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闾文集:艺文说荟-白云·青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十多年前,出访日本富山县冰见市,我和其他几位来自中国的客人,在东道主的精心安排下,有幸在宴会上欣赏了一台吟唱《阳关三叠》的精彩节目。唐代诗人王维寥寥二十八个字的古典名诗,在我们是早已谙熟于心、耳熟能详的了,从少年时代开始,那蕴藉、苍凉的情调就已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可是,在异国他乡听起来,却仍然感到分外的亲切,无比的新鲜和异常的欣慰。特别是那种暌违已久的曼声吟唱所产生的韵味,回旋反复、纡曲迭荡的旋律,真像庄子所说的,有如空谷足音,不禁“蛩然而喜”矣。

    当然,在获得一种美的满足的同时,心头也漾起了丝丝缕缕的怅惋与缺憾,喜悦之余,更是不无感慨:这样的名诗吟赏,为什么不能出现在我们的中华大地上?或者说,在我们这素有“诗国”之誉的华夏名邦,还有没有人能够力挽濒临失传的“绝学”,重翻阳关古调,像这样一循旧律,古色古香、有板有眼地加以吟唱呢?难道真的如孔老圣人所慨叹的,到了“礼失而求诸野”的地步了?

    古典诗词是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的一块瑰宝。几千年来,它以优美的辞藻、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情感、精深的蕴涵,超越了时空,倾倒了世界。在我们祖国,地无分南北,人不分男女,只要粗通文墨,都能记诵几句古典名诗。对于古典诗词的爱好,可说是日益浓烈、有增无减的,这有波涌风兴于全国各地的传统诗写作热潮为证,有雨后春笋般的古典诗社的创立和诗集的出版为证。那些传统名诗不时地出现在书法家、艺术家、作家的作品之中,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任何一本语文教材,都有大量的诗词入选。本来,自古以来,吟咏就是欣赏、学习与创作古典诗词的有效途径,古人有“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的说法,也就是根据诗词字句的平仄、节奏和韵律的要求,结合作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调式,还原诗词所表现的固有情感。可是,近百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这种吟咏艺术已经日渐式微,以至濒临失传的绝境。诗词朗诵活动(更不要说吟咏了)颇为罕见。前几年,听说北京举行过“唐宋诗词名篇朗诵会”,尽管只是朗诵,而并非吟咏,我仍然以未能亲预其盛而引为憾事。

    今年秋天,应邀到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讲学,课余之暇,意外地欣赏到白云吟唱团“华夏正声”古典诗词吟咏演唱会的精彩节目。他们首次在国内以传统的吟咏形式,把四十余首经典性的“毛诗”和唐宋诗词名篇做了令今人耳目一新的演绎,使观众真正领略到古人所说的“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诗词的最高境界。在古筝、二胡、琵琶、笙、阮、箫、埙等民族乐器的伴奏下,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昂扬激越、声如裂帛的旋律刚刚从耳边掠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哀婉、惆怅的起调又悠悠响起。随着男声吟唱、女声吟唱、集体吟唱和无伴奏吟唱的进行,清丽流啭的《蒹葭》,余韵悠然的《枫桥夜泊》,亲情灼灼的《游子吟》,急管繁弦般的《将进酒》……依次地在大厅里回旋荡漾,一种难以言表的音韵之美和诗性光华,如同古人所形容的“洋洋乎盈耳”。它像一掬甘洌的清泉,滋润着现代人焦渴、龟裂的心田;它像一阵薰风,吹散了演艺界媚俗、趋时的浮尘,令人心旷神怡,沉浸在清淳、宁静、迥绝凡俗的境界之中,饱享一餐美妙的艺术佳肴。

    我原以为,能够演唱出这样高水平、高境界的“艺苑奇葩”的“白云吟唱团”,一定是由外地请来的一些研究古典诗词积学有年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可是,往台上一看,竟然全是一些熟悉的面孔。其中,二十二名男女高音、十四名男女中音,都是大连图书馆的馆员或部主任,相当一部分是三十岁上下的孩子妈妈。著名书法家、学者张本义馆长兼任艺术总监,而且负责全部曲谱的创作、整理工作;指挥和撰稿者、主持人也都是本馆的中层领导。他们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探索、研磨,包括向国内诗词名家请教,在继承清代大连地区南金书院、横山书院诗词吟咏方法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西洋声乐的一些技巧和规律,创作出了一套声情并茂、特色鲜明、生面别开的节目。

    坐在大厅里,伴和着抑扬顿挫、隽雅和谐的优美旋律,我的思绪的翅膀也翩然展开,起伏振荡,空前活跃起来。我联想到了一部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西方名剧——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梅特林克的《青鸟》。剧中的情节是,樵夫的两个小孩在圣诞节前夕梦见仙女委托他们为病重的女儿寻找象征着幸福的青鸟。于是,这对小兄妹就用一块赋有魔法的钻石,召来了面包、糖果、水、火、猫、狗等各种物事的灵魂,在光的灵波的引导之下,穿过丛林,跨越坟场,开始了长途跋涉。可是,他们走遍了记忆之乡、暗夜之宫、幸福之园、未来之国,历经千辛万苦,那幸福的象征——青鸟却仍然没能到手,最后只好怅然而返。失望伴着焦急,他们也就从梦中醒来了。就在这个当儿,一位貌似梦中仙女的邻家阿姨走进了屋里,是为她的正在患病的女孩来讨圣诞节礼物的,小哥哥决定把自己心爱的鸽子赠送给她。出人意料的是,这只白鸽顷刻间忽然变作青色,竟成了一只地地道道的青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那跋山涉水、历险犯难所要寻找的青鸟,那上天入地寻之遍,四处茫茫皆不见的青鸟,原来就在自己家里!

    我不也正是如此吗?当日飘洋过海,远涉东瀛,去赏鉴古典诗词的吟唱,其实,这只“青鸟”就是身边,就在大连的“白云”里。

    (2002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