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雨-新加坡印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10年11月,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一个现代银行高级金融管理培训班的学习。十天的业务培训与参观时间不长,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但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与新加坡人的接触,对新加坡有了一个深切的感受和认识。

    11月8日上午,我们培训班的20名学员从武汉天河机场出发,乘飞机到达广州白云机场。下了飞机后,大家赶紧到国际出发厅换取直飞新加坡的登机牌,在办理了行李托运、通过了安检以后,我们在候机厅休息了1个多小时。13:15分,我们乘坐新加坡航空公司的SQ851航班顺利起飞了。

    这是一架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生产的宽体客机,飞机里的空间很宽大,里面有两条走道将座位分成左、中、右三个区间,左右两边的窗口处各有两个座位,中间可以乘坐四名旅客。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姐都是一副娇小瘦弱的模样,看起来就像是一群中学生,她们穿的是马来西亚暗红色带花格子的民族服装,与国内身穿制服的漂亮空姐相比,她们的长相既过于一般,服装又显得比较土气。

    从广州直飞新加坡,有4个多小时的飞行时间,好在飞机里有足够的空间,倒也不感觉压抑。在飞机上吃过午餐后,一边喝着饮料,一边看着录像,有时也听听音乐,寂寞没有了,疲劳也消失了。17:25分,飞机顺利地降落在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

    下了飞机,我们紧跟在一群旅客的后面直奔出口处。到了出口的通道边,才知道这是专为新加坡人设置的,国外的旅客要先填通关单,办完通关手续后才能走出机场。于是我们赶紧回头,东张西望之间看到了我们培训班的其他成员正在埋头填表,原来他们有人以前来过新加坡,知道办理出关的相关手续。

    新加坡的入境检查站设有红色和绿色两种通道。旅客携带需缴税的物品如酒类、烟草产品、汽油,以及管制性或限制性物品和禁运物品,需要走红色通道;没有携带上述三类物品的旅客,可以走绿色通道。

    填好了通关表后,我就在绿色通道边准备过境。负责检查表格的是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的工作人员,他们坐在一个开放式的高柜台里,依次审查国外旅客的入境证件和表格。负责检查的是一个印度裔中年女士,像大多数印度女人一样,她的皮肤黝黑,身材魁梧且丰满。轮到我接受检查的时候,我听不懂她说的英语,只是把入境证件和表格递了过去。她微笑着,翻开了我的证件,先是看了我一眼,核实了护照和表格以后,在上面盖了几个章,然后就放行了。

    出了关,赶紧去找自己的行李。新加坡的行李检查远没有国内的严格,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工作人员检查旅客托运的行李。真是不可想象,如果旅客在机场大厅丢失了托运的行李,这个责任是机场的,还是旅客的?

    前来接站的是新加坡中国旅行社的导游MS.Khor Wee Hoon,中文名字许慧芬。我们一行人上了旅行社的大巴,然后直奔安国酒店。

    这次为期十天的业务培训,除了两天的往返外,南洋理工大学给我们安排了六天的培训课程,另外有两天是我们的参观考察。安国酒店与南洋理工大学有半个小时的车程,每天都是新加坡中国旅行社的车辆接送,行车的时候,透过车窗,我们就以外来人的眼光来观察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行车之处,感觉不到有市区与郊区之分。写字楼和居民住宅区多集中在市中心,房屋很密集,但并没有感觉到人满为患。马路不宽但很整洁,路面上的车辆感觉不是很多,行车也是井然有序,我们从来没有遇到长时间的堵车。

    许慧芬女士看起来有40多岁,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华族新加坡人,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每天来接送我们的时候,她就给我们介绍新加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新加坡人的生活状况,我们对新加坡的了解就是从她的介绍中起步的。

    新加坡的住房制度非常有特色,许慧芬女士给我们介绍最多的是新加坡的经济适用房。新加坡的华人占了近三分之二,华人有一种“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当年闯南洋的华人并没有把新加坡当作他们的落地生根之处,总想着有朝一日发达了,再“衣锦还乡”;马来人和印度人也是把新加坡当作一个谋生之地,没有做长久居住的打算。独立以后,新加坡政府努力营造“我是新加坡人”的理念,把住房问题放在首位,大力推行“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组屋,即经济适用房,廉价提供给民众。在新加坡,如果一个家庭的年收入没有超过政府规定的上线,均可以向政府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而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大大低于市面上商品房的价格,一般的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目前,高达87%的居民居住在经济适用房里。

    与国内的经济适用房相比,新加坡的经济适用房并没有建在偏僻的地方,繁华的商业大街后面就有经济适用房。实际上,新加坡的经济适用房都建在小区里,小区里的功能比较健全,有公共活动场所、商店、小贩中心等,生活非常方便。

    许慧芬女士还给我们讲了新加坡的民居拆迁情况。据她介绍,在新加坡,如果谁家的房屋被政府征用或拆迁,这家人就像是中了彩票大奖一样高兴,因为政府将按照市场价给予补偿,拆迁户如果符合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条件,还可以申请购买政府提供的经济适用房。这样一进一出,就有了一笔非常可观的净收入。

    学习期间,两次听取了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杨建伟的讲课,我对新加坡独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成果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新加坡国小民寡,资源贫乏,甚至淡水也要靠马来西亚供应。作为一个蕞尔小国,新加坡人敢打敢拼,创造了众多的奇迹,令人刮目相看。

    新加坡没有一条国内航线,但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客运航线网络覆盖35个国家的65个目的地,以国际航线载客量计算,新航是全球第六大航空公司。2007年,新加坡的港口年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在全世界60个主要港口中排名第二位。新加坡的跨国公司有7000家,其中区域总部约有3600家。新加坡自身并没有良好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是充分利用了便利的交通优势,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的游客是本国人口的两倍以上,2005年更是达到了894万人次的历史新高。

    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新加坡成功地进行了五次经济转型,带来了经济的大发展,经济总量快速上升,人均GDP增长了80倍。2010年,新加坡GDP达到了2227亿美元,人均GDP达到43867美元,首次超越日本的42325美元,成为亚洲的领先者。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受到新加坡成功经验的启发。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了新加坡。当邓小平吃惊地看到新加坡的成就时,他充分肯定了新加坡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方针。李光耀曾经谦虚地说:“我们都不过只是福建、广东等地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农民的后裔,你们有的却尽是留守中原的达官显宦、文人学士的后代。你们真要追上来,甚至会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根本不会有问题。”邓小平听了之后虽然沉默不语,但是更加坚定了学习、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的决心。

    时隔不久,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经济建设取代阶级斗争,成为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可以说,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创办工业园吸引外资、发展旅游业赚取外汇、建设花园型城市、推出经济适用房解决收入偏低人群的住房问题等,都是借鉴了新加坡的成功经验。

    即便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国内社会各界对新加坡的学习热潮仍然是兴趣浓厚,新加坡是我国规定的海外学习培训地,每年国内有众多的机构和人员到新加坡来学习、开阔眼界、提高人员素质,我们在参观学习的时候就经常遇见来自国内的学员。其实,我们在学习新加坡的经济建设时,还应该关注新加坡的国家治理方针。新加坡精英治国的理念、高效廉洁的政府机构、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等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