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竹枝词-济南竹枝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泉水

    青龙白虎下南山,

    当头偏遇火成关。

    揭地掀天喷珠玉,

    七十二泉称大观。

    济南泉水闻名天下,在不过几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汇聚了几十个名泉,不仅中国,即使走遍世界也难得找出第二个城市来。泉水的形成得益于泰山北麓丰富的地下水。当那些地下水沿着石灰岩所构成的大大小小的孔道,一路潜行来到济南时,突然遭遇火成岩的阻挡,于是激流上涌,众多泉眼和泉群便形成了。济南古来就有七十二名泉之说,其实单是市区内的名泉就不下一百处。众多的泉水和泉群,构成了济南特有的地理和人文景观,成为济南最大的一笔财富和资源。

    泉城

    傍水临池兴桑麻,

    人泉相依好安家。

    古来都说济南好,

    泉是城魂人是花。

    一个城市的形成离不开地理和人文方面的原因。有人说济南是因为泉水才引来了众多人群,逐步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大都市的,我觉得有道理。依山傍水安营扎寨是军事常识也是生活常识,起码是在远古和城市兴起阶段,泉和泉水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闭上眼睛,放开思绪,我甚至可以看见当年济南的先民们围在泉水旁且歌且舞的情形。这当然不是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历史肯定是这样走过来的。不是吗?

    趵突泉

    泉涌若轮说千年,

    一池欢水诗百篇。

    非但景色十分好,

    甘露泽润万家田。

    趵突泉是济南的群泉之冠,平地喷涌、腾跃于水面之上的三股泉水,吸引了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双眼睛。但窃以为,欣赏世间第一等景物单凭眼睛是不够的,得靠心——靠心灵的感受和领悟;用眼观之则浅、则短,以心感之则深、则远。譬如趵突泉,若只以眼观之则感叹几声、赞美几句也就过去了;倘若以心感之悟之,即使事过多年或者远隔千里,只要眼睛一闭思绪一凝,那喷涌的泉水就会花一样地在你面前开放,使人如饮甘露如沐甘霖,甚至于进入心旷神怡、全身通泰的境地。此时的趵突泉不仅可养人耳目,亦可滋润心田、助长灵苗了。这样说或许有点玄,但确是我的真实体会。

    黑虎泉

    谁见黑虎城中生?

    咆哮日夜如雷鸣。

    护城河中增岁月,

    冬生热雨夏播风。

    黑虎泉位于济南环城公园南隅的护城河岸边,泉源处于悬崖下一深三米、高两米、宽一点七米的天然洞穴内;洞口由青石垒砌,内有巨石盘曲伏卧,上生苔藓,犹如猛虎深藏;泉水从巨石下涌出,发出震天轰鸣,酷似虎啸。黑虎泉是济南四大名泉之一,也是济南四大泉群之一。明朝诗人晏壁有诗云:“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

    珍珠泉

    人称珍珠有线穿,

    串串层层用劲翻。

    水宫儿孙忙吹泡,

    世间父子竞相观。

    珍珠泉位于泉城路中段原德王府、今省人大常委会院内。泉池呈长方形,面积一千二百四十平方米,四周设有汉白玉雕刻的石栏。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银珠自水底翻涌而上,有如万斛珠玑千层雪玉,令人不胜欣悦。此诚为世间之“珍珠”也。

    石上泉

    古诗有句道山阶,

    五龙潭边怕湿鞋。

    清泉涓涓石上流,

    顽童赤脚呼阿爷。

    五龙潭是济南四大泉群之一,也是面积最大、水眼最深的泉池之一。石上泉位于五龙潭北侧,在不下几十平方米的地面上,泉水透过石板或地砖漫溢而出,淙淙汩汩,令人喜不自胜。十几年前我写《都市之梦》时,曾经亲眼目睹了几只喜鹊在石上泉中洗濯羽毛的情景。如今石上泉已经重修,每到夏日人们争相而至,挽了裤腿脱了鞋袜,尽情地享受人泉相亲的乐趣。

    王府池子

    道是王府实民园,

    不尽泉涌呈奇观。

    冬暖夏凉绕细雾,

    赢得健儿满池欢。

    王府池子属于珍珠泉泉群,因为明时位于德王府院内故得此名。清时废德王府为巡抚衙门,王府池子才“流落民间”,所谓“旧时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间百姓家”即指此也。王府池子泉眼旺盛,池水面积与趵突泉不相上下,游泳者四时不断。

    百脉泉

    百脉汇聚五梅开,

    才女诗情汩汩来。

    休说绣江水色浅,

    研墨从容写凤台。

    百脉泉位于章丘市龙泉寺南侧,因“百脉沸腾,状若贯珠,历落可数”而名之。百脉泉池长二十六米,宽十四点五米,深两米。池中数不清的泉眼喷珠吐玉,有如雪梅怒放,令人目不暇接。宋代文学家曾巩称:“岱阴诸泉,皆伏地而发,西则趵突泉为魁,东则百脉为冠。”明代戏曲家李开先亦有“水劲无过济,脉泉更著名”的诗句。百脉泉泉群是绣江河的源头,泉群中的墨泉亦为人所称赏。李清照纪念园位于百脉泉公园内。

    泉边人家

    门外泉塘窗前柳,

    无尽碧波莺燕啾。

    家中有客呼上茶,

    小桶一提香意稠。

    济南多泉,泉边人家也多,这里所说的是王府池子边的一户人家。伴泉而生,伴泉而长,子子孙孙,世代相衍,实在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呢。

    芙蓉街

    老巷深深几曾游,

    屋里院外泉眼稠。

    若是天阴一场雨,

    泉水喷涌到街头。

    芙蓉街是济南的一条老街,以泉水多、平房小院多而知名于世。这里说的是近些年的情形,退回三十年是用不着天阴下雨,泉水也会在街头涌流的。

    曲水亭

    清渠急流日夜奔,

    灰砖青瓦古巷深。

    门外斜阳池边柳,

    蒲扇一摇道古今。

    曲水亭是一条街道更是一条水道,把珍珠泉和王府池子里的水一刻不停地送往大明湖。曲水亭街道两边全是青砖灰瓦的老屋,水道中则清流满渠,水草摇曳,给济南这座北方老城带来了江南水乡的明丽与妩媚。

    大明湖

    白莲红荷满城清,

    水蛇不见蛙不鸣。

    天下湖泊知多少,

    清泉汇波独此英。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老城区北部,是由市区内众多泉水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湖面近五十公顷,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以泉水为源头的湖泊。由于湖水常年保持在十八摄氏度左右,大明湖里看不见水蛇,青蛙也不会叫。

    环城公园

    昔日汤池今游乐,

    画舫一叶入清波。

    泉水铮淙时入耳,

    轻风拂尽杨柳歌。

    环城公园地处繁华老城区,是在原护城河的基础上建成的,全长四点七一公里,河道两侧全是绿地和杨柳。环城公园宛如一条绿色项链,把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以及大明湖连接一起,形成了一个湖、山、泉、城为一体的园林绿化中心,使泉城越发增添了韵味。

    断流

    古来名泉不胜多,

    夸尽天下数婀娜。

    忽如一夜风吹尽,

    泪雨绵绵也浑浊。

    据史书记载,济南历史上曾经两次出现泉水断流的情形,一次是宋熙宁六至七年(1073~1074),另一次是明崇祯十三至十四年(1640~1641)。近代以来济南的第一次泉水断流出现在1972年,但因为时间较短,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可从1978年起,每年都要断流,且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多时竟然达到了九百二十七天。究其原因,与城市的盲目扩张、工业用水的成倍增长密切相关。泉水断流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济南人的惊慌和忧虑:天知道泉水会不会从此消失!天知道泉城会不会从此变成一座灰头土脸的干渴之城!忧虑的也不单单是济南人,一连多年济南泉水的动态成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必播内容,中央的几任总书记也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关注。泉水断流,那实在是一件让人忧心如焚的事情啊!

    复涌

    泉水断流人断魂,

    笑脸长做苦寒吟。

    一日复涌八方喜,

    欢声更做彩虹喷。

    为了恢复泉水喷涌,济南的干部群众殚精竭虑,付出了巨大努力:节水保泉,关井保泉,植树增源,补水增流……终于一天,趵突又喷出了泉花,珍珠又穿成了串儿,黑虎又吼出了声儿,石上又溢满了清流……有了泉水的济南人脸上又浮出了笑容——甜美的、花一般的笑容。那是怎样的时刻呀,历史应该记下这一笔。正是为着真实记录这一历史时刻和众多济南人心灵的历程和感悟,泉水连续喷涌六周年时,我写了一篇题为《泉涌如诗》的散文。该文在《大众日报》、《济南日报》发表后,得到了不少群众和朋友的共鸣。

    接水

    龙泉涌处百声喧,

    大壶小桶接水欢。

    人道黄河水色苦,

    清泉煮茶望眼穿。

    泉水复涌最热闹的场景莫过于观泉和接水。观泉自不必说,许久没有见到泉水,一家老小倾巢而出、远近游人前呼后拥的情景在所难免。接水则是有传统的,老济南人喝惯了泉水泡茶,正常年月也当不了大桶小壶到泉边接水打水,复涌后那心情就更加急迫,情景就更加壮观了。那年我在五龙潭和黑虎泉与排队等候的水友们聊过一通,得知那里天天如此,有时要排好长的队,即使刮风下雨,也从没间断过。这可谓济南的一大景观也。

    烧水

    铜壶盛水少半瓢,

    松枝木柴徐火烧。

    清茶二两不需好,

    半梁甜香日夜绕。

    听老济南的水友们说,泉水烧茶古来是有讲究的,那就是必须用铜壶、烧松枝,再不济也得烧木柴,否则泉水的甜香之气是出不来的。至于铁壶、铝壶、电热壶和蜂窝煤、液化气之类都不在考虑之内。这让人兴奋也让人惆怅:毕竟铜壶和松枝太少了,我等要品一品真正的泉水茶香,怕是越来越难了。从1972年的泉水第一次停喷到2003年的泉水再一次复涌,其间经历了二十九个年头,那使众多济南人感受了一番痛入心扉的砥砺和洗礼,我的散文《泉涌如诗》记录的正是这一心路历程,读者有意自可一读也。

    舜耕历山

    舜耕历山漫天霞,

    百头大象拉犁铧。

    更有群凤忙播种,

    南风芦笛唱重华。

    这里说的是舜耕历山的一段传说。十多年前第一次听到时,深为那想象力的丰富和壮丽所打动。倒是今天很少能够听到和读到这样的好东西了。我们的想象力消失到哪儿去了呢?

    黑陶

    六千年前薄壳陶,

    龙山文化一代娇。

    至今犹惊声色纯,

    不知当年何此妙。

    黑陶是龙山文化的标志,也是济南悠久历史的标志。龙山文化遗址在章丘市龙山镇境内。

    孝堂山

    小丘石祠称孝堂,

    千年都做日月光。

    孝字一个串今古,

    苦甜酸辣世人尝。

    孝堂山位于长清县境内,传说为汉代孝子郭巨墓祠,据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

    济南国故址

    绿树依稀掩古墙,

    阿瞒当年风采扬。

    只是今日无人烟,

    狐仙出没使暗枪。

    据史书记载,曹操大破黄巾军后迁为济南相。其时济南国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上任后大力整饬,一次奏免长吏八名,济南国为之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于是“政教大行,一郡清平”。济南国故址在今章丘市龙山镇附近,据说因为野狐出没、人居不宁,故址唯留断墙数处,余则皆为农田也。

    灵岩寺

    道是灵岩非灵隐,

    天下名塑竞相闻。

    高僧塔林长相息,

    依稀河南走少林。

    灵岩寺位于长清区万德镇境内,北依济南南靠泰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佛教圣地。灵岩寺初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寺内的宋代彩色泥塑罗汉,被梁启超称之为“海内第一名塑”。另有墓塔林,也颇具规模。看过杭州灵隐寺和河南少林寺的人,皆感其异同也。

    曲山艺海

    梨花大鼓数缤纷,

    白妞黑妞唱入云。

    相声评书又单弦,

    晨光茶社续新篇。

    济南历史上就有“曲山艺海”之称,据记载,北宋年间一个名叫李苏苏的女艺人在历城演唱时,即“歌妙累累若贯珠,历城惟祗数苏苏”。元代和明代也多有传承,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的是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的描述。近年来,曲山艺海日渐得到重视和恢复。

    秦琼

    街头卖马有奇传,

    门上威风鬼神寒。

    道是虚构却实有,

    故园犹在五龙潭。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云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传说一次唐太宗为老龙的阴魂所困,魏征特派秦琼和尉迟恭把门,终使老龙的阴魂退避而去,由此二人成了中国传统的门神。济南五龙潭内有新建秦琼故居一处。

    李清照

    几曾绮婉也曾豪,

    一代名媛无限娇。

    细读黄花与江东,

    始知诗风逐世涛。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著名的女词人。北宋元封七年生于济南,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晚年亦写过豪壮悲怆的篇章。“人比黄花瘦”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都是她的名句。

    辛弃疾

    沙场点兵意未酣,

    醉里看剑情百般。

    莫笑诗人癫狂语,

    千年万里壮心帆。

    辛弃疾,别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今济南)人。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与苏轼并称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

    辛赞

    有口皆称辛稼轩,

    不知辛赞也非凡。

    身居伪齐七品令,

    心育家国一片丹。

    辛赞是辛弃疾的祖父,北宋的一个下级官僚。金兵占领济南后他被迫降金,却领着少年辛弃疾踏遍了济南周围的名山大川,叮嘱说这都是大宋的河山,有朝一日一定要收回来。这在少年辛弃疾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十几年前我从一本《辛弃疾评传》中读到这个人物时,便认定这是一个具有相当深度和丰富内涵的文学形象,可惜我没能够完成这个形象的塑造。

    张养浩

    年少不知才子名,

    山坡一曲肃然惊。

    兴亡都是百姓苦,

    一语道尽古今情。

    张养浩,字希孟,元代著名散曲家。这位济南名士我听不少人讲起过,但一直没有引起重视,直到读到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才为之心动,并视之为一代大家。如此可知,作家的认知度并不在于名声而在于作品,没有足以引起读者共鸣的好作品,一切都是无妄之谈、无妄之想。

    奈何苍天不相助,

    英年逝落胶州湾。

    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21年,他和邓恩铭作为山东的代表,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八月王尽美病逝于青岛,时年二十七岁。

    黄河斜拉桥

    百条银弦一竖琴,

    奏出滔滔玲珑心。

    莫道黄河无秀色,

    落日熔金亦销魂。

    济南黄河斜拉桥建成于1982年,是当时中国乃至亚洲钢筋混凝土斜拉桥中主桥跨度最大的一座,也是新时期济南的一处壮丽景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对大桥的建设者进行过长达数月的采访,创作了中篇报告文学《龙的翅膀》和多幕话剧《黄河之水天上来》。

    济南大厦

    劈地开天第一高,

    引领群芳到碧霄。

    喜看今日新都市,

    更向晴空吹玉箫。

    济南大厦是济南的第一座高层建筑,建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我的长篇报告文学《都市之梦》中曾对其有过具体描述。

    植物园

    依山傍城一果园,

    高门大衙几多馋。

    不是一番争抢建,

    哪得万民竞日欢。

    这里说的是原先的济南植物园、今天的泉城公园初建时的一段故事。长篇报告文学《都市之梦》中亦有具体描述。

    泉城广场

    闹市辟出一瑶台,

    嘉树泉标迤逦栽。

    且看休闲节假日,

    无限诗心任澎湃。

    泉城广场位于济南闹市中心,建成于1999年九月,是济南城建史上难得一见的大工程。

    千佛山

    何日千佛夺历山?

    历下清曲几人弹。

    道是佛山难入禅,

    僧家亦开旅游船。

    千佛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城东南,海拔二百八十五米。周代以前称为历山,相传虞舜曾于山下开荒种田,因此又称舜耕山。隋开皇年间,依山就势镌造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始称千佛山。

    齐烟九点

    史称齐烟何处寻?

    满眼高层正入云。

    卧牛不见凤凰隐,

    细数九点已过千。

    “齐烟九点”是千佛山上的一处景观,借用的是唐代诗人李贺“遥看齐州九点烟”的诗句,说的是站在那里可以看到城北的九座孤山:卧牛山、华山、凤凰山、标山、鹊山、匡山、北马鞍山、药山、粟山等等。若干年前我曾前去看过,颇多情趣。近年随着市区内高层建筑的增加,齐烟九点已难得再现了。

    龙洞

    洞有虚名莫足观,

    峰无真传比江南。

    搜遍历下三百里,

    翠屏如画不忍攀。

    客居济南几近四十载,但知龙洞其名不知龙洞其貌,心中耿耿,难免成为一大遗憾,这完全是因为龙洞名声太大的缘故。秋高气爽又逢国庆长假,加之有心要补上这首写龙洞的竹枝词,那天我才好不容易寻到了那个去处。但看过之后,脑子里生成的第一个题目却是“龙洞看山”。那是因为龙洞的洞实在太过平常,非但无法与国内外那些知名的大溶洞相比,与省内几个小溶洞比也自觉失色。而想象不出的是龙洞峪中的几座山峰却如削似染,如屏似画,或孤峰挺秀直插青天,或环珠结玉绕壁生辉,令人叹为观止,不由得想起张家界一类的名山大川来。在山下一块石碑上我看到了元代赵子昂《龙洞山诗》中的两句:“巍峨峭壁削玲珑,锦绣天开十二屏。”这刚好验证了我的感受。济南周围多山,清新玲珑者有之,雄峻伟壮者亦有之,但似这等江南风味十足的奇峰却是第一次见到。斯以为珍矣。观济南不可不观龙洞之山矣。

    华山

    孤峰托天烟雨飘,

    黄河一望玉带绕。

    可叹莲子湖水远,

    诗仙复来怎弄涛?

    华山又名华不注山,位于济南市郊东北,海拔一百九十七米。华山孤峰挺秀,如出天表,北宋以前又为古莲子湖四面环绕,受到历代文人骚客的赞颂。唐代大诗人李白泛舟而游,留下了《昔我游齐都》和《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等诗篇。元朝诗人、大书画家赵孟頫亦有《鹊华秋色图》等传世。今日华山虽然少了湖水的环绕和滋润,却依然拔地立天,为济南撑起半壁云烟。

    玉函山

    头顶古堡色苍斑,

    青鸟无知老碑残。

    翠柏长伴亲人语,

    天上人间总相安。

    玉函山又名兴隆山、小泰山,位于济南城南五公里处,海拔五百二十三米,是近郊最高的山峰。相传汉武帝登临此山时忽有鸟惊飞,鸟飞处留一玉函,内装玉钗一对,武帝得之,从此这座山便被称为玉函山。坡顶有庙,庙前立清康熙年间石碑一块。北坡的山峪里翠柏长青,建有安息园,我的一位亲人亦安息于此。

    小清河

    源自济南古人开,

    一脉通达百水排。

    莫道无波也无浪,

    舟楫几曾走东海。

    小清河源于济南西郊睦里闸,纳玉符河下游分流之水,又汇市内诸泉而成。流经历城、章丘、邹平等地,由寿光的羊角沟入海。该河唐以前为济水残渠,金时刘豫疏导入海。元于钦《齐乘》曰:“古泺水自华不注山东北入大清河,伪齐刘豫乃导之东行,为小清河。”明刘敕《历乘》载:“小清河,水出大明湖,环城而东,合黑虎泉诸泉之水,东北绕华不注山,经章丘、邹平、新城诸县入海。此刘豫之运河,今迷其故道。”

    解放阁

    血战声色铸高标,

    半入城魂半入霄。

    最喜柳深泉流急,

    画舫载歌逐水漂。

    解放阁位于黑虎泉东侧,1948年九月人民解放军解放济南时由此突入内城。“解放阁”三字为陈毅元帅亲笔所书。如今的解放阁绿荫环绕,碧水长流,游人如织,已成为济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晨练

    赤霞山上看早霞,

    太极花剑遍林岈。

    更有清歌与劲舞,

    老翁倒立称奇葩。

    赤霞山是旧称,新称是英雄山或四里山。自英雄山公园建立以来,这里便成了济南市民游览和锻炼身体的好去处,我也是经常光顾的人之一呢。

    风筝

    春去纸鹞不思归,

    老翁鱼雁竞相飞。

    欢声更胜青童子,

    英雄山上几来回。

    过去放风筝赶的是个春天,且多是孩子;如今则天天如此年年如此,而且多是老人。这也算是一种新的风情吧。

    山会

    道是山会非重阳,

    数千男女相鸳鸯。

    更有白发父母在,

    也收信息也烧香。

    这里说的是千佛山相亲山会。2007年春我去看过一次,场面相当生动和热闹。

    柳与荷

    市树市花足尊荣,

    披风栉雨无不同。

    不做寻常骄矜状,

    托红衬绿笑从容。

    柳树是济南的市树,荷花是济南的市花;柳荷秀而不骄,艳而不妖,可谓真君子也。2009年以后济南又增加了一个“东荷西柳”,说的就是为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新建的奥体中心了。东荷,取的是荷花的造型,西柳则选用了柳叶的构思。我在西柳中看过一场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确乎气势恢宏印象深刻。柳树荷花是大自然的恩赐,东荷西柳则是人的创造,两相辉映可称相得益彰也。

    玫瑰

    五月玫瑰开满坡,

    浓香浩荡百里多。

    一场暖风一场雨,

    不抵车马涌洪波。

    玫瑰是平阴的一大名牌。清代《续修平阴县志》中即有诗云:“隙地生来千万枝,恰似红豆寄相思。玫瑰花放香如海,正是家家酒熟时。”由于战火和天灾人祸,平阴解放时全县玫瑰花的年产量只有二点五公斤。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平阴玫瑰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已成了重要的经济支柱和旅游资源。

    阿胶

    驴皮何曾入朱丹?

    一成阿胶即称冠。

    补血如同补天命,

    苍颜素面容光灿。

    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三宝”。唐之前多选用牛皮为原料,明以后才改为驴皮。阿胶因始产于旧东阿县(今平阴县东阿镇)而得名,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大葱

    何处大葱可成林?

    株高白壮脆甜辛。

    冬日家中放几捆,

    寒潮病魔难靠身。

    大葱是章丘的特产,早在明嘉靖九年(1530)就被明世宗封为“葱中之王”,并成为朝廷贡品。章丘大葱中的“大梧桐”单株高两米,重一斤多,有“世界葱王”之誉。

    荷花宴

    荷花居然佐琼浆,

    酥炸软蒸有新香。

    但得入内能祛浊,

    人心从此透清芳。

    荷花古来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花之君子”名闻天下,因此第一次得知荷花入宴时我的惊讶是不言而喻的。但品过、想过又觉亦无不可,只是希望如此纯洁美好的东西,不要与土豆西瓜混同才好。此为奢望耶?

    学生

    过河卒子过山羊,

    夜半未睡清早慌。

    若问天下谁人苦,

    上学孩子第一当。

    过去总说学生负担太重,孩子们太苦太累,总也没有切身感受。自从女儿上了中学,始知其详也。

    家长

    孩子贪玩好心焦,

    孩子拼命也煎熬。

    骂了教育骂学校,

    终了还挤独木桥。

    这里说的是家长的矛盾与无奈,实际上也是中小学教育的矛盾与无奈。中国人多为患,竞争激烈,加之独生子女,家家盼的都是一个美好前程,奈何?

    招聘大会

    舜玉会馆彩旗招,

    八方学子汇波涛。

    只是乐坏招聘者,

    萝卜白菜横竖挑。

    近年人才招聘成了一种时髦,动辄就是几千人几万人的大场合。2007年我到舜玉会堂去看过一次,很为人才之多而庆幸,也为就业之难而悲哀。

    考研

    大学毕业心犹豪,

    考研已渐成风潮。

    工作难找钱难挣,

    但求成龙不做猫。

    退回十几年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研究生(不管是博士研究生还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很稀罕的,如今却已遍地开花,成了众多学子共同的愿望和目标。这自然是好事,却难免让人生出新的忧虑和感慨。

    官场

    眼望青云手脚攀,

    覆云翻雨寻常观。

    此土从来非净土,

    几多暗流几多滩。

    中国的官场历来是社会的缩影,社会有多复杂官场即有多复杂,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儿,只是经历了几度官场风云,越发大开眼界罢了。此亦为世态之一种也。

    文坛

    锦绣招牌锦绣名,

    锦绣名下百弊生。

    白衣秀士做班主,

    晴天也刮八级风。

    与官场一样,文坛原非净土,加之个别所谓“大师”的刻意操弄,其乱相和丑陋也就愈发难以言语为状。有人说:“我爱文学,独不爱文坛。”此亦我之所思所愿也。然则身系于斯,奈何?

    是非

    月隐星稀遍地风,

    利害更多雾几重。

    时人但论成与败,

    哪管是非颠倒行。

    此为世态之另一种。十几年前,我初涉官场,一位退位的老作家、老领导在电话里告诫我说:官场和文坛上是没有是非的,你可千万接受我的教训,不要太认真了。我嘴上应着心里却暗自嘀咕:怎么会呢,是非总还是有的吧?然而十几年过去,我却不得不认同那位老作家、老领导的真诚。白居易有诗云:“行路难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复间。”古往今来,包括司马迁、苏东坡在内,饱受是非不明和人心反复之苦,乃至于酿成冤屈和奇耻大辱者何止千万!如此说来,也就不难理解许多人将官场视为畏途和肮脏之地的道理了。世事如此,我辈却愚顽迟钝且不肯同流合污,没有落得车仰马翻、头破血流,已属三生有幸了。然否?

    数字

    寻常泥沙寻常砖,

    何曾一日成金帆?

    但得金帆快且远,

    一抔黄土也称山。

    这里说的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八九十年代曾经盛行一时。所谓“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和“报喜得喜报怨得怨”,便是其形成的原因。对此群众痛恨有加。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情况已经和正在得到改变。

    住院

    书记住院说保密,

    上下左右无不知。

    吊针打了三天整,

    纸袋银卡半抽屉。

    这里说的亦是一种社会现象,非一地或一机关部门所独有也。

    腰包

    谁人腰包肯轻掏?

    一掷千金任人烧。

    我助他人他助我,

    夜夜熏风吹紫貂。

    官场不正之风莫过于买官卖官。买官卖官与少数商家或者大款的助长有着直接关系,此为世情,不可不知也。

    回家

    五点下班十点归,

    进门总得八分醉。

    一日两场犹嫌少,

    妻儿但说日夜亏。

    这里说的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发生在那些有权有势的部门和领导干部身上。

    钓翁

    卧虎山下一湖清,

    部长主任做钓翁。

    长竿一甩三分醉。

    不钓官运钓亨通。

    假日闲时,三五好友相约而至郊外,以垂钓为乐,这已经成了不少领导干部和有钱人的一种习惯和时尚。卧虎山水库自然是好去处。

    退位

    半生官宦半生风,

    车马景从气势隆。

    退位不过两年整,

    老妻相伴看孤灯。

    这里说的是官场的另一种情形。世态炎凉是古今中外的普遍现象,莫足为怪,倒是人们应当学会坦然面对才是。

    二两猪肉

    父母下岗爷致残,

    小本生意半饥寒。

    可怜孩子上学苦,

    猪肉二两好解馋。

    改革开放,老百姓的生活普遍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无可否认,确有部分群众特别是下岗职工,生活仍然十分艰难。如何解决这部分人的困难,实在是一个不容忽疏的问题啊!

    天气

    五月薄被九月添,

    六七八月热浪蹿。

    海棠才开炎阳至,

    济南自古无春天。

    济南春脖子短是出了名的,每年春节一过,说不定哪一天温度就猛地升到二十几度,让人连喘气儿的工夫都没有。从六月中旬开始热浪翻滚,直到九月上旬才能缓和下来。比起我的老家荣成,济南的冬天算不上冷,雪也下得不大。有人认定那正是济南可爱的地方,我却总有不少遗憾:冬天不一定太冷,可怎么能不下几场像模像样的雪呢?

    火炉

    四大火炉天下名,

    山川阻隔地凹平。

    先人单恋山水秀,

    不知爽风也关情。

    这儿说到地理了。从地理上说济南南依泰山、北邻黄河,市内众泉喷涌,算得上是百里挑一了。然而人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济南是一片浅碟形的盆地,加之从东南到西南环绕着一溜山峰,风的流动受到了限制。这不仅影响到城市的气温也影响到空气的质量。在今天,气温和空气质量对于一个城市实在是太重要了,然则奈何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