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闾文集:素心幽寄-致颜翔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翔林先生:您好!

    大札奉悉。

    遵嘱,从散文集《何处是归程》中,拣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三十三篇文章,寄上电子文本,请披阅。

    您拿出大量宝贵时间来撰写高质量的评传,使我铭感五内,也从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为我继续前进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我常想,作为一个成熟的作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固属难能可贵;但又不能满足在这个层次上,还应勇于突破自己的窠臼,跳出固有的藩篱,争取层楼更上,别开生面。

    拙作《沧桑无语》面世后,得到了很多赞誉,有人说它大气淋漓、铺张扬厉,有人肯定作者的史学功底和学养,有人认为它质量厚重、开掘得深。我想,如果再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当然也会取得一些新的成果,但总会给人重复自己,原地踏步,“破帽年年拈出”的感觉,因而打算要开创一方新的天地。我想通过这本《何处是归程》,让人看到作者的一副另样的笔墨,亮给读者一个崭新的面孔。当然,这绝非易事,它不仅需要清醒的意识,需要勇气,也需要驾驭多样题材、娴熟多种手段的功力。

    现在,摊在我们面前的这本散文集,就内容看,可说有别于上一部,或者说有别于过去其他的集子,它偏重于反映童年生活,偏重于揭示作者的内在世界、心灵感受,有一部分专门写了文学艺术方面的闻人。从表现手法上看,比较柔细、活泼、从容、闲适一些,议论少了,白描多了;敞开自我,揭橥内心。当然,这种敞开是有节制的,注意到把持自己的情绪,不像有些少男少女那样披猖无忌,毕竟已经人过中年、渐进老境了。朱自清先生“淡装平步入中年”的诗句,一直萦回在我的脑海里。

    堪资自慰的是,通过这部散文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没有陶醉于固有的成绩,而是在不断地追求,力图有所创新(即使从上网、换笔等细微小事上也能看得出)。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态、立足点,切实已从宦途中调整过来。如果说,《沧桑无语》反映的纯粹是文人的意绪;那么,这本集子则突出地显现了文人的形象,做到了回归自我,体认“本根”,反映出沧桑阅尽,人过中年的心境。这从淡泊自甘的心境可以看出,从落花情结、苍凉意绪可以看出,从文字的朴素自然也可以看出。

    我过去在一篇散文中说过,事与愿违是常见的,有时要走向草场,结果却蹩进了马厩。原来设想的许许多多,最后究竟做得如何,恐怕也是很难说的。仓促中写下了这些想法,未必准确,随便谈心而已。有些什么需要我再提供的,望随时示知。

    再申谢忱,即颂

    教安!

    王充闾

    2001年6月16日

    颜翔林,当代美学家,著名学者。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