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人生开始的地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英国的皮博迪公司

    摩根中学毕业了,他的家庭也将发生一次大的变动,因为朱尼厄斯·摩根将要到英国发展他的事业了。

    1852年,朱尼厄斯的毕比-摩根公司效益非常好,尤其是和英国的几家大公司的贸易往来大大提升了他在英国商界的知名度。

    1853年5月18日,在英国的美国银行家皮博迪在伦敦为新任美国公使举行了晚宴,朱尼厄斯·摩根夫妇应邀参加,这位美国银行家既周到又热情,给朱尼厄斯介绍了不少英国高层的商界人士,朱尼厄斯由此拓展了自己在英国的人脉。而我们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成功地经商是多么重要。当然,一个真正的商人更懂得经营良好的人际关系。小摩根一家几代都很善于经营人脉关系,比如祖父约瑟夫靠着开旅馆,结交了南北各地的人,获得了不少信息和支持;小摩根的父亲朱尼厄斯,从小是靠着父亲约瑟夫的人际关系打开了在商界的大门,以后小摩根也是循着这条线路发展起来的。

    就在这次宴会之后不久,皮博迪再次会见了摩根夫妇,他向朱尼厄斯说了他的打算:“摩根先生,我知道你在美国的事业非常好,但我还是期待你能放弃在美国的业务,到英国来,这里是世界金融的中心,更有利于发展你的事业。”还没等朱尼厄斯开口,皮博迪就真诚邀请朱尼厄斯加入他的乔治·皮博迪公司,成为公司的合伙人。

    朱尼厄斯认真考虑了这位银行家的建议,他的毕比-摩根公司虽然效益不错,但他有更深远的考虑,他在波士顿还没有更深地扎下根,而乔治·皮博迪公司无疑在美国和英国都有深远的影响,如果加入这家银行,不仅会扩展他的业务范围,而且可以进入银行业,这是他一直都在考虑的问题。也许这就是上天给他的最好的机会吧,他要抓住这个机会,以免机会丧失,以后或许就没有了。于是,他同意在1854年的10月1日加入皮博迪的乔治·皮博迪公司。

    小摩根的父亲朱尼厄斯·摩根作出的这个决定,不仅对他个人,而且对小摩根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未来的摩根帝国就是建立在乔治·皮博迪公司基础之上,而且起点非常高。可见,人生事业关键点就只有那么一步两步,抓住了,事业就会更上一层楼,失去了,机会恐怕很难再次光顾了。在商业活动中,时机的把握尤其重要。

    考虑到乔治·皮博迪所创建的这家银行后来的辉煌发展,我们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他与众不同的创业经历。

    乔治·皮博迪,1795年出生于马萨诸塞的南丹佛,是一个贫苦的农家子弟,11岁就离开了学校,在一家乡村杂货店打杂,他参加过1812年的美英战争,在海军服役。战争结束后,他作为一个推销员为他的叔叔推销谷物。他对金钱到了吝啬的程度,他节省每一分钱,最后用节省下来的钱开了自己的小商店。

    到1827年的时候,皮博迪在纽约和费城都有自己的分公司,身价达到8.5万美元。也是在这一年,他来到英国,考察那里的商业情况,凭着自己敏锐的嗅觉和商业天才,他发现对于一个商人来说,伦敦是最好的发展之地,于是,他在伦敦开办了一个办事处,专门为美国人服务,并且经营存款、贷款、贴现业务。经过10年的发展,他的生意扩大了数倍,与中国、印度、欧洲都有贸易往来。他既受到英国政府和公众的信任,又得到美国政府和民众的支持,每年的7月4日美国独立日的这一天,他都会设宴招待在伦敦的美国人。他以一个爱国的银行家形象大受欢迎。

    到1850年,皮博迪在美国和英国都已经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在美国的银行界,他被看成国家的亲善大使。50年代,皮博迪在伦敦声誉日隆,美国经济在这一时期也是强劲发展。皮博迪完成了由商人向银行家的转变。

    遗憾的是,皮博迪一直是个单身汉,他拼命地工作,贪婪地赚钱,使他的公司总资本滚雪球般地壮大,但他没有后代能跟他一起创造辉煌,而我们知道,差不多同时期的老罗斯柴尔德却有五个儿子帮他打江山,在他眼中还年轻的朱尼厄斯也有小摩根在一天天地长大成人。

    当皮博迪结识朱尼厄斯以后就有了把自己的整个基业交给他的打算。他已经60多岁了,他打算尽快退休,以便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慈善事业。但他后继无人,他必须尽快地培养一个接班人,绝不能让他的事业出现人才难以为继的现象。这个接班人必须有能力带领他的公司继续向前,于是,朱尼厄斯成为他眼中最合适的人选。朱尼厄斯只有41岁,商人家庭出身,年轻、英俊、沉稳、正派,有修养,有能力,对自己和自己的事业充满自信,拥有尊贵的社会地位,坚定而务实,一个成功人士应该具备的素质,可以说,朱尼厄斯一样也不缺。皮博迪曾经派人对朱尼厄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各方面都给予他高度的评价,把自己的事业交给朱尼厄斯他是放心的。

    但是,无论如何,皮博迪都没有想到,他因为邀请朱尼厄斯·摩根加入他的银行,会使他的银行后来成为世界金融业的霸主,超过欧洲赫赫有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和巴林兄弟银行。作为一位有远见的银行家,他知道世界经济的未来在美国,而他正是通过朱尼厄斯使他的银行在美国金融领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854年10月2日,乔治·皮博迪公司正式宣布与波士顿的J.S.摩根公司组成新的合伙人关系。

    新的合伙人关系一公开,一个英国朋友就对朱尼厄斯说,“皮博迪快要退休了,我们很自然地看好阁下您,将来您就是英国向美国进行信贷的代表了”。朱尼厄斯很快就得到了英国上流社会和商界的认同和接纳。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料到摩根家族的加入会对英国、美国,乃至世界金融业产生那样巨大的影响。

    在朱尼厄斯与皮博迪公司合伙经营的10年间,他们共获利约22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字。那一段时间也是欧洲和美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时期。

    1864年,乔治·皮博迪退休了,他赚了一辈子的钱,他的节俭和对金钱的贪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一辈子没有自己的家庭,有过几个私生子女,他也从来不给他们任何帮助,更不用说金钱了。在他看来,任何人都应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去赚钱,而不应该不劳而获。他的子女也应该自食其力。他自己一生过着简朴甚至吝啬的生活。有一次,朱尼厄斯亲眼看见他在寒冷的冬季站在大街上冻得瑟瑟发抖,还发着高烧,但是为了等1便士的马车,他宁愿等上20分钟,也不乘坐两便士的马车。当时,他的银行账户已经有100万英镑的存款了。19世纪的百万富翁是真真正正的富翁。

    美国内战时期,皮博迪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他的慈善事业了。当他退休以后,他对慈善事业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他用自己一辈子辛勤积累的钱做了很多善事,他的慈善活动主要集中在教育方面,他在自己的家乡马萨诸塞州建立了皮博迪学院;他在伦敦资助贫民住宅建设,使那些穷人的住房条件大大改善;他向耶鲁大学捐赠了一个历史博物馆;向哈佛大学捐赠一座考古学和人类文化学博物馆;为南部被解放的黑人设立一项教育基金……他在慈善事业方面的捐款达到900万美元。法国大作家雨果这样评价他:“这个世界上,有充满恨的人和充满爱的人,皮博迪属于后者,正是在这种人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上帝的笑容。”

    摩根帝国的创始人乔治·皮博迪就这样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并且把自己的事业成功地转移到了摩根家族的手上,他的事业同样后继有人,虽然那并不是他自己家族的人,不是自己的后代。这些都没关系,只要能很好地发展下去就是他的心愿。

    留学欧洲的日子

    从伦敦回到美国以后,朱尼厄斯就准备举家迁往伦敦,他的亲戚和朋友们对他的这个决定都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英国的上流社会保守、傲慢、自大,根本看不起美国人,朱尼厄斯放弃在美国的事业可以说是前途未卜。但朱尼厄斯决心已定,他不是那种因循守旧的人,他认定的事情就要做下去,任何人都不能阻挡。很快,他就把他公司的股份和在波士顿的所有东西都卖掉了。

    1854年9月,波士顿的大商人们为朱尼厄斯举行了隆重的晚宴,以表达他们的敬意。席间,他的朋友们给了他足够的鼓励。晚年,朱尼厄斯回忆说,当他开始认识到他迈出的一步是多么有意义的时候,他感到“我的心仿佛不够用了”。

    1854年10月1日,朱尼厄斯·摩根一家来到伦敦,在这里定居下来。这是摩根家族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天。2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为了摆脱贫困,从英国漂洋过海到了美国,并在那片土地上扎下根,繁衍下来。200多年后,摩根家族的后代为了更好地发展,从大洋的那一边来到伦敦,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在来到伦敦之前,小摩根已经中学毕业了,他有了自己的第一个职业目标,就是进入东印度运输公司,但是他的父亲认为他应该到欧洲的学校去学习法语和德语,可能从父亲的角度来说,儿子掌握这两门重要的语言对以后的职业发展更有利。他父亲的想法没有错。作为成功的商人,朱尼厄斯认为最好的投资就是教育,而且他通过自己的经商实践也认识到,越是知识渊博的商人越是容易获得社会的承认,越是眼光长远,也就越容易获得成功,现在让儿子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对他未来的人生尤其重要。

    朱尼厄斯亲自为儿子挑选学校,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选择对儿子未来发展最有用的专业,这使得日后的皮尔庞特·摩根与和他同时代的那些成功的创业家们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家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他的事业起点也更高,把握机会的能力也更强。

    最初,朱尼厄斯为小摩根选择了瑞士的一所学校,学校就在日内瓦河畔。但是,小摩根并不喜欢这所学校,学校学生很多,而且大多来自英国和美国,说的是英语,他的父亲想让他学习法语,在这样的环境里显然不利于他法语的进步。他对新环境非常抵触,在课堂上安静不下来,常常闷闷不乐,而且经常因病卧床不起,嗓子痛、肺热、痤疮,疾病和痛苦似乎一直伴随着他。一种疾病刚好,另一种疾病就会随之而来,这就像一个怪圈,伴随着他的一生。而且他的疾病总是和他的情绪有关,当他的情绪不那么高的时候,他的身体就会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症状。

    虽然远离祖国,远离父母的家,但远在瑞士的小摩根依然非常关注自己的国家,当时正是克里米亚战争时期,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1853年10月20日,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王国对强大的俄国宣战。对此,摩根家的长子忧心忡忡,担心几个欧洲国家的争夺会影响到美国的扩张。1855年9月20日,联军与俄军在阿尔马河畔进行第一次陆战,俄军一败涂地,损失5700多人,退向俄国黑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10月,塞瓦斯托波尔被联军攻陷,俄国败局已定。当时欧洲的整个西部地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为联军的胜利而狂欢,小摩根却感到很难过,他担心当英国和法国摆平强大的俄国后,会插手美国事务。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青年摩根对美国的关心和热爱。以后的岁月里,摩根不论身在何处,始终对美国抱有极大的忠诚,他和他的前辈一样,对这个国家无限热爱,那是发自内心地对美国的热爱。

    1856年4月底,皮尔庞特·摩根来到德国,进入哥廷根大学读书。哥廷根大学是德国最优秀的一所大学,化学和数学两门学科最有实力,皮尔庞特在这里跟随着名的化学家沃勒尔教授学习高等数学和化学。当然,他每天都要上德语课,他发誓用6个月的时间掌握这门语言,他已经娴熟地掌握了法语,这次他对自己也有足够的信心。他经常和一些漂亮女孩在一起郊游,掌握德语的速度很快。

    父亲朱尼厄斯在英国的事业非常顺利,已经被英国的上流社会所接受,摩根家成为伦敦的富裕之家,他们和一群趣味相投的朋友交往,讨论政治、体育、文学等方面的话题,但是,朱尼厄斯的妻子朱丽叶不喜欢伦敦,经常回到美国居住,朱尼厄斯既要经营公司业务,又要照顾家务。他跟随皮博迪学习各种东西,业务能力进展非常迅速,在185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他就在英国商界崭露头角了。工作之余,他会尽量来哥廷根看望儿子,了解儿子的学业情况,探讨一些政治问题,比如,美国南方存在的奴隶制问题,父子俩的观点几乎一致。

    这时候的皮尔庞特·摩根俨然一个成熟的男子汉,像所有那个年龄的孩子一样,他也愿意把自己当做一个成年男性看待,他甚至在和表哥詹姆斯的通信中谈到了未来婚姻的形式,他认为他的未来婚姻必须对他的商业活动有帮助才行。

    不管怎么说,正像皮尔庞特·摩根自己所期待的那样,他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德语,1857年上半年,他结束了学校生活,他的父亲再次为他安排了一次旅行。旅行似乎成为摩根家族的传统,每到一个关键时期,或者完成一项大的事业,这个家族的人都会踏上一段旅程,那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既是一种休息,也是开阔眼界的过程。他发现这次旅行和上次在亚速尔岛旅行的心境完全不一样,不仅是因为此时他的身体很健康,而且他的思想更加成熟了。

    就是在旅行中,他也不停地思考着自己未来的路,他希望进入商业领域,那是他最感兴趣的。虽然他知道他的父亲会为他安排好一切,但他自己必须付出努力,积累经验,直到自己也能像父亲那样拥有自己的事业,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实际上,他最后不仅主宰了自己的命运,甚至一度主宰美国千万人的命运,并一度想主宰美国。这是他的性格决定的,虽然此时他还没有意识到他的事业会发展到怎样的高峰,但他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划。

    皮尔庞特·摩根从来都不是个梦想家,迈出每一步之前,他都有周密的规划,或者叫计划,这和他的家族传统有关。他会选择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做起,从基础做起,他和他的母亲家族的亲戚们完全不同,他们是理想主义者,是梦想家,而再理想的目标,再高的先见之明,再准确的事先判断,如果只是停留在梦想阶段,而不去付诸行动,也不过是镜中月,水中花。摩根的生活中从来都缺少外祖父家人的那种浪漫和不切实际,他只想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有能力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

    纽约,梦想之地

    1857年,也就是皮尔庞特·摩根结束读书生活走向社会这一年,美国陷入了一场金融风暴中。这一年,由于美国废除了联邦银行制度,允许各州发行自己的货币,就等于是开闸放水了,各州银行毫无顾忌地发放了大量毫无信用的银行券,致使金融秩序陷入混乱,从而导致了金融危机。当时,克里米亚战争还没有结束,加州的淘金热使每一个美国国民都变成了赌徒,他们不顾自身经济状况,大量买进土地,大肆做着投机生意,结果,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了,美国的小麦和棉花价格都下跌了,一些农民开始破产,商业不景气,银行也受到牵连,铁路公司和保险公司也陷于破产,美国经济在兴旺发达了将近10年之后,终于在1857年的夏秋季节爆发了危机。

    在前面辉煌的10年时间里,朱尼厄斯·摩根的事业飞黄腾达,当危机冲击美国的时候,伦敦的皮博迪公司也正在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危机,好在朱尼厄斯的合伙人皮博迪在英国拥有崇高的威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朋友的帮助下,公司顺利地度过了危机。朱尼厄斯·摩根也确确实实地尝到了银行业潜在的风险,他更加意识到作为一名银行家必须要具备沉稳、敏锐、智慧和临大事而不畏惧的特质。在跟随皮博迪先生的几年时间里,他学到了很多东西,那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而且有很多东西是一辈子都学不完的。在瞬息万变的商业领域,任何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远见、不求上进的人就算暂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终也会走向失败,经验和知识只代表过去。

    朱尼厄斯·摩根除了经营英国的银行业,还在为他的儿子尽心考虑未来的发展。我们知道,皮尔庞特·摩根几乎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成为家族事业的接班人,他的父亲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儿子安排学业,甚至小摩根在瑞士和德国所学的专业都是父亲亲自安排的。现在,儿子毕业了,朱尼厄斯仍然不放手,儿子的人生刚刚开始,他必须把他引导到一个他所期望的领域中,把他交给他所放心的正派的有能力的人手上,使他的儿子从一开始就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少走弯路,尽快走上事业的正轨。

    朱尼厄斯·摩根亲自把儿子安排在了纽约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名叫邓肯-舍曼公司,公司的一位高级合伙人威廉·沃兹·舍曼是朱尼厄斯的朋友,两人经常通电话,交流对商业的看法,舍曼对朱尼厄斯的能力表示了极大的钦佩,舍曼先生的为人和出色的商业能力也是朱尼厄斯非常钦佩的,两个都很出色的商业人才惺惺相惜。当朱尼厄斯请求舍曼安排自己儿子的工作时,他一口答应了下来。

    邓肯-舍曼公司是1851年成立的,另一位高级合伙人斯科特曼·亚历山大·邓肯也具有远见卓识,并且是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他们的公司有足够的资本、能力以及规模,可以在美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个公司和皮博迪公司有着密切的经济往来。当然,刚刚毕业的皮尔庞特·摩根在这个公司工作并不领薪水,他的父亲每月给他200美元的生活费。父亲的意图再明确不过,知识和经验比什么都重要,薪水不是问题。而且像他这样的家庭,根本不用考虑薪水问题,他只要在这个公司好好工作,一切都会有的。

    就这样,小摩根刚刚离开校门,就来到一家有规模和前景的大公司,因为父亲的关系,他直接就到了这样的地方,从事他向往的商业工作,跟那些没有家庭背景的人相比,他少走了不少弯路,几乎是一踏上社会,就开始走向成功之路。但是,就算是家庭给他铺好了路,他也必须经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和全力付出,才能向别人证实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不是被人们认为是靠着家庭关系混饭吃的富家子。另一方面,他也非常明白自己的优势,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那就是他继承自家族的商业头脑,灵活的处事原则,善于抓住机会的能力。

    从事商业工作是皮尔庞特·摩根从少年时期就明确的目标,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选择第一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在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时,都难免心潮澎湃,并且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工作既轻松赚钱又多,自己的公司像永不坠落的太阳一样兴旺发达,越来越强盛,享受公司提供的高福利待遇,舒服而满意地享受自己的职场生涯。但是,现实是,这样完美的选择很少有人能碰上,无数成功人士的经验表明,第一份工作与薪水无关,必须要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积累。这是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也是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学习和积累专业经验。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为未来开创自己的事业奠定基础。现在,摩根就这样顺利地进入了着名的邓肯-舍曼公司。他完全可以在这里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积累他所急需的知识和经验。

    更重要的是,此时,纽约已经代替了费城和波士顿成为美国的金融中心,这里,市场繁荣,人们的思想很开放,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他们中有移民,有艺术家,有奋斗者,也有赌徒、骗子、海盗。

    所有的人都想在这个新兴的金融经济中心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梦想。皮尔庞特·摩根一来到这里,立刻就被这浓厚的商业氛围吸引住了,虽然以前他也曾经随着父亲来过这里,但那时他还小,还没有现在这样的观察和领悟能力,现在,他决心把这里当做自己事业的起点,并且当做自己一生的家。以后,他的事业遍及世界的时候,他也几乎没有离开过纽约。

    摩根家族就是这样在奋斗中不断调整着。小摩根的祖父为了更好地发展离开了斯普林菲尔德——他们的祖先最先到达的地方,搬到哈特福德,最终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础。他的父亲朱尼厄斯为了更好地发展家族事业,把家从哈特福德搬到了波士顿,又为了扩展国际业务,把家搬到伦敦。而现在,为了维护伦敦公司在美国的业务,他又把儿子派回美国,让他在最有商业前景的纽约学习经商,并最终从这里走向世界。

    小摩根在邓肯-舍曼公司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联络部抄写信件,也许在有些人眼里这样的工作既琐碎又枯燥,有时候一弄就是大半天,抄完了,胳膊疼眼睛酸,但小摩根干得非常努力,正是通过抄写信件,他接触到了很多与业务有关的信息,而这也是他从小就特别关注的,我们还记得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记日记,把几乎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有条不紊地记录下来。一踏入职场,小摩根就开始着力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我们知道敬业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看待。尽管摩根在这家公司是不领薪水的,但他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他把自己融入公司中,勤勤恳恳地工作,把公司的发展当成自己的责任。他从工作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技能、经验,他把这些当做他向上发展的踏脚石。摩根的敬业态度得到了他的老板和同事的赞扬。

    这时候,皮尔庞特·摩根还跟随查尔斯·达布尼学习管账。这位达布尼先生是小摩根在亚速尔岛疗养时的那位达布尼船长的同胞兄弟,为人正派,勤奋,小摩根一见到这个达布尼先生就把他视为亲人,达布尼也很喜欢这个身材魁梧、神采奕奕的年轻人,把自己懂的业务悉心教给小摩根。两个人跨越年龄差别,形成了非常友好的关系,后来,当小摩根在商业活动中误入歧途的时候,朱尼厄斯·摩根就让这位达布尼先生成为小摩根的合伙人,让儿子在这位正派的商业人士的引导下走入正途。

    小摩根知道在邓肯-舍曼公司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作为一个商人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摩根家的长子不因为自己生于那样既富且贵的家庭就一步登天,他必须培养自己坚实的基础。而他对工作是如此勤奋,进步是如此之快,公司的同事们都为此惊讶不已。他很快就打消了人们对他能力的怀疑,成为受欢迎的人。

    作为朱尼厄斯的儿子,皮尔庞特·摩根还肩负一项秘密使命,就是为在伦敦的乔治·皮博迪公司担任在纽约方面的代理人,负责非正式的信贷审查工作。作为一个敏感的商人的儿子,他时刻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每一个微小事件,几乎每天不停地给在伦敦的父亲发出信件,其中大多是关于美国方面的消息,有经济方面的,也有政治方面的,还有他对事件的理解。在当时的美国,政治事件也往往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小摩根的信息无疑对朱尼厄斯的事业有着极大的帮助。

    皮尔庞特·摩根对工作的热情、积极上进的态度、对商业的敏感,以及他个人强烈的自信心使他的父亲非常高兴,他也经常写信给儿子表示肯定和鼓励。

    这时候,金融危机正在肆虐,皮博迪公司好不容易度过一场危机,朱尼厄斯写信给自己的儿子,通过那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诫他:

    “在发财致富的道路上,有多少年轻人都因为急于求成而倒下了。所以,不论在什么时候,做事都要慎重,不要贪婪,贪婪是魔鬼,它最后会毁了你。”小摩根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第一年,就见识了经济危机给美国各行业带来的消极影响。

    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好在人们都在齐心努力挽救危机,到1858年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转了。就在这一年,当美国还处于萧条之中的时候,皮尔庞特·摩根开始尝试购买股票了。祖父约瑟夫·摩根当初就购买了不少铁路、运河和保险公司的股票,朱尼厄斯也常常参与股票交易。

    小摩根无疑受到了家族商业传统的影响,尽管他对股市还只有一些表面上的认识,对行业的了解也不够充分,但小摩根具有天生的冒险精神,特别是在商业领域,不涉及股票,那哪儿叫经商啊。所以,他没有和父亲商量就自作主张地大胆购入了太平洋邮轮公司的股票。

    他以为靠着低买高卖他肯定会获利,他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但事与愿违。整个国家都在萧条中,这家公司的股票也一再地下跌,一年之后,他损失了1000多美元。但他购买的密歇根中心铁路公司的股票给了他足够的补偿,他卖出这支股票的时候,价格已经翻番了。

    小摩根在股市里小试牛刀,让他认识到了商业活动有赔有赚这个道理,而成功的人总是赚得多,赔得少。他的目标就是修炼自己的能力,在商业活动中所向披靡,一路向前。

    皮尔庞特·摩根在邓肯-舍曼公司工作了一年多,他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勤奋努力,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他的同事看到了,他的老板也看到了,于是,他的职位得到了提升,但仍然是没有薪水的。他的父亲为他提供生活费,他可以在纽约生活得很舒服,但他并没有沉浸在各种娱乐活动中,除了工作,只要有时间他就到纽约的各处去看,去观察,试图从中发现商机。他的父亲朱尼厄斯依然没有放松对儿子的教育,他坚持认为,银行家掌管着别人的大笔钱财,绝对不能贪污,任何试图通过卑劣的手段获取财富的办法都是可耻的,而且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结果。

    朱尼厄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不断地给儿子发出忠告:“做事情要聪明,考虑问题要周全细致,在心里要牢牢记住自己的目标。”“心中有目标才会有向前的动力。”“不要为了追求成功或者积累财富,就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只要你自己感到满意,而且觉得上帝也会赞许,你就会获得快乐,比赚到全世界的财富都更让你快乐。”

    皮尔庞特记住父亲的教诲,努力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危机之后不久,他离开了邓肯-舍曼公司,开始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

    爱人永逝

    皮尔庞特·摩根已经长成了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他是那么喜欢纽约,决心把纽约当成自己一辈子的家,他的工作是没有薪水的,但父亲给他提供的生活费也不少,不过他很节俭,每一个没有必要花费的美分他都不会轻易花费,他的每顿饭都不会超过40美分,他把每天的花销都工工整整地记在本子上,有时,他也会把一美元慷慨地赠给一个乞丐,或者把整整10美元捐给一个慈善机构。他的善心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也是那个国家的传统,他们认为帮助有需要的人是每个人的责任。

    这时候,皮尔庞特·摩根也正式开始考虑自己的婚姻问题了。婚姻是人生大事,任何人都不能轻率对待。虽然出生在那样富裕的家庭,但皮尔庞特·摩根对于婚姻的认识非常传统。他认为男人要尽力在外面打拼,争取事业的成功,为全家人过上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妻子应该料理好家务,照顾好孩子,使她的丈夫回到家来能感到心情放松,幸福愉快。这就像我们现在常说的那句话,家庭是幸福的摇篮,经营好家庭才能使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摩根之所以对家庭会持有这样一种传统的看法,也许正是出于他对自己父母的不和谐的婚姻所产生的感想。

    皮尔庞特的母亲朱丽叶继承了家族的某些疾病,一直心情压抑,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来到英国以后,她始终无法融入当地的上流社会,而她的丈夫朱尼厄斯则把全部精力都用到工作中,她感到孤独无助,她的四个孩子都在遥远的地方读书求学,家人都在美国,她自己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这使她在英国的日子非常不好过,她常常感到烦躁不安,有时酗酒,之后就是大发神经。1856年9月,她抛下丈夫和孩子们,自己乘船回到了纽约。

    1858年1月,朱丽叶接到丈夫的来信,他们12岁的小儿子突然病倒了,病得很严重。朱尼厄斯一直守护在儿子身边,两个月后,这个孩子永远离开了,可怜的孩子到死也没能看上自己母亲一面。朱尼厄斯悲痛欲绝,为失去的小儿子悲伤不已。朱丽叶从美国赶回伦敦,在处理完小儿子的后事以后,她就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尽管她拥有天生的贵族气质,在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中很受欢迎,但从他们把家搬到伦敦以后,她就淡出了社交界,小儿子死去以后,她不再参加丈夫的商业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美国。

    朱尼厄斯和朱丽叶的婚姻关系已经名存实亡,尽管朱尼厄斯曾经做过一些努力,但都没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这一切,皮尔庞特非常清楚,也许他想从父母的婚姻中汲取教训,让自己的婚姻生活能够幸福快乐一些,至少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们忍受这样的不幸。

    正是抱着这样的期待,1858年的夏天,皮尔庞特·摩根恋爱了,这是他的第一次正式恋爱,他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爱恋都投入到这个女孩身上。

    女孩叫阿米莉亚·斯特里奇,出身上层社会。她的父亲乔纳森·斯特里奇是纽约商人中的领袖,也是早期的艺术品收藏家之一,是美国商业银行的创建者之一。50年代,他还把自己的资本投入到铁路建设上,使自己的财富成倍地增长。阿米莉亚也是一个出色的女孩,她的身上具有一种独特的美,她有气质,有修养,家境优裕,但却丝毫没有上流社会女人的那种矫揉造作。她身材小巧,长着美丽的脸庞,一头棕色的浓密头发盘在脑后,她的美令人心动,有人描述她说:“她的美貌真是大自然的绝对造化,让你遐思联翩。”她是选美舞会上的美女皇后,还学习过唱歌、弹奏钢琴,能讲德语和法语,在一所女子工业学校教授缝纫课程。

    可以说,作为杰出的商人的子女,皮尔庞特·摩根和阿米莉亚的社会地位、家族声望是非常合适的,最重要的是两人也情投意合。他们相互依恋,常常在一起长时间地散步聊天,或者读书下棋,他和她在一起,感到的就是他所追求的那种愉快、轻松和幸福。

    1859年初,朱尼厄斯和朱丽叶来到纽约,小摩根向父母介绍了自己的恋人,朱尼厄斯似乎也非常喜欢这个年轻漂亮的女孩,这年的秋天,他甚至把这位准儿媳带到伦敦的家里。两家人还曾一块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旅行。阿米莉亚对海外冒险有极大的兴趣。在船上,她阅读丁尼生的诗,下棋,到各处参观。在伦敦,朱尼厄斯则带她参观海德公园以及各种画展。虽然此时皮尔庞特没有和家人、阿米莉亚在一起,他一直在纽约忙于工作,但他对她的感情与日俱增。

    也就是摩根和斯特里奇一家亲密交往的时候,朱尼厄斯让皮尔庞特辞去了邓肯-舍曼公司的职务,他觉得儿子在这个公司的学徒时间已经超过两年,学到了不少知识,他在舍曼公司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了。当然公司的高级合伙人认为,皮尔庞特·摩根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进步是如此之大,能够胜任公司里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公司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工作,但皮尔庞特·摩根拒绝了。

    1859年9月,皮尔庞特回到伦敦的家里,两个月后,斯特里奇一家从漫长的旅行中再次来到伦敦,分别差不多一年的两个年轻人从此每天都能见面,他们的感情是如此融洽,在一起总也待不够。皮尔庞特·摩根认为阿米莉亚就是他理想的妻子,两大家族决定在1861年10月为他们举办婚礼。两个年轻人都沉浸在幸福的期待中。

    遗憾的是,1861年春,美国南北战争刚刚打响,阿米莉亚·斯特里奇就不幸患上了肺结核。那个时候,肺结核还是不治之症,得上了痊愈的可能性非常小。她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总是寒战发热,胸部疼痛,咳嗽非常厉害,身体极其虚弱。她病得那么严重,身边的人都觉得她没有希望和他结婚了。她请求皮尔庞特·摩根不要为她悲伤,他则一刻不停地留在她身边,尽力地安慰她,说他永远不会放弃,他们结婚后,他要带她到地中海去疗养,她会慢慢好起来的。到秋天时,她已经病得非常严重了。皮尔庞特·摩根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爱人的身体一天天地消瘦下去,直到永远离开他。他决定带她到气候相对温暖的地方去疗养。他要娶她,然后带她走,他不顾一切地想挽救她。在他心中,没有任何东西能比她更重要了。

    1861年10月7日,小摩根与阿米莉亚结婚了。阿米莉亚的身体是那么虚弱,小摩根搀扶着她,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结婚典礼。

    婚礼刚刚结束,小摩根就带着她坐车到了阿尔及尔。他们在那里待了一个月,阿米莉亚的身体不见好转,体重急剧下降,月经也停了,常常猛烈地咳嗽,每天下午都感到燥热不安,眼里的一切事物都黯淡无光。每到这时,小摩根就把她抱在怀里,安慰她。他们常常彻夜不眠,忍受着疾病带给他们的痛苦。妻子的病情在恶化,小摩根又把她带到法国南部的尼斯,向一位肺病专家求助,但是,医生也无力回天。

    结婚4个多月后,在经过了数个不眠之夜,流下无数心痛的眼泪之后,1862年2月,阿米莉亚离开了人世。当她去世的时候,摩根跪在她身边,悲伤地呼唤着她的名字,希望她能开口和他说话。妻子离世后,很长时间,他都不能从失去妻子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