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我经常以感激的心情,回忆履职宣传部期间你所给予的真诚的支持与帮助,钦服你对省内文艺界的了解之深刻、把握之娴熟、决策之审慎,并多有学习与借鉴,至今仍铭感于心,念念不忘。
二十年岁月倏忽飞逝,于今,我们都已步入了老境,彼此各从所好,各适其志,笔耕不辍,取得的成果也颇堪告慰。所不同者,以性情论,我们虽然都不喜欢热场,而你沉静寡言,更趋内向;而且,你由于身体一向健康,喜欢静坐书斋,或面壁沉思,迄无锻炼习惯。对此,我不是没有想法的,说得重一点,叫作“期期以为不可”。记得一次聚会时,我曾以长兄的口气,敦促你对此力加调整,越快越好。我还危言耸听地说,性格内向,已经有害于健康,若再不留意锻炼(特别是散步,有助于疏散忧思,平添乐趣),无异于“孤树加双斧”。你貌似平和,实质上,极有主见,甚至有些执拗,这我是熟知的。当时听了,你似乎不以为然,只是出于尊重,未加驳诘,只是一笑置之。
出于感佩与关心,现在,我又旧话重提,还是要说,已过花甲之年,健康应该提升到第一位。尽管尚未养成锻炼习惯,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对老年人而言,最好是坚持散步。如果睡晚眠迟,早晨起不来,不妨晚上出去,好在此地空旷,远离车道,林木葱茏,环境甚佳。
你知道,我是天天早晨出去,风雨无阻的。日日穿行于公园中,随处所见,都是伸腰劈腿、大步流星、形形色色的锻炼人群。而最令我感动的,是这样四种人:
一个罗锅老太太,往那一坐就像个圆球,往前走,也像一个圆形的物体在艰难地滚动,可是,天天风雨不误,总是出来转游。
一个老妪已经高龄了,走路很困难,脚腿都蜷曲着,艰于挪动,但坚持锻炼不辍,而且,走过一段以后,总要找个横木或铁栏杆按摩腿肚子。
一对母女,母亲半身不遂,手总是捂住一侧,不能动,这一侧的腿也不太听使唤;另一侧的手拄着一个拐杖,强力地撑持着,艰难地摇撼着,往前迈着腿,极度吃力。女儿在一旁耐心扶持,有时由女儿架着往前走。
一个男子,白胖胖的,四十上下年纪,脖子上挂个小袋子,不知装的是不是钥匙?属于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但每天还是往前艰难地挪动。看来,此人过去肯定是经常酗酒,爱吃肥肉。如果他能早些省悟,何至于此!但现在认识到了,“知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尚属可嘉。
看到这些人的顽强、坚毅的表现,我又兴起了给你写信的意念,希望你看过后,有所触发,有所感悟。
我在赞颂他们“生的顽强”的同时,也深深慨叹他们“活的艰难”,从而产生了一些感喟——人在未病之前,往往不知道爱惜自己,不知道珍视健康;人在未老之时,往往不知锻炼身体,不知提高生命质量之必要。而一经认识到了(这出自最实际的生命体验),便都极度地虔诚,极度地认真,最能坚持,极有毅力。如果当初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那时开始锻炼,该何等有效呀,可是,有谁肯这样做呢?“老似名山到始知”,信然。人只有在得过一场大病之后,才会加倍地珍惜健康,知道健康之可贵。不过,一旦健康恢复了,便又胡吃海喝,饕餮大嚼起来。难怪一本书上说,人是一种健忘的动物。如果加以补充的话,人也是一种忘本的动物。
放怀纵笔,不知所云。
顺颂
春安
王充闾
2002年3月19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