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生缘。情是渊源不竭的泉流,缘则为人生着上一层暖色。
乾坤清气得来难。在这红尘扰攘的现实世界中,几乎一切山川旷野、溪谷陵原,都已被那无远弗届的现代文明登录、注册,车尘市声、衣香鬓影,耳目所及,无处不是人为的世界,复制的、机械的、扭曲的痕迹随处可见。在紧邻港、深、惠、莞这些繁华都会的夹缝间,居然硕果仅存着一处守候在都市背后的绿色群落,而且是如此之广袤,如此之妙境天成,真可说是绝无仅有的人间奇迹。
诚如主人所言,这方红尘净土,像佛祖一样胸怀坦荡,慷慨无私,像挚友一般热诚好客,豪爽旷达。只要你能够觅得半日消闲,肯于步出郊外,踏上这片画一般静美、梦一样空灵的大地,你就可以实现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拥有一处意念中的精神家园。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中有一句富有理趣的话:“求爱得爱,固然好;没有求,就给你,更足实。”观音山森林公园就是这样一个保证你身心都“更足实”的所在。
当你踏着林间小径,穿行于万树葱茏之间,心头会渐渐地涌起重返童真、回归自我、生命还乡的亲和感与归属感,像是裸体的婴儿投入母亲的怀抱,恣意饱享着受用不尽的原生形态、荒情野趣,你的整个身心便一股脑儿地同大自然融会在一起——目所见,生机也,万树参天,翠海茫茫,不知何处是岸;耳所闻,天籁也,风呼林啸,溪吼泉鸣,杂着草虫飞鸟的浅吟低唱,汇成一部妙趣无穷的交响乐;鼻所嗅,清气也,林谷风回,花草馨香,沁人心脾;心所思,禅悟也,通过灵魂净化,千般痴嗔爱欲,万种忧患得失,一切世俗纷争,都会随着淙淙的清溪流远,宛如旧梦轻烟悠悠地散去,进而体味出精神对于经验的觉悟,实现着以智慧透视人生的超越,真正悟解“世人不识青天意,空使身心夜半愁”这禅偈一般的妙绪灵思。
漫步“佛缘路”,攀登“菩提径”,游目“普度溪”……脑际回旋着这些饱蕴禅机理趣的名字,已经觉得明心见性,平添了几分妙悟;更何况望中还有耸立于五百米高程之上,直矗青天白云的观音菩萨圣像,远远看去,好似驾着冉冉祥云,飘然自南海归来,慈祥地俯瞰众生,点化着信众。在阳光——绿色——人文的氤氲下,作为一种昭示、一种象征,作为智慧、和谐、安宁、福祉的化身,它使众生领悟到慈爱心、向善心、包容心、平常心、自在心,概言之,也就是禅心。
其实,人们钟情绿地,渴望回归自然,绝非仅仅为了怡情悦目,健体强身;更深层次在于寻觅一处心灵的憩园。
(2005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