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才是爱-前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曾经读到一个父亲教育孩子的小故事:这位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独特,他从来不会抽时间帮孩子辅导功课,亦或是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他所做的就是每天跟孩子聊会儿天,问孩子四个问题:

    1.今天学校里有什么好事儿发生吗?

    2.你今天有没有什么好的表现得到老师的表扬?

    3.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4.有什么事情是需要爸爸帮助你的?

    看似非常简单的四个问题,其中却蕴含着教育孩子的大道理。通过孩子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他可以了解孩子的价值观,在孩子的眼中什么是好事儿,什么是坏事儿,一旦出现偏离正确价值观的迹象,父亲马上会给予纠正。第二个问题实际是为了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第三个问题是想了解孩子这一天具体学到了什么东西。第四个问题一方面强调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爸爸是非常关心他的。或许在很多家长看来,这太容易做到了,但是事实证明,每天如此而且使之有效并不容易。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如果想把孩子教育好,关键是处理好亲子关系。很多家长想当然地认为,爱孩子就是要给孩子最好的条件,让他过最好的生活。当然,给予孩子好的生活条件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而且也在为之而努力。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家长爱孩子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必要条件。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是由物质堆砌出来的,它更需要父母的精神鼓励和沟通交流。实际生活中不乏家长常年在外奔波挣钱,孩子由长辈们抚养的例子,我们无权否定他们爱孩子的本心,但他们爱的方式往往不得当。例如,中国式的家长“陪读”。相信大家都了解“孟母三迁”的故事,当然这位古代女性的做法也受到了很多现代家长的推崇甚至是效仿。孟母只是寻找适合孩子学习的居所,而现在的不少家长则是一个负责挣钱,一个舍家撇业地随同孩子来外地求学,后者往往是由母亲扮演。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只跟母亲长期生活,而得不到父亲的关爱,这样形成的人格会是健全的吗?这样的家长只是自认为非常爱孩子,但是这种做法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

    其实,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用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在每个年龄段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小心思,然后以朋友的角色与他们沟通,得到他们信任,这样建立起来的亲子关系必然是健康的,更是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

    爱是平等的情感关系,爱是无条件让对方感受到和接纳的精神沟通。在家长对孩子表达爱的时候,千万不要采用自以为是的方式,而是在综合分析孩子自身情况的前提下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来爱他们。

    在这本书中,我主要就中国家庭教育现状、家庭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家长可能犯的错误以及一些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做出了阐述,并且配以事例来加以说明,使其更具有说服力。当然,这些“方法”并不能真正被称为方法,因为它不是万能的。在很多时候,它只能为家长提供一些思路。虽然如此,这些方法内部还是存在逻辑联系的。当你读完整部书的时候,相信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个较为清晰的“如何成就好妈妈”的框架。

    希望这本书能对家长读者们都有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