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花明,不如情暖一场-赤子之心,论小曼的真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因缘际会,我不知怎么看上了佛家的书。出世入世,要先做事先做人。那么,在做人的诸多因素中,何谓第一位?窃以为乃是真诚。

    人不真诚,思忖就多;思忖越多,疑心越重,渐渐地,人际关系也就只好走向崩塌或灭亡。

    徐志摩是为赶上林徽因的演讲才错做打算,失命于飞机。世俗却因为小曼是他的妻子,就要她无端背负了太多不实的骂名。那些素日里恨不能追她到天边的人,也不真心称赞了,反而多了解她似的,站在一旁尽情辱骂。她也不辩解,默默地关上门,从此洗心革面,素衣玄服,不再出入社交场所,日渐淡出交际圈——却原来,没有什么“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痛到深处,自然也就放手。

    唯有小曼的母亲看不过眼,处处与人言说,是徐志摩害了她的女儿。小曼原本有一桩天作之合的婚姻,却因为他的介入,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以至受人非议,如今更落到贫困交加的境地。徐志摩空难离世,他的朋友们纷纷将矛头对准陆小曼,什么样难听的话都能说出来。小曼深知作为母亲,到底有不得不疼自己女儿的道理。但“杯水车薪”,肯理解她的人是那么少。

    就在这混乱之中,她也不争,她也不辩,只是沉心静气做出改变。天地良心,真相会迟到却永远不会缺席,还有三两个愿意证明小曼的清白。林徽因的弟弟林宣就曾这样评价徐志摩:“他到香山跟我姐叙旧,舒舒心气。他还说了很多陆小曼的不是。陆小曼也有优点嘛,他都不提。”凌叔华同样在致友人的信中替小曼辩解过:“徐志摩临出门是曾与小曼有过争吵,但他匆匆赶往北京,以至于临时换乘飞机,只为听林徽因的演讲。所以,他坠机殒命,也只是为要去捧旧情人的场——怎么到了报章上,全成了小曼的不是?”

    民间俗语常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小曼如今临难了,生活也没了经济来源,许多人非但不肯伸手相助,还要在她的身上泼冷水!徐志摩与陆小曼,是相爱容易相处难,原本就是性格与兴趣爱好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在生活中磕磕碰碰也是难免,却为何得不到更多人的理解?

    那个时代,文人的一句话可将某人捧上天,也可叫其瞬间摔个碎骨粉身。小曼是落了势的名媛,就这样生生遭人欺辱,相干的,不相干的。就连那本尽人皆知的小说《太太的客厅》,谁都知道写出来是为讽刺林徽因,末了作者也因承受不住多方的猜测,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气势汹涌、人缘颇众的林,偷梁换柱地说是为讽刺陆的。偏偏越是如此,小曼越懒得计较。她只想活出真实的自己。

    翁瑞午死后,小曼彻底戒掉抽鸦片的恶习,精修画技,不再依靠任何一人。我常能想象的画面是:在上海的深秋里,一个着素服的女子深居简出,不问世事,每日清清爽爽地与庭前的一座院子作伴,当阳光倾斜照入她的画室,画布前她正在一笔一画地勾勒出心中的山水。

    杨绛女士曾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民国的女子里,除却杨绛使我尊敬,小曼一身的素净,也让人感叹。

    小曼面对生活也真诚。徐志摩死后,王赓曾托人带话给陆小曼,愿意继续照顾她,但她没有接受。虽然当年她为了要跟徐志摩在一起,令王赓成为他们相爱的牺牲品。但王赓记着的,还是她的好,足见她作为女人的魅力了。其实爱情这件事原本就没有对错之分,韩寒曾说:“小孩子才论对错,大人只讲利弊。”小曼就是个孩子!她离开王赓只是因为爱上了徐志摩,却没顾忌到王家如此优越的家庭条件,更没惦记着王赓那份较有前途的职业,她为了爱情,是可以不计后果的。

    就算到了现在,她的生活变得困苦,也没有故意放大自己的悲伤,想着依靠王赓的力量,重新过上滋润的阔太生活。她选择的路,她就一条道走到底,哪怕尽头是深渊。

    解放后,翁瑞午贫困潦倒,要靠小曼苦心作画卖画,两人的基本生活才得以维持。很多人担心小曼会被其连累,纷纷劝她离开翁瑞午,这其中就有她最好的闺蜜赵清阁。但小曼坚决不肯,还是同翁瑞午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小曼是一个讲义气的人,她当赵清阁是朋友,翁瑞午自然也是朋友,她不会在朋友有难的时候就抛弃朋友,更何况翁瑞午先前对她有恩,她不能忘恩负义。

    小曼面对创作也真诚。看她的山水画,只有壁立千仞的山高峡谷,衬着寥寥几棵树,放眼望去,一片苍茫,像人的心境,迷蒙着。山也都是些远山,石头淡淡地突出几块,若隐若现,看不真切,像与人世隔着一层,色调又冷又寒,拒人于千里之外。唯独树离人近,可以伸手触摸。好友赵清阁曾说:“自从徐诗人死后,小曼便再没穿过一次红旗袍。”在她的生活里,就已经充满了那么多的冷色调。

    小曼晚年还在跟好友赵清阁唠叨:“志摩要是不坐那架小飞机就好了……”一切也正如她先前说的,她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是因为有感情,所以才在翁瑞午不断示好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和容纳他走进自己的生命。要我说翁瑞午虽比不得徐志摩的艺术成就,却也是个性情直率的男子——否则当年那么多追求小曼的人,为何独独他支撑到了最后?小曼与翁瑞午,这两个不相爱的人,却携手平静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这是送给爱情的讽刺,抑或惊喜?是啊,相爱的人往往不能够白首,看来娶妻嫁人还应当要找脾气相投的人哪。

    小曼去世,朋友王亦令为她写了一副挽联:“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惠在;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这是位真正看懂小曼的人,一语道出了小曼的“赤诚”与“高致”。而我只能说:“这个世界上俞伯牙与钟子期毕竟还是太少了。能唱得出好声音的人,也得有能听懂他的人才行啊!”

    对于小曼来说,一生能有这么一位相知的朋友,应该也不会感到遗憾了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