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闾文集:艺文说荟-磨剑十年见硬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今天,人类正站在新世纪的大门口。回顾百年来的政治风云,我们发现,世界政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所谓“凡尔赛格局”;二战之后,形成了“雅尔塔格局”;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第三次重大变革,从美苏争霸的两极崩溃转向多极化的政治格局。两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世界格局变化,都伴以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每次战后都有一批新兴国家诞生。由于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改变了国际事务只由一两个霸权国家主宰的局面。

    在迈向新世纪的时刻,在世界政局向多极化发展的今天,我们中国人面临着的新的课题,就是如何把握住机遇,既抓紧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又力争对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做出贡献。这也是每一个有政治觉悟的中国公民应该关注的问题。本书《外国10位女首脑传》的作者马兆政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悉心关注着国际事务的发展变化,研究国际政治风云人物的卓有成就的传记文学作家。

    我与兆政先生相识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他担任过我的散文集《柳荫絮语》的责任编辑;创办过《妇女》月刊;出版过传记文学作品《中国古代妇女名人》。他学有专长,是一位学者型的资深编辑。我很赏识他的不慕虚华,不逐时潮,默默地读书,默默地创作的品格与操守。十年前,他在积累了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写成一部二十五万字的《外国10元首传》,以简练的笔墨再现了彼得大帝、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铁托以及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的历史真面目,意在引领读者通过了解这些政治风云人物,概括地把握那一段世界格局变革的历史进程。面世后,得到普遍好评。

    作者怀着同样的期望,十年之后又将这部《外国10位女首脑传》捧献给读者,想通过再现世界政治舞台上这些女政治家的夺人风采,让读者透视二战之后世界政局的变化同她们的瓜葛。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一定条件下,一些帝王将相、国家首脑,又集中了历史的聚焦点和脚步声。所以,名人常常成为传记文学的传主。许多正在寻找人生坐标的青年喜欢阅读它、研究它,也是不难理解的。应该说,兆政先生积十年之功成就的这部力作,是很值得一读的。

    读史使人明智,鉴往事知来者。传记文学之所以能引起当代读者的瞩目,我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还人物、事件以本来面目。时空的界隔和视角的局限,常常使一般人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而真正出色的传记文学作品,总能熔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学于一炉,拂去时空尘埃,直逼大化堂奥,使读者获一睹历史真容之乐,收事半功倍之效。无怪乎印度总理尼赫鲁、巴基斯坦总统布托在给他们的女儿开列的书目中,都包括许多历史人物的传记。——这是从本书中读到的。

    书中形象地描述了20世纪十位世界著名女政治家的经历,写了她们的童年、少年、青年,她们的家庭与婚姻,她们所受教育的特色,她们走上政治舞台的经过,以及执掌权柄的风格、路数。在风诡云谲的政治生涯中,她们都各有“繁花着锦、烈火烹油”般的绚烂,又都无可避免地经受了“绝顶楼台人散后,满堂袍笏戏阑时”的冷落。不管她们当时是否情愿,这些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几乎周而复始地上演过“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活剧。当然,女性政治家的表演,又都别具一格。

    众所周知,撰写这类无法直接采访的外国人物的传记,决定性的因素是占有资料。为此,马先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告诉我,当年在写《外国10元首传》的同时,就已着手搜集有关女政治家的素材,除了得到国内许多图书馆以及新闻、报刊单位的朋友的帮助,还曾通过与英、印、美、挪、爱尔兰等国使、领馆联系,获得一些必要的资料,从而为传记文学的撰述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但这只是第一步的工作。如何对纷然杂陈的史料与素材,进行爬梳、整理、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选择、组织、结构方面下功夫,就一部传记作品的高下来说,这往往是更具挑战性的环节。无论从驾驭的娴熟、运思的致密、灵感的流溢哪方面来看,都有理由说,本书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功力。古人说的“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当然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但兆政先生通过艰苦的努力,“十年磨一剑”,确实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功。

    (1997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