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闾文集:素心幽寄-致高洪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营口市委宣传部来函,邀请我为市里在产业基地所树的纪念碑题写碑文。营口市为我旧游之地,在那里工作二十五年,至今仍怀有深厚感情,遂复函宣传部负责同志。

    洪涛同志:

    提供的基础资料很好,我作了改写、充实。共分三段,每段大体在一百七十字上下,还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度增删。因为是竖排,数字应该用汉字,标点特别是“引号”,应尽量减少。

    有几个地方,说明一下:

    营口地区的开发,不只限于汉、辽、金几代王朝。唐王征东、明清战事(清之西炮台,盖州上帝庙为明洪武年建),此间均有遗迹。

    讲营口历史,辽河不可不提,但找不出与之相对应的山,临时想了个赤山,它是较有名气的。

    “市委、市政府”字样可以不出现。实际上,尽人皆知,讲的功绩都是党和政府领导的。而且,由于没明确说党委、政府,就可以更加突出一下近年的工作。事实上,营口市的变化也主要是在新世纪,是现在。此项作为重点,你和同志们再斟酌一下——看怎么讲更合适。

    有什么事需要商量,可以直接给我发邮件。

    王充闾

    2009年11月30日

    碑文

    远古的追忆

    营口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二十八万年前,金牛山人就掀开了人类栖居东北亚乐园的帷幕。在远古文明曙光照临下,赤山辽水之间,先人胼手胝足,筚路蓝缕。由汉唐而辽金而明清,政权代相更迭,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生齿日繁,社会发展。公元一八六一年,营口作为祖国东北第一个对外通商口岸,市廛繁华,人烟辐辏,港口帆樯林立,商贾云集;彼时,英法美德日俄等十一个国家设立领事馆,有“关外小上海”之称。

    当代的寻梦

    新中国成立后,营口迅速成为重要轻纺工业基地和商业口岸;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成功实现了由轻纺工业城市向冶金、石化、装备制造、纺织加工、新型建材和镁质材料生产基地的转化。辽宁“五点一线”发展战略提出后,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应运而生,成为以港兴市、工业强市的重要平台和战略转型的有效载体。转身向海,将营口带进了从辽河文明向海洋文明过渡的新时代。

    未来的畅想

    作为东北海上门户、中国镁都和“三水”之乡,营口地理条件优越,基础雄厚,后劲十足,发展势头强盛。营口人向世人庄严宣告:用十至二十年时间建设中国沿海经济强市,在沈阳大连之间,奋力打造出一个国内生产总值超四千亿、人口达二百万的大都市;依托海岸线建设百里沿海产业带、百里滨海生态城、百里近海景观带。未来营口将成为一个服务东北、面向世界、适合人居、有利创业、自然优美、人文和谐的新都市。营口的明天更美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