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知道,倘若每个人都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小曼着想,是否会因为她只是一介女流而就此放过对她的中伤,因为在生活面前,没有永远的强者。难道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就从未向这个世界低头?
况且小曼的身体,也实在需要一个肯珍爱她的人照料。她不是凡俗女子,只要好吃好喝就能安心在家里供养着,给人生儿育女。她是一代才女,对于此等不平凡的女子,“你爱得起她那夺目的光辉,就该能接受她这别致的生存方式。”要知道,徐志摩死后,她才是损失最大的未亡人,而作为补偿也好,回报也罢,她已经改正了太多前事,又想办法让志摩的书稿和诗选得以结集出版,仅凭此,世人也该多些体谅。
记住吧,宽容是做人的一件美德。何况,陆小曼之于我们大家,也从未有过任何交集,更漫说是恩怨是非。
前面说到过,小曼因患有顽疾,结识了擅以推拿治病痛的翁瑞午。在徐志摩生前,翁瑞午为缓解小曼的病痛,引得她抽上了鸦片;在徐志摩死后,翁瑞午变作“枕边人”,用真心陪伴小曼走完了她的下半生。
翁瑞午是翁绶祺的儿子。翁绶祺曾拜在光绪皇帝授业恩师翁同龢门下,后官至广西梧州知府。此人擅长书画诗文,家藏诸多名人真迹。因家境殷实,翁瑞午从小就受到正规的人文教育,后跟随名医丁凤山学习中医推拿,手艺精湛;又师从赵叔儒学书画,随况周仪学习诗文;因会唱京戏昆曲,深得梅兰芳赏识——可见,他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
但见此人照片,黑白的色调下一张温和的脸,耳旁架着一副白框眼镜,更显文人气质。其实他本人也倒真是性情温和,待人真诚。
虽说他在事业上的成就不可与徐志摩同日而语,却在性格上略胜其一筹。徐志摩其实并不擅长哄女人,凭的只是恋爱时的一腔热忱。翁瑞午就不同了,他为人风趣,也很懂得花言巧语,又喜欢画画、唱戏,更容易得到美人芳心。有一个细节,徐志摩与陆小曼虽都喜欢看书,志摩看的却是功底深厚的文学书,小曼则更倾心娱乐属性的小人书。志摩是能带小曼去往真谛世界的人,翁瑞午则能与小曼共同在凡间生活里造次,显然,小曼是更倾向后者的。她的任性造就了与翁瑞午的一段情缘。
她也有难言的苦衷。徐志摩去世,家庭丧失经济来源,她还要拖着表妹一家三口过生活。为了维持生计,许多时候都靠翁瑞午的工资或卖画卖古董。“经济上不能独立,人格上也就不能独立。”现在各种媒体上漫天的“鸡汤”,不都在教女孩子这么个道理吗?
小曼说过自己和翁瑞午之间此前绝无情感瓜葛,只是因为身体顽疾在多少名医手下都不见起效,却在他这里得到了缓解,才跟他走得很近。后来因伤心志摩离世,连累身体更差,这是小曼离不开他的一个根源。陆小曼是一代名媛,志摩去世她也只有二十九岁,年华也尚好,当时有很多人劝她改嫁,她一概拒绝,只因心中还深深爱着志摩——倘若只是因为不想受清贫之苦,大有地方有人家供她解脱。
只有一个翁瑞午,不像一些人看到“求缘无果”,急急掉转方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那些黑暗的岁月里,是他频繁来家中替小曼按摩,缓解病痛;一面又苦口婆心,劝慰她要好自珍重。就这样,一来二往,小曼也就委身了。
当下有句说给“剩女”听的流行语:“遇到个好人你就嫁了吧!”我不禁想问,一个男人是要怎样的好,才能令一个女人心甘情愿地委身于他?!像翁瑞午这样的人,聪慧又肯放心思在她身上,小曼怎能不动心呢?
但俩人在一起,也是有条件的。小曼向他约法三章:“不许你抛弃发妻,我们不正式结婚。”她说自己对翁瑞午并无爱情,只有感情。许多朋友不赞成她的行为,要求她与之断交。胡适就曾信誓旦旦地说,若能与翁瑞午断绝关系,小曼今后一切的吃穿用度他来负责。小曼始终是拒绝的。
两个人在一起,最开始也只是同楼而处,并未僭越。翁瑞午第一次睡住在小曼家,是因为某天帮她按摩到凌晨之后,发现汽车坏了(究竟是真坏还是别有用心,就请读者适度斟酌),他连忙向小曼说明情由,小曼没在意,就请他在陆家二楼烟榻上将就一晚,自此后就常常如此。小曼睡觉的地方则在三楼,所以并不在乎外人胡言乱语些什么。
原本小曼是靠徐家接济过日子的,但此事不知怎么传到了徐申如的耳朵里,他原本就不喜欢这个儿媳妇,这样一来就白纸黑字地切断了与她的关系,那最后一日如数送来的三百元还夹带了一封短信,上写:“如翁君已与你同居,下月停止了。”后来才知道,徐申如花钱买通了弄口看门的,监视着小曼的一举一动。
翁瑞午在听闻这件事后勃然大怒,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搬上三楼另设一榻而睡,对小曼说从此以后别愁生活,他会负责。
自1938年伊始,陆小曼与翁瑞午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有了一些感情,但也有烦恼。翁瑞午有结发妻需要照料,又答应小曼的要求不能抛弃,所以就要两头跑。这使小曼也觉得自己的生活没名没分,不伦不类,可是事到如今,她已经很难再摆脱——且不说已经习惯了翁瑞午陪伴的日子,单是因他而染上的鸦片瘾就没法根除。
她只是一个身体贫弱的女子,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又能做些什么。但想到志摩,她对此也表示是没有愧疚的。她知道徐志摩很爱她,如果活着,一定不忍心看到她的生活如此清贫困苦,就想也许他是能够了解的,并且她相信志摩也清楚,她对翁瑞午是迫于现实无奈才做出的选择,她心里最爱的那个,永远都是她的摩。
除此以外,翁瑞午还是小曼的经纪人。后期她常年潜心作画,为了生计也要卖一些出去,可是她身娇体弱,跑起交易来毕竟困难,也多亏了翁瑞午,在绘画的圈子里有些人脉,总是能适时地将小曼的画作,卖个差不多的价钱。
细想小曼与翁瑞午之间的感情,或许也正因为没有爱情,所以相处起来,也平静柔和得多。小曼会跟徐志摩激烈地争吵,生气了拿烟枪砸他的头,可是对翁瑞午永远不会这样——人说“爱之深,责之切”,小曼与志摩之间,是恨铁不成钢,是爱也深刻,恨也深刻,所以日子容易过得惊心动魄。但她与翁瑞午之间,是平淡得几乎没有夫妻间应有的争吵,岁月也就变得柔和。为什么人们总说“相爱容易相处难”,又或者“相爱的人不一定适合在一起生活”,一切只是因为,太过浓烈的爱情,轰轰烈烈后,就是互相撕扯,转瞬成空。
他们之间没有婚姻的约束,所以不会要求对方太多,也就拥有相对的自由。爱情是需要呼吸的,勒得太紧,难保不会使人崩溃。
三十年如一日,翁瑞午能日日安心照料小曼,可见亦是动了真情的。他没有徐志摩那么多的“花边新闻”,也不会给自己在心底留一个所谓的“国民女神”,更不会为了得到一个人,就去无端地伤害另外一位无辜的女性。他也不像胡适那么惧内,喜欢一个人却因此畏首畏尾,犹豫不决。所以,小曼对翁瑞午,除了感情,我想还有几分敬重。
我还记得教导女生参考男生究竟有无真心的一条考验,是要看这个男人舍得为女人花多少钱。翁瑞午家境是优渥的,并且舍得为小曼花销,出去游玩,生活用品,看病抓药,一切都由他负担,起码他是一个说到做到,为了自己女人不心疼钱的男人——怎么,这样的男子,不该受人尊敬吗?他在生活上也是事无巨细地照顾小曼,怕她肠胃不好就特意买来蜂蜜,当时的蜂蜜很贵,就是上流社会也只是偶尔买来尝个新鲜,翁瑞午却一次购买很多,并且喂食流程复杂,要帮她将蜂蜜注入针筒吸食。因小曼有喜吃人奶的癖好,他甚至还专门花钱雇个奶妈回来。他与小曼是真正相同的一类人,有着共同的爱好、人生观,共同的生活方式,所以能彼此理解,相处融洽。
以上种种皆可在陆小曼外甥庄篪写的《陆小曼与她的挚友》一文中找到答案,他与翁瑞午是有过实际接触的。
若说早年小曼娇艳如花,翁瑞午只是贪恋她的美色也就罢了,可这一陪伴就是三十余载。小曼去世前早已人老珠黄,又因长期吸食鸦片导致面黄肌瘦,毫无姿色可言,翁瑞午还是陪在了她的身边。这,不是一种真情吗?
他的苦心也终于赢得了女神的眷顾,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想必早已在小曼心中得到认可。在1959年的档案表格上,小曼郑重其事地在家庭成员一栏写上了翁瑞午的名字,从而表明了他们的关系。
上世纪60年代初,翁瑞午病重。他在弥留之际,仍不忘托人照顾小曼。那天晚上,作家赵家璧和赵清阁应邀来到他的床榻前,翁瑞午向他们说出最后的遗言:“我要走了,今后拜托两位多多关照小曼,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不尽的。”
两位好友赶忙答应,请他宽心。一旁的陆小曼早已感激涕零,语无伦次,直叫他不要乱想,好好养病。
不久,翁瑞午去世,陆小曼失去依靠,却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反而重新振作起来,潜心作画,成为一代山水画大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