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久别重逢唱友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万桐书提到的人是一个在伊吾县很有名的人,他是一个有名的伊吾木卡姆的演唱家。

    他的名字叫吉力力·阿迪力。

    他今年大约有80岁了,长得又黑又瘦,个头不太高,但表情却很丰富,不仅会演唱,而且也擅长演奏各种维吾尔民间乐器,深受伊吾地区广大群众的喜爱。

    当万桐书等人到伊吾县向县政府打听此人时,得到的答复是此人在“文革”开始后突然不见了。

    他们说当“文革”结束后,为了抢救伊吾木卡姆,曾派人四处寻找,发现此人在淖毛湖一带隐姓埋名了。

    后来又派人打听,终于发现此人在淖毛湖女儿家隐居起来。当他们说明来意,请他回故乡演唱伊吾木卡姆时,被他拒绝了。

    万桐书等人得知此消息,并未在伊吾县久留,立即乘车奔向淖毛湖,打算力请此人出山。

    这就是万桐书等人到淖毛湖的真正原因。

    当桐书提出寻找吉力力·阿迪力时,村长和长者们异口同声说这里没有这个人。

    是他们不愿说出此人呢?还是他们真的不知道这个人呢?

    万桐书感到很奇怪。

    对方也感到很纳闷。

    双方都处于疑惑和猜测中。

    万桐书只好说明此人的身世和来路,又说出此人的长相和年龄,并说出此人隐居在他的女儿家。

    村长和长者听完万桐书的介绍,都恍然大悟似地说原来是快80岁的吾守尔老人啊!

    他们说吾守尔老人不会演唱也不会演奏,是不是万桐书要找的人就很难说了。

    万桐书心里明白:吾守尔老人即是吉力力·阿迪力,他改名换姓了。

    他既然隐居了,怎么会出头露面演唱和演奏呢?

    万桐书把这些想法埋在心底,并没有对他们说明自己的看法。

    他请他们把他带到吾守尔老人女儿的家中,他们欣然同意了。

    万桐书由此推断他们真的不知道所谓吾守尔老人的来历和身世,别无其他缘故。如果真的不愿说出此人的话,他们就不会答应带路。

    当万桐书等人来到吾守尔老人的家里时,老人正在抚弄他那破旧的萨它尔琴。

    进门前万桐书对他的女儿说明了来意,并作了自我介绍,村长和长者们也微笑着作了证实。

    万桐书怕老人拒绝会客,便对他女儿说先不要惊动老人,把他们悄悄领进老人的住房,给老人一个惊喜。

    因为老人的女儿曾不止一次听她的父亲说起过万桐书的名字,听她父亲多次夸奖万桐书是抢救木卡姆的大学者,还常常说万桐书是他的老朋友,说他很想万桐书。

    如今老人的女儿亲眼看到万桐书到自己的家里来了,自然非常惊喜,乐意听从万桐书的意见。

    所以,老人的女儿事先没有告诉自己的父亲来客人了,她只好把万桐书等人领入老人的住房。

    进入住房看到老人正在抚弄他的琴,万桐书立刻心中有数了,老人没有放弃他的旧业,老人的心并没有死。

    万桐书脸上掠过一丝笑意,“哀莫大于心死”。如果心死了,人的精神也就随之崩溃了,说服的作用可以说难上加难,直至无能为力。眼前的事实证明老人还有演唱与演奏的心思,隐居是迫不得已的,在老人来说是很痛苦的事情。

    看来万桐书已经掌握了老人的心理活动。

    他将对老人对症下药。

    吾守尔老人抬头看到来了这么多的人,立刻慌乱地把琴放在床下,奇怪的瞅着来客们,并狠狠地瞪了女儿一眼。

    万桐书看到老人的神态异常,怕惊扰了老人,立刻笑着走上前对老人亲切地说:“吉力力大哥,还认得我吗?”

    老人睁大惊奇的两眼盯住万桐书,仔细看了看,似乎想起什么似的问:“你是谁?”

    万桐书抓住老人的手,亲热地说:“我是万桐书。”

    老人听出了声音,也认出了人,立刻站起来抱住万桐书说:“万老弟啊!你终于又来了,我想你啊!”

    老人说着流出了眼泪。

    万桐书也抱住老人流出了眼泪。

    所有跟来的人也都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了。

    为了说话方便起见,屋里只留下了万桐书和他的随行同事,其他人都离开了。

    万桐书和老人在“文革”前就已经成了好朋友。那时候万桐书把老人列为全疆著名的木卡姆演唱演奏家的名单中,在乌鲁木齐召开的有关木卡姆的所有会议,老人作为伊吾地区的代表都参加了。

    老人的演唱和演奏得到万桐书的赞扬和记录,老人从心眼里佩服万桐书。

    万桐书曾答应老人一定去伊吾录制老人演唱的曲目和乐目,答应要出版伊吾木卡姆,老人非常高兴。

    万桐书要老人回到伊吾做好一切准备,他随后得到批示立刻就去伊吾会见老人,并要当地的领导部门给予支持,对老人进行照顾和保护。

    老人怀着感激的心情离开了乌鲁木齐。

    正当万桐书呈请上级领导部门批准后,准备去伊吾时,情况发生了变化,他被派往墨玉县搞社教。

    紧接着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文化大革命,致使他的计划彻底落空了。

    为此,万桐书常常耿耿于怀,常常回想老人,总觉得有愧于老人。

    现在他来到伊吾寻访老人,得知老人还健在,只是隐居了,他心里放心了。

    因为他一直担心老人是否还健在,如果不在人世了,那将是他一生的遗憾,一生的懊悔。

    他看到他日思夜想的老人现在就在眼前,他心里很高兴,通过说话他又看到老人的思维很清晰,心里更加放心了。

    他把自己带来的砖茶和方块糖,亲自给老人沏成热茶,放在老人的眼前,让老人喝。

    他问老人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居在这里呢?

    老人喝了一口糖茶,望着万桐书很有趣地说:“好甜的茶啊!真是苦尽甘来啊!没有吃过苦的人,是不会品尝这样好的茶水的。你问我为什么叫吾守尔?为什么在这里隐身?好,我告诉你,等我讲完,你就明白了。”

    于是,老人讲述了十年前的事。十年前老人正等着万桐书来伊吾录制他的木卡姆演唱演奏时,不料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打破了他的等待与理想。

    他被当做宣传“封资修”的牛鬼蛇神,受到了突然的游街打击。

    在街头的批斗大会上,他被按下头接受拳打脚踢的摧残。

    要他承认他是宣传大毒草木卡姆的罪人。要他承认他跟乌鲁木齐的反动学术权威万桐书是同伙。

    他们说万桐书在乌鲁木齐制造大毒草木卡姆,而他在伊吾曾不断的吹捧万桐书,吹捧万桐书制造大毒草。

    还说万桐书在乌鲁木齐因罪孽深重而被打死了,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强迫他承认演唱的是万桐书制造的黑经,是腐蚀群众的麻醉药。

    命令他回家写出悔罪书,写出罪过书,写出揭发万桐书的认罪书……否则,死路一条。

    有人把他的萨它尔挂在他的脖子上,不断地捶打,他的琴发生了断断续续的哀鸣,他赶紧用手护住萨它尔琴。

    第一次的批斗大会上开完后,他逃回了自己的家。他感到死亡的阴影已经笼罩了他,他不能再等死,再不能坐以待毙了。

    他跟自己的儿子商量好了对策,他化装后连夜逃跑了。

    他为了遮人耳目,为了不牵连任何人,他独自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了淖毛湖。

    为了赶路,为了走近路,他翻山越岭地徒步走,走的腰酸腿疼,走的脚上起了血泡,终于在夜晚来到了女儿的家。

    从此他在女儿家隐居起来,装成一个有病的老人,不出门,也不参加任何活动。

    他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过起了没有演唱声音的痛苦生活。

    天长日久,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寂寞的生活,儿子说现在改革开放了,没有人再迫害他了,要他回去住,但他仍然心有余悸,迟迟不表态。

    前不久,伊吾县政府主管文化的领导也派人来请他回去配合他们录制伊吾木卡姆,并对他讲述了改革开放政策和现在的大好形势,要他消除一切顾虑。

    但他依然拒绝了他们的邀请。

    他心想既然形势大好,万桐书怎么不来?他究竟死了还是活着?

    如果他死了,就等于他的木卡姆也死了。老人经常这样想着,就是不复出,不演唱。

    老人说着又拿出了那把破旧的萨它尔琴,抚摸着说:“奇怪的是这琴,不知为什么,今天突然发出了响声,我听见响声,就把它拿出来看着,摸着,回忆着。不久,你就来了。你说怪不怪啊!难道这琴给我报信吗?这可是当年你送给我的琴啊!”

    万桐书使劲地点头,微笑地说“是啊!它跟随你度过了多少个春秋啊!你是离不开它的,我知道你很珍惜它,不会弄坏它的,是那些愚昧的无知者损坏了它,但它的灵魂常在,是任何人也无法摧毁的,这琴是你我生命的维系,也是共同的心愿的见证,更是友谊永存的象征,让我们把它重新修好吧!”

    老人感动地说:

    “好,我们重新修好它。”

    万桐书望着老人心想:老人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针对老人的心态,万桐书对老人讲述了过去的十年,自己是怎么被整被关被斗被打被残酷折磨而始终不屈服的情况。

    又讲述了他如何在痛苦中自我乐观自我安慰以求生活的情况。

    还讲述了自己如何保护木卡姆资料而不被抄走的情况。

    万桐书说木卡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宝,是维吾尔族人民传统音乐宝库中的精华,是祖国各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是任何人也无法毁灭的。

    他又说他的存在与复出说明了木卡姆是永生不衰的,是有无穷尽的生命力的,传唱木卡姆的人是无比光荣无比自豪的人,是任何人也无法打倒的人。

    他对老人耐心地讲解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目前的大好形势,讲解了要把木卡姆唱响全世界的重大意义。

    他提出他来伊吾的目的就是要兑现十年的诺言,录制老人的伊吾木卡姆的全套曲目和乐目,请老人务必配合,给予大力支持。

    老人被万桐书说动了,他表态说:“你来了,就说明木卡姆不会死,不会死的东西是神圣的,是不能小看的。我宁愿跟着神去死,也不愿跟着鬼跑。木卡姆是至尊的神,你是抢救它的神,两个神都站在我面前了,我还会无动于衷吗?”

    老人的话把万桐书逗笑了,他也风趣地说:“既然我是神,神来请的人自然也是一尊神。那就跟神走吧!”

    老人笑着,故意问他:

    “去哪里?”

    万桐书打趣地说:

    “自然是神的故乡。”

    老人哈哈大笑了,他说:

    “伊吾,伊吾,我的故乡,神的故乡,分别十年,魂系故乡,情系故乡,等我吧!神来了……”

    正在此时,进来了两个年轻而又健壮的维吾尔男子,他们早听老人讲起过万桐书的感人事迹,讲述过老人和万桐书之间的友谊,所以,他们对万桐书很仰慕很崇拜。

    他们听说万桐书来看老人了,特别高兴,迫不及待地赶来向万桐书致谢。

    他们在门外听到万桐书和老人的谈话,大致明白了万桐书的来意。

    他们从老人的大笑中看出了老人又焕发出十年前的激情,又恢复了快乐情绪,心里特别高兴。

    这两个年轻人,一个是老人的儿子,名叫哈孜·阿迪力。

    另外一个是老人的女婿,名叫买买提·牙生。

    他们进来向万桐书问了好,并对他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通过交谈万桐书知道他们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大潮的带动下,走出村庄,走向城市,做起了边贸生意。

    他们的生意由小变大,如今在伊吾盖起一座很有气派的饭庄小楼,生意很兴隆,人手显得很不够。

    饭庄马上开业了,老人的儿子和女婿想把老人和老人的女儿接到伊吾帮忙。

    他们的想法和万桐书的提议不谋而合,他们认为只有万桐书才能调动老人演唱木卡姆的积极性。

    他们很想让老人到伊吾县城,在他们合伙经营的饭庄以演唱演奏伊吾木卡姆提升知名度,增加经济收入。

    他们对老人讲述了自己的做法,并详细介绍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介绍了现在伊吾县城在改革开放中所呈现出来的经济繁荣的景象,说明人们生活条件好了,需要娱乐,需要木卡姆的演唱和演奏,需要老人大显身手。

    他们把老人说高兴了,老人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愿意回伊吾县居住了。

    老人端详着自己的琴,打算动手修好它,但苦于手头没有工具和材料,有些发愁了。

    万桐书不动声色地从自己放在地上的一个很大的帆布大袋里,取出一把崭新的萨它尔琴,双手递给老人,说:“这是我从乌鲁木齐带来的琴,专程来送给你,希望你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

    老人接过琴,深情地说:

    “谢谢你又给我送来了这么好的琴,这说明我们的友情永远不断,有了你的存在,有了你送的琴,我的艺术生命永远不会中断,我会为木卡姆献出我毕生的心血,请你放心吧!”

    老人说完话,立刻操起琴,唱起了动听的伊吾木卡姆。

    万桐书也被感染了,他打起手鼓,一边为老人伴奏,一边为老人伴唱。

    有了万桐书的加入,老人的劲头更大了,情绪更高了,不断地放声高歌,优美的歌声把邻居们引来了,大家听得入迷了,齐声赞扬老人是深藏不漏的“伊吾木卡姆其”。

    一传十,十传百,老人的演唱惊动了全村的男女老少,大家都来欣赏老人的演唱,并提出在村头的娱乐场,为老人举办大型的演唱会,请老人出场演唱。

    老人看到大家都很热情地赞扬他,都很乐意欣赏他的演唱,心里很高兴。

    十年来老人没有演唱了,早已憋急了,早想放开嗓门大唱了,如今大显身手的机会来到了,老人当然不会放过,当然要大大的过一番演唱的瘾,让他的木卡姆重新活起来,传遍所有的地方。

    老人唱累了,需要休息。

    听歌的群众也陆续走完了。

    老人答应参加明天举行的演唱会。

    万桐书举起双手夸奖了老人的豪放和痛快,并答应了老人的请求,在明天的演唱会上为老人助兴,助唱。

    老人的女儿和女婿以及儿子,很麻利地做好一锅热气腾腾的抓饭,烤好了烤羊肉,沏好了滚烫的香茶,招待万桐书和他的随行同事。

    他们吃完饭,很快离去了,只有老人和万桐书在房间里亲切地交谈,一直到深夜,万桐书才陪着老人睡着了。

    有了万桐书的陪伴,老人睡的很踏实很香甜,一觉睡到大天亮。

    第二天吃过午饭后,村长和长者们带头布置好会场,郑重地来请万桐书和老人参加演唱会,让村民们大饱耳目之福。

    村民们听说万桐书和有名的吉力力“木卡姆其”要演出,都满怀激情地来参加了。

    会场布置的很隆重也很适宜当地的环境和民俗,给以一种群众娱乐的随意性和自发感,充满了自娱自乐的自由气氛。

    演唱开始前,朴实而又善解人意的老村长首先讲话,对万桐书表示热烈的欢迎,又对老人表示深切的敬意。

    长者们也纷纷表达了对万桐书和老人的敬意,欢迎两位客人尽情演唱。

    万桐书和老人在大家的掌声中开始了木卡姆的演唱。

    老人以伊吾木卡姆的曲调为大家演唱了自己填写的歌词:

    朋友啊!朋友,来自远方的好朋友

    共同的愿望让我们成为好朋友

    我们的友情比天高比海深

    时间的考验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把琴沉默了十年情未断

    一把琴引来了你的身影

    我沉寂的心又被你激活了

    我沉睡的木卡姆又被唤醒了

    我要和你一起重唱木卡姆

    让木卡姆的歌声传遍四方

    朋友啊!我的朋友万桐书

    你又焕发了我歌唱的新生命

    朋友啊!万桐书

    为了你我歌唱

    为了你的存在我歌唱

    为了你的友情我歌唱我永远歌唱

    老人激情的歌唱感动了所有的听众,大家以热烈的长时间的掌声表示由衷的感激,感谢老人给他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感人至深的演唱。

    在热烈的掌声中,万桐书也以伊吾木卡姆的曲调,在自奏的琴声中,在老人的鼓点和伴唱中演唱了自己填写的歌词:

    朋友啊!朋友我的老朋友吉力力

    你不光是我的知心朋友

    更是我敬仰的音乐老师

    你教会了我伊吾木卡姆

    也教会了我做人的尊严

    为了木卡姆死神没有带走我

    为了你十年的思念从未断

    为了你深厚的友情记在心

    承诺的遗憾让我久久困惑

    愧怍的心情无法宣泄

    对不起啊朋友

    你因我受尽了委屈

    看到你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

    我心中泛起喜悦的浪潮

    朋友啊我的好朋友

    亲爱的老师吉力力

    让我们一同高歌一同欢唱

    高歌木卡姆欢唱到永远

    万桐书演唱的歌曲充满了真情实感,抒发了对老人的深情的厚爱,激起广大听众无限的热爱之情,大家认为他与老人的情谊是由来已久的,是在患难中建立起来的,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是牢不可破的。

    万桐书热泪盈眶地演唱者,声音有些发颤,感染了老人,老人流出了感动的眼泪。

    现场的群众看到他们因情而动地流出了眼泪,也深受感动,很多人禁不住流出了激动的眼泪。

    演唱会无疑是很成功的,当万桐书唱完歌时,全场掀起了惊涛拍岸似的掌声,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

    掌声表达了这样的深意:作为汉族人的万桐书能把木卡姆演唱得如此声情并茂,如此感人至深,说明了他魂系木卡姆,情系木卡姆,心系木卡姆,真正称得起是木卡姆的学者。

    作为汉族人的万桐书能如此关爱与呵护吉力力老人,把老人放在心上,漫长的时间的流水并不能冲淡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这说明万桐书是深深热爱吉力力老人的,热爱维吾尔族民间艺人的,热爱维吾尔族人民的。

    掌声表达了维吾尔族广大村民对万桐书的热爱,掌声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他们融合在情感的共鸣中。

    演唱结束后,大家跳起了欢快的麦西莱甫,万桐书和吉力力老人也加入到欢乐的群舞中,以尽兴致。

    在群舞中出现了模仿公鸡和母鸡动作的爱情舞,也出现了模仿骆驼动作的驼铃舞,都是擅长舞蹈的长者扮演的,他们的模仿十分逼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引得大家大笑不止,充满了无限的幽默和情趣。

    两日后,老人的儿子和女婿租来了两辆大卡车,把老人和他的女儿以及万桐书和他的随行同时拉到了伊吾县。

    老人的女儿把房子交给邻居看管,因为老人的女婿还要常来这里做生意,这里的村民也需要他从外面运来便宜的生活用品,所以,他也离不开大家对他的生意方面的照顾。

    到了伊吾县城,万桐书把吉力力老人领到县政府主管文艺的部门,让老人和领导们见了面,并要求他们立即投入为老人录制演唱木卡姆的工作中,他们热情地接待了老人,并按万桐书的提议立即安排了录音工作。

    在万桐书等人的帮助与指导下,有关领导部门认真负责地把吉力力老人所演唱与演奏的伊吾木卡姆全部曲目与乐目录制成磁带,整理成曲谱和乐谱,很快出版了。

    县政府对吉力力老人的积极配合与热情洋溢的演唱非常满意,认为老人为濒临失传的伊吾木卡姆的起死回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意召开会议奖励了老人,并把老人安排到县文工团担任了顾问和教师,使老人尽显其能。

    老人在晚年得到了领导部门的重用,又恢复了艺术青春,大有越活越年轻的感觉。

    老人深有感触地说这都是万桐书老朋友关爱的结果,对万桐书充满了崇敬的感情。

    为了表达对万桐书的知遇之恩,老人和他的儿子和女婿女儿在他们新开的饭庄,为万桐书等人举办了隆重而非常热闹的宴会,以美味佳肴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饭菜招待了万桐书等人。

    在宴会上老人和万桐书在此以对唱的形式相互表达了深厚的友谊之情,抒发了对木卡姆的爱恋之情,博得与会者的赞扬。

    万桐书等人离开伊吾要去吐鲁番采录了,老人依依不舍地把万桐书送出县城,当汽车转过山口已经无影无踪了,老人还依然挥手致意地流着惜别的眼泪……

    万桐书等人来到吐鲁番采录吐鲁番木卡姆时被当地导游领到颇负盛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所在地,进行了游览。

    游览使他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产生了许多的联想。

    他知道吐鲁番是位于新疆腹心地区的历史名城,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但对此地的高昌古城和交河古城知之不多。为此,他特意游览了这两座有名的古城。

    听完导游的介绍,看完古城的遗迹,万桐书很有见解地说这两座古城是新疆至今保护最完整的历史古城,它们存在的寿命与此地炎热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他意味深长地说吐鲁番是全世界最大的收藏家,这两座古城遗址也是世界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研究的珍品,其地下的珍宝也定会让世人惊讶!

    经过有名的“火焰山”时,万桐书指着透出红色光彩的山体,浮想联翩地说这座大山不仅衬托出当年玄奘和尚西天取经时的艰难和孙大圣的机智勇敢,而且也隐隐地透露出大自然的玄机“飞鸟千里不敢来”的地方,焉敢有人来?

    没有人敢来,那山底的奥秘岂不永远是个谜?

    看来大自然也有不愿让人知道的隐私。

    这难道不是外星人为藏宝于山中而有意巧妙安排的吗?

    当他观赏完“坎儿井”之后,便无限神往地大发宏论,这难道不是震惊全世界的地下万里水城吗?它是因抗旱保命而修建的,这和地上当年为御敌而修建的万里长城相比,同样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的出现显示了维吾尔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人民共同与大自然进行顽强斗争的智慧,显示了源远流长的战胜困难的伟大精神。

    他很惋惜地说世界吉尼斯记录没有眼光,为什么不把这些世界罕见的景观记录在册呢?

    他颇有感慨地说:

    “不仅新疆和中国应当很好的重视和保护这些景观,而且世界也同样应该重视和保护这些景观。”

    导游听完他的话,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并称赞他具有哲学家的头脑和眼光。

    导游问他来此观光旅游还是进行考古?

    他回答是采录吐鲁番木卡姆。

    导游来了兴趣,他很热衷于木卡姆,也很善于跳麦西莱甫。当他从别人的介绍中得知与他交谈的人是木卡姆学者,名叫万桐书时,导游惊奇地说:“原来你就是抢救十二木卡姆的万桐书?”

    万桐书也惊奇地问:

    “你怎么知道我的事?”

    导游坦诚地说:

    “因为我的爷爷是吐鲁番木卡木其。”

    万桐书兴趣盎然地问:

    “你爷爷现在在哪里?”

    导游很沮丧地说:

    “他已经过世了。”

    万桐书很惋惜地说:

    “太可惜了。你爷爷叫什么名字?”

    导游很自豪地说:

    “我爷爷名叫色里木·艾里木。”

    万桐书很遗憾地说:

    “啊,我认识你爷爷,他可是吐鲁番地区有名的木卡姆演唱家,我在乌鲁木齐召开木卡姆研讨会时,请他参加过会议。他如果健在的话,可能已经有80岁了吧,实在太可惜了。你爷爷的逝世,对木卡姆而言,是个很大的损失啊!”

    导游伤感地说:

    “你说的很正确,人们也都这样说,如果他还活着该有多好啊!”

    万桐书心想这位维吾尔族导游长的年轻美丽,汉话说的这么好,如果能继承他爷爷的事业,还有多好啊!

    他不由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会不会演唱木卡姆?”

    导游大大方方地说:

    “我叫依布拉音,只会一点,是我父亲传授给我的。”

    万桐书追索似的问:

    “你父亲会演唱木卡姆?”

    导游依布拉音神奇地说:

    “是的,不过他不轻易出头露面。”

    万桐书诧异地问:

    “为什么?”

    依布拉音似有难言地说:

    “十年动乱时他和我爷爷挨过整,都去了鄯善,才躲过一劫。”

    万桐书豁然明白似地说:

    “原来受了冲击,我明白了。你父亲现在在什么地方?”

    依布拉音爽快地说:

    “在吐鲁番,刚回来时间不长。”

    万桐书很感兴趣地说:

    “他叫什么名字?能唱多少吐鲁番木卡姆?我能不能见见他?”

    依布拉音恳切地说:

    “他叫吐尔逊·色里木。能唱十一套吐鲁番木卡姆。你可以见他。”

    万桐书心想,吐鲁番木卡姆一共有十一套,这么说他能唱全套的吐鲁番木卡姆,这可不简单啊!

    于是,万桐书说:

    “你能带我去见见他吗?”

    依布拉音说:

    “能!现在跟我走吧!”

    依布拉音让驾驶员拉上万桐书等人,在他的引导下,把汽车开向依布拉音父亲的家。

    汽车停在大门外,万桐书等人下了汽车,刚想进门时,却听到从院里传来了吵架的声音,万桐书等人诧异地看着依布拉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