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班车上,李研究馆员默默地想着自己的事,到底还算争气,在省城里奋斗了这些年,终于混出来了。这不?出版了第五部论著,甩掉了副研究馆员,评上了研究馆员,虽然这个职称名称有点儿长,在乡亲里也许不好理解,但一说是与教授平级便人人都会知道。想到这里,他便在兜里掏出了新印制的名片,在“研究馆员”的后边加注上“(相当于教授)”。另外还有一笔奖金,虽然才3000元,可已是这生拿到的最高奖,也是最大的一笔工资以外的收入了。
到了家乡车站,因为在镇上,离中学近,也应该是先公后私,于是他直奔中学。
这就是他30年前就读过的中学,楼舍林立,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彩旗飘扬。
一脚踏人校区,就听到了那高音喇叭在播送:热烈欢迎各路老板专家学者校友回母校!下面播送校友捐资名单:赵××三万元;钱x×两万元;孙××二万元;李××一万元……李研究员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下意识地摸了摸兜里的奖金,心想这些校友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钱呢?
来到了签到处,显然,没有几个人认识他。当签上了李松的大名时,才有个领导模样的人走了过来拉住他的手,欢迎李教授!他只感到一股暖流涌进了心房,母校毕竟还有识货的人!
在签到处的正面,立着一块牌牌,上书捐资者名单:赵××30000元;钱××20000元;孙××20000元;李××l0000元……
李研究馆员在填写捐赠时为难了,他打开了带着墨香的新著,一共20册,按码洋应该是500元,又觉得太寒酸了,便想到了兜里的奖金,再给多少好呢?即使全数掏出,也只是3500元。可都十多年没有回家了,总不能空着两手回去吧,怎么说也要留个一千几百,还有回程车费呢。
于是,他一咬牙,拿出了1500元,连物带款凑足2000元。他的名字立马被添了上去,只是写在牌牌的末端。便由礼仪带他入座,他的座位在台下的校友席上。
10点38分,庆祝会开始。主席台上坐了三排人,第一排是县镇的领导,还有赵钱孙李等几个高额捐赠的校友。会议开始前,再一次由副校长宣读捐资校友的名单:赵××三万元;钱××两万元;孙××二万元;李××一万元……而且每读到一个名字,捐赠者还要起立向大家致意。
听着听着,李研究馆员感到了内急,便悄悄地退了出来。后来读到他的名字与否,他没有在意,反正他出来了就不再进去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