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庆历年间进士,北宋诗文大家。拜相后,积极推行新法,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作者写此诗时年方三十,正是壮怀激烈、立志革新的向上时期。
飞来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寺前。千寻塔:言塔之高。古时以八尺为一寻。这与下面的“鸡鸣见日升”,都是说明立足点很高,能够登高望远。浮云:古时诗文常用以比喻奸邪势力,此处亦然。自缘:自然是因为。
前两句写所见所闻,为后面的抒发议论作好铺垫;后两句表达了政治家的坚定决心与高度信心。既具形象感,又富哲理意味——在日常生活体验中,“登高望远”现象随时可见;而从政治家角度来谈,便赋予新的意蕴,由于立足点高,因此所见者大,视野会更开阔,识见会更高超,辨识能力会更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