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草原-无章节名: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穆氏摘下自己脖子上那块玉佩,和青面人的玉佩并在一起,一对鸳鸯玉佩端端正正地放在青面人胸窝上。穆氏将青面人下葬,埋成一座新坟。

    神助拳,义和团,

    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自信天,

    不信神,忘祖先。

    男无伦,女行奸,

    鬼孩俱是子母产,

    如不信,仔细观,

    鬼子眼睛俱发蓝。

    天无雨,地焦旱,

    全是教堂遮住天。

    神发怒,仙发怨,

    一同下山把道传。

    非是邪,非白莲,

    念咒语,法真言,

    升黄表,敬香烟,

    请下各洞众神仙。

    仙出洞,神下山,

    附着人体把拳传。

    兵法艺,都学全,

    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

    紧急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

    英美俄德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

    大清一统靖江山。

    这是义和团的歌谣。义和团最初叫义和拳,他们自信有神仙相助,刀枪不入,枪炮不伤。

    义和团不分青红皂白,见洋人就杀,见教堂就烧,就连中国的信教群众也不放过。不久,义和团进攻北京东交民巷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匈十一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包括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内的一些外国领事人员和信教群众被打死。使馆区筑起防御工事,由英国全权公使窦纳乐负责指挥抵抗。使馆区内被围者约3000人,其中有2000左右是寻求庇护的中国教民,其他的是外国公使及其家属和军队。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6月17日,英、美、法、德、意、日、俄、奥匈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口炮台。6月21日,慈禧以光绪皇帝名义下诏书,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匈十一国同时宣战。8月中旬,联军从天津进抵北京城下。这时,联军实际只有七国,分别为:日军8000人,俄军4800人,英军3000人,美军2100人,法军800人,奥匈帝国50人,意大利53人,共18803人。后来德军7000人加入,攻占北京的八国联军总计不到26000人。当时北京人口70万,此外,还有清军8万,义和团20万左右。

    值得人们沉思的是,英军中有一支400多人的华勇队。华勇队全部是中国人。华勇队在攻打天津、北京时,首当其冲,战后得到了英方的嘉奖。

    13日,联军打到北京城下,英军率先由广渠门入城。14日,北京失守。15日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联军入城后,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的包围。

    1901年9月7日,英、美、法、德、意、日、俄、奥匈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十一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是:

    1.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

    2.清政府赔款十一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3.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4.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5.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十一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12个重点地区驻军。

    6.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石牌坊。

    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没有出兵,八国联军没有这三个国家,但是,这三个国家的使馆被义和团烧毁,清政府也要向这三个国家做出赔偿。

    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再次以光绪皇帝名义下诏,调集各地清军剿灭义和团,义和团很快土崩瓦解。

    韩默理又不可一世了,他来到绥远将军衙署,要求武梁把围攻小淖尔荷兰天主教堂的义和团人员全部杀掉!

    韩默理又说:“还有,你要把巴图尔和巴音孟克交给我,我要亲手杀死这两个狂妄而又野蛮的蒙古人。”

    武梁对韩默理唯命是从,他调集人马,在包头、沙尔沁一带大肆抓捕义和团及与义和团有关的百姓,土默川血流成河,哀声遍地。

    沙尔沁章盖衙门被团团包围,巴雅尔跪在武梁脚下:“将军,巴图尔从没与义和团来往,请将军明察。”

    武梁对韩默理大气都不敢出,对巴雅尔却居高临下:“胡说!他没与义和团来往,义和团为什么救他?”

    韩默理就在武梁身边,他手里提着一支洋枪:“他就是义和团,必须杀头!”

    武梁冷冷地看着巴雅尔:“韩主教对义和团了如指掌,他说谁是义和团,谁就是义和团。巴雅尔,你是朝廷命官,义和团十恶不赦,按说是要灭九族的,本将军看在你的面上,对巴家不予追究,你就不要啰唆了,马上把巴图尔交出来!”

    巴雅尔据理力争:“将军,断案定罪需要人证物证,不能光凭洋人一句话就说谁是义和团……”

    武梁大怒:“大胆!巴音孟克、郭富他们烧了天主教堂,诓本官放走巴图尔,巴图尔不是义和团,巴音孟克和郭富为什么救他?搜!”

    “且慢!”巴图尔从里面走了出来。

    “官”字两张“口”,上说上有理,下说下有理。巴图尔想,奶奶和额吉那么大年纪,他不想让两位老人担惊受怕,巴图尔两手一背,任由军兵捆绑。

    武梁吩咐一声:“押到南门外,就地处决!”

    南门外刑场,军兵里三层,外三层,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尸体,血把地上的土染成了紫黑色,血腥味传出老远。乌鸦在天空中绕来绕去,发出“呱呱呱”的叫声。野狗垂着涎,吐着舌头,来回直遛。围观的老百姓摇头叹息,不忍观看,可军兵不准他们离开。

    巴音孟克被绑在木桩上,见巴图尔被押来,他惊道:“二哥,你不是义和团,你怎么也被押来了?”

    巴图尔牙关紧咬:“当今朝廷昏庸无能,腐败透顶,对洋人卑躬屈膝,对百姓狠如虎狼。阿爸错了,九伯伯错了,当年土默特右旗那九百将士都错了。捻军是对的,麻政和将军是对的。我恨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幼稚?为什么要杀麻将军?为什么没有和麻将军一起替天行道?”

    巴音孟克挣扎几下:“二哥,你怎么跟我想的一样,我的肠子都悔青了。”

    武梁往监斩棚中一坐,他亲自指挥:“巴图尔,巴音孟克,死到临头,你们还不知悔改,来人,行刑!”

    刽子手提着鬼头刀,来到两个人面前。

    韩默理急了,他对武梁吼道:“武将军,我说过,我要亲手杀死这两个狂妄而又野蛮的蒙古人,难道你把我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武梁诺诺连声,他让军兵退到一旁,韩默理走到巴图尔和巴音孟克近前,巴音孟克嘴不闲着:“‘不讲理’,你等着,巴爷到天堂就找上帝老爷子告你!”

    韩默理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你告我什么?”

    巴音孟克嘿嘿一笑:“宗教都是向善的,可你身为主教,却作恶多端,为非作歹,你就等着吧,上帝老爷子非把你打入地狱不可。”

    韩默理也知道自己的做法有违天主教教规:“你胡说!你是义和团,是暴民,是魔鬼,我要杀了你。”

    韩默理举起手中的洋枪,“啪”地就是一枪。也是因为巴音孟克说到了他的痛处,韩默理心发虚,手发抖,他和巴音孟克近在咫尺,居然没打中巴音孟克。

    巴音孟克嘲弄道:“‘不讲理’,怎么样?上帝发怒了吧?上帝在制止你的恶行,懂不?”

    韩默理紧张起来,“啪”,又是一枪,可子弹从巴音孟克耳边擦过,还是没打中巴音孟克。

    巴音孟克一龇牙:“‘不讲理’,你再开枪,上帝就要惩罚你了。”

    韩默理哆哆嗦嗦,他第三次把枪举了起来,只听“嘣”的一声闷响,巴音孟克没怎么样,韩默理却把枪扔了,再看韩默理的手,都快成烤猪蹄了。原来,韩默理的枪炸膛了。

    巴音孟克笑得很开心:“‘不讲理’,看,上帝发怒了吧?”

    韩默理疼得龇牙咧嘴,他一指刽子手:“杀了他们!杀了这两个狂妄而又野蛮的蒙古人!”

    两个刽子手把刀高高举起,往下就剁。突然有人高声断喝:“住手!”

    两个刽子手转过头,见人群中挤进一男一女两个洋人,男的是鄂必格,女的是鄂必格夫人。

    鄂必格夫妇来到武梁面前:“武将军,你不能杀巴图尔和巴音孟克,他们不是义和团。”

    一见洋人,武梁就气短,他呆呆地看着韩默理。韩默理捂着受伤的手,晃着大脑袋和鄂必格夫妇争辩。鄂必格夫妇称巴图尔和巴音孟克是基督教堂的人,两个人应该交给基督教会处理。

    韩默理坚持巴图尔和巴音孟克是义和团,他要求武梁必须把二人斩首。

    在武梁眼中,洋人也有强弱之分,韩默理是荷兰人,鄂必格是比利时人,比利时从没与中国发生战争,而荷兰早在明朝时期就占领过中国的台湾,澳门就是荷兰的租借地。

    武梁对刽子手命道:“斩!”

    刽子手举刀往下就落,突然,“嗖嗖”,不知哪里飞来两支箭,这两支箭正中两个刽子手的腕子,“当啷”“当啷”,刽子手的刀掉在地上。

    就在韩默理愣神之际,两匹马凌空而至,马上两个人,一个手舞大刀,另一个手擎盘龙枪,两个人像商量好了似的,舞刀人劈向韩默理,擎枪人刺向武梁。

    事出突然,韩默理惊慌失措,他把胳膊举起来去挡大刀,只听“咔嚓”一声,韩默理连胳膊带半边脑袋一起落到地上。

    武梁反应还挺快,见擎枪人的枪到了自己面门,他脑袋一歪,可躲得稍慢了点儿,对方的枪正刺在武梁耳朵上,“刺啦”,武梁大半个耳朵没了。武梁魂都飞了,他一骨碌钻到了桌子底下。

    武梁号叫:“放箭!放箭!快放箭!”

    擎枪人一枪没刺死武梁,他把马拨了回来,大枪一抖,照地上的武梁前胸就扎,武梁往旁一滚,擎枪人的枪扎在地上。也不知擎枪人用了多大劲儿,他拔了三拔居然没拔出来。

    “嗖嗖嗖”,箭如雨下,擎枪人身子在马上晃了两晃,“扑通”摔在地上。军兵上前一通乱刀,擎枪人的身子与大地融为一体。

    两个戈什哈扶起武梁要跑,舞刀人迎面赶来,他手中刀一扫,两个戈什哈当场毙命。武梁调头就走,舞刀人大刀高高举起,照武梁头顶就劈,武梁身子一歪,“咔嚓”,他的左臂被劈落在地。

    “啊!”武梁一声惨叫。

    舞刀人再次抡起大刀,与此同时,“嗖嗖嗖”,箭像雨点儿般射向舞刀人,“噗噗噗”,舞刀人背后连中数箭,舞刀人翻身落马,他的身体如山一样崩塌。

    此时,刑场外大乱,也不知从哪里冲出无数人马,这支队伍人似猛虎,马似蛟龙,清军与这支人马混战在一处。多尔济见巴图尔和巴音孟克还被绑着,他来到巴图尔和巴音孟克面前,拔出短刀,挑开了他们的绑绳。

    “快!你们快走!”

    巴图尔拉着多尔济:“四伯伯,我们一起走。”

    多尔济推开巴图尔,他面带笑容:“你们走。四伯伯有儿子,有两个儿子呢,四伯伯对得起祖先,你们快走!”

    巴图尔和巴音孟克正在犹豫之际,鄂必格夫妇来到近前,这对老夫妻一人拉一个,往刑场外面跑。

    武梁在地上哀号:“快来救我!快来救我……”

    多尔济应声道:“四老爷救你。”

    多尔济拎着短刀来到武梁面前,“噗”,一刀扎进武梁胸膛。多尔济哈哈大笑:“四老爷有儿子,四老爷不是胆小鬼,四老爷不怕死……”

    多尔济正笑着,“噗”,一支箭射中了他的后心,多尔济“扑通”倒在地上。

    黄河呜咽,青山垂泪,草原致哀,天空中细雨凄凄。

    在清理包头南门外刑场时,有个当年与巴图尔和巴音孟克一起围剿捻军的退役士卒认出了那个擎枪者,他确认此人就是捻军首领麻政和。那个舞刀者脸呈青色,不知本来就是这个颜色,还是涂了什么东西。人们查验半天,在他脖子上发现一块玉佩。

    穆氏听说这件事,她跑到刑场,把这具尸体盛殓起来。穆氏摘下自己脖子上那块玉佩,和青面人的玉佩并在一起,一对鸳鸯玉佩端端正正地放在青面人胸窝上。穆氏将青面人下葬,埋成一座新坟。

    数年后,义和团成了过眼云烟,巴图尔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爬满了皱纹。巴图尔亲手做了一块匾,匾上刻着四个大字:

    百舟风励

    这块匾和章盖巴家以前的三块匾“甲操冰霜”“气壮山河”“义重恩隆”挂在一起,巴图尔每天站在四块匾前发呆。

    巴图尔的小孙子仰着脸问:“爷爷,‘甲操冰霜’‘气壮山河’‘义重恩隆’您已经给孙儿讲过了,可‘百舟风励’是什么意思呀?”

    巴图尔俯下身,对小孙子说:“爷爷已经老了,不能再为国家出力了,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爷爷把你们比作舟,爷爷比作风,爷爷期盼你们战胜艰险,乘风破浪,使我们的国家早日走出贫穷,走出衰落,走向富强。”

    光绪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907年,这年阴历十月初六,巴氏家族的家庙包头召建起了一所小学堂,“百舟风励”这块匾高高地挂在包头召小学教室的门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