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千变万化的拼图-台风到底有多厉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台风的由来

    《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8卷第二期刊登了《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一文。文中论及“台风一词的历史沿革”,作者认为:在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飙风这一名称。1956年,飙风简化为台风,飓风的意义就转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

    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筛”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而命名。第二类是“源地说”,也就是根据台风的来源地赋予其名称。

    台风的危害

    住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大概都知道台风的厉害。台风过境,有时大树都会被连根拔起,房顶也可能会被风掀掉。伴随着狂风而来的是瓢泼般的大雨,短时间内向地面倾泻大量的水淹没庄稼、毁坏房屋,甚至还会使交通中断,迫使一些工厂停产。

    海面上台风更显得凶恶,掀起滔天大浪,威胁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和进行捕鱼、养殖、勘探、采油等作业人员的安全。台风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能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灾难。

    台风是从哪儿来的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是从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上吹来,有时也产生于南海。这一带接近赤道,海水温度高,蒸发强烈,湿热的空气大量上升,四周的冷空气就会向这里补充。

    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北半球的气流要向右偏转,向湿热空气上升地区汇聚的较冷空气来自四面八方,因为向右偏转,就在海洋上空形成了一个空气涡旋。这种涡旋按反时针方向运动,叫做气旋。形成涡旋的过程如果反复进行,气旋旋转的速度就会不断加快,范围也会越来越大。气旋中心附近的风力如果达到8级以上,就叫台风了。

    这个巨大的空气涡旋的直径往往有几百千米至上千千米,高度在八九千米以上。中心部分叫台风眼,直径有10千米~60千米;它的外围是急速旋转的气流,形成巨大浓厚的云壁,或叫云墙。处于台风眼的地区,因为外边气流进不来,气压很低,风小浪高,云层裂开变薄,有时可见日月星光。而台风眼周围却是风雨最大的地区。台风形成以后,由于受到高空东风气流的引导和地球自转的影响,一般向偏西、偏北方向移动,所以我国的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首当其冲。

    台风跑到陆地上空以后,由于不能继续补充热量和水分,而与地面的摩擦降低了它的速度,所以逞一段威风以后就自动瓦解消失了。

    台风的贡献

    台风虽然是一种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破坏的灾害性天气,可是台风也有它的贡献。

    台风出现最多的时期是七月至九月,这时,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炎热干燥的伏旱时期,台风给正需要大量水分的农作物带来了丰沛的雨水,对农业生产是十分有利的。

    离海较远、受台风影响不大的地区,虽然没有大雨,但也会出现阴天或下点小雨,可以起到缓解旱情的作用。所以,这些地区的农民还把台风带来的降水称为及时雨。

    台风在危害人类的同时,也在保护人类。台风给人类送来了淡水资源,大大缓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

    另外,台风还使世界各地冷热保持相对均衡。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所以,台风太大太多不行,没有也不行。

    延伸阅读

    台风的结构,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按其结构和带来的天气,分为台风眼、涡旋风雨区、外围大风区三部分,从中心向外呈同心圆状排列。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直径约5000米至10000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