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睢宁-西城河岸边的文学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重阳前的细雨飘得很小心,就那么似断似连的样子,生怕惊扰了路上的行人,在西城河岸边,在尚品茶艺店前,怎么就多了一份文学茶意。这个小城的东城河边,就有一条小城最为繁华著名的路——文学路,很久很久以前就起的名字,据传,与孔子有关,但也无考。

    尚品茶艺就在细雨中多了一份热烈,聚集了在这130万人口的县里最为活跃的文学青年、老者,还有他们带来的孩子。两个月前,尚品茶艺店的一名叫王海的青年美俊的小老板,与睢宁论坛、睢宁作协,还有一个大时代媒体,搞了一个文学作品征文活动,现在结束了,要在这里举行一个全世界最为简朴也独特的、充满茶意的颁奖仪式,主持人以及各路杰才,围绕征文,妙语连珠,趣味天成,和外面的细雨,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两种氛围。

    文学真是不死,在这个物欲极度膨胀的社会里,文学早已被人们丢进了灯红酒绿的某个角落里,他们居然从各地——有乡下的,有外县的,甚至代表海外游子的人,美男靓女,高谈阔论,天上人间,来谈论文学,进而议论人生,还有着许多杰出的计划,想象力足以叫莫名其妙的夫子们跌破眼镜了!

    文学真是永远的青春,我能感觉得到一股热流在大家的心胸里奔涌,有一层层的波澜,谁也不知道有没有像钱塘大潮一样惊心动魄,反响剧烈。

    尚品茶艺店所处的西城河岸边,现在排列着一溜一二百米长的临河店面,有卖花的,卖玉石奇石的,有卖渔具也有出售唯美品的,总之很有些模样。但若干年前,这里除了杂草挤占一条土路之外,是荒漠的,缺少人气。王海在向我们介绍了一大串一大串关于茶的文化外,能感觉得到如今这小城里生活的人们,品位和层次开始了变化,他们大约是想表达,社会在不可逆转地前进了。

    网络的力量以其年轻的冲击力而所向披靡,陆续到来的被戏称为“选手”的获奖作者,大家大多都是在网络上熟悉的,而对于真人,不曾谋面,在相互介绍时,一个人至少出现了两个名字。大家就网上的名字和真实的可以上身份证的名字,反复验证,力求认准了。认准了之后恍然大悟,啊啊的轻叫起来,呼原来就是他啊或她啊!年轻的心看起来就像一堆一堆的干柴,有了一粒火种点燃其中任何一堆,所有的都会燃烧起来,热度会立刻把血液烧的沸腾,那燃起的火苗,似乎就是一双双滚烫的手,相握在一起,相互完全感觉得到共同的温度!

    文学竟有这么大强烈的力量!假如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对待文学像对待恋人情人那样,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呢?会不会也许就有某些人担忧害怕呢?他们,会不会出什么事啊?可疑问的人想没有想过,如果一条生命一生与文学无缘,心不就像无水的沙漠吗?怎么会让生命汹涌澎湃起来呢?怎么会让性格张扬起来呢?假如连给生命这样的礼遇也没有了,天啊,真不知这生命降临人间是为干什么的。天宫一号刚刚上天,那才是飞翔的文学之翼文学之梦吧——我讲的是这起于人类最初的思维之源,对拒绝文学的人,天宫一号以及望月之旅,是不敢想象的。

    文学具有巨大的创造力量。我今来得早,面对王海,他一遍遍地沏茶,各种各样的,我也享受了好一番茶香。我对茶不懂,可不懂茶的人喝的又不止我一个,许多不懂茶的人都能报出各种高贵茶的名称以及价格,我连这一点能耐也没有。我只是对于王海产生了兴趣,它的高矮胖瘦,对于他这样三十里外的男人来说,恰到好处,还算标准的普通话,讲出来的音调也很有穿透力,有一种流水的音乐感。他说他离开睢宁老家十一年了,十一年后回到故乡,已经少了许多锐气,可他从小就是敢于挑战自己的人,回来后,已经知道外面大千世界的他干什么呢?他想他还是开一个茶店吧,养自己的性也养他人的性。他出售的茶叶,是从他自己选定的茶叶基地上进来的,每年收获的季节,他都要亲自去长茶的土地,看茶树的生长姿态,看采茶的过程,看制茶的工艺,然后再把这他认为最符合他要求的茶叶,专运回来。他说,只要我敢喝的茶叶,你就可以放心地喝,只要我卖的茶叶顾客还没喝完,拿回来我可以原价回购,前提是不能保管坏了。他对在这个小城茶叶店的需求与布局了然于胸,他甚至对奇石书画,乃至企业宣传策划等等,还有对文学对文化的认识,似乎都有一套实战的艺术。我心里啧啧称奇,他也并非是高等院校毕业的才子,怎么知道的那么多?有朋友提醒我说,你面前的这块茶案,是一块整木呢!我一见果然。王海说这块茶案是小城里所有茶店里最大的一块,从云南运过来的一块整木,木是红松系列叫什么梨的,我记不住。他说是长3米×宽1.2米×高0.6米,拉到店门前用了六个壮汉才抬进屋来。我不由又在这块茶案上摸来摸去。想如果这已剖成茶案的大树,还能立在这个世界上,那得生长多少年?那得多少人才能合围过来?我能与他相遇,也算是一种茶缘,就像我今天与那么多的以前不认识的文学人认识,也是一种茶缘或文学缘,人生就这么奇妙,谁知道谁在什么时候会遇到谁?文学与茶,让我们原本陌生的人不再陌生。

    细雨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不过也好,重阳节前,本应有一个晴朗的日子,让我们去登高望远,但天下细雨了,日头拉来一片雨幕,把自己遮挡起来,为茶文学注了一些意蕴,这又有什么不好呢,登高望远固然好,而我们此刻的众心,早已不知交到哪里高处去了呢,王海邀大家没事时可以去他这里吃茶。大家谢了,也接受了。可以后我们还会有这么多的文友在此相会吗?王海没说,我却多了一些想法,不一定啊!谁知是独自来,还是一起来?来了又会遇到谁呢?相视一笑,擦肩而过还是围坐品茶,再燃心柴?可期不可求啊。不变的是,茶依然在,文学依然在,这些朋友也依然在。我想,我该在哪天再到尚品茶艺去寻你们呢?或者,哪位又会来这里等待着我去邂逅呢?我们见面时,该不会又有细雨来重访旧人?又会不会官一在酒桌上再出:“老九喝老酒”的上联,老偏对“小乔过小桥”的下联呢?大家说这对联是绝配,当然,老九和小乔两位一男一女获奖作者,也许记不得这绝配的联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