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碰瓷的典故出自著名的南京徐老太案或者叫南京彭宇案综述,时间是2006年11月20日上午9点30分左右,一个是在车站下车的年轻乘客,一个是赶着要上另一辆车的六旬老妇。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扑朔迷离,徐老太在这里跌倒,到医院验伤,发现需要更换人造股骨头之后,咬定陪同她前往医院的彭宇是肇事者。
其实南京彭宇案只是一个普通的民事纠纷案件。徐老太一口咬定彭宇是撞伤她的肇事者;而彭宇则大喊冤屈,认为自己好心扶起倒地的徐老太反被诬陷,好心没好报,着实让人寒心。在没有监控设备和第三人作证的情况下,这起民事纠纷只能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就更蹊跷了,先是徐老太和彭宇事发当天两人在派出所的笔录离奇失踪,然后是一个老汉在法庭上作证,他亲眼目击徐老太自己跌倒在地但不被法庭采纳,最后是法官通过推理判决彭宇承担一部分民事责任。
南京彭宇案中,除了指责徐老太的行为外,更多的人是将炮火对准了做出判决的法官,因为法官是按照如果彭宇不是肇事者就不会亲自送徐老太到医院救治的推理进行判决的。在当今的中国,虽然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员大有人在,巧取豪夺的黑帮分子层出不穷,诈骗勒索的行为无奇不有,但天性善良的普通人确是大大多于作恶多端的歹徒。曾经在中国的大地上,“学习雷锋好榜样”“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被人们传为美谈。即使是当今的中国,“向善”也是大多数人共同的天性,因此人们十分痛恨彭宇案中法官的荒唐判决。虽然南京彭宇案最终以双方当事人的和解而结束,但这个案件后来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以至于网络上将类似徐老太的行为者统称为“碰瓷老太”。
目前新发生的两起类似徐老太案件(事件)中的“碰瓷老太”受到了人们一致的愤怒声讨。在天津许云鹤案件中,庭审当天,王老太就遭到绝大多数听审者的声讨,甚至出租车司机声称宁愿被公司处罚也拒载王老太及其家人,网络上的各种质疑和批判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按理说中国人一般都是同情弱者,但为何这么多的人对一个伤残的老妇进行愤怒的声讨?这究竟是人们道德的失落还是对败坏社会风尚的谴责?其实在许云鹤案件中,伤残的王老太之所以没有获得人们的同情,主要在于王老太的行为失当难以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王老太如果只是一般的违规横穿马路还可以得到原谅,但她以70多岁的高龄违章翻越栏杆就有些“为老不尊”了,这种严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本身就引起人们的反感。即便她在违章翻越栏杆时真是被车撞了,其主要责任应该是她自己来承担,至多能得到人们的一丝同情。王老太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下起诉许云鹤,而许云鹤申明是做好事扶起倒地的王老太而被诬陷。此外,人们对法官的判决更是难以理解,在不能证明许云鹤的汽车与王老太有身体接触的情况下,法官认为许云鹤行车惊吓了王老太,因此认定许云鹤应承担部分责任。如果按此逻辑推理,今后人们对于违章翻越栏杆的老太太只能是“敬而远之”,司机们只能远远地停车,等老太太大摇大摆地过了马路后才能开车。如此说来,有了这样一个法规,城区里不出现交通堵塞才是怪事!对于这样的判决,法官和王老太受到人们的共同指责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一个“碰瓷老太”事件最近才发生。8月26日,南通汽运集团飞鹤快客公司司机殷红彬行车途中发现了一名受伤倒地的石老太,于是殷红彬停车扶起了石老太。事后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石老太对南通电视台《城市日历》记者坚称,就是殷红彬的大巴车将自己撞倒在地的。后来警方在调查时查看了殷红彬大巴车上的监控录像,证实石老太受伤与殷红彬的大巴车无关,殷红彬确实是做了好事。这个事件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谴责石老太这种“碰瓷”的欺诈行为,甚至有的网友建议殷红彬起诉石老太,利用法律手段惩治“碰瓷老太”,以警示后人,唤醒人们救死扶伤的良知!
在这起事件中,殷红彬的遭遇与彭宇和许云鹤相比无疑是幸运的。但是,假若他的车上没有安装监控系统,他在拿不出自己确实无辜的证据时,也有可能步彭宇和许云鹤的后尘,被所谓高明的法官通过“推理”和“想象”来判定自己是肇事者,为此背负经济上、心理上的沉重负担。
在这三起典型案例中,为何有儿有女、应该受人尊敬的老太太成为“碰瓷”的主角而受到人们的声讨和谴责?难道她们都是恩将仇报、唯利是图的老妇?她们为何埋没了自己一颗善良的心而践踏别人的爱心?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的思考。
从三起“碰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老太都有伤残,生活难以自理,加之自己没有社会保障,这无疑会加重子女们的生活负担,能抓住一个“垫背”的,既减轻了儿女的经济负担,又不至于遭到儿女的遗弃。因此,有人指出,如果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她的儿女不用被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等问题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还会这么做吗?谴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道德是吃饱喝足以后才能谈论的话题。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我们把这种观点再上升一个层次,可以发现“碰瓷老太”这种现象是社会问题的集中反射,其一是贫富差距扩大,导致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其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加重了人们对未来的恐惧。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便是缺乏社会保障和人们的生活压力沉重,也不能成为诬陷好人的借口,更不能使像殷红彬这样的无辜者受到伤害。试问:人家确实是做了好事,凭什么要他承受经济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煎熬?如果说“碰瓷老太”因为顾忌儿女的责难违心诬陷好人还情有可原的话,她的子女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别人,甚至于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利益,以及那些所谓高明的通过“推理”和“想象”来判案的法官,他们的这种行为无疑是践踏爱心、败坏道德风尚的帮凶!
“碰瓷老太”的出现,使原本缺乏信任的人们道德观念急剧下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占据了主导地位,更使一些确实需要人们及时救助的老人成为受害者,一些老人在人们麻木不仁的神态中成为牺牲品。这里仅举几例:2010年11月1日,南通83岁的老奶奶卡在护栏上,有多人目击,还有人拍下了录像,但却无人救助导致老人身亡;2010年12月15日,深圳78岁的老干部肖雨生在小区里跌倒,保安和路人无人敢搀扶使其死亡;2010年12月,福州八旬老伯在人行道上摔倒,在众人的围观下猝死;今年9月2日上午,武汉市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口迎面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小时后,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碰瓷老太”已经种下了恶果,爱心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是继续谴责“碰瓷老太”的恶行,还是唤醒人们道德的良知?如果不对诬赖好人的“碰瓷老太”追究法律责任,如果不对靠“推理”和“想象”来判案的法官进行有力的惩处,要想唤醒人们已经麻木的神经,这无疑是一种奢望。如此说来,那些自己摔倒的老人在无人敢救援之下身亡的惨剧将继续上演。
二〇一一年九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