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抢在蒋介石之前“捷足先登”,轻而易举地进入北平,取代张作霖,割据晋、冀、察、绥、京、津六省市,一跃成为军阀中的暴发户。
从此,阎锡山与蒋介石原来就有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
明里,阎、蒋依然称兄道弟,暗里却磨刀霍霍,时刻准备决一雌雄。
为了麻痹蒋介石,阎锡出将“平津卫戍总司令”职交参谋长朱授光代理,自己则返回老巢山西,终日不理“朝政”,沉溺于游山玩水,寄踪于名山古刹之中,其实他在等待时机,以求一逞。
当阎锡山看到孙殿英因盗陵事发成了过街的老鼠,便期望将孙争取过来以为己助。
于是,某日阎锡出将孙殿英召进府中。
他劈头就问道:“殿英兄,你胆子也忒大了,啥事都可干,为什么偏偏去捣皇陵?”“奶奶的,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我得报仇!孙中山革满清的命,冯焕章(冯玉祥)逼宫,我崩他八辈祖坟就犯法吗?我对得起大汉同胞!我这是革命!阎总,您说呢!”阎锡山没有吭声,他吸了一口烟,不动声色地问道:“那你扒出来的那批古董呢?”“这……”孙殿英一时慌乱,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
“总座非常重视此事啊!”阎锡山趁机向孙殿英施加了压力。
接着,他把蒋介石要他组织军事会审的事,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
这番话可激怒了土匪出身的孙殿英,他竟忿忿地骂了起来。
“他蒋介石既然不把非嫡系当人看,我们也没有他这个总司令!奶奶的,逼急了,老于……哼……”“好了,好了,不谈这些头痛的事了。
阎锡山把手一挥,叫人把机要秘书叫来,他当着孙殿英的面口授辞呈:“蒋总司令勋鉴:伯川承蒙信爱,委以重任,感激之至。
但因身体不适,恐误国事,祈望准假疗治。
军法会审一事,望另委贤能……”阎锡山略施小技,便使孙殿英感动得几乎涕泪俱下,他朝阎锡山一揖到地:“请受弟一拜,如有用着孙某之处,敬请吩咐,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就这样,阎锡山轻易地收伏了孙殿英,他们绑在一辆战车上了。
由于受到阎总司令的庇护,被关押在北平铁狮胡同旧陆军部内的谭温江,自然得到了有关当局的特别优待,吃香喝辣,穿绫着缎,名为阶下囚,实为座上客,根本不像一个盗宝贩赃的罪犯。
而作为军事法庭审判长的商震,也早已知道“最高当局”的意旨,而且与谭温江又是旧识,朋友关系,因此在会审时不但不认真追究,反而敷衍了事,应付过场,竟然对谭说:“请你委屈一时吧。
这样,堂堂正正的军法会审竟成了逢场作戏的一幕丑剧。
就这样,这些古物古宝重新回到了盗墓者的手中。
1930年春,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结成反蒋联盟。
不久,中原大战爆发。
阎锡山为了利用孙殿英,干脆将谭温江释放,北平宪兵司令楚溪春还亲自送谭到车站。
从此,轰动全国、喧闹一时的补殿英东陵盗宝案,遂不了了之。
那么,孙殿英盗走的东陵宝物的命运又如何呢?这些国宝,除了一部分归人蒋、宋、孔等“名门”外,一部分在北平秘密出售时被侦缉队拿获扣留,余下的有很大一部分交给军需处长李德禄带往上海出售,想要卖给洋人,以获暴利,结果被英国人抢走(一说孙殿英派李德禄携宝去托青红帮头子黄金荣,卖给英国人,获款数百万,中间还叫英国人和黄金荣敲了竹杠)。
李德禄怕回去不好交待,便将中介人全家杀死。
孙殿英知道后,竟说什么:“总算出了口气,反正宝物来得不明,丢了也够本。
1933年春,孙殿英驻河北沙城的时候,又成了蒋介石、冯玉祥双方争取的对象。
冯玉祥希望他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蒋介石则不要他参加冯玉祥的抗日活动:孙殴英对冯、蒋采取既不得罪又不加人的策略,并利用他们的矛盾,如愿以偿地取得了退往西北开垦青海的职务,弄了个青海西区屯垦督办。
孙率部西进,在攻打宁夏时,将自己收存的宝物拿出一部分,由部下畅明卿经手,交给驻在包头的晋军旅长出海泉代为保管。
后来出海泉说这批东西遗失了,孙也没再追索;究竟是否丢失,除田海泉外无人知晓。
另外,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王仲廉进驻豫北,孙殿英以巨额黄金向王行贿,并拿出盗陵所得的乾隆皇帝的白玉扳指儿、白玉连环簪和周代铜鼎等宝物奉送。
还有一部分宝物据说孙派人送到其大老婆家藏起来,至今下落不明。
总之,这大批国宝被孙殿英行贿的行贿,送人的送人,卖的卖,丢的丢,藏的藏,弄得七零八落,不知去向,至今无影无踪,难以寻觅,令国人扼腕痛惜,愤恨至极!后记经过风风雨雨,漂游的小舟终于到港了。
这本小册子绝对算不上什么扛鼎之作,但它仍然让我牵肠挂肚。
即将面世的喜悦掺杂着几丝惶恐:不知读者会有何反应。
我从小就很喜欢看科普读物。
这些作品就像一只神奇的手,引领着我穿越时空,在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里巡游。
动物园里活蹦乱跳的动物自不必说,而那些安静地放在博物馆里的化石,它们本身就意味着曾经鲜活的生命。
把这些化石组合起来,会构造出一幕幕无比绚丽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会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鱼从这儿上岸,鸟从这儿起飞,人类从这儿站起来……话虽如此,要让这些冰冷的化石“动”起来却很不容易。
编写时,既要保持科学性又要有可读性。
因此,行文中以客观说明为主,主观的叙述、描写和议论为辅。
而在叙述和描写的时候,难免会作适当的虚构,希望不会影响读者的阅读需要。
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前辈的资料,并引用了一些插图,于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主编王天权先生,为此书的出版劳心劳力,我虽嘴上不说,心里确实很感动。
最后,借用唐朝诗人朱庆馀的一首《闺意》来说明我现在的心情:“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