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光琛先生比万桐书小10岁,他称万桐书为兄长。他在1957年至1959年曾在万桐书所领导的《十二木卡姆》工作组工作过,对万桐书有很深的了解。
在1957年8月他随万桐书曾坐敞蓬卡车到南疆对木卡姆音乐艺术的诸多问题进行普查。一路上由于道路坎坷,汽车颠簸十分厉害,他难受得快要呕吐了,腰也疼痛不止。万桐书也同样难受,但他不说也不叫,以极大的毅力坚忍着,并把邵光琛安排在靠近车头的比较稳的座位上就坐,避免或减少受被颠簸的痛苦,而他自己则坐在最受颠簸的座位上,默默的忍着,不表露一丝一毫的痛苦,以此鼓励大家坚持到底。
一路上天气很热,口渴得难以忍受,所带的水很有限。有一天汽车在戈壁滩出了故障,需要修理。高照的艳阳似火般灸烤着露天的人们,水很快被喝光了。
邵光琛的饮用水没有了,渴的快要晕过去了,万桐书一声不响地把自己的水连同水壶递给邵光琛,让他喝。
邵光琛不喝,怕他没有水喝会晕倒。万桐书谎称自己还有一壶水,硬逼邵光琛喝下自己水壶的水。
而万桐书则把手帕弄湿塞进嘴里解渴。由于他不说话,也不出声,大家都没有发现。他就这样强忍着难耐的干渴,一直坚持着等修好的汽车把大家拉到目的地。
到了目的地,邵光琛才发现他的脖子肿起来,喉头干裂地破了,经过医院抢救,才慢慢好起来。
看到这一幕,邵光琛流出了愧怍的眼泪,哽咽地说万大哥为他作出了痛苦的牺牲,他太坚强太伟大了,而自己的确对不起万大哥。
而万桐书装作没事人似地安慰他说不必自责,这是他应尽的责任,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大家应该同呼吸,共命运,应该心连心而不分彼此才对。
在南疆普查时万桐书勇挑重担,以身作则,跑了许多路,鞋底磨破脚趾流血了,依然一声不吭地照常工作,使邵光琛深受感动。
对调查的每项任务都认真负责地完成,绝不马虎,绝不敷衍搪塞,绝不半途而废,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按时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
在邵光琛为大型木卡姆歌舞《人民公社万岁》谱曲配器时,万桐书给他以亲切地指导与帮助,圆满而出色的完成了艺术创造的艰难任务。
在万桐书精神的感召下,邵光琛下定决心,在以后的音乐创作中呕心沥血,做出优异的成绩,回报万桐书的鼓励。下列就是他音乐创作的成果。
邵光琛作曲家。1954年毕业于原华东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1954年—955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局音乐创作所见习作曲;1957年—959年在新疆文化厅《十二木卡姆》工作组工作;1960年—983年在新疆话剧团、新疆歌舞团任作曲。1983—990年在新疆艺术学院任教。他发掘、整理了大量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并在配器和声理论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他的ⅠⅤⅡⅥ和声理论、“音群论”被誉为邵氏和声音乐学体系。曾为电影《草原雄鹰》、《不当演员的姑娘》、《阿凡提》、《美人之死》,大歌舞《人民公社万岁》、《绿洲欢歌》,歌剧(与人合作)《两代人》、《一代新人》等谱曲配器。创作了小提琴独奏、钢琴独奏若干首;大管独奏《前奏曲与舞曲》1986年获自治区音乐创作奖,大管协奏曲等。
邵光琛说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些艺术创造的成果,是受了万桐书音乐精神的感召,是受了万桐书对音乐艺术创作“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鼓舞,从而焕发出艺术青春和创作激情,树立了创作必胜的信念,听取了万桐书所说的苦尽甘来的教诲,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愿望。
邵光琛曾多次对崔旋谈出以上这些亲身经历和精神感受,使崔旋对万桐书产生出极大的敬意。
所以,崔旋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万桐书的人品和成就给予极大的赞赏和肯定,将万桐书定为心中的音乐偶像。
在万桐书离开新疆去厦门的前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文联为万桐书设宴欢送。
在宴会上宣传部副部长段桐华和文联党组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万桐书也发言表示诚恳的感谢,感谢宣传部和文联对他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以隆重的宴会表示送行。
他说他离休了,离开了新疆,但他的心并没有离休也没有离开新疆,他将以更大的更新的研究成果回报新疆各族人民对他的厚爱和支持。
在会上,新疆音乐家协会给万桐书敬赠了荣誉奖状。
在奖状上写道:“为表彰您数十年来为新疆的音乐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特颁发此荣誉证书。新疆人民和新疆音乐界永远不会忘记您。”
万桐书到厦门依然笔耕不辍,依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他感到自己的岁月不多了,以“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加鞭自奋蹄”的态度继续国紧研究有关木卡姆的课题,准备写出新的极具国际水准的研究论文。
2001年7月9日,新疆经济报发表了一封致万桐书的公开信,题目是《致万桐书》。
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为拯救十二木卡姆而做出贡献的尊敬的朋友,著名文艺家万桐书”。
今天,我们怀着对你及过去的思念,给你写这封信。……
在信的前部分中这样说:
“984年10月25日,以王恩茂为团长的9人访问团到华盛顿参观了美国议会大厦,讲解员给我们讲解并指着展厅中陈列的著名人物塑像当中一个半身塑像说:‘是他把印第安语译成了英语,为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故乡的一名著名文艺家——万桐书,……”
信中随后又写道:
“万桐书同志,当你准备回厦门与子女安度晚年之际,我们与胡吉汉·哈吉莫夫、玉山江·加米、阿布力米提·沙迪克、吐尔逊·沙迪尔一起在我家聚会倾谈。想起来,这算是一个送别。那天你异常兴奋地告诉我们:‘十二木卡姆曲调悦耳、丰富,结构有序宽广、系统,有很大科学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完整的传统音乐艺术,不是像有的人说的‘是从外国传进来的’。”
在信的结尾处这样说:
“在跨世纪之初,作为新疆的朋友,我们谈到了你,谈到你为十二木卡姆谱曲,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礼物,谈到你所作的贡献,进一步加深了对你的认识,对你表示了我们由衷的谢意。你将在下一代的心中留下更深的影响,得到他们的尊重,你所作出的贡献将写入历史的一页。……”
此信的作者是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米吉提·纳斯尔。
(此信以你在新疆所有朋友的名义发出)
(穆明江·吐尔逊译)
此信写出的时间是1999年12月22日。
括号中的字是信中落款的原文。
2005年11月25日,传来了极大的鼓舞人心的喜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政府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晋级,名列其中。
这是中国继昆曲、古琴之后的第三个列入项目。
与此同时,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榜上有名。这是我国首次与外国就同一非物质遗产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通过的项目。
消息传来后,在厦门居住的万桐书一家人当即召开了家庭宴会表示祝贺。
万桐书和连晓梅兴奋不已,当着子女们的面跳起了麦西莱甫。
子女们和他们的孩子也高兴的跳起麦西莱甫,一时间整个大家庭沉浸在欢乐的歌舞中。
正当他们喜极高歌欢舞时,从乌鲁木齐打来了长途电话,都是万桐书在新疆的朋友打来的报喜电话。
一连几天,打给万桐书的电话不断,都是祝贺他抢救的木卡姆申遗成功了,说他为中国争了光;为新疆争了光;为新疆的维吾尔族人民争了光;为新疆的朋友们争了光。
万桐书一家人感到无尚的光荣和幸福。
万桐书在兴奋之余又很快冷静下来,他想“申遗”的成功并不是目的结束,也不是研究木卡姆艺术的终止,而是文化长征的开始,艰难的任务还在后面。
“申遗”成功后,木卡姆艺术将如何传承,如何保护,如何发展,如何利用,如何超越世界水平,这才是关键,这才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为此他又作出新的研究计划,为写出领先世界水手的木卡姆研究论文而继续孜孜不倦地埋头工作。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申遗”伊始,得到了中央和新疆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铁木尔·达瓦买、司马义·艾买提、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和赛福鼎·艾则孜的遗孀阿依木·艾则孜等领导的指导和帮助。
“申遗”的成功,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欢欣鼓舞。如今他们都继续为木卡姆的保护发展和利用,作出更有意义的指示与指导。
2008年11月30日,中国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学会在新疆乌鲁木齐成立了。
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和表演艺术家参加了研讨和成立大会。
学会会长、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介绍了学会成立的原由和过程。
他强调指出学会将是研究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艺术的学术单位,具有广泛性、权威性、代表性。它的成立必将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力。对学术研究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力。在它的影响与推动下,自治区定将出现令人可喜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成立大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就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作了重要的讲话。
他说学会是国家级的学术团体,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疆的维吾尔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及合理利用的无比关怀和大力支持。
参加成立大会的领导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以及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屹和杜秦瑞、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柯丽等。
这些领导对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艺的传承与保护很关心,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在成立大会上,木卡姆艺术家万桐书当选为学会的名誉会长。
学会的会长、文化厅厅长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非常关心万桐书,亲自到万桐书的住室看望了万桐书夫妇,并与万桐书交谈了很长时间,对木卡姆艺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进行了交流和切磋,听取了万桐书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年富力强的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是个学者型的会长和厅长,是位很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对木卡姆艺术很有研究,很有见解,堪称理论家和研究方面的专家。
对“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申遗”工作很关心,很支持,并给予亲切的指导。在这方面他有很丰富的领导经验,也有学术理论方面的真知灼见,很受万桐书的尊敬和拥护。
他说,就目前而言,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间项目已高居榜首,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他说,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名列其中,中国成为首次获得此项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昆曲艺术被称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古老而极富魅力的“活化石”。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项目,中国的古琴艺术榜上有名。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华之瑰宝。
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遗”成功。
2005年11月25日,“蒙古族长调民歌”也“申遗”成功。这是我国首次与外国就一非物质遗产联合申报而成功的项目。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演唱艺术。
他说,时下已有200多个项目有“申遗”的意向和要求,其中已经列入申报计划的项目就有100多个。
他说,“申遗”的成功并不是最终目的,它标志着文化艺术的万里长征又开始了新的起步,大量的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还在后面,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努力去做。
他强调说,对“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这一“中华魂宝和丝路明珠”的抢救,保护、合理的利用、传承和继续发展,让其发扬光大,走向世界才是我们最终目的。
所以我们应当为大力宣传木卡姆而大声疾呼,努力工作,不遗余力。
阿布力孜·阿不都热依木会长、厅长的见解和看法受到万桐书由衷的赞赏,称赞他是具有真才实学的而又有领导才能和经验的领导者。
作为会长和厅长的阿布力孜·阿不都热依木一直很关心对木卡姆艺术有极大贡献的万桐书。他说万桐书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从他身上反映出从上世纪初到新世纪初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风而变幻,折射出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尖锐而复杂的各种政治势力的残酷斗争,见证了新中国的历史进程和伟大胜利。
他又说万桐书在新疆长达半个世纪投身于抢救木卡姆的巨大工程中,作出了引人瞩目的可喜成绩,将木卡姆传向全世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万桐书在新疆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致力于民族团结的工作,得到了新疆维吾尔族广大人民的热爱和尊敬,也得到各族民族的信赖和拥戴。
万桐书是民族团结的典范,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值得大书特书,成为人们学习的光辉榜样。万桐书的一生见证了新疆木卡姆艺术和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变化。他本身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动人的历史画卷。
所以,作为会长和厅长的阿布力孜·阿不都热依木以高屋建瓴的眼光,提出并亲自策划为万桐书写一部宏篇巨著的文学作品,弘扬木卡姆艺术,弘扬民族团结,以教育广大的人民群众,起到人生的启迪作用。
为此,他指示身为秘书长的迪力厦提·帕尔哈提,在1998年初给厦门的万桐书打电话,请寄来有关简历的资料,开始着手进入创作。
在长途话上,迪力厦提·帕尔哈提代表会长问候了万桐书,说明了写书的目的和意义,万桐书非常高兴,表示感谢。
不久,万桐书就寄来了生平简传的有关资料,阿会长亲自统筹策划,指示迪力厦提·帕尔哈提具体操作,正式进入了创作。
该长篇文学作品的题目是:
《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由新疆著名作家童马创作完成。
全书31万字,于2009年10月25号竣稿。
对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会长、厅长的关爱和安排,万桐书非常感激,表示将以丰厚的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回报领导的盛情关怀。
对中国维吾尔木卡姆的宣传工作,作为厅长和会长的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非常重视,并亲自带头向国外介绍。
1996年,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随中国新疆新闻代表团到美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向有关方面的美国友人赠送了十二盒木卡姆录音磁带,请友人在美国进行宣传。
然而,遭到不愉快的婉言谢绝,并表示拒收磁带。
当问及什么原因时,友人回答说磁带太落后,在美国早已被淘汰了。现在的美国,人们都普遍使用CD或VCD,磁带无法传播。
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当时陷入窘境,一时心潮起伏,难以平静。
他想,超越世界的优秀的中国民族文化只因装载形式的落后而被人家小瞧,无法传播,实在太遗憾了。
他在尴尬之中寝食难安,陷入深深地思考:绝不能灰心,绝不能就此停止宣传,必须采用世界先进的包装继续扩大对中国木卡姆艺人的大力宣传。
他回国之后,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主席汇报后得到批准。可是需要498万元人民币,自治区财政上有困难,一时不能批拨这么多钱,只好推后解决。
事后不久,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铁木尔·达瓦买提来新疆视察工作,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到宾馆看望了铁副委员长,在汇报工作时,提出要出版CD和VCD光盘的想法,得到铁木尔·达瓦买提的大力支持,在一家企业的资助下,三天后就解决了500万人民币。终于出版了木卡姆CD和VCD的光盘。
此后当光盘出版后又举行了出版木卡姆艺术的捐赠仪式,不少企业单位捐赠了款。
从1997年开始,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在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领导的指示下,担任了制作十二木卡姆CD、VCD、DVD光盘的负责人和制片人。
他先后召开了30多次会议,召集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和具体的部署。亲自督导每个木卡姆台本的策划、摄影、审定、后期制作以及落实演职人员等具体工作。
他到拍摄现场办公,当场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保证了光盘高质量的制作。
1999年6月,在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的关心和支持下,从北京请来一些专家来新疆协助木卡姆的拍摄工作。
当时当地正值酷暑难耐的炎热的时候,大家坚持工作了三个多月。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在现场办公,解决了无数的困难问题。因昼夜不停地操劳而累病住进了医院。
经抢救而脱离生命危险的他不愿住院,强性要求出院后立即到现场指挥工作。他的精神感动了大家,大家抓紧时间,克服困难,积极努力,拼命工作,加快了速度,终于提前完成了全部工作任务,得到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赞扬。
为了能把十二木卡姆更全面更系统地介绍给国内外的广大观众,他与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cctv-3)共同拍摄制作了大型音乐专题片《欣赏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共计53集。从2002年4月至2003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中播映,受到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好评。
他亲自策划并督导制作的该节目的维吾尔族语言和汉语的DVD光盘也随之出版。
他在国家和自治区领导的安排下,自2003年以来亲自领导并负责出版了《中国维吾尔民间歌曲精粹》MTV式的十二套CD和VCD光盘。
从2003年8月开始以来,他亲自指导并安排了对《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论文集》和《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贡献者》两本书的编写工作。
时下他又投入到编写《木卡姆恋歌》一书的工作中,力求近期将出版该书,与广大读者见面。
2003年8月,他与文化部孙家正部长积极联系,并提出自己的方案,得到重视与批准,促进《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申遗”工作。
在铁木尔·达瓦买提的主持与大力支持下,在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下,在自治区有关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全票通过,名列榜首。
喜讯传来,人们欢欣鼓舞,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与幸福之中。
目前,在铁木尔·达瓦买提的总负责下,他带领所有的工作人员,大家共同努力,已经出版发行了31部维吾尔麦西热甫DVD光盘。
现在他正在铁木尔·达瓦买提盒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担任了《中国新疆维吾尔麦西热甫》“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领导工作人员们,积极工作,撰写“申遗”文稿,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而努力工作,奋斗不息。
为了争取早日成立“中国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学会”,他从2005年5月开始不断上报文稿,积极汇报,努力了三年的时间,得到国家和自治区领导们的重视。
在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司马义·艾买提、铁木尔·达瓦买提、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努尔·白克力、李屹、库热西·买合苏提、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等国家和自治区领导们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终于成立了学会。
这个学会是国家级的学术团体,在申请时得到了国务院国家民政部和文化部的重视和支持。
在民政部的正式批准下,2008年8月8日,中国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学会正式成立了。
国家级学会的成立,是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对维吾尔传统文化的一大贡献,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赞扬。
在这些年以来,他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为文化工作呕心沥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不仅勤奋的工作,而且在工作中处处精打细算,想方设法为国家节约每一分钱。在一系列的文化工作中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他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取得了很大的政绩和业绩,得到国家和自治区领导部门的赞赏和鼓励。
按照他本人的工作成效而论,他本应至少得到50万元人民币的劳动报酬,这应该是他的合理的心血所得,但他拒绝接受,说他不能接受一分钱,说这是他应尽的责任,应做的工作,绝对不计任何报酬。
他说他继续做好各项工作,为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他至今始终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每天工作长达十多个小时以上。从来没有给自己的亲戚好友、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谋私利,也从未办过违反政策的任何事情。
他以他的实际行动和廉洁奉公的作风博得了所有与他工作过的人们的赞誉,称他为勤政为民、廉洁自律、勤奋务实、一心为民的好领导,好会长、好厅长。
他说他从2002年就设想和计划为木卡姆艺术家万桐书写一本书,肯定他的成就,颂扬他的精神,宣传木卡姆,以教育和鼓舞广大的读者。
他说现在看到这部竣稿的书,这部由著名作家童马先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心里很高兴,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2002年年底,在北京新疆办事处召开木卡姆艺术研讨会时,他与万桐书见面了。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当他看到年老的万桐书被安排在普通的房间后,立即又把万桐书安排在更高级的宾馆住房内,让老人好好的休息。
他认为老人的贡献太大了,普遍受到大家的尊敬,应该得到丰厚的待遇。
他认为在北京的消费很高,万桐书老人依然那么勤俭节约,于心不忍。出于对万桐书的钦敬和关照,他以个人名义,拿出自己的2000元人民币,敬赠万桐书,要他补养身体,但被万桐书婉言谢绝了。
万桐书很感激的说能得到他的关心和支持,就心满意足了,说他是真心关怀老年艺术家的好领导。
2008年11月底,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召开了木卡姆研讨会和中国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学会成立大会时,他又与万桐书见面并交谈了有关木卡姆的学术问题。
他又把万桐书从标准房调到更高级的住房,让他们夫妇休息好。
此时的万桐书已经是85岁是高龄了,在妻子连晓梅的陪同下来参加会议,精神可嘉。
作为会长与厅长的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看到老人顿生敬仰之情,决定为万桐书举办一个85岁的庆祝宴会,请他的好友来参加并祝贺他,但万桐书说什么也不答应,他含着热泪感激地说有会长的这句话,就足够了,就感到领导的关心与温暖了。
万桐书再三声称他是很有作为很有威望很有贡献的厅长,他非常敬佩这样的好厅长。
在新疆昆仑宾馆参加研讨和成立大会的万桐书同时也受到中央和自治区领导们的问候和关心,这些领导有的跟他就木卡姆学问进行了交谈,肯定并赞扬了他的功绩,他感到非常欣慰。
会议结束后,万桐书和他的夫人连晓梅在有关人员的护送下乘飞机回到了厦门。
在厦门的居室里,万桐书回想着参加会议的情景:回想着领导们对他的关心;回想着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会长、厅长与他亲切交谈的动人情景;回想着新疆朋友们对他的热情接待……
真诚的关怀,深厚的友谊,热情的款待,美好的祝愿让万桐书无法遏制的冲动起来,产生出高歌欢舞的欲望,把连晓梅叫到身边,让她取出他们从新疆带来的维吾尔族服饰,他穿上白色的长袷袢,头戴巴旦木花帽,打扮成维吾尔老人的形象,准备歌唱。
他让连晓梅穿戴上维吾尔族老太婆的服饰,让他的子女们也换穿上维吾尔族男女服装,在家中的客厅举办了麦西来甫舞会。
由于载歌载舞激起了万桐书的诗兴,于是他挥笔写下了一首歌词:
我难忘新疆的木卡姆
那是我人生的期盼
那是我永恒的生命
那是我生命的灵魂
我不能离开木卡姆
没有了木卡姆我就失去了生命
我难忘新疆的朋友们
那是我生命的期盼
那是我永恒的力量
那是我音乐的灵感
我不能忘记朋友们
没有了朋友们我就失去了生命
新疆的木卡姆我的生命
新疆的朋友们我的灵魂
木卡姆我爱你
朋友们我爱你
我爱你木卡姆
我爱你朋友们
……
万桐书套用十二木卡姆中的优美动人的抒情曲调深情而又豪放地演唱着这首充满激情的歌曲。
他一边忘情地弹奏着“独它尔”琴,一边深情毕现地引吭高歌。连晓梅打着手鼓为他伴奏。
他的子女们踩着音乐的节拍,跳着欢快的维吾尔族优美的舞蹈。
万桐书演唱的歌声穿透窗户,穿越深邃辽阔的天空,飘向遥远的地方……
童马,三稿。修改定稿于2009年10月25日,于乌鲁木齐市梦渊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