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虽不是知识流,可也开过一方先河。一年前,他看到粮所卖米要配面粉,便到省城里搬回了两台压面机,挂起了大牌子:加工饺子皮!
这一来热闹了。本来是北方过年才吃的面食,被他移来了南方小城,而且天天顾客盈门。工艺倒也简单,先把面粉和好,放机子上滚过几趟,成了白布一样的面皮条,再用模子去印,便变成一块块圆形的饺子皮。
哪个家庭没个十斤八斤面粉?正愁这些“杂粮”不知怎么处理,有了这个加工铺,大家便争相加工。特别是星期天,把机子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还不时为先后问题发生些小口角咧。甲忙得挺乐。
乙也来加工过,且在一旁看了不下三个星期天。乙原本是做成衣生意的,摊子就在甲旁,他们是无话不说的一对。乙来看加工,不时地问甲:“难不难?”甲无不得意地说:“难个×,有手都行!”“一天能挣多少?”甲伸了个指头。“才一张纸?”“十倍!”
乙的成衣摊不摆了。乙失踪了一个星期。这天,乙突然又回来了,而且抬来了两台压面机,牌子型号与甲的一模一样。
甲看见了,意外一惊:“妈的,话是不该讲尽!”
乙也挂出一块大牌子:加工饺子皮!而且比甲的要大要红。
甲便不舒服,自此跟乙讲话也少了。但见到乙的生意不好,那机子象锈了一样,对比自己的一天滚个不停,心里便会掠过一丝快意:牌子挂得大、涂得红就行了么?
星期天则不同。人们因为等急了,便顾不上什么新手老手,等不及的人们便纷纷走向了乙的店铺。一碗粥变成了两人吃,甲的收入明显地减少了。每每见到乙的机子开动,便要投过敌视的目光。
乙在甲的眼里也未免缺德点儿,看见有人过来,远远便招呼:“加工饺子皮么?来吧!”有时把本来要到甲店的顾客“抢”了过来,甲便不可容忍了:“妈的,有你这样做食的么?”“我怎么了?不就是打个招呼?”“丢那妈,混账!”
有了这次反目,甲乙二人便成了冤家。乙总感到似乎欠了甲的什么?每每看见甲的八字胡,便有点儿战栗。甲则居高临下,眼光投来,总把八字胡翘起。
“将军!妈的,你这步臭棋,臭过狗屎了。”
两人吃一碗粥,也好,日里用不着过度的疲劳。闲下来时,乙买了副牛角象棋,不时与蒜头佬乒乒乓乓妈妈奶奶地下几盘,那声音直把甲撩得坐立不安,便把八字胡捋下,伸长脖子凑了过来。他是个见不得棋的人,未做这行之时,整天泡到榕树根下,碰上石头也下一盘。
甲凑过来,乙装作专心致志的:“蒜头佬,你想下棋,还得挑米来拜师咧!”“拜你?”
“我还不够格,真想下棋,你不知道老甲?”
老甲心里一甜,故意咳了一声。
蒜头佬见了:“哦,说着曹操,就来。老甲,你来,把老乙这小子的威风给煞煞。”
老甲便蹲了下去,接过了蒜头佬的残棋,居然还下得有声有色。
自此,甲乙二人又像初时一样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