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走向世界-三青年殷殷热血熔铸锦绣中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1 刘主任的大胆决策

    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花鸟鱼虫,往往给人以无限的美感。人们为了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大自然的诱人风貌,便以植物、山石为素材,运用缩龙成寸、千里咫尺的艺术手法和特殊的园林盆栽修剪技术,将其细致加工,精心布局,展现大自然的神韵,从而获得美的艺术享受。早在三千多年殷周时已筑台掘池营造早期的园子“囿”。秦汉建筑宫苑时,筑土而山,开始有山水的创作。至魏晋南北朝,发展成以山水为主题的人工庭园,掇山理水已相当高明。唐宋时期,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山水画名家辈出,园林艺术进入诗情画意阶段。自清代,便见“金盆”一词,那时山水盆景作为一门园艺学科,已广为流传。不过,盆景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仅为少数人独赏。新中国成立以来,盆景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曾为山水盆景亲笔题词:“高等艺术,美化自然”。

    盆景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盆景艺术家应是园林设计师、建筑师、诗人、画家、音乐家、美学家。

    而靖江人民公园的盛定武、钱建港、朱文博却是三位普普通通的小伙子,他们靠刻苦好学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终于使自己的盆景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被制作成特种邮票,向世界发行。

    盛定武出生在江边一个村落里,乳汁般的扬子江水赋予他灵气,读书非常聪明,也不失勤奋好学。然而,“十年动乱”折断了他飞向高等学府的翅膀,只能把美好的愿望书写在乡村的田野上。他20岁那年,经一位好心人介绍,来到靖江人民公园作临时工,干起了种花种草的杂活。就是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给了盛定武艺术的享受。

    钱建港来人民公园工作那年是18岁。他所做的工作也和盛定武一样,整天种草护花。他觉得这些活计虽然很脏很累,但很有乐趣。每当春天,漫步在公园里,头顶着遮天蔽日的浓荫,宛如在绿色的隧道里穿行,恰似“绿染身上衣”,“一年无日不看花”。这里的空气渗透着花香,沁人心脾,使人感到若梦若幻。

    朱文博来公园工作时也是18岁。他来公园时感到一切都很新鲜,对公园里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亭一阁都意惹情牵,爱不释手,努力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它们,使之更加妩媚,更加鲜艳动人。

    当时任公园主任的刘鲁平先生,是一位具有远见的领导,他见这三位年轻人都有着共同的爱好,喜欢这公园里的一草一木;有着共同的事业心,做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有着共同的精神,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于是,刘主任产生了大胆的设想,送他们到上海植物园学习盆景艺术。不过,他也有过担心,这三位青年能进入这样的艺术殿堂吗?再说靖江是块弹丸之地,没有名山大川,也就是说缺少生产山水盆景的自然条件,在靖江这块土地上能生产出山水盆景来吗?刘主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还是决定送他们去了。

    这三位青年带着靖江人民的重托来到了上海。好似蜂入花海,鱼跃江河。他们像久旱的土地一样,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1981年10月,中国女子排球队在扬州集训,适逢靖江三青年的山水盆景作品在瘦西湖展出,10月13日中午,中国女排全体队员抽暇参观了他们的山水盆景作品,听取了他们为国争光的事迹介绍,赞赏之余,领队以中国女排的名义,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学习靖江三青年精益求精的精神”,表示要以埋头苦干、为国争光的靖江三青年作榜样,打好排球,夺取冠军。这对靖江三青年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11月16日晚,是中、日女子排球队争夺冠军的一场决战,靖江三青年屏息凝视着电视机荧光屏,观看中国女排奋力拼搏的精彩场面,当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的辉煌战果夺得冠军,五星红旗在她们身后缓缓升起时,靖江三青年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赶到邮电局,以靖江三青年的名义,给中国女排发出了“热烈祝贺中国女排夺得全胜”的贺电。接着,他们又合计为中国女排全体制作了16盒袖珍盆景,再次祝贺她们为祖国为人民争得了荣誉。一年之后,中国女排给这三位青年寄来了“合家欢”照片,还特意寄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盛定武、朱文博、钱建港三同志:

    1-2中国女排的赞赏和鼓励

    你们好!

    感谢你们对我们的热情鼓励,我们仅仅是做了自己应做的工作。这次我们在秘鲁取得的胜利,是党的领导,人民支持和我们全体同志努力的结果。去年十月我们在扬州集训比赛时,有幸看了你们的作品,对你们那种对艺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精神,记忆犹新,值得我们学习。

    你们这次又专为我们寄来了十六盆精彩的盆景,已经收到,对我们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们一定要向你们学习,在今后的征途上继续努力,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以十二大的精神为动力,为祖国做出新的贡献!

    对你们寄来精彩的盆景,我们特别高兴,在此再次表示深切的谢意!

    此致敬礼

    中国女排全体

    1982年10月14日

    这以后,三位青年更是以中国女排为榜样,发扬拼搏精神,更加精益求精地制作出质量较高的山水盆景,投放国际市场,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这里,我来讲几个他们的故事。

    故事之一

    到上海学习后,使他们对盆景艺术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也使他们懂得没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就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那时,他们每个月只有20多元的收入,除正常的生活费以外,所剩无几。他们却能把这可数的几个零花钱用来买书订报。仅盛定武一人就订了《植物》、《地理知识》、《江苏园林》等十几种期刊。他购买的现代、古典版本的园林方面的书籍和其它参考书,装满了书橱。买不起时,就到图书馆里借。没有纸笔,他们想到了大地这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纸张,想到了树枝这支永远不秃的笔。对好的山水画,他们就借来反复阅读、欣赏,然后在泥土上临摩,直到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阿诗玛》电影他们连续看了三场,回到公园以后,他们凭藉记忆在一块平地上默写,再现电影里面的壮丽河山。制作盆景从采石料到出成品,都要和石头打交道。虽然是戴着手套工作,但一副手套用不了多久就磨坏了。在挖掘、搬运、摆放、雕凿、磨刷中,他们的手指磨破了,指甲磨掉了,他们咬咬牙仍然坚持着。多少次夜晚,多少次黄昏,他们被手指的疼痛逼得流出泪来,每逢这时,他们常常咽下几粒止痛片,然后渐渐地进入梦乡。早上起来,他们常常双手红肿发炎,洗脸时,手指刚接触水,就像双手伸进滚烫的油锅,情不自禁地要大喊一声。这也难怪,十指连心哪。他们的衣服脏了无法洗时,就撒点肥皂粉,用脚踩,然后放在清水里汰一下,晾干了再穿上。多年以来,他们的手指被磨呵磨,越磨越秃,酷似鼓槌。可以这么说,他们制作的每一盆作品,都沁过他们殷红的血。他们的作品,他们的成功是用心血换来的。

    靖江山水盆景制作初期,设备比较简陋,石料的搬运和分割全部靠人工。尤其是石料的分割,要用钢锯条慢慢地拉,从日出拉到日落这是常有的事。我们曾听过盛定武先生的一个笑话,有一次他和他的伙伴拉据拉了一整天,已是精疲力竭,肚子又饿,走进饭堂,眼见香喷喷的晚餐,很想一口吞下去,可他这时却坐在那里发愣,因为他这时的双手已不听使唤,连拿双筷子的力气也没有。不知多少回,他们在工作棚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夜晚。在那时,他三人都是光棍汉,工作棚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白天连着黑夜干,疲劳了,干脆和衣躺在工作棚里休息,醒来时,继续再干。他们的工作确实是很辛苦。但苦中有乐,正如盛定武在读书笔记中所写的那样:“当我们站在自己亲手制作的一盆盆山清水秀的盆景前,怎能不感到六月忘暑,寒冬如春?又怎能不感到虽身居陋室,却神游名山大川之间,饱尝山水之美?这时我们忘却了烦恼,忘记了忧伤,也忘记了辛苦,忘却了劳累,完全陶醉在美的享受中,心中涌起的是为创造更完善的自然美去努力奋斗。”

    现在,这三位青年讲起有关盆景的艺术理论来都是滔滔不绝。他们写的读书笔记都在百万字以上,还经常有学术论文在有关报刊上发表。这就告诉人们,有志者事竟成,只有那些在艺术的道路上不畏劳苦而努力攀登的人们,才能进入艺术的殿堂。

    故事之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六枚《山水盆景》特种邮票,其中有一枚取名为《岁月峥嵘》,作者为盛定武。这一作品在1989年的第二届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这是一樽具有靖江山水盆景特色的作品,立意新颖,贴近自然,耐人寻味。作者采用千层石,作横向处理。主山上重下轻,上粗下细,形态险峻。由于作者恰到好处地抓住重心,显得险中稳,稳中有险,静中有动。作品展现的是一派广阔的神秘的大自然景象。年深日久、酷暑严寒、暴风骤雨,使大地沟壑纵横,叠叠层层,叫人慨叹沧海桑田,岁月峥嵘。人们在欣赏这幅作品时,往往沉醉在艺术享受之中,谁也不会想到,当年盛定武在采石过程中所经历的生与死的搏斗。

    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一个秋天,他来到了浙江的普陀山,他听说山上有千层石,于是他和以往一样,背着一只挎包,包里放着采石工具和一双备用胶鞋上了山。他这边寻,那边找,终于找到了几块小的千层石,他如获至宝似地放进挎包。傍晚时分,他发现了一块比较大的千层石竖在那里,一部分露在外面,一部分藏在山泥里面,他开心地笑了,轻轻地摘下肩上的挎包,捋起衣袖,慢慢地靠近,准备抱起这块石头。哪里知道,走近一看,这块石头就在悬崖边,悬崖的下边便是茫茫大海。他不由沁出一身冷汗,倒退了几步。他仔细打量着这块千层石,是如此的可爱逗人,挡不住的诱惑,又促使他渐渐地靠近它。他头朝悬崖,卧伏山峰,左手牢牢地抓住一株小树根部,右手伸向这块石头。正用力摇晃时,突然狂风怒号,密匝匝的雨滴劈头盖脑地向他袭来。他若不是紧紧地贴住山峰,真会像放风筝一样被大风刮走,这雨点也特别大,特别猛,就像飞沙走石击在他身上,感到特别痛。他全然不顾这些,专心致志地要取回这块石头。也许是有了雨水的缘故,这块石头松动了,他五个手指死死地钳住这块石头,用力往外拔。就在这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石头离开山体后,他的人体重心发生了变化。他的身子滑向了悬崖,他意识到,这下完了。可他的左手依然本能地牢牢地抓住小树。呼噜一下,他的人体改变了形状,一只手吊住小树,一只手钳住石头,悬挂在峭壁上,若是他的手一松或是小树一断,早就掉入万顷波涛。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大。这时的他反而忘却了身下是万丈深渊,想着的是决不能让这块石头丢失。他紧闭眼睛,咬紧牙关,右手使劲一举,石头终于压在他的左手上。两只手到了一起,有了进一步用力的机会,他胸部紧贴石壁,一寸一寸地往上移,他终于回到了山峰上,身子伏在这块石头上,等待风雨过去。人们在欣赏《岁月峥嵘》这幅作品时,可千万不能忘记盛定武的峥嵘岁月,不能忘记他在祖国的万水千山所留下的足迹,不能忘记他甩去的数以百计的磨穿了底的鞋,不能忘记他在荒山野坡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夜晚,不能忘记他一次次探险一次次化险为夷的扣人心弦的场景。

    在邮电部发行的《山水盆景》6枚特种邮票中,有2枚取材于钱建港的作品。一盆是《鹰嘴奇岩》,作者选用石谱中的上乘品——灵璧石,此石玲珑剔透,扣之有声,古代常以此石作贡石。作品突出的是水。粗略一看,山势一般,不觉有多大引人之处。然细细品味,韵味无穷。一泓池潭,水面开阔,水绕山转,山不转水转。苍鹰敛足,亲吻池塘,静中有动,妙趣横生。另一盆是《云山叠彩》,此作品在1985年第一届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获奖。作者抓住色彩斑澜、光泽柔润的石料特点,创新立意,驰骋想象,描绘海市蜃楼如诗如画的梦幻。蓝天碧海,云山叠彩,水天一色。令人向往,令人陶醉。这两幅作品的石料也是来之不易,当年他去安徽灵壁县采石时,历尽了千辛万苦。他去蓬莱岛采撷石料时,留下了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蓬莱仙境对钱建港来说曾是梦中神游难离别。1981年秋天他来到了朝思暮想的蓬莱岛,想欣赏一下梦里常游的蓬莱仙境,未能如愿。他在蓬莱岛转悠着,寻找能制作蓬莱仙境的石料,他跑了一上午,仅发现一小块五彩石,他如获至宝,拿着这块石头问当地的老百姓,好心的人们告诉他,这种石料砣矶岛上有。于是他乘船踏上了砣矶岛。当时人烟稀少,几乎是一座荒岛,四面是烟波浩渺的大海。他真的采来许多五彩石,待他想返回时,夜幕已经降临,没有返回的渡船。于是,他不得不在荒岛上过夜。岛上有一家小客栈,他独自住了进来。秋夜的海风,砭人肌骨,他翻来覆去不能入眠。这时,他想到那些采撷到的堆放在近海的那些石料会不会被大潮卷走。他想到这里,顾不上白天的疲劳,踏着朦胧的月色去察看石料。突然一阵强海风吹来,他身子一闪,摔倒了,头部撞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痛得眼泪直往下掉,他本能地用手摸摸头上有没有粘呼呼的东西,他摸来摸去仅发现头顶上多了块鸡蛋大小的疙瘩,其他什么也没有,他庆幸地抬起头来,睁眼一看,他傻眼了,咫尺之遥就是深渊,若不是这块凸起的石头帮了忙,他真的掉进了大海,不由沁出一身冷汗。

    那是1980年的秋天,朱文博来到了江苏丹阳寻找斧劈石资源。他沿着山脉行走了一个星期,在一个采石工地,他发现有一块石头像雪豹一样横卧于悬崖边。他盯着这块石头,心里在想,这块石头是这样美丽动人,至今各种文献上尚没有有关这种石料的记载,它的颜色如同雪花一样,能不能称之为“雪花石”呢?想到这里,他下决心要把这块石头带回去。然而,取这块石头多么不易,稍有不慎滚落下来,则失去其欣赏价值。他请来了20多位当地民工,准备用绳子系牢往上拉。民工也来了,绳子也找到了,可就是没有人敢下去捆这块石头,说实在的,面对悬崖谁不毛骨悚然。这时的朱文博挺身而出,他用绳子捆住自己的腰,上面的民工放着绳子下去了。一道道绳索捆在雪豹般的石头上。他担心所捆的绳索不管用,又把自己腰里的一根松下来的绳索捆在石头上。他刚抬起头来沿着捆石头的绳索向上攀登时,突然脚下的碎石一滑,只见他的身子一晃。悬崖上面的民工见此一起惊叫起来。说来朱文博还真是命大,就在他身子一闪的刹那时,他的右手抓住了捆石头的绳索,身下有几块松动的石头呼啸着滚下山去。他神情镇静地缘着绳索爬上山顶。大家一声高喊,横卧的“雪豹”终于站起身子,慢慢地走向山顶。后来朱文博运用这雪花石,构画出一幅冰雪消融的北国春天的壮美景象。雪过天晴,阳光普照,山上白雪皑皑,悬崖瀑布飞挂,山下溪流潺潺,百川归海。这幅作品取名为《雪融江溢》,1985年在第一届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获奖,同样被邮电部制作成邮票向世界公开发行。

    被邮电部采用的还有一盆是《漓江翠影》,这盆作品曾在1992年香港花展中获奖。作者钱东选用木纹石,采取真山真水的写实手法,浓缩刻化了举世闻名的漓江一景,烟雨朦胧,青峰隐现,轻风阵阵,翠竹绰约,竹排悠悠,蔚为壮观。另一盆是《神峰争晖》,此作品在1994年全国花卉展览会上获奖。作者许江选用的石料为红斧劈石。这一盆景主峰陡峭险峻,配峰烘托整体,主次分明,碧水荡漾,山水掩映,峰峦生辉。植物葱郁,亭台点缀,青山绿水,景色壮观。这两盆作品在采料和制作过程中也有着动人的故事,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1-3人间自有真情在

    当时间运行到20世纪80年代时,中国从历史的胆瓶中解放出了被长期禁锢的幽灵——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社会逐渐走向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观念、爱情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盛定武、钱建港、朱文博的恋爱生活正处于这样的变革时期。虽然他们是艺术家,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然而,他们整天与石头打交道,干的是石匠、瓦工的活计,又是低收入,赋有时代气息的“夏娃”还认“亚当”吗?

    盛定武进入而立之年时尚没谈恋爱,不是不想谈,说实在的,他的生活需要人来料理,他的工作也需要有个知己来帮助。可他的工作又苦又脏又累,他的收入十分微薄,既没家具,又没房子。没有相应的物质条件,干脆一心一意搞他的盆景工作,当然不知道爱是什么滋味。

    说来也巧,靖江城里有个姓吴的姑娘,她爱早晚到公园去散步。她无意中发现公园里一个园丁小伙子非常勤快,一大早就出现在公园里,到天黑时还在公园里,不是干这样,就去忙那样。有一次,她出于好奇心,走向前去和他搭话,盛定武答完她提出的问题后继续干他的活计,眼睛不愿多看一眼。事后,这姑娘又去向别人打听他的情况,当她得知他还没有谈女朋友时,脸上顿生红晕。从此,她每到公园去都要站在他的身旁打量一番。他也知道有位姑娘常常在看他,可他就是不理她。一段时间以后,有位热心人找到了盛定武,说是给他介绍对象,盛定武像没听见一样。这位热心人又一次找到了盛定武,当他听说这位常来看他的姑娘是位干部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时,连连摇头,他认为自己与她不能门当户对。当他听说“这位姑娘是真心爱你”时,心里还觉得是在开玩笑。这位姑娘越来越愿意接近他,他和以前相比多了一点笑容,也愿意和她打招呼,但就是不愿意多说些什么。不过,这对她来说已感到很开心。

    一天的清晨,吴姑娘又遇上了他,彼此笑了一笑。吴姑娘把捏在手心里的一张纸条递给了他,他轻轻地读着:“一片温来一片柔,时时常挂在心头,痛苦舍去是难舍,若欲丢开不忍丢,恋恋依依唯自系,甜甜美美实他留,诸君能问吾心病,却是相思不是愁。”

    他念罢脸红,情不自禁地笑起来。姑娘见他这样高兴便说:“你以为这是我送给你的爱情诗啊,告诉你这是白居易思念西湖的诗。”姑娘本是和他开玩笑,可他却受了委屈,把纸条捏成团扔了,又继续做他的事情。吴姑娘并没有生他的气,反而更加思恋他。

    盛定武31岁那年和这位多情而善良的吴姑娘结婚了。他们结婚时,正处于高消费的不正常气候之下,他们没有去随波逐流,按照两个人的共同意愿办了婚事。他们跟公园借了一间仓库,拦腰一隔,外面作他母亲的宿舍兼厨房,里面则是他们的洞房。婚礼就在他们的这个“家”举行,领导和朋友们也来了,他俩向各位来宾敬了一杯开水,赠送了几粒喜糖,就结束了婚礼。从此,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

    朱文博这位小伙子长得也很帅,应当是姑娘们追逐的对象。在生活中也曾有几位姑娘追求过他。有位姑娘是医生,她的父母也是医生。她爱他的人品,爱他的性格,也爱他的事业,彼此你来我往一年多。姑娘的父母来公园看望他好几次,每看一次都摇摇头。用他们的话说:“和石头、泥土打交道的人,怎么能和做医生的在一起?”便奉劝朱文博改行,他说什么也不答应,于是,他和她各奔东西。后来又有一位上海姑娘爱上了他,双方接触交往了一段时间,当这位姑娘问他有多少个人财产和积蓄时,他无言以对,她和他便成了无言的结局。在他27岁那年,一位从农村顶替来城工作的刘姑娘爱上了他,两人越谈越知己,终成眷属。

    当钱建港的人生进入到第35个春天时,还没有谈恋爱,说他不想谈也不客观。在公园里,当他看到一对对情侣卿卿我我时,也曾想过要找个女朋友能够青春作伴。每当春天,当他看到百花盛开的花园成双结对的蝴蝶、小鸟飞来时,他也曾想过自己要成双结对。每当冬天,当他钻进寒冷的被窝时,也曾想过应该有个人来暖暖身子。尤其是他的双手破裂不能沾水时,更想到有个温柔的妻子来帮他洗衣服。心里想谈恋爱,但是不敢付诸行动。他觉得自己还是“三无”:无房子、无家具、无票子,谈了也白谈。其实,钱建港的人品和艺术盆景上的造诣已使一些姑娘爱慕。但是这些姑娘们怎么愿意明知他是“三无”而以身相许呢?他一门心思放在盆景艺术上。这是个偶然的机会,热心的“红娘”要把刚从大学本科毕业的刘小姐介绍给他,不知道是哪般的缘份,他俩一见钟情,便很快向公园借了一间房子结了婚。对此,我们曾采访过现作为母亲的刘女士,她对我们莞尔一笑:“他的工作苦是苦了一点,收入也不丰厚,文化学历也不高,不过,我觉得他所做的工作很有意义,他知识要比我全面得多,在他身上有我学不完的东西,最主要还是他这个人比较朴实。”刘女士的话讲得很朴实,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1-4有志者事竟成

    自然秀丽、古朴典雅、情趣盎然、回味无穷的靖江山水盆景,是江苏盆景园中的后起之秀。它一问世,就受到中外盆景爱好者的注目和赞誉。靖江山水盆景开始走向世界,还是在1979年。是年10月,第十五届国际园艺展览会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波恩举办,盛定武带着他精心制作的一盆斧劈石山水盆景应邀出席了这次盛会。在这次盛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风格、流派的花卉盆景、山水盆景荟萃在一起,给波恩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新的色彩。这次参展,我国盆景获13枚奖牌,其中盛定武的作品荣获金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盛定武从一位农村青年,走上了国际领奖台,多年的辛勤耕耘,终于换来了国际金牌奖,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发誓要创作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为祖国人民争光。

    1988年3月,中国花木协会应《1988年香港花卉展览会》主席张耀江先生的邀请,组成了中国花卉参展团赴港参展。在此次的展览会上,靖江的山水盆景又一次夺得了金牌,并且所带去的参展作品销售一空,在港澳台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靖江籍的港澳台同胞,看到家乡的山水盆景后,欣喜万分,奔走相告,对靖江三青年称赞不已,请他们签名,请他们合影,请他们做客,他们沉浸在一片欢乐气氛之中。

    1990年春天,在日本大阪花博会银杏馆“爱的广场”内,出现了江南民居,馆内建屋,屋内设厅,厅内布置盆景,悬挂字画,独特的江南民居和江南山水美景历历在目。这便是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花卉博览会江苏展览厅。在展览厅里,靖江人民公园送展的3盆山水盆景更加引人注目,英德石“大江东去”、千层石“刺破青天”、雪花石“九天飞流助风帆”均为山水盆景精品,其精心的构思、细致的雕琢、独特的布局、自然的景象、画龙点睛的题咏,使鉴赏者“足不出户游遍山川”,淋漓尽致地创造出山水盆景“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仍辨千寻之峻”的艺术意境。好多日本友人驻足盆景前,久久不愿离去,连连翘起大拇指:“太奇妙了!”

    靖江山水盆景在国际大奖中先后获得6枚金牌,在国内大展中获得14枚金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江苏电视台先后拍摄了靖江山水盆景专辑《山水情》和《高峰在他们手中》在全国放映。靖江三青年是靖江人民的骄傲,他们为中国山水盆景事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