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第7课 没有任何借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没有“如果”,只有“如何”

    把注意力放在“如果”上面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主动的员工到了关键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如何”二字,即如何摆脱困境,如何从失败中奋起,如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职场秀】

    20世纪70年代中期,索尼彩电在日本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是在美国,索尼的销售惨淡。索尼公司没有放弃美国市场,卯木肇担任了索尼国际部部长。上任不久,他被派往芝加哥。

    当卯木肇来到芝加哥后,他吃惊地发现,索尼彩电竟然在当地的寄卖商店里布满了灰尘,无人问津。如何才能改变索尼彩电这种既咸的商品印象,改变销售的现状呢?卯木肇陷入了沉思……

    一天,卯木肇驾车去郊外散心。在归来的路上,他注意到一个牧童正赶着一头大公牛进牛栏,而公牛的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在夕阳的余晖下叮当叮当地响着,后面是一大群牛跟在这头公牛的屁股后面,温顺地鱼贯而入……

    此情此景令卯木肇一下子茅塞顿开,他一路上吹着口哨,心情格外愉快。想想一群庞然大物居然被一个小孩儿管得服服帖帖的,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牧童牵着一头带头牛。索尼要是能在芝加哥找到这样一家“带头牛”商店来率先销售,岂不是很快就能打开局面?卯木肇为自己找到了打开美国市场的钥匙而兴奋不已。

    卯木肇立即从寄卖店取回货品,取消削价销售,在当地报纸上重新刊登大幅广告,成立特约维修部后去找芝加哥市最大的一家电器零售商马歇尔公司

    通过种种办法,卯木肇把索尼彩电送进了马歇尔公司,有了马歇尔这只“带头牛”开路,芝加哥的100多家商店都对索尼彩电“群起而销之”,不到三年,索尼彩电在芝加哥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

    没有如果,只有如何。如何才能让索尼彩电成功登陆美国市场?卯木肇积极地寻找办法,索尼彩电最终成功地打入了美国市场,从滞销到畅销。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只有把“如何”替换了我们脑子中的“如果”,我们的工作才能蒸蒸日上。

    【主动力法则】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遭受失败和挫折以后,把注意力放在“如果”上面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到了这个时候,最为关键的是要想到“如何”二字,即如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树立“如何”的意识呢?

    1.在思想中要把“如何”和“如果”区分开。“如果”是一种假设、虚拟的,只是一种想象,多半不能实现。考虑“如何”的人在麻烦或甚至灾难降临时,不浪费精力追悔过去,他总是立刻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因为他知道总会有办法的。他问自己:“我如何能利用这次挫折而有所创造?我如何能从这种状况中得出些好结果来?我如何能再从头干起,重整旗鼓?”

    2.排除有破坏力的想法,而运用有建设效果的想法。

    不是“想赢”,而是“一定赢”

    “不是想赢而是一定赢”的心态,是指对他人的承诺,在限定时间内给出一个结果。它不是交差,而是要完成任务;不是做事,而是要创造价值。一个员工有没有追求一定赢的精神,工作状态会截然不同。有结果意识的,会请缨任务、创造任务、分享任务、下达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任务;没有结果意识的,那就是推卸责任、制造麻烦、扯皮任务、推给上司、拖延时间、不了了之。

    【职场秀】

    肯德基炸鸡的创始人桑德士上校,退休时已经65岁了,虽然他身无分文,但下定决心要作出一番事业。

    老上校不怕年老,到处推销他的炸鸡秘方,希望有一家餐馆能接受他的方法。但是每次听完桑德士上校的介绍,餐厅老板都对他的秘方嗤之以鼻。

    但是,老上校对于自己锁定的结果,不是“想要”,而是抱定了“一定要”的决心。在两年时间里,他被人拒绝了整整1009次,桑德士上校仍然继续努力着,没有放弃。在1010次成功了,有餐厅同意用他的炸鸡秘方。

    老上校一心想要成功,正是这个一定赢的结果心态促使着他积极想办法获得成功。优秀的员工一定是对结果负责的员工。他们关注结果,并想尽一切办法获得结果。他们只关心结果。主动的员工也是一定要树立在“日落之前”完成的心态。

    【主动力法则】

    工作中很多人有成功的愿望,但愿望和信念不一样。愿望只是静态的,“我希望成功,希望富有,希望很有成就……”,而信念则是动态的,“我要赢得成功、要赢得财富、要获得成就……”。一个拥有信念的人,一直努力坚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向成功迈进。那么我们怎样树立赢的信念呢?

    1.赢不应该只建立在欲望上,而必须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在现实的基础上树立赢的观念,我们才能有更多的底气,要不赢只是一个空中楼阁。

    2.赢在技能。技能是我们赢的一个根基。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在工作中获得认可,赢得漂亮的业绩,必须有扎实地工作技能,在自己熟悉的流程中要不打折扣,这样才能应对突发事件。也才能一步步获得好的成绩。

    把问题留给自己而非领导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问题的困扰,它们的出现,就像太阳日升夜落般自然,所以,老板们迫切需要那种能及时解决问题的人才。在老板眼中,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比一个员工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更能表现出他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职场秀】

    在美国正兴起一股石油开采热的时代,一个雄心勃勃的小伙子也来到了采油区。开始时,他只找到一份简单枯燥的工作——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当石油罐从输送带移动至旋转台上时,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转一圈,作业就算结束。这份工作只要服从命令、重复操作就行了,连小孩子都能胜任。

    每天如此,他反复好几百次地注视着这种作业。当内心感到不平衡时,他去找主管要求换工作。没想到,主管听完他的话,只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你要么好好干,要么另谋出路!”那一瞬间,他涨红了脸,真想辞职不干了。但考虑到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只好忍气吞声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就在这时,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既然平时一向认为自己很有创造性,为什么不从这平凡的工作做起呢?为何不尝试解决一下工作中的问题呢?

    他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罐子每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剂,而实际只需38滴就够了。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试制出一种“38滴”焊接机,并推荐给公司。这一滴焊接剂,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

    这个人就是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工作中,老板看的是业绩,要的是结果。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应当认清自己的工作使命,把问题留给自己,把结果留给老板,帮助公司解决问题,为企业打拼出好的业绩。然而,工作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很多人身上也具备很多优秀的潜质,他们也充满激情和梦想,可他们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也得不到老板的赏识。相反,比他们平庸的人很多时候却能出其不意地获得成功。

    【主动力法则】

    不把问题留给老板,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停止把问题推给别人。那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尽力而为。当公司赋予你一项重任时,其结果一定要超越公司的期待,千万不要满足于得过且过的表现,要做就做到尽善尽美。

    2.应该学会运用自己的意志力和责任感,着手行动,处理这些问题,真正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来。

    勇敢突破职业“瓶颈”

    在工作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职业发展的困惑,尤其是到达一定的高度时,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其实岗位越往上提升,对自身综合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如决策力、洞察力等方面需要再次提升一个档次,这个时候往往就是一个瓶颈期,突破瓶颈,才能更好地发展。

    【职场秀】

    有一位勤劳的伐木工人,被指派砍伐100棵树。接受任务以后,他毫不拖延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每天工作10个小时。可是渐渐的,他发觉自己砍伐的数量在一天天减少。他开始想,一定是自己工作的时间还不够长,于是除了睡觉和吃饭以外,其余的时间他都用来伐树,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但他每天砍伐的数量反而有减无增,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一天,他把这个困惑告诉了主管,主管看了看他,再看了看他手中的斧头,若有所悟地说:“你是否每天都用这把斧头伐树呢?”工人认真地说:“当然了,没有它我可什么也干不了。”主管接着问道:“那你有没有磨利这把斧头呢?”工人的回答是:“我每天勤奋工作,伐树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时间去干别的?”

    每个员工都是那位伐木工人,那把斧子就是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每天吃老本,工作只会越来越吃力。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也一样会折旧。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中,脚步迟缓的人很快就会被甩到后面。

    当我们的工作无法进行的时候,当发现我们的工作效率不如从前的时候,很可能是遇到了工作的瓶颈,只有突破这个瓶颈的时候,才能有新的进步和收获。

    【主动力法则】

    在30~40岁期间,职场上普遍存在令人尴尬的瓶颈期。美国职业专家指出,现代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以高薪者若不吸收新的知识,不出五年就会变成低薪,不断地吐故纳新才是最佳的工作保障。

    面对工作中的瓶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不断吸收和消化工作中的经验和理论。很多有规模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员工培训计划,企业培训的内容与工作紧密相关,所以争取成为企业的培训对象是十分必要的。

    2.当公司不能满足自己的培训要求时,也不要闲下来,可以到大学或者培训中心接受“再教育”。首选应是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科目,还可以考虑一些热门的项目或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类培训更多意义上被当做一种“补品”,在以后的职场中会增加你的“分量”。

    扔掉“可是”这个借口

    拒绝“可是”,拒绝借口,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而后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因为任何“可是”、任何借口,其实都是懒人的托词,它只能慢慢地把你推向失败的旋涡,让你处于一种疲软且不知前进的状态。而扔掉“可是”这个借口,你才能发掘出自己真实的潜能,勇敢地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职场秀】

    一次,美国著名教育家、已故的杰出的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先生的夫人桃乐西·卡耐基女士,在她的训练学生记人名的一节课后,一位女学生跑来找她,这位女学生说:

    “卡耐基太太,我希望你不要指望你能改进我对人名的记忆力。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事。”

    “为什么办不到?”卡耐基夫人吃惊地问,“我相信你的记忆力会相当棒!”

    “可是这是祖传的呀,”女学生回答她,“我们一家人的记忆力全都不好,我爸爸、我妈妈将它遗传给我。因此,你要知道,我这方面不可能有什么更出色的表现。”

    卡耐基夫人说:“小姐,你的问题不是遗传,是懒惰。你觉得责怪你的家人比用心改进自己的记忆力容易。你不要把这个‘可是’当做你的借口,请坐下来,我证明给你看。”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卡耐基夫人专门耐心地训练这位小姐做简单的记忆练习,由于她专心练习,学习的效果很好。卡耐基夫人打破了那位小姐认为自己无法将脑筋训练得优于父母的想法。那位小姐就此学会了从自己本身找缺点,学会了自己改造自己,而不是找借口。

    “可是”这个借口是人们回避困难、敷衍塞责、冷漠消极的“挡箭牌”,是不肯自我负责的表现,是一种缺乏自尊的生活态度的反映。怎样才能不再找借口,并不是学会说“报告,没有借口”就足够了,而是要按照真实的法则去工作,重新寻回你与生俱来但又在成长过程中失去的自尊和责任感。

    【主动力法则】

    扔掉“可是”这个借口,让你没有退路,没有选择,让你的心灵时刻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去拼搏、去奋斗,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这样,你内在的潜能才会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成功也会在不远的地方向你招手。

    要扔掉“可是”,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改变我们的态度。面对困难,你可以调整内在的态度和信念,通过积极的行动,消除一切想要寻找借口的想法和心理,成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不抱怨、不责怪、不“可是”、不为失败找借口的人。

    2.坚毅地完成每一项简单或复杂的任务。一个成功的人就是要确立目标,然后不顾一切地去追求目标,最终达到目标,取得成功。

    拒绝说“办不到”

    冲破工作难关的人一定是拒绝说“办不到”的人,在面对别人都无法正视的问题或者困难时,他们勇于说“行”。他们会竭尽全力、想尽一切方法将问题解决,等待他们的也将是艰辛后的成果、付出后的收获。

    【职场秀】

    文杰在一家大型建筑公司任设计师,常常要跑工地,看现场,还要为不同的老板修改工程细节,异常辛苦,但她仍主动地做,毫无怨言。

    虽然她是设计部唯一的女性,但她从不因此逃避强体力的工作。该爬楼梯就爬25层,该到野外就勇往直前,该去地下车库也是二话不说。她从不感到委屈,反而挺自豪,她经常说:“我的字典里没有‘办不到’这三个字。”

    有一次,老板安排她为一名客户做一个可行性的设计方案,时间只有3天。这是一件很难做好的事情。接到任务后,文杰看完现场,就开始工作了。3天时间里,她都在一种异常兴奋的状态下度过。她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满脑子都想着如何把这个方案弄好。她到处查资料,虚心向别人请教。

    3天后,她双眼布满了血丝,准时把设计方案交给了老板,得到了老板的肯定。

    后来,老板告诉她:“我知道给你的时间很紧,但我们必须尽快把设计方案做出来。如果当初你不主动去完成这个工作,我可能会把你辞掉。你表现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赏你这种工作认真、积极的人。”

    因做事积极主动、工作认真,现在文杰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老板不但提升了她,还将她的薪水翻了3倍。

    把“办不到”这三个字常常挂在嘴边,其实是在处处为自己寻找借口。事实上,世上之事,不怕办不到,只怕拿借口来取代方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你勤奋、肯干,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而非一味地给自己和他人找借口,推脱责任,你就会品尝到成果所带来的喜悦感。

    【主动力法则】

    很多人遇到困难不知道去努力解决,而只是想到找借口推卸责任,这样的人很难成为优秀的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拒绝“借口”和“办不到”呢?

    1.要勤奋。在这个世界上,勤奋的人面对问题善于主动找方法,勤奋的人拒绝借口说“办不到”,勤奋的人最易走向成功。

    2.在面对别人都无法正视的问题或者困难时,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抱持着“我行,我可以”的意识,然后全力以赴地坚持到底,那么,这样的员工就可以收获付出后的果实。

    [主动力自测]

    1.你是否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如果当初……”上?

    2.思考一下,你“想赢”的信念够不够坚定?

    3.想想看,面对解决不了的事,你有没有“反正领导会解决”的心理?

    4.你经常参加各种培训,为自己充电吗?

    5.工作上,你能做到“没有任何借口”吗?

    6.面对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你是否经常感到为难,认为自己“办不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