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雨-沉飞的华丽转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国军用飞机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引进、仿造、改进、创造的历史,这也是我国在军用飞机制造上从零起步直到赶上欧美航空强国的一部奋斗不息的发展历史。

    20世纪初,当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架飞机以后,欧美列强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基础、工业实力和科研能力,迅速推进了飞机的研制和实用化进程。到了一战时期,一架普通而简陋的飞机加装机枪就成了战斗机。到了二战时期,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苏联等欧美列强一举成为世界的航空强国;与此同时,亚洲的日本也迅速赶了上来。在二战中,这些航空强国各自研发和制造了成千上万架军用飞机,于是人类把残酷的自相残杀从陆地带到了广阔的天空,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成为胜利的一方。

    建国初期,我国在飞机的研制上还是一片空白,我国还是在苏联的大力帮助下才发展起来了现代飞机的制造业。50年代初,我国从苏联引进了米格-15、米格-17和米格-19的生产技术,成功生产了J-5和J-6两款战斗机,实现了从亚音速到超音速的飞跃,紧跟上了世界军用飞机的发展潮流。此后,我国利用米格-21的部分技术资料和实机,在苏联撤走专家和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的情况下,我们利用测绘技术,用逆向工程完成了J-7的研制。在此期间,作为我国最有科研实力的沈飞,在J-7的研制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沈飞在完成J-7的仿制以后,就将J-7的改进提高工作交给了自己一手支持起来的成飞,自己则转向研制性能更高的J-8了,沈飞于1969年成功研制了J-8原型机。

    J-8的原型机是在J-7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实际上就是J-7的放大版本,追求高空高速性能和增大航程,其作战对象是经常窜入我国领空搞窥探活动的美蒋高空高速侦察机。由于我国刚刚进入现代战机的研制阶段,技术积累少,研发手段落后,加之工业基础薄弱,沈飞在J-8的研制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和阻力,研制中该机出现了剧烈的跨音速振动、发动机多次空中停车、垂尾尖撕裂等严重问题,特别是方向安定性非常不良、机翼颤振等问题长期难以解决,致使J-8迟迟不能交付部队使用。经过多年的奋斗和努力,沈飞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研制J-8并装备部队。以后J-8的作战对象已经转为米格-23等性能更高的飞机了,于是沈飞在1979年接受空军的研制任务,开始了J-8Ⅱ的研制工作。为了便于装载大口径机载雷达,沈飞将J-8Ⅱ改为两侧进气,这几乎是在研制一款全新的战机了。1984年J-8Ⅱ进行了首次试飞,直到1995年才完成了设计定型,J-8Ⅱ终于具备了超视距作战能力。

    沈飞在90年代的处境非常尴尬,无论沈飞多么努力,J-8Ⅱ毕竟是在J-8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J-8先天性的航程不远、载弹量少、机动性差的弱点在J-8Ⅱ身上同样存在,而这些弱点和不足是难以对抗在我国周边庞大的F-15、F-16、米格29和苏-27机群的。与此同时,昔日的小兄弟成飞则快速地成长了起来,并且大有一举超越老大哥沈飞之势。

    成飞在J-7的改进研制中,走过了二代战机的研制与改进的完整过程,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米格-21的潜力,使这款战机在米格-21系列改型中成为一款最成功的改进型号,并成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一款战斗机。此后,成飞接受了J-9的研制任务,他们克服了技术储备不足、业务骨干少、战机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等各种困难,研制出了J-9的原型机。这款战机最终虽然没有装备部队,但成飞在J-9的研发中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业务骨干力量,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为提高研发水平找准了方向。1988年,国家把第三代技术水平的J-10研发任务交给了成飞,而沈飞在第三代战机的研发上还是一片空白。

    90年代初,为了弥补第三代战机的空白,我国从俄罗斯陆续进口了一批苏-27,此后又与俄罗斯签订了引进200架苏-27的合同,并决定将苏-27进行国产化,随后国家把苏-27国产化任务交给了沈飞。至此,随着国产化J-11的稳步推进,沈飞终于迈出了研制第三代战机的步伐。几十年来,沈飞在仿制和改进苏式战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种丰富的积累终于获得了可观的回报,沈飞终于不负所望,成功研制出了性能全面超越苏-27的国产化J-11B战机,真正实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跨越。

    苏-27是一款性能优异的第三代战机,俄罗斯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众多的改进衍生型号,使苏-27发展成为一款庞大的战机家族,如多功能的苏-30、战斗轰炸型的苏-32、舰载型的苏-33、具备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苏34和深度改进型的苏-35等。沈飞成功推出了J-11B以后,借鉴俄罗斯的经验,研制出我国第一款固定翼舰载机J-15,填补了我国在舰载机研制上的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俄、法之后第四个成功研制固定翼舰载机的国家。此后,沈飞再接再厉,又研制出与苏-30一样具备多功能的先进战机J-16,使我国海军航空兵又获得了一款打击能力强大的空中利器。

    沈飞在研制第三代战机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第四代战机的探索,就在人们为成飞成功推出第四代隐形战机J-20拍手叫好的同时,沈飞加快了第四代战机的研制步伐。2012年10月31日,沈飞研制的隐形战机J-31在我国某试飞场首飞成功,这是继美国之后,我国有能力成为同时研制两款第四代战机的国家。

    J-31的横空出世,不仅震惊了中外,而且打破了人们对沈飞只会仿造和改进,不会自主创新的疑虑。沈飞用事实证明,无论是研制第三代战机,还是研制第四代战机,沈飞都没有落伍。成飞有J-10、JF-17和J-20,沈飞也有J-11B、J-15、J-16和J-31。沈飞通过自身长期艰苦的努力厚积薄发,已经告别了“拿来主义”,成功地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战机研发上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

    二〇一三年二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