候,桂林还是娴静的像一个处女般的城市。真的,我不知道怎样才可以把她形容得更恰当些。我仿佛第一次走进一幅古人的画帖里去,我恍然领会了中国绘法原来是最能写实也是最富于象征与神韵的一种。人家都说“桂林山水甲下”,可是我并不曾存此成见的来欣赏她,别处的山水究竟如何,我不大明白在桂林的一年,与其说浏览着甲天下的山水,远不如说我就是这幅画帖里的一个能够移动的人物。时而在城垣,时而在郊野,时而登山,时而涉水,我能道出老人山的面目是朝着哪个方向,象鼻山的鼻头垂的有多么长,穿山山腰中间挂的那个月牙有多么高,碧绿的漓水有多少回折……
一年,仅只一年,我就离去了这个原来娴静,而后饱经敌人摧毁了的城市了。当车子沿着环城街道走上南门外的公路时,同行的人们有的向她挥一挥手说:“再会吧,桂林!”
然而,我自己却没有这种轻浮的兴致,我低了头,又禁不住地要抬了眼皮向她投着惜别的眼光:这娴静的桂林,如今已经部分的成了古罗马似的废墟了!
在我的一本题名“废墟”的小集子里——我知道很多人都憎恶这个名字,或者因为憎恶我这个人所写下的东西而被憎恶的吧——我曾写照着一个角落里的一时的感触:
看不出一点巷里的痕迹,也想不出有多少家屋曾栉比为邻地占着这块空旷的地方。
踏着瓦砾,我知道在踏着比这瓦砾更多的更破碎的人们的心。
一匹狗,默默地伏在瓦砾上,从瓦砾缝隙,依稀露着被烧毁了的门槛的木块。
狗伏着,它的鼻端紧贴着地。它嗅着它,或是嗅着它所熟嗅的气息,或是嗅着一种别的什么东西,……
废墟为我们保藏着一种更浓的更可珍爱的气息。
…………
我不能忘记!这个宁静的城市,曾一再地被敌人投下过大量的炸弹和烧夷弹,使她成为火山,火海,火的洞窟,使她留下满目的伤痍和到处的废墟。不过,每一把火,都曾燃炽了我们的心,每一座废墟,也都为我们保藏着一种更浓厚的更可爱的气息。敌人丝毫不能毁灭了我们的什么,他们只是用罪恶的手,造下更罪恶的东西:野蛮的宣扬,与疯狂的自供而已!朋友,我想现在,你们知道的更多了,认识的更清楚了,你们也会和我同样地吸取过那种废墟上的气息,我相信从废墟上再造的,重建的,新生的人物精神,将是更结壮的,更有力而不能摇撼或推倒的了!
我不能忘记,我过了那么多的火中的日子,我往来火中,去探视友人们居住的地方,那种紧张急迫的心情,恐怕还甚于当前的烈焰和焦灼。每逢这种时刻,他们或许分头也在来探视着我。如果我们偶然逢见了,我们的欢愉真会流出了泪,恨不得彼此互相拥抱了起来。然而沉默也往往代替了我们那种说不出来的悲愤,你看:在燃烧中的家屋,在火焰下奔跑穿梭着的人们,不也都是我们的家屋,我们的友人么?他们被蹂躏着的被煎熬着的生命和心灵,和我们的有什么分别呢?他们所认识的敌人,不正和我们所认识的是同一个敌人吗?
愤怒的,仇恨的火,的确把我们所有的心都熔在一起了,我不能分别出热血和烈火的颜色哪个更鲜红些。
有一次,城里被猛烈的轰炸之后,将近日暮了,我去探望住在江东岸的朋友,那里的门虚掩着,他们却都没有在。在他们那零乱的桌子上,堆放着书籍,纸张,稿件,校样……还有一块像不胜痛楚而痉挛着似的弹片,躺在一团绒线的旁边。我纳罕着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归在一处。这块像毛毛虫似的炸弹破片;它是飞来的刽子手,它曾杀害过谁吗?一定的,看它这副奇怪尴尬的样子,就知道它是怎样一个可憎恶可诅咒的东西了!
呆了一会,他们都回来了,一个叙说着那些死难者的血,如何染在轮胎和车厢底下,他们的肉,是如何的模糊难辨,只剩下一簇黑黑的发丝……一个说,还想寻一两块弹片来的;她说着,向桌上张望了一下,知道那块弹片仍旧放在那里,便拨开了它,重新拿起竹针和绒线编织起来。
我望望她,她低着头只愿计算着应该织的针数。而那块先前拾来的弹片,就蜷曲的躺在桌子上,不再引起她的注意。我呢,却一直盯住它——这个用了敌人国度里无数无辜的庶民们血汗所铸成的凶器,恐怕它自己也真是不胜艾怨而痛苦,所以无法不使自己痉挛着自己的身子罢?
没有几天,那一团绒线已经成了一件背心穿在我的身上了(直到今天的此刻这件绒线背心还穿在我的身上)说不出我的感激,乃至我抚摩着这件轻柔温暖的短衣,也还惊奇着它究竟是用什么东西和什么力量编织起来的!(直到今天的此刻,我的眼睛里似乎还盈溢着我的感激的泪)。
后来,我还讲到过那个友人在当时所写下的几篇散文,我便恍然看见那一块痉挛着的弹片,仿佛还在他的书桌上,稿纸堆里蜷曲地躺着……
朋友,你有没有像我这般想过?在这个时代,不,在任何一个光明与黑暗,正义与暴力,文明与野蛮,生与死在搏斗在抗争的时代,那怕留下来的是一片废墟,一截断碑,一只歌或几行诗,她们究竟是以什么力量和什么东西编造起来的吗?我常常这般想,我相信您也曾这般想过,并且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这个答案的。
我不能忘记,在桂林,我还过了许多戏乎漓上,浴乎漓上的日子。
我检着一个一个扁平的石子,投向江面上打着“水漂儿”,有时叟——叟——叟的一串,有时却只听得“扑登”一声价响。在岸边我不能照见我的当时的面庞,可是,在那平如明镜似的水面上,正仿佛为我现出了我的童年的笑靥了。我本能地拍着手,我的眼睛望着那一串水涡,大的跟着小的,却都随着无言的流水去远了,去远了!
从五月到十月,从仲夏到新秋住在漓水边上的人们,有不濯浴乎清流中的吗?
水的季节,也是冰的季候,水毕竟是动的,我的心不知怎么也微微荡漾起来了,青春似的江水,招唤着我,招唤着每一个年青的人。于是,我第一次赤条条地投向她的怀抱里去了,第一次沉浮在漓江的中流了。
欢愉,我说不出有多么欢愉!真是无边的欢愉呀!一江的人鱼,一江的温流,一江的原始的呼声。
那时,泊在江上的有一只艇子叫“五月花”,是专给泅泳的人们换衣休憩的地方。每天我都遇见一个穿浅蓝色游泳衣的女子,总是呆呆地靠近“五月花”立着。她不常泅水,一会儿看看别人在江里的嬉戏,一会儿望望头顶上的天:那时我们的空军,常常在天上飞翔着,追逐着,空中是比江上广阔得更多了。
一只歌,就是那个时候我听了神往的;就是那个穿浅蓝色游泳衣的女子,起初我以为忧郁而其实并不忧郁的女子,立在水中向着天空唱的:
你看战斗机飞在太阳光下;你听马达高唱着走进云霞!他轻轻的旋飞又抬头向上……你听马达悲壮的唱着向前,他载负着青年的航空员……
我每逢想起或听见这只歌,即使在我忧郁的时候,也会从心坎里抽出笑意来。新中国的儿女们,没有一个是应该忧郁的。我们正在战斗中生活着,正在无边的大地上,万里的长空中,与我们的生命和荣誉的敌人,随时随地地战斗着,生活着。
这只音调发扬,意气轩昂的歌,就是我从桂林,漓水上的桂林听来的。
朋友,我在怀念着漓水上的“五月花”,如今是不是依然开放在那里?请为我给她祝福吧!
我不能忘记,我在桂林的那个时候,漓江上还没有大桥。只有一座用五六十只木船并列起来,中间搭着板子的浮桥。那时,一个好心的女孩子,就住在江的彼岸(就是那个一面去拾弹片,一面为我织绒背心的孩子),因为在她幼小的时候,曾经从桥上跌过一跤,所以每过桥的时候,她还存着一种戒心。可是她聪明,伶俐,天真,活泼,健康,努力,因此,她的这种戒心也就越发惹人可爱了。在一篇短文里,我写下过这样的句子:
“一个怕过桥的少女,她住在江的彼岸。“我喜欢这个怕过桥的少女,因为她是天真而没有一点邪念。我喜欢桥,桥通着彼岸。或者更多的天真的少女也住在彼岸……
“我认识了桥,桥是被真理砌成的一面。桥永远连着两岸,真理使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接近了。”
现在,听说漓江上的大桥,早已雄伟地建立起来了,我想着她,便如同有一道彩虹架在我的心里,使我憧憬,使我无限的欣喜!
朋友,还有许许多多事情,使我不能忘记,永远也不会忘记。总之,在这里,我重新知道希望,给了我希望;我不只是一个生活着的人,并且使我成为一个希望者而生活的人。“希望者”这个名字,也是我在这里得到的:
每天早晨,那个纯真的孩子读着世界语。世界语——ESPERANTO。
“你知道么?Esperanto这个字的本身是什么意义?”她以先知者的轻微的矜持的神态考问着我。
“告诉你吧,就是‘希望者’。”她又一口气地说出了。
朋友,不多写了;再多了会使这封信的分量加重起来的。至于‘希望者’的本身又是什么意义这一点,我想您不会再来追问我的了。
祝福您,祝福漓水边的友人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