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闾文集:春宽梦窄-梦游沉园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哪个人没有做过梦呢?一当我们酣然坠入了黑甜乡,梦魂就会在我们大脑里展开它那重重叠叠的屏幕,放映出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的画面。有的使我们震怖,使我们焦急,有的却令人留连追恋,向往不置;有的使我们忧伤,有的却会带来现实中难以体味到的欢乐。

    学者们认为,梦中表现的那个自我,往往比清醒状态下的更真实、更本色。因为在梦中任何人都会撤下包装,去掉涂饰,从而露出每个人的本来面目;加之,梦境是一部映射心灵底片的透视机,可以随时揭示出人们灵魂深处的秘密。

    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我的实际感觉,却是梦影婆娑,扑朔迷离,像日光照射下的枝间碎影,像勉强连缀起来的残破的网片,又像是迸落在岩石上飞流四溅的浪花,不仅错乱复杂,不易解读;而且电光石火一般,稍纵即逝,难以把握。

    但有一点我深信,就是说梦是现实生活中某些缺憾的一种补偿,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是生活中某种想望与追求的反映。亲人死去了,觌面无缘,人们便把重逢的想望寄托在梦境之中;一件向往已久的事情,由于条件的限制或礼法的约束暂时无法实现,便把它付诸余生梦想,希望通过置身梦境如愿以偿。所以,歌德说:“人性拥有最佳的能力,随时可在失望时获得支持。”他说,在他一生中有好几次是在含泪上床以后,梦境用各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安慰他,使他从悲伤中超脱出来,而得以换来隔天清晨的轻松愉快。

    80年代初,我曾游览过绍兴的沈园。那时,里面的景观刚刚恢复,许多被人占去的园地还没有退还,看了不免有荒凉、褊窄之感。好在越中明眼人毕竟很多,他们没有在昔日名园周遭摆上座座华堂广厦,而是尽量让它保持一种雅淡、萧疏的韵致,不使它为“都市文化”所熏染。假如为了招徕游人,追求洋化,硬是在荒园内外布下种种现代设施,那就无异于给白发老翁套上蝙蝠衫、牛仔裤,弄得不伦不类,令人意兴索…然了。

    距离那次初游沈园,一晃儿又是十几年了,听说那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恰好有永嘉、雁荡之行,我曾想,待浙南之旅结束后,再去绍兴看看沈园。不料,因为有急务等着处理,只好打破原来的计划,直接飞回关东的沈阳,而浙东的沈园竟失之交臂。闷坐在“抟扶摇而直上”的北行客机上,心中总觉得有一点缺憾。秋宵苦短,一眨眼的工夫,夕阳的猩唇已经吻别了地母,四围陷入了沉沉的夜幕笼罩之中,我也就斜倚舷窗和衣睡下了……

    突然,听到有人招呼:“到了,到了,带上背包,下来吧。”我也没有弄清楚这是什么所在,便稀里糊涂地随着人群走进了一处园林。推开两扇虚掩着的园门,迎面是一座绵延的假山,山上有石筑方亭,赫然耸立,为全园的制高点,两旁廊柱上嵌着一副对联,上联的词语忘记了,下联似乎是:“石亭无语俯瞰今古情缘”。凭高四望,一览无余,更觉得整座园林实在是过于狭小了,而且,游观的景点也不多。只是由于它具有比较丰富的历史内涵,留出颇大的艺术空筐,可供人们遐思无限,浮想联翩。何况,荒疏之美,堪入画本;天然平淡,容我低回、盘桓,正不妨暂时抛却那些世务酬答,享受一番“城市山林”的逸趣。

    山下,静卧着一湾水池,窄狭处横架着一座石桥,看去宛如系在葫芦颈上的一条绢带。我心想,这就是那个葫芦池了。还没等跨上去,就见白石栏杆上题着“春波”二字,看似郭沫若的笔迹。记得60年代初,郭老来过这里,还写了一篇纪游文字,填了一首词,有“宫墙柳,今乌有。沈园蜕变怀诗叟”之句。三十年过去了,今天,大体上还是这般风色,也没见到有太多的变化。

    这次我来,恰好也在秋天,金风送爽,细雨霏微,正是“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天气。湖畔柳槲成行,照影清浅。这里那里,点缀着一簇簇黄花瘦朵,衬着静水闲云,确也不乏野趣。

    雨滴稀稀落落地漫空飘洒,葫芦池上泛起轻轻的涟漪。但游人的兴致并未因之稍减。一对对情侣林亭对坐,池畔勾留,偶尔也有二三男女青年踏着芳草闲花,笑闹嬉游。时代不同了,他们可以不受外在压力干预,自由地选择着自己的感情客体,因而,也无从尝到旧时代封建婚姻的凄苦况味。他们哪里想到,就是迈出这么“普通的一步”,前辈足足走了几千年时间。

    我突然想到,应该去看看当年的题壁词,留个影。走到墙角处,却见一个城建部门的招商广告招牌挡住去路,上面的语句比较雅驯,诸如“寄耽诗之豪兴,登楼把酒;发思古之幽情,抹月披风”;具体讲到要建一批饮食服务设施,什么“杏花深巷”的美容厅,“又一村”的桑拿室,还有一处“天山大酒楼”。

    只听身旁有人询问:这里既远离西北,又没有高山,何以要用“天山”命名呢?另一人答说:陆老诗翁不是有“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词句嘛!他们还议论了一些什么,我已无心去听,直觉得心里有些堵得慌:看似文采斑斓,实际却大煞风景。利用名人效应,建起这些楼堂,肯定能够赚大钱;可是,原有景观的萧疏、雅淡的韵致,就破坏无遗了。我想找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却无论如何也转不出去……

    情急之下,蓦然苏醒,却是沉酣一梦。睁开眼睛,静了静神,感到十分诧异的是,梦中情境竟是那样清晰。谁说,梦影婆娑,扑朔迷离呢?

    前些年,我曾见过一幅古代流传下来的《沈园图》,画面上楼阁参差,林亭掩映,小桥流水,花影重重,兼具幽雅与华美、秀丽与萧疏的特点,是一座典型的宋代园林。但是,“江山也靠文人捧”,它之所以名传后世,不与古代的无数园林同倾共圮,湮没无闻,只是由于它极为幸运地遭遇了一位大诗人。1155年的一个春日,陆游在这里与其十年前的爱侣不期而遇,留下了一首哀婉动人的词,后来由于“爱屋及乌”,还写过一些有关沈园的诗。从此,便地以人传,园以诗传,世世代代活在人们的…心里。

    (2001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