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录音记谱排万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天色已经逐渐暗谈了,眼看四合的暮色将要笼罩对面的红楼了,万桐书说站在红楼下说红楼的事三言两语说不清,请大家回剧团的大院,到他家,听他讲解受害人的情况。

    他们把小车停在大院的树下,又把白马和黑马拴在树上,让它们喝完水,吃草料,然后来到万桐书的房里听万桐书讲故事。

    连晓梅早已请来维吾尔厨师和她的学生莲娜做好了手抓羊肉和抓饭,蒙在锅里。

    房里太热,连晓梅和莲娜早在房外的大树下摆好饭桌和凳子,就让大家坐在外面的露天餐桌旁,宴请大家吃晚餐。

    大家一边吃着晚餐,一边请万桐书讲故事。

    万桐书说从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著名的学者杜重远、萨空了、林基路、张仲实、茅盾、郭春则等人都曾在红楼,也就是新疆学院讲过课,任过职,对新疆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又说,那时候内地有许多著名的文艺工作者,也到迪化工作过。如赵丹、王为一、徐韬、叶露茜、朱今明、俞偑珊,陈婉芬、陈瑛、易烈,在茅盾先生主管的新疆文化协会的领导下,他们排演了话剧《战斗》等不少富有革命意义的剧目,对发展新疆的戏剧事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杜重远和林基路都被叛变革命的盛世才杀害了,他们的烈士形象将永垂不朽,他们所留下的著作和诗篇,将永远鼓舞革命的人民永往直前。

    大家听完万桐书的动人故事,都异口同声痛骂盛世才是恶魔,赞扬杜重远和林基路是革命的英雄好汉,值得永远纪念。

    晚餐在吐尔地阿訇十二木卡姆的歌声中结束了。

    1951年8月7日,新疆省文教委员会委托军区文化部部长马寒冰在西大楼召集万桐书、丁辛、刘炽、刘烽、克里木·霍加、吐尔地阿訇、奥修阿訇、内孜·弹布尔、阿不都·威利等人宣布成立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由万桐书担任组长。

    这是整理十二木卡姆工作组的第一次会议,马寒冰部长在会上讲话说:“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祖国人民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绝不能失传,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传承下来,记录下来,让它发扬广大……”

    中央文化部的刘炽是作曲家,他说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古曲音乐的传统精华,我们一定要把它记录下去,向世界传播。

    刘烽是从西安来新疆采集民族音乐的音乐家,他说十二木卡姆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瑰宝,绝不能让他湮没了,要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抢救。

    新疆军区文化部的丁辛是作曲家,他说十二木卡姆是维吾人智慧的结晶,是音乐艺术长河中闪光的璀灿明珠,我们一定让它的光彩闪亮全世界。

    诗人克里木·霍加说十二木卡姆是中国维吾尔族人民聪明才智的反映,是先辈艺术大师们伟大功德的体现,我们务必尽职尽责让它永远传承于世。

    音乐家连晓梅激情难抑地说十二木卡姆以它宏伟的气势震撼着听众的心灵,以它精美的旋律拨动人们的心弦,它是人类进步与文明的艺术象征,我们定将为它的传承献出一切。

    音乐家阿良木江说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每一朵浪花都是美好心灵的闪现,我们将为它付出心血的代价。

    翻译家阿不都热依木说我将为十二木卡姆的永世传唱作出毕生的贡献,我愿化作天空的彩虹为十二木卡姆宝贵艺术传向世界搭起天桥,语音的天桥,心灵的彩虹。

    万桐书诚挚地说他已经向来自南北疆的四位艺术大师虚心请教了,学到了不少有关十二木卡姆音乐艺术的宝贵知识,大大开了眼界。

    他说十二木卡姆是一部结构庞大,形式严谨内容丰富、调式优美、旋律生动的完整的套曲,集歌、乐、舞、诗、民俗等为一炉的大型系列音乐艺术珍品。包括有古典歌曲、歌舞套曲组曲、叙事曲、间奏曲等。这些不同体裁形式的音乐,按一定的调式系列和旋律发展的程序构成“大曲”的形式。

    它可分为“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莱甫”三部分。

    共有167首歌曲和75首乐曲,从始至终演唱一遍,需要长达十九个小时。

    十二木卡姆的唱词共有190首,古典诗歌占153首,其中大部分是十五世纪的著名诗人艾里西尔·纳沃依的诗篇,还有十七世纪的著名诗人翟利里、穆罕买提·司的克及近代诗人毛拉比拉勒的诗篇和许多民间的歌谣。

    他还说这些古典诗歌大部分是用察合台文学语言写成的。所以,我们必须邀请懂察合台文学语言的学者专家进行翻译。

    他又说演唱十二木卡姆四位艺术大师是活着的十二木卡姆,我们必须从他们的口传心授中记录下没有记载的音乐艺术,才不致使十二木卡姆失传。

    他强调说时间紧迫,不能延误,赶快购置录音设备,火速投入录音工作中去。

    他诚恳的表示一定要拜四位艺术大师为师,向大师们学习请教,从他们的身上开始着手抢救十二木卡姆,完成历史赋予的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马部长和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认为他谈的很实在很真诚,异口同声赞称他的看法和意见。

    参加会议的四位音乐大师也都发表了忠恳的意见,他们表示愿意毫无保留的把十二木卡姆的演唱歌曲全部奉献出来,流传于世。

    70岁的吐尔地阿訇真诚地说:“我已经是70岁的人了,眼看就是风中的一盏灯了,还能活多长,只有胡达知道,我不知道。但我很担心。担心什么呢?就是十二木卡姆。如果我死了,十二木卡姆就死了。因为,能全唱全奏十二木卡姆的老人没有了,就连我的儿子,他也演唱不了全套的十二木卡姆。我对他很生气,让他全唱全奏,但他做不到,我心里很着急啊!现在可好了,毛主席、周总理派人来学习,来记录、来传承,我很高兴,我不怕失传了。能让十二木卡姆传下去,我也放心了。我一定好好的教你们,配合你们,把十二木卡姆记录好,世世代代传十去,我就是不在人世了,十二木卡姆还活着,我死也瞑目了。”

    他的发言引起大家热烈的掌声。

    接着奥修阿訇发言,他说:“我常担心的是我父亲年纪大了,他是唯一能把整套十二木卡姆演唱下来的人,除了他再没人能把全套十二木卡姆演唱出来。我也下工夫向我父亲学习十二木卡姆,也想全唱下来,可费尽了心血,就是做不到,我恨我自己没用。整天着急、发愁,可就是没办法。现在可好了,国家领导很关心,很支持,派人来整理,来录音,我感到高兴。这是全国人民的幸运,更是我的幸运。我从心里感激政府,感激各位领导,感激各位学者与专家,我一定很好的配合,搞好录音工作。”

    伊犁木卡姆艺术大师肉孜弹布尔说:“十二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音乐之祖,是维吾尔族一切音乐艺术的源泉。维吾尔民歌大多都是根据十二木卡姆演变而成的。十二木卡姆歌曲又集中了不少维吾尔古典民歌的优秀曲目。”

    “据我所知,伊犁木卡姆是70年前由穆合买毛拉从喀什带到伊犁的。伊犁木卡姆比较短小一些,历史也比较短,可演唱5个小时。我也常常担心伊犁木卡姆会失传,现在政府派人整理搜集与抢救了,我的担心没有了。我要积极配合录音工作,让伊犁木卡姆流传下去。谢谢大家的关心与支持。”

    歌唱家阿不都威利爽快地说:“我所以成为歌唱家是和伊犁木卡姆有缘的,跟十二木卡姆更有缘。如果没有十二木卡姆,也就没有了伊犁木卡姆,也就没有了我。所以,我一直担心木卡姆的传承问题,担心没有文字记载的问题,担心歌声无法传播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可以解决了,我的心情也好了,我可以有木卡姆的歌儿了,我可以继续当我的歌唱家了。人没有水喝可以渴死,我没有歌儿可唱同样可以憋死。现在我不怕了,我心花怒放了,我真想放声大唱一声:木卡姆有救了……”

    他的发言引起一阵赞扬的笑声。

    大家发完言,马部长又作了总结性的讲话。

    他给四位民间的音乐大师,每人赠送了一枚金光闪闪的毛主席纪念章。

    他们非常激动地把毛主席纪念章别在胸前,脸上透出幸福美满的光,心中默念:感谢毛主席啊!

    在录音工作还没有开始前,万桐书就早已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呈交了方案。

    根据他的方案,首先要解决录音的设备问题。他事先打听到目前只能采用钢丝录音机,而这种录音机买不到,只能到上海去买美国生产的老式的录音机。

    录音机,还需要拍节器和音叉,这两种东西在北京可以买到。

    另外他作了调查,迪化的供电条件很差,当时的新光火力发电厂远远供不应求,电力很差,无法进行录音。

    他把这些必须解决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报告上去后,得到重视,根据他的建议上级领导作出安排,派专人赴上海和北京购置上述设备。

    上级主管领导经协调后让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给予大力支持,用油机发电,支援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的录音工作。

    准备工作就绪后,万桐书和刘炽听记喀什的十二木卡姆的演唱,也就是根据吐尔地阿訇和奥修阿訇的演唱演奏录音。

    丁辛和刘烽听完伊犁木卡姆的演唱,即根据肉孜弹布尔和阿不都威利的演唱演奏录音。

    克里木·霍加翻译伊犁木卡姆歌词。

    阿不都热依木担任口头翻译。

    连晓梅和阿衣木江负责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录音前万桐书对四位艺术大师提出了录音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凡是录音的演唱曲目不论是歌曲、乐曲,还是唱词一律都要原貌原样,不作任何改变,保留传统的本色。

    二、所有的十二部木卡姆加羚羊眼——阿赫傅西曼,接传统习惯的演唱顺序排列,尽可能不遗漏一首歌段或乐段。词曲相同的歌段和乐段不需要重复的尽可能不重复,以保持大曲系统完整规范的曲体结构特征。

    录音前的准备工作安排好了,就等录音设备了。但设备迟迟来不了,万桐书着急了,不断地探询,不断地催。

    在上级领导的电报催促下,到上海北京购买录音设备的人终于按时回到了迪化。

    万桐书催问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得到的答覆是购买设备的人病倒在家里,设备在那人的家里放着,一两天就会送过去。

    等了两天不见人送来设备,万桐书急了,觉得这些人事无关已高高挂起,并不知道用设备的人的心情是多么急切。

    第三天早晨天下起了大雨,万桐书感到天公不作美,送设备的人肯定不会冒雨而来。

    怎么办?

    继续延误宝贵的时间吗?

    他有些气愤了。

    他决定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取设备。

    他看看窗外正下着的大雨,叹口气,毅然穿上雨衣,背起帆布大袋,准备出门。

    连晓梅看到他要出门,上前阻止说,“你要干什么去?”她指着门外的大雨说,“你看这么大的雨,能行吗?”

    “能行。”万桐书没好气地说,“等人家送,等到猴年马月,我亲自去取。”

    “急什么?等雨住了再去。”连晓梅用手挡住他,“也不在乎这几天嘛!”

    “什么?”万桐书瞪大了眼睛,“你还有没有一点时间观念?你怎么也和人家一样,漠不关心呢?”

    “不行!”连晓梅有些火了,“这么大的雨,淋坏了怎么办?快把雨衣脱掉,别去!”

    “偏去!”万桐书一扭头走出了房门。

    连晓梅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站在门口望着万桐书的背影消失在倾盆大雨中。

    她怕他被大雨淋湿了,淋坏了身子。她想追出去把他拉回来。但她没有追出去,她对他太了解了,追出去也没有用。

    他认定的事情一定要办,必须办好,任何困难也挡不住他的决心,这是他的性格,没办法改变,让他去吧!

    连晓梅这样想着,皱起眉头,把门狠狠地地关上了。

    她似乎对门撒气、出气,似乎觉得这门没有把她的丈夫关在家里。

    她只好站在门里边,透过窗户看外面的大雨,心想这讨厌的雨快点停住吧!

    然而,外面的大雨依然不停地下着,根本没有停止的意思。

    她感到心烦,感到惆怅,只好心事重重地望着屋外的大雨,等待自己的丈夫快点回来,千万别被大雨淋坏了身体。

    万桐书是坐着搭有车蓬的六根棍马车去北门的,等他坐在车上方感到了大雨的威势,才感到了雨意的寒意。

    在北门那人的家里,他把所有的包装好了的设备,又装进自己用雨布做好的特大口袋里,外面又裹上防雨的油布,背起来从那人家里走出来,放在马车上,往回走。

    他在马车上怕大雨淋湿了设备,便用自己身上的雨衣护住设备,结果雨水淋在他身上,湿透了他的内衣内裤,等回到家门口,他早已像个落汤鸡了。

    他离开马车,把设备背回自己的家,连晓梅赶忙开开房门把他迎进来,帮他把设备放在地方。

    连晓梅看到丈夫回来了,松了一口气。但看到他浑身上下湿透了,不觉又担心起来,她怕他受凉了,怕他会生病。

    她取出新衣服让他换穿在身上,把他全身湿透了的衣服脱下来放在洗衣盆里用水泡起来,准备洗干净。

    换穿上干净衣服的万桐书,打开包装的设备,没有发现被雨淋湿的痕迹,放心了。

    过了一会儿,雨过天晴了,太阳出来了,万桐书顿时心胸开朗起来,认为可以录音了。

    他把设备抱到工作室,安装起来,试了好遍,觉得没有问题,才放下心来。

    到了下午,他把吐尔地阿訇父子请到工作室,让他们看他按装好的录音设备,并给他们讲解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他们很快就懂了。

    吐尔地阿訇摸着钢丝录音机,脸上流露出无比的欢笑,说:“我唱的歌曲,它能记下来?”

    万桐书笑着说:“能!录完后再播放出来,让你听。”

    吐尔地阿訇热情地抓住万桐书的手,急切地说:“那就快录啊!我可等不及了。”

    “好!”

    万桐书说完话,让吐尔地阿訇发和奥修阿訇坐在录音机旁边。又让连晓梅坐在录音机前,帮他操纵机器。

    万桐书让吐尔地阿訇放松情绪,像平常演唱一样,从十二木卡姆的大曲的序曲开始演唱直至全套大曲的尾声。

    奥修阿訇坐在旁边打着手鼓,并伴唱着。

    就这样万桐书开始了录音。

    连晓梅对钢丝录音机的操作不太熟悉,加上那钢丝容易断,万桐书又亲自进行操作,让连晓梅在一旁学习。

    吐尔地阿訇认为他的声音将会被录音下来传向南北疆,传向全国,传向世界。所以,他此时的演唱比平时更认真,更加精彩,更加情绪饱满,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忘了眼前的一切。忘了机器转动的声音。忘了身旁的人影。

    吐尔地阿訇已经沉浸在音乐的氛围里难以自拔,难以控制。

    他随着音乐情感的起伏跌宕,时疾时缓,唱出的歌声时而欢乐,时而痛苦,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歌唱的魅力撩人心魂,使人听了如痴如醉,久久难以平静。

    录完一段歌曲,停下录音机,放出来让吐尔地阿訇听,他听后认为满意了,就大笑着说过了。如果录的不理想,不完整,不清晰,就重新再录一遍。

    录了几个小时,很成功,重录的并不多,大家的情绪都很高,忘了休息和吃饭。

    天已经很黑了,但他们不感到累,继续忘情地录着。

    连晓梅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太兴奋,情感在起作用,失去了理智。一旦结束后,他们就会累倒在床上起不来。

    她又看到万桐书不停地咳嗽着,流出了清鼻涕,认为他又感冒了,还硬撑着工作。

    她当机立断地停住了录音机。

    她果断地让吐尔地阿訇停止了演唱。

    她强硬地推开了打鼓的奥修阿訇。

    他们从沉醉的情感中恢复了应有的理智,他们终于停止了录音。

    按照计划他们今天的工作量已经远远超额了,已经提前完成了三天的任务,这是他们所始料不及的。

    然而万桐书心中有数,他认为一是由于大家情绪高,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录音中。二是因为录音机是新的,好用,不会出故障。如果用的时间一长,就会出故障,那时候想快也快不了,很可能就会延误时间,造成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的后果。

    所以,他主张尽量地加快速度。

    然而,他此时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他睡在半夜里突然发起烧来,不住地流鼻涕,不住地咳嗽。

    连晓梅断定他是被雨水淋得感冒了,让他起来去医院就诊,但他说什么也不去。

    天亮了,万桐书喝了点稀粥,不想吃饭。连晓梅让他去医院看病,他不但不去,还说自己好了,没什么毛病,依然要去工作室录音。连晓梅劝他他不但不听,反而训斥连晓梅拖他的后腿。

    连晓梅知道劝阻是无用的,催他去医院看病也是办不到的,她只好动脑筋想办法让他就范。

    想什么法呢?

    如突然想起了吐尔地阿訇父子,她认为万桐书只会听他们的话,不会拒绝他们的要求。

    她不由脸上露出了笑容。

    她悄悄地走出房门去搬救兵了。

    她来到吐尔地阿訇父子的房间,把万桐书如何冒雨取设备,如何不听她劝阻,又如何在夜里发烧的,拒绝看病的情况一一对他们讲清楚。

    她对他们讲述了万桐书不听她的劝告,拒绝去看病,而要继续录音不顾危害身体的病症,要他们迫使万桐书去看病。

    他们二人听了连晓梅的话,心中明白了,他们笑着说他们有办法,不让连晓梅着急。

    吐尔地阿訇父子来到万桐书的房间,看到万桐书一副得病的样子,于心不忍,心想劝阻无效,于是,便说自己肚子疼得很厉害。

    万桐书看到吐尔地阿訇痛苦的样子,赶忙说快去医院看病。

    吐尔地阿訇说不去,怕误了录音。

    万桐书说误不了,已经超额了三天,快去医院看病。

    万桐书看吐尔地阿訇不愿去,立刻对奥修阿訇使个眼色,他们二人把吐尔地阿訇架起来走出房门,走出大院,向对面大街上的医院走去了。

    到了医院,吐尔地阿訇说他的肚子不疼了,不用治病。他望着万桐书的脸摇着头说万桐书的脸色很不好,应该让医生看看病。

    连晓梅和奥修阿訇也说万桐书有病,应该看病。说有病不治会造成大病。

    这时万桐书不停地流鼻涕,不停地咳嗽,感到浑身发热,头疼的厉害,只好让医生看病。

    经过医生的诊断,确定万桐书得的是重感冒,属于病毒性的症状,必须打针治疗,否则所果会很严重。

    万桐书接受了治疗。

    他打了两天的吊针。

    他的病情逐渐好起来。

    在万桐书打针吃药的日子里,吐尔地阿訇父子经常到他家安慰他,给他说宽心的话,给他买了许多补身体的食品,让他吃,让他赶快恢复起来,万桐书感到很温暖,很愉快。

    在万桐书养病的期间,吐尔地阿訇父子到他家给他讲了许多有关十二木卡姆的知识和典故,他听了非常激动,不住口地称他们是他毕生的木卡姆学的老师。

    从吐尔地阿訇的讲述中,万桐书了解了十二木卡姆演变的过程,知道了莎车的阿曼尼莎汗整理和搜集十二木卡姆的动人事实,知道了阿曼呢尼莎对十二木卡姆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万桐书对阿曼尼莎汗产生了非常敬慕的心情,他下定决心,以后有机会一定去莎车瞻仰她的遗像,并到她的陵墓敬献美丽的鲜花。

    万桐书从吐尔地阿訇父子的谈吐中知道了他们的身世和不幸的遭遇。

    吐尔地阿訇出生在新疆英吉沙一个木卡姆世家。在父亲太外库勒阿訇的亲切教导下,他6岁开始学习乐器演奏,12岁起学唱维吾尔族木卡姆和达斯坦,开始用手鼓为他的父亲伴奏,14岁开始用弹拔尔同他的父亲一起演奏,20岁时掌握了十二木卡姆的演唱技艺。

    他在近40年的时间内,在南疆的和田、喀什、莎车、阿克苏、库车等地演唱十二木卡姆大型古典套曲,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被称为“吐尔地阿訇木卡姆其。”

    他是一位能唱、能拉、能弹的民间艺术家。他善于都它尔、弹拨尔、热瓦甫、达普、卡龙、锵等维吾尔族民间乐器,特别是萨它尔,他演奏得更为出色。

    万桐书认为他是唯一能将十二木卡姆全套曲演唱出来的木卡姆大师,录下了他的全部演唱曲目,就等于抢救了十二木卡姆,所以,他把吐尔地阿訇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万桐书在工作室不仅全神贯注地录音,而且和吐尔地阿訇父子对十二木卡姆演唱艺术进行反复认真的切磋和讨论,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探讨如何保护与发展的的问题,所以不光录下了十二木卡姆的演唱曲目,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

    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的录音工作,以万桐书为首的整理十二木卡姆工作组终于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完成了吐尔地阿訇和奥修阿訇演唱的喀什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录音。

    完成了肉孜弹布尔与阿不都威利的伊犁木卡姆的全部录音。

    在庆祝录音工作胜利完成的小型会议上,工作组的全体工作人员和四位民间艺术大师一边吃水果,一边谈出了各自的感受,突出的一点是他们能为抢救木卡姆而感到无尚的光荣。共同的心声是录音的成功,初步表明了为抢救,濒临失传的十二木卡姆业已取得基本的胜利。

    不过,这仅仅是成功的开始,更加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还在后面呐!

    这就是他们的共识。

    他们谈完了感想和建议之后,又以歌唱和演奏各种乐器的方式表达了取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

    1951年10月下旬,文教委员会的负责人宣布工作组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工作组的人员也随即分散了。

    刘炽到部队体验生活进行创作。

    丁辛回新疆军区文化部。

    刘烽带着南、北疆两套木卡姆返回西安。

    吐尔地阿訇和奥修阿訇随歌舞团到南疆演出。

    肉孜弹布尔和阿不都威利回伊犁演出。

    万桐书随省文工团到阿克苏、库车、沙雅、新和去演出。

    万桐书在演出途中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异彩纷呈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被深深地吸引了,创作的灵感不断闪现,在激情的催动下,写出了不少的极富民歌特色的音乐作品。

    万桐书在库车演出时,被库车大街上的毛驴车吸引得浮想联篇,觉得那是一首古朴而又沧桑的奇妙乐曲,值得玩味。

    他看到那小毛驴不慌不忙行走的样子让人感到尘世少有的淡泊与朴拙,透出生命固有的纯真与悠闲。

    小毛驴默然而耿直地走着,它拉着身后的车虽然有些沉重但却毫无怨言,毫无偷闲的意思,似乎拉车就是它终生的使命,理应如此。

    赶车的维吾尔族老人从外表到内心都显示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平淡,像他的小毛驴一样没有过多的奢望和欲念,沿着尘土飞扬的土路往前走。

    赶车的人并不扬起鞭子对付小毛驴,他只用他的声音驱赶着小毛驴,把车子拉向生活的深处,拉向路的尽头。

    他坐在悠悠前行的车上唱起了歌儿,歌声也是平淡无奈的古风甚浓的民歌,那曲调很悠扬很沧桑,和他的毛驴车一样充满了寡欲和纯朴。

    万桐书发现所有的毛驴车上的赶车上都会唱歌,而且张口就唱,毫不犹豫,毫不作做,一点也不会装腔作势,不会故弄玄虚,更不会哗众取宠,更不会卖弄风骚,一切都在自然与随意的真实中,都在看似朴拙其实尽在悠闲自在的优雅中。

    被这种古朴之风感染了的万桐书真正爱上了小毛驴和它拉的简朴的车子。也爱上了赶车人的朴实的作风和他所唱出的悠扬纯真的歌儿。

    他走在大街上除了看到令他着迷的毛驴车,还看到在树荫下欢歌乐舞的男女人群,看到弹奏乐器的维吾尔族人特有的乐感和闪耀在乐声之中的身影的轻松与活泼。

    在这里最大的特点是飘动的舞姿被音乐的旋律托起放下,所有的人都仿佛离不开音乐和舞蹈。

    万桐书最大的感受是库车的灵魂就是音乐和舞蹈,而人的气质也在于具备了或多或少的乐魂和舞魄。

    由此万桐书想起了古代的龟兹乐舞,这里不正是龟兹乐舞的发祥之地吗?

    龟兹——库车。

    库车——龟兹。

    万桐书虽然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历史学家,但他对龟兹与库车的历史演变和地缘关系大致还是略知一二的。

    他因触景生情而展开了追忆的思维的翅膀,在他脑海的屏幕上闪现出龟兹王绛宾和乐舞天使弟史相爱的故事。

    弟史不仅长得美,而且能歌善舞,是她把西域的乐舞带到了汉朝,又把汉朝的乐舞传播到龟兹和西域。

    龟兹乐舞又是西域乐舞的精华,汉朝人得到龟兹乐舞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弟史是解忧公主的大女儿,她不仅在西域享有美人的声誉,而且在汉朝也同样得到广大臣民的爱戴。

    弟史长得很漂亮,高挑的身材十分苗条,如月的脸庞,传神的美眸,高耸的鼻翼,迷人的樱唇,充满了异国女郎特有的神韵。

    她不仅具有解忧公主的智慧和秀美,而且又具有乌孙王翁归靡的豪放和强悍,所以,在世人的眼中她是罕见的美少女。

    当她长到十四岁时,就已经精通了西域的音乐和舞蹈。她不仅擅长歌舞表演,而且是创编歌舞的能手。

    她对西域的各种乐器演奏得娴熟自如,技艺精妙。对汉朝的弦乐,尤其是琵琶弹奏得更是动人心弦,妙不可言。

    弟史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她感到对汉朝浩繁的乐舞知之甚少,特别对种类繁多的丝竹管弦乐器的掌握还差的很远,至于黄钟大吕更是孤陋寡闻。

    于是,她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她要取人之美化为已用。

    得到解忧公主的支持,弟史把西域最为显著的龟兹乐舞带到汉朝去广泛推广。

    弟史在汉朝学习皇宫里的歌舞表演,又学习汉朝特有的琴、筑、筝、箜篌等许多乐器的演奏技艺,并把这些带回西域,广泛传播,特别是传播在龟兹,生根开花,与龟兹乐舞融会贯通了。

    弟史和龟兹王绛宾喜结良缘成为王后,她得天独厚,更加把汉朝的乐舞引进龟兹,双把龟兹乐舞传送到汉朝,成为东西乐舞文化交流的天使。

    万桐书想到这里,联想到库车特有的木卡姆乐舞是否有古代西域乐舞的元素?是否含有丰富多彩的龟兹乐舞的因素?是否含有汉朝乐舞的影子?

    这许多问题萦绕在他的脑海,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探索与研究,需要科学的分析与讨论。

    他想:库车之行没有白来,库车之行引发了他的兴趣和思考,他将获益匪浅。

    1952年3月20日万桐书等人回到了迪化。休息了几日,省文教委员会以又召集他们开会,并布置了新的工作任务:记谱。整理喀什十二木卡姆。

    因为当时会记谱的只有万桐书一人。所以记谱的任务就落在万桐书一人。

    当时的迪化电力不足,供电限时间,规定每天晚上北京时间19时到次日凌晨为供电的时间,也就是供电只有8小时的时间。

    万桐书白天去省文工团工作,晚饭后才能开始记谱。

    这种工作时间无疑是上夜班,是熬夜,非常辛苦。好在万桐是夜猫子,习惯了熬夜,也就不在乎在夜间工作。

    记谱的工作是很细致很讲究准确无误的工作,绝不能马虎,绝不能草率行事。

    如果稍不留神记错了或者滑过去,遗漏了,都会造成前功尽弃的麻烦。

    钢丝录音机毕竟不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的要求,有许多弊端,但又不能不用,因为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录音机可供使用。

    如果电压不稳的话,就没有办法录音记谱。为了能很好的记谱,就必须有一台转钮的小变压器的转动,保持电压的平衡,才能让记谱的机器正常运转,达到记谱的目的。

    变压器需要人来操纵,离开了人它是无法运转的。连晓梅破例操纵了小变压器,保证了小变压器的正常运转。

    万桐书一边要操作钢丝录音机,让它正常地运转,正常地工作。一边还要根据机器唱出歌曲准确的记谱。

    录音机每反复两遍,歌曲就唱出来了。

    再反复两遍,就可以记下来,记成谱。

    每换一句就传出不同旋律的,就需要记出不同的曲谱。

    万桐书每天不厌其烦地在录音机上转动着旋钮,听录音放出的歌曲和乐曲,然后把它们准确地记成谱。

    乐谱就这样被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部又一部地记下来。

    要把结构庞大、调式复杂、组曲不同、曲调各异、旋律优美的喀什二木卡姆记成谱,是何等的艰难啊!

    要把19个小时才能演唱完的十二木卡姆一句又一句地记成谱,该需要多少时间啊!

    记谱是需要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复杂工作。

    没有很高的乐理水平和曲谱知识是无法进行工作的。

    每天跟录音机打交道,不断地转动录音机的旋钮,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坚韧,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否则是无法完成工作任务的。

    万桐书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把吐尔地阿訇全唱的十二木卡姆记成谱,抢救下来。不能失传了。

    在这种信念的鼓舞下,万桐书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始终如一的坚持工作。

    万桐书用左手不断操作录音机,不断转动旋钮,放出声音。

    他又用右手在歌谱上准确的记谱。

    左右手不停的工作的,耗费出极大的精力和体力。

    可怕的是事会常常发生。

    那就是录音机的钢丝一旦脱落了,就会乱成一团麻,无法工作。万桐书就必须把细如头发的钢丝一根又一根地捋顺了,再盘起来重新放好。

    如果一不小心,钢丝断了,万桐书就必须把断了的钢丝打成结,让它照常工作。

    面对这样捣蛋的机器没有耐心是无法照常工作的。

    万桐书不抱怨不灰心不急躁,他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做成一件事,就必须有吃苦的心理准备,否则,要一蹴而就,想一步登天,那是行不通的。

    由于长时间的录音记谱,万桐书操作机器的左手不能弯曲了,只能习惯于平放着按稳晃动的机器。

    他左手的手指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茧,手指头明显的不能自由地弯曲伸展,整个左臂不能自由的舒展,更不能举过头顶了。

    可见录音记谱工作该是有多么的艰辛啊!

    但是万桐书从来不喊冤不叫屈,一直装作没事人的样子默默的工作着。

    看到万桐书辛苦的模样和变形的左手,连晓梅心疼了,震撼了,她劝万桐去医院治疗一下,但他却摇着头一口拒绝了,并严厉地指责连晓梅不要干扰他的工作。

    连晓梅说服不了万桐书,心里很难受。

    她为万桐书不要命的工作作风很担心,很忧虑,想代替他工作,但又无能为力,只好默默地流出了伤心的眼泪。

    她流泪又不敢当着万桐书的面,她怕他训斥她指责她,说她拖他的后腿,说她干扰他的工作。

    她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到医院里去咨询外科医生,把万桐书手臂的症状告诉医生,医生给她开一些外用的药,她拿回来帮助万桐书擦在手臂和手指上。

    这样做虽然解决不了大问题,但她在心理上得到了一些平衡,总觉得这些药会使万桐书的手恢复正常,心就心安理得了。

    由于记谱的时间很紧迫,任务又很重,工作忙不完,万桐书夫妇白天黑夜不停的工作,忘了照顾出生才三个月的幼儿。

    新疆三月份的天气仍然是春寒料峭,尤其是三月天说变就变,上午或许是睛天,下午就有可能是大雪纷飞,让人捉摸不透。

    这样的天气很容易让人得感冒,很容易引发综合性的病症。

    万桐书夫妇的幼儿是个很漂亮的男孩,他一生下来就显得很文静很温和,既不大声地哭喊,又不乱滚乱动。

    他似乎明白他的父母亲正在不分昼夜地忙于工作,无暇照顾他,所以,他躺在床上不叫也不动,生怕干扰了父母的工作,唯恐让他们分心而耽误了工作。

    屋子里没有生火炉,不是舍不得用煤,而是实在太忙了,没有时间生火炉。所以,屋里显得比较冷,有寒气。

    大人不觉得太冷,不觉得会生病。但幼儿是缺乏抵抗力的。三个月的幼儿。所以,大人听不到幼儿的反应,就忽视了屋内的温度,忽视了幼儿会不会生病的问题。

    总而言之一句话:万桐书夫妇由于工作太忙,没时间仔细照顾孩子,使孩子得了病。

    三个月的幼儿患上了急性肺炎。

    本来急性肺炎可以治好的,不会让幼儿失去宝贵生命的。

    但由于他们被工作被急迫的任务压得喘不过气,由于忙于抢时间而忘记了三个月的幼儿的健康与安危。

    三个月的幼儿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可以哭叫哭闹,而他们的幼儿即使患病了也安于卧床,不哭不叫,给他们造成了错觉,以为孩子睡着了,不会有事的,所以,他们忘了去照看孩子。

    等到他们忙完工作去看床上的孩子时,却发现幼儿没有了声息。

    连晓梅推着摇着幼儿,幼儿却不动也不叫,静静地躺着紧闭着两眼一动也不动。

    连晓梅害怕地叫出声来。

    万桐书听到她的惊叫,跑过去一看大惊失色,一摸孩子的鼻孔,发同没有一丝一毫的气息了。

    他两眼流出了伤心的眼泪。

    他浑身微颤抱起冰凉的孩子不停地吻起来,感觉孩子身上没有一点热气。

    连晓梅不住声地问他孩子怎么样了,他望着连晓梅无望地说孩子断气了。

    连晓梅立即恸哭起来。

    她抢过孩子又看又摸又叫又哭,似乎要把可怜的孩子叫醒来。

    然而,她哭叫了半天,不见孩子醒转过来,又大声地哭起,一边哭一边叫着孩子的乳名,那哭声显得非常凄苦非常哀痛,给人们撕心裂肺的感觉。

    万桐书怕她哭坏了身子,又怕她惊动了大院已经入睡的人们,便从她手里接过孩子,亲了亲,放在床上。

    他又安慰连晓梅,说孩子不在了还可以再生一个,大人哭坏了身体可怎么办?为了工作,为了十二木卡姆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才对。

    他又劝连晓梅说不要再哭了,不要惊动了入睡的人们,更不要惊动领导又来照顾他们。孩子既然已经离世了,就不要再惊动他,应该让他安静的长眠吧!

    他又说我们不要打扰他,不要惊扰他,不要让他再受惊恐,应该让他闭上眼安祥地安息吧!

    连晓梅终于被万桐书劝住了。

    但她仍然伤心地抽泣着。

    仍然泪眼模糊地望着失去了生命的孩子。

    突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把茫然又愕然的万桐书引向了门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