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后回信:
韩教授:
您好!
大作读过,深受启迪与鼓舞。谢谢您的关注。
过去,人们普遍的印象是辽西文化土层很薄,不仅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以文化论也属于欠发达地区。现在看,其说未必确切,主要是缺乏开掘与整理。现在,有了您主持的这一文化建设工程,牵引也好,推毂也好,不仅大大助益于当今,更可垂功于后世,善莫大焉!
就这项文化建设工程,我想提三点补充意见:
一、文学研究队伍中,尊著中谈到几个方面,窃以为,渤海大学文学院这一辽西文学重镇,似应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列进去,渤大校内确有几位活跃于当今文坛的学者、作家、文学评论家。
二、如果有人把辽西地区的古代文化群落(比如朝阳一带的“三燕”慕容家族、医巫闾山辽金元时期的耶律家族等)好好发掘一下,可能有助于文史方面的基础性研究。
三、似应注意一下辽西民俗文化研究,比如北镇一带的满族文化,锦州市有一位民间学者王光,她就是专门从事此项研究的。
四、对于传统诗词写作,似也应该纳入进去,我知道的锦州市内就有两位诗词写得不错的,一是徐长鸿,一是顾节维;葫芦岛还有个毕彩云,古诗词修养也不错。《诗刊》过去专发新诗,自年初始,又增办一份诗词杂志,名为《子曰》;各省有些诗歌杂志,也都开辟了诗词专栏或专版。
另外,除了文中提到的,文学评论家中,应写上艾荫范;诗人部分应加上萨仁图娅、高深(现在北京);小说家中,应加上玛拉沁夫、王占君。
关于闾山的辽文化,过去我写过一篇文章《自将磨洗认前朝》,从一个侧面说到了耶律家族。
王充闾
2013年11月2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