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赶走死神的天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歌声停止后,那唱歌的人大声说话了。他说他用歌声把大家召集来是为了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人偷走了他的黑毛驴。希望大家能告诉他是谁把他的毛驴从大树下偷走了。

    他还说他已经老了,走不动路了,全靠他心爱的毛驴为他代步。毛驴丢了,等于他把走路的腿丢了。

    他又说谁能帮他找到毛驴,他将深深的感谢。他说他以真主的名义起誓。

    人们都异口同声答应帮助他找毛驴。

    人们大骂偷驴的人没有良心,怎么能偷80岁老人的驴?怎么能偷木卡姆骑的驴?

    大家说马上分头去找老人的驴。

    大家说帕塔尔大师别急,请回家等候好消息,一定找回他的毛驴。

    大家说着散去了。

    这时候有个年轻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走近帕塔尔老人,悄悄说了几句话,被老人斥责了一顿,那小伙子灰溜溜地走了。

    万桐书走近老人仔细一看,不由肃然起敬。因为老人长得白白净净,一双眼睛透出智慧的光。雪白的胡须表明老人年迈80岁而没有衰老颓废的痕迹,依然精神矍烁,灵气尚存。

    颀长的身材给人以利索的感觉,毫无老态龙钟之感。

    他头戴精致的巴旦木花帽,身穿白色的丝绸长衫,或立或站给人以仙来之感。

    他浑身洋溢着艺术家特有的气质。

    万桐书上前右手抚胸对老人行了维吾尔族的见面礼,又说了几句维吾尔族的礼貌用语,立刻博得老人的欢心。

    老人问他的身份和来历,又问他的来意。

    他如实告诉了老人。老人对他顿生敬意。

    他对老人刚才的演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立刻博得老人的好感。

    老人认为真正的知音来到了身边,拉住他的手久久不放。

    万桐书提出想听老人的演唱曲目,老人微微一笑拒绝了。

    万桐书心想也可能是老人不轻易相信他一面之词的自我介绍,保持谨慎行事的态度,所以拒绝了。

    也许还有其他的种种原因。

    不管怎样,万桐书并不计较,也不急于强求,依然谦茶有礼与老人交谈。

    万桐书心想老人刚才承诺谁找到他的毛驴,就会感谢谁。这句话提醒了万桐书,他要老人主动感谢他。

    他对老人说出了毛驴的去向。

    老人要他带路去认认门。

    他把老人带到深巷中的大院的门口。

    老人望着院门冷笑了。

    老人心中完全有数了。

    老人把万桐书领出深巷,躲在僻静的地方说出了问题的真相。

    原来这座大院是县政府一位科长的住宅。那位科长名叫艾里甫·艾买提。他是主管文教的科长。他曾把老人请到他家里谈有关演唱的事,老人拒绝了。

    刚才老人演唱完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对老人说了几句悄悄话,说的就是此事。那小伙子说老人只要给艾里甫科长在家里演唱木卡姆全套曲目,他就可以负责找到毛驴,送还给老人。

    老人说那小伙子肯定是艾里甫科长的弟弟,肯定是他偷走毛驴,又以送还毛驴为条件逼迫他演唱木卡姆。

    老人说那科长要为他死去的父亲作祭典,要他在纪念活动中唱全套的木卡姆而不付费,剥削他的劳动。

    万桐书问他何以见得他不付费。老人说他曾为科长的母亲过大寿而演唱过,嗓子都唱哑了,腰都直不起来了,到最后那科长说他没有演唱完,拒绝付费了。

    万桐书听了老人的叙说,感到那科长的品行很差,简直是以权谋私,欺压艺人,就对老人说这件事由他来解决,请老人回去休息,静候消息。

    万桐书回到办公室对工作组成员讲述了这件敲诈艺人的事件,经研究决定汇报县政府领导,和工作组一道查找毛驴。

    县政府领导派人和工作组成员一同去艾里甫大院,发现毛驴被拴在院里的大树下,四只驴蹄被绑着。他们让等在院外的帕塔尔老人进院认领,帕塔尔老人看到自己的毛驴受罪流出了眼泪。

    毛驴看到主人立即又叫又跳,异常兴奋。老人解开被绑的毛驴,在工作组和县政府人员的护送下,牵着毛驴回家了。

    老人临走时拉住万桐书的手恳请万桐书一定来他家作客,交谈木卡姆的事。

    老人经过县长的交谈,知道并完全相信了万桐书的身份与来历。

    在工作组的干预与过问下,县政府对艾里甫作出了严肃的处理,并责令他和他的两个弟向老人赔礼道歉,付清前次的演唱费。

    通过这次事件,老人对万桐书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个真正的为艺人着想的好干部,好领导。

    老人主动把万桐书和他的同事请到家里作客,以丰盛的饭菜招待万桐书等人。

    万桐书等人买了茶叶和方块糖以及其他贵重的食品拜访了老人。

    经过交谈,万桐书了解了老人的身世和放弃演唱的原因。

    老人生于麦盖提县,祖辈们都是以演唱木卡姆为生的。老人自小聪明好学,继承了父亲的遗业,到处卖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旧社会受尽了权贵们的凌辱和歧视。

    解放后他得到了重视,参加了文工团,成为有名的演唱家。他唯一的儿子也参加了文工团,成为演员。后来又被提拔当了县政府的干部。

    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后来他的老伴逝世了,他和儿子一起生活。

    他退休回到麦盖提县安度晚年,每当大的节日来临,他就参加演唱,名声越来越大。这时候他的儿子被调到墨玉县在文化馆当馆长,他们父子分离了。

    麦盖提县有位主管文化艺术的副县长经常请他到他家为亲朋好友演唱木卡姆,从来不付费,他也不好开口要。

    后来他拒绝去,并推荐年轻人去演唱,那位副县长说他唱的好,年轻人唱的不好,非要他去唱。他说他因为老了,唱不动了,拒绝去,那位副县长大动肝火,处处找他的麻烦。

    他只好离开麦盖提县来到墨玉县跟儿子住在一起。

    儿子常提醒他说如今解放了,生活有保障,不要随意去演唱。并说树大招风,不让他出风头。明智的人能体谅他的甘苦,昏庸而品行不好的人又想剥削他,让他白唱。他不唱就会得罪人,所以干脆不唱了,作个深藏不露的人安度余生,以求长寿。

    前两年他的儿子出差到外地,因为翻车而不幸逝世了。他为此悲伤了很长时间,几乎因伤心过度而死去。

    经过医院的长时间治疗,现在早已康复如常了。他一个孤老头子单独生活也习惯了。

    他唯一的安慰就是那头黑色的毛驴和那只善解人意的牧羊犬。它们与老人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处处为老人着想,事事为老人分忧解愁,成为老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伙伴。

    老人说他的驴和狗与他总是形影不离,无论什么人如果把它们强行带到任何地方去,它们总会想法跑回来跟老人见面,跟老人住在一起,绝对不会离开老人,背叛老人,辜负老人。

    这就是老人以歌唱引来群众委托大家替他寻找驴的原因。

    万桐书等人听完老人的倾诉怦然心动。对老人的遭遇和不幸深表同情。对老人的驴和狗产生出深深的热爱之情。

    老人沉思了一会儿,以一个哲学家的口吻说他的驴和狗是人的另类。是不具人语而具善良人性的另类人物。

    可见老人对他的驴和狗爱的有多深啊!

    万桐书想:只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才会说出如此富有哲理的话。

    老人是位很有个性很有思辩能力的演唱艺术家,必须虚心地向他请教。

    经过多次的交往和畅谈,万桐书和老人成了忘年之交的好朋友,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他们因为热爱木卡姆而成为有共同理想的有共同情趣的永久的朋友。

    老人从万桐书的讲解中,完全明白了人民政府抢救、搜集、整理、保护、发展、传承木卡姆的重大意义;明白了失传的危险性;明白了录音记谱永远传播下去的深远意义。

    老人认为万桐书的说法和做法很正确,对万桐书产生了信赖的感情,主动提出来把他所会演唱的多兰木卡姆全部演唱给万桐书听,并请万桐书录音记谱。

    万桐书听了很兴奋,问老人一共有多少套,老人很果断地说一共有十套,在麦盖提县至今还没有另外一个人能演唱这十套多兰木卡姆。

    老人说他愿意无偿的全部奉献出来。

    万桐书说那不行,必须给老人一定的报酬,关于这问题,政府有规定,不能让老人白演唱,白白付出艰辛的劳动。

    老人听后很感激,觉得万桐书不像那位在麦盖提县无视艺人的副县长,也不像眼下墨玉县县政府的那位贪婪的科长。老人抓住万桐书的手亲切地说他明白万桐书的心情,但他还是不要报酬。

    他还说他并不看重金钱,他是为了让木卡姆永远传下去。

    万桐书依然坚持付报酬,心想如果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时钱批不下来的话,他就用自己的工资为老人付费。

    但他没有把这种打算说出来,他怕到时老人会拒绝。

    他把预想的心思埋在心底。

    他考虑绝不能亏待这位可爱的老人。

    就在准备听老人演唱木卡姆的时候,从麦盖提县来了几位客人,他们都是万桐书在麦盖提县搜集民歌和木卡姆时认识了的朋友。

    他们来到墨玉县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来看望有情于他们有助于他们的万桐书,他们听人说万桐书在这里,所以,特意来拜访。

    另外一个目的是他们打听到帕塔尔老人在此地隐身,他们知道老人是麦盖提的著名演唱家,要把老人接回去,让老人的木卡姆曲目成为他们保留财富,所以,来请老人回故乡。

    这几个人即是演唱家阿合买提老人和他的学生穆合麦。

    还有一位是在麦盖提刚刚上任不久的主管文化艺术的副县长——玉素甫。艾里。

    这位副县长很年轻也很正派,是个酷爱木卡姆艺术的领导。他曾担任过麦盖提文化馆馆长的职务,和万桐书过从甚密,他们曾经为录制木卡姆而合作过。

    他们先到万桐书工作的地方拜访万桐书,听人说万桐书在帕塔尔老人的家里,便又在万桐书同事的带领下来到帕塔尔老人的家里。

    老朋友们一见面立刻拥抱了。

    他们的相会显得无比亲热。

    他们展开了无拘无束的交谈。

    阿合买提老人抱住帕塔尔老人久久不放地说了许多想念的话,传达了乡亲们对帕塔尔老人的想念与邀请。

    那位副县长说他代表政府特来邀请老人回家乡安度晚年。

    帕塔尔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老人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自古以来的惯例。又说群众是最公正的秤,完全可以秤出一个人的斤两。

    大家都很赞赏老人的说法。

    老人的儿子不在人世了,他成了孤老头子,也很想回故乡去安度晚年。他考虑自己已经年近80岁了,说不定那一天就没命了,还是早点回家乡。生为家乡的人,死为家乡的魂。他早就这样念叨着,只是没有机会,没有理由,也不好意思去见乡亲们。

    如今家乡有人来请,有政府的领导出面请他回去,他自然乐意跟他们回去。

    但他又舍不开万桐书,迟迟不表态。

    万桐书看出了老人的心思,听出了他的话意,便说自己在墨玉县也是临时搞社教,工作一结来就走了,不会常年待在这里。

    他劝老人还是跟他们走吧!

    在万桐书的劝说下老人表了态:他决定跟他们回家乡。

    帕塔尔老人说他的演唱还没录音怎么办?

    万桐书说等他回到家乡由副县长出面组织有关人员录音记谱,请示上级领导部门审批后出版。

    万桐书说多兰木卡姆有很多不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一定要重视,一定要出版,麦盖提县有出版的自主权。出版后向全疆全国全世界发行。

    他又说一定要给帕塔尔老人付报酬。一定要关心老人的健康,关心老人的生活,保证录音记谱顺利完成。

    那位副县长表示一定按万桐书的话去做,保证完成整理多兰木卡姆的工作。

    老人听完万桐书的话,热泪盈眶地抓住万桐书的手久久不放。心想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万桐书把老人脸上的泪珠轻轻地擦掉了。

    帕塔尔老人现在住的房子是他儿子的房子,他把儿子的房子卖掉了。他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在万桐书及阿合买提等人的帮助下,装箱打包,放在接他的卡车上。

    他们把老人的驴和狗也放在汽车上,然后让老人坐在驾驶室,开车走了。

    万桐书等人跟着汽车送出县城,然后与老人再次拥抱话别,在洒泪而别中分开了。

    送走了帕塔尔老人,万桐书长长地舒出一口气。也许是因为他放松了紧张的神经,也许是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了的原因,他发觉自己的身体很不舒服。

    他应当去医院看看病,可他不想去,他总觉得自己抗一下就会好了。多少次他都抗过来了,何必又在乎这一次呢?

    他无所谓地睡下了,可总是睡不着,总觉得胃里很难受,很不是滋味。他强迫自己睡,总是无法入睡。

    他辗转反侧,感到胃越来越疼了。就这样一直熬到天亮。

    他的胃病复发了。

    他明白这是因为多年来忙于工作,不按时吃饭,忽冷忽热地乱吃而造成的。他一直没有时间到医院治胃病,拖到今天复发了。

    他心想用热毛巾敷一下会好的,当他刚一敷上无能为力,立即难受地呕吐了。

    吐出的是污水而没有食物。他知道自己昨晚就因为难受而没有吃东西。自然吐不出东西来。

    接着又不断地吐,这次吐的不是水,而是鲜血,他有些害怕了,这可怎么办?

    他刚刚擦掉嘴上的血,刚刚躺在床上,忽然又呕吐起来,依然还是血。

    他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不停地咳嗽,不停地咯血。

    这时候,跟他一同来此搞社教的维吾尔族女护士阿依古丽没看到他来办公室上班,担心他是否病倒了,就到他的房间去查看,发现他咯血了。

    这位女护士早就看出他有病了,多次劝他检查身体,但他不听。

    他的同事们都知道他最近为帕塔尔老人的事忙得不可开交,也知道他夜里加班不睡觉,都曾劝他注意休息,按时吃饭,但他置之一笑了事了。

    现在听护士说他咯血了,都很紧张,赶忙找来医生检查,结果发现他整个的消化系统都紊乱了,不光是胃出血,整个消化系统都出血,病情非常严重,无法治疗,只能转院,到县医院治疗。

    他们和女护士着急了,看到万桐已经昏迷不醒了,赶忙叫来救护车,把他送到县医院治疗。

    在走之前,女护士怕他有危险,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他打了强心针,才保住了他的一条命。

    到医院经过医生检查,说万桐书的病情很危险,如果不打强心针的话,他现在可能会停止心跳了。

    医生夸奖了女护士。

    住进医院,经过紧急抢救,万桐书终于醒过来了。

    在住院期间,女护士一直守在他的身边,给他喂水喂饭,给他端屎倒尿,给他用蝇拍赶走苍蝇。

    由于天气很热,病人受不了,女护士不停地用扇子给他搧,尽量让他舒服一些。

    阿依古丽为何如此精心照顾他呢?

    因为作为女护士的阿依古丽跟他在一起工作,对他的人品艺德很了解,很佩服他工作起来不要命的精神。

    她也亲眼看到他对当地维吾尔族艺人们的关爱和帮助,看到他经常和他们谈论木卡姆的事,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的事,他们都对他很尊敬很热情,称他为木卡姆大师。

    特别是他对帕塔尔老人的关爱与帮助深深地感动了她,她认为万桐书与维吾尔族老艺人真是心连心。

    当她问及有关木卡姆的问题时,万桐书耐心地给她解答,并给她演唱木卡姆的歌曲,使她听得如痴如醉。

    她得出这样的结论:万桐书不光热爱木卡姆,更爱演唱木卡姆的维吾尔族民间艺人,更爱纯朴善良的维吾尔族人民。

    他不仅是木卡姆的直接抢救者,也是木卡姆艺术的传承者保护者。

    他是维吾尔族民间艺人的好朋友,更是他们最忠诚的护卫者。

    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阿依古丽把万桐书当作自己的亲人,处处关心他,精心护理他,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自己有违良心不说,广大的维吾尔族民间艺人也会寒心的。

    经过住院治疗,经过阿依古丽的精心护理,万桐书终于康复出院了。

    出院后的万桐书以丰富而有民族特色的饭菜宴请了同事和阿依古丽,对大家对他的抢救表示感谢,特别对阿依古丽表示了由衷的谢意,称她为救命恩人。

    万桐书写了一首赞颂阿依古丽的歌词,用十二木卡姆中的叙事歌曲演唱出来,献给了阿依古丽。

    歌词如下:

    有位美丽的维吾尔姑娘

    她是人间的白衣天使

    是她从死神的手里

    把我及时救活了

    没有她的存在

    就没有我的今天

    美丽的阿依古丽啊

    我深深的感谢你

    我将永远不忘你的恩情

    用我最真诚的歌曲赞颂你

    你是维吾尔人民的骄傲

    你是我心中永远唱不完的歌儿

    阿依古丽听完万桐书的演唱激动地流出了感激的眼泪,说她做的很不够,做了应当做的事,不值得这样夸奖。

    然而大家却说她做的是救人一命的大事,不光救了一个人,而且挽救了整个木卡姆的传承的命运。

    大家说万桐书肩负着传承与保护木卡姆的重任,如果他被死神带走了,木卡姆的传扬将会受到极大的损失。

    救活了万桐书就等于保护了木卡姆,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阿依古丽的功绩实在太大了。所以说她是维吾尔人民的骄傲。

    大家如此一说,阿依古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的像一朵花,真像她的名字一样。

    万桐书演唱的这首歌传扬出去后影响很大,不少记者前来采访,并把阿依古丽的事迹和照片发表于世,受到世人的赞扬。

    正在此时,传来了不幸的消息,说乌鲁木齐开始了文化大革命,责令万桐书等人立即返回乌鲁木齐市参加文化大革命的活动。

    万桐书等到人只好离开墨玉县回乌鲁木齐市等候不幸消息的到来,接受命运的戏弄。

    文化大革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北京传到了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市。中国人从未见到过如此声势浩大的运动,感到很惊讶。

    解放后的中国人经历了多次运动,一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有人说运动也不过是一阵风,风头很劲很猛,风头一过也就没事了。

    然而这次却不同,不像过去的运动像一阵风。这次的运动不光是势头大,而且历时十年,为人们所预料不到。

    其危害之大遗患之多令人难以估量,真正是十年浩劫啊!

    万桐书所在的自治区文联此时已被打成黑色的罪恶的“三家村”和“四家店”。说他们这里是罪恶的大染缸。

    整个大楼和房间贴满了大字报,内容全是揭露和批判所谓黑帮人物的罪行的。万桐书从铺天盖地的群众所写的大字报中看到了对他的揭露和批判。

    主要的罪行是他制造了大毒草——木卡姆。他是反动的学术权威,应该打倒,再踩上一只脚,让他永不得翻身。

    他被所谓的革命群众揪出来关起来,接受审讯和批斗。一时间功臣变成了罪人,变成了囚徒,被隔离被看管被批斗,搞的他精疲力尽,昏迷不醒。

    连睡觉都受到监视,随时被叫起接受夜间的轮番批斗。整夜整夜的折磨,不让他睡觉,有意整垮他的身体,摧毁他的精神,让他主动的向死神去报到。

    然而万桐书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绝不相信邪恶会战胜正义的力量,他绝不相信荒谬会变成真理,绝不相信黑云会遮住永恒的阳光。

    所以他咬紧牙关强忍着坚持不倒,巧于周旋,巧于应变,终于保住了自己的命。

    1970年他们全家被送入五七干校进行劳动。他们的三个孩子被分散到芳草湖、三坪和吐鲁番农场接受再教育。

    他们的三个孩无家可归了。

    因为受到大人的牵连,三个孩子分别在不同的农场劳动了五年至八年,受尽了苦,遭受了种种凌辱和歧视,得不到温暖和同情,因为他们是黑帮的子女。

    眼看着受罪的孩子他们却无能为力,只有心疼得默然流泪,而不敢公开流泪,因为他们是劳动改造的人。

    万桐书在干校的农场打土坯,盖房子,当羊馆,当猪馆,什么活脏干什么活,什么活累干什么活儿,没有什么自由,更谈不上轻松,成天生活在被压抑的痛苦中。

    然而他在内心里却是很有讲究自我调节的,他调动自己快乐的潜藏着的情绪,极力排斥痛楚已极的心绪,让精神振作起来,避免精神的崩溃和身体的垮掉。为迎接会来的光明与希望而作好身心准备。

    他暗中鼓励自己说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是继续奋斗的首要条件,所以,他始终以乐观的情绪抗拒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从痛苦与不幸中谋求生存。

    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

    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春天终于来临了。

    万桐书终于获得了解放与新生。

    他满怀信心地又投入到木卡姆的紧张的工作中,大显身手。

    被解放了的万桐书回到家里洗了个澡,他想把全身的污浊和晦气洗刷干净,把心中的不平与愤怒冲洗出来,重新投入工作。

    当他把左手举起搓洗肩部的时候,发现左手举不起来了,五指也伸展不开了,一使劲就感到巨痛,认为这是多年来的旧病,又加上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扭压被捆绑被批斗而加重了病症,无须计较什么了。

    他依然坚持用右手搓洗自己的身体,可是当他弯腰后再也站不起来了,无论他怎么咬着牙使劲挣扎,总是无法站立起来,整个腰腿疼得像有无数根针扎。

    他无法也无力洗澡了,只好弯着腰呼喊连晓梅。

    连晓梅把他扶出洗澡间,让他躺在床上,给他按摩腰腿,但无济于事,疼得他全身流着冷汗。

    连晓梅提议说到医院去治疗,他说先不忙,等会就会好的。

    连晓梅说:

    “你是否在洗澡时滑倒了,怎么这么突然?会不会骨头受伤了?”

    万桐书说:

    “没有滑倒。你是知道的,这都是多年来的老病,再加上文革的摧残,落下了病根。骨头没有受伤。”

    连晓梅说:

    “旧病也好,新病也好,到医院里去看看,你这样硬撑是不行的,走吧!”

    万桐书说:

    “去医院太麻烦,弄不好还得住院,太……”

    连晓梅说:

    “住院也得去,这么多年来,你总是有病不治,自己硬撑硬抗,这不出了大麻烦吗?再不去,你瘫痪了怎么办?”

    万桐书说:

    “别念丧经,我的病我知道,又不是一天两天了,没什么大问题,抗一下会好的。”

    连晓梅说:

    “好不了的,不能抗,要误事的,听我的话,去医院吧!”

    万桐书说:

    “去医院就得住院,花钱不说,耽误我的事。”

    连晓梅说:

    “耽误你什么事?”

    万桐书说:

    “放在铁柜子里的那许多资料,必须马上整理出来出版,已经耽误了十年啊!”

    连晓梅说:

    “十年都过去了,还在乎这几天吗?”

    万桐书说:

    “时间不等人啊!外国在木卡姆的研究课题上超过了我们十年,我们落后了许多年,得抓紧时间赶上去。不是说时间就是金钱吗?”

    连晓梅说:

    “那你也不能不要命啊!身体垮了,没命了,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行。”

    万桐书说:

    “我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别咒我,你出去让我安静一会儿。”

    连晓梅只得含着眼泪出去了。

    她在外屋徘徊思忖:他这个人是非常固执的,是个工作狂,决定的事是不会改变的。我劝他看来不顶用。不行!不能耽误了病情,得想办法让他去医院。

    她突然听到邻居家的房门在响,立刻跑出去对门外的邻居们诉说了万桐书的情况,并教他们劝说万桐书一定去医院。

    邻居们跟随连晓梅走进屋,到里间房看了看万桐书,立刻都很吃惊地说:“老万啊!你这病可是要命的病啊!我们见过这种病人,有不少人都瘫痪了,因为他们不去治,耽误了,你可不能大意啊!木卡姆不能没有你啊!你快去医院看看吧!看好了病才能工作啊!别再耽误了,快走吧!”

    万桐书还要强辩,连晓梅不容他说话,催促大家背起他送医院。

    一出大院的门,早有单位上的小汽车等在门外,大家把万桐书放进小车里,让连晓梅陪护他,去了医院。

    那小车也是连晓梅打电话要来的,单位的领导听说万桐书病了,要去医院抢救,赶忙派来了小汽车。

    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说是腰椎肩盘突出,左臂左掌和五指属于阵归性神经的严重劳损,必须往医院治疗。

    万桐书只得住在医院接受推拿,烤电,打针,敷药等一系列治疗手段。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万桐书的病情慢慢缓解了,腰也直起来了,腰腿也不疼了,左手臂也能抬起了。

    但不能干重活,特别是左手臂和五指依然不能像原来那样活动自如,那样高举过头,必须继续治疗。

    此时的万桐书不想继续住院了,他想回家去整理那些木卡姆的资料。他不断向医院打听自己的病情,求医生准许他出院。

    医生把他的要求告诉给连晓梅,连晓梅自知无法劝住万桐书,便请求强行留他继续住院治疗。

    医生按照连晓梅的意思劝说了万桐书,万桐书只好又耐着性子继续治疗。病情也大有好转。

    连晓梅在医生的办公室与主治医生正在商量继续治疗的事情时,万桐书突然来到办公室听到了连晓梅的话,心中明白不让他出院是连晓梅在做梗。

    他跟连晓梅吵起来了。

    他要求急于出院。

    医生又给他作了全面的检查,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便找他谈话。

    医生对他说:

    “根据复查的结果,表明你的病情已经大大的缓解了,但不能除根。这就需要你很好的注意多休息,多保养,不能做太重太多的活儿,注意多锻炼身体,多活动,适当地多走路,总之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

    万桐书听了赶紧表态说:

    “我一定听医生的话,照医生的话做,决不做过重过累的活,请医生放心,我什么时候出院?”

    医生说: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你明天可以出院了,出院后一个星期再来复查一下,防止万一。”

    万桐书高兴地说:

    “好,谢谢医生,一个星期后,我会来复查的,请医生放心。”

    万桐书在连晓梅的陪同下从医院回到家里,还没有来得及休息,万桐书急忙打开存放资料的铁柜子,结果发现柜子里是空的,那些宝贵的资料全都不在了。

    万桐书大失所望地蹲在地上抓耳挠腮,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怔怔地望着连晓梅,快要哭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