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高则诚笔伐王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个寒冬的清晨,风刮得很紧,雪片如絮,在空中飞舞。瑞光楼四周的人们都还在浓睡之中,唯有高则诚在鸡鸣二遍时就起床了。他匆匆地用过早餐,整理一下衣冠,带了一把雨伞,穿上木屐就兴冲冲地向离瑞光楼五十多里的王庄奔去。这时,高则诚的心眼里只有一个愿望——快些把王四高中状元的喜讯,告诉望眼欲穿的王四的老父和妻子。他一边赶路,一边寻思:也许我今天的报喜已成了“马后炮”,可能师弟王四早已差衙役把喜报送回王家,那里早已张灯结彩,亲朋满堂了。高则诚心里越想越热,忘记自己行走在冰天雪地之中。

    到了王庄,来到王四屋前,只见双扉紧闭,高则诚不禁愣住了:难道王老伯与弟媳早已被接到京都状元府去了?他推开房门,连叫了三声王大伯。好久,才从里屋走出一位老公公,他就是王四的老父。一顶破烂的毡帽盖在他的头顶上,颧骨突起,眼窝深陷,枯瘦的唇边挂着一排灰白的胡须。

    高则诚见了王老伯,连忙拱手作揖,说明来意。王大伯听说高则诚是特地冒雪赶来向他报喜的,就越发伤心,哭诉着说:“高贤侄,还报什么喜呀,我那畜生高中以后,在不花太师府里做了宰相的女婿,还想休妻弃父,气得贤媳几次晕倒,她已被娘家接回去调养了……你替我写信告诉那畜生,如不赶快回心转意,定叫五雷轰顶,不得好死!”老人边说边垂下泪来。

    高则诚听了,极力压制内心的悲愤,强作镇静地安慰王大伯说:“大伯,您保重身体要紧,我回去火速寄书给王四弟,一定要劝他回心转意。这里有二十两银子,您留下来用吧。”说着摸出银子,交给王大伯,告辞走了。

    高则诚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家中。第二天就写了一封长信劝告王四。但是,利欲熏心的王四不但不听高则诚的劝告,反而一再派差役送去休书,铁心休妻弃父。妻子闻讯,病愈加沉重,终于郁郁而死。

    这些不平之事,使高则诚气愤之极!这天晚上,他在昏黄的灯光下,继续写他的传奇。但是,这颗心始终收不拢来,仿佛有好几个活动着的形象在他的脑子里交替跳动:忽而出现一个蛾眉倒竖的妇人在哭诉,求人给她做主申冤;忽而出现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挥着泪,告求上苍,惩罚那个不肖之子;忽而又看到一个人面兽心的薄情郎,正在金碧辉煌的宰相府,向一个骄矜的小姐拱手赔笑……

    高则诚的思路一下被打开了,他决心要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作依据,把人间的不平事,在这支狼毫笔下倾泻出来,用以告诫世人。就这样,他把原来《赵贞女蔡二郎》的题目改成为《琵琶记》。

    为什么要改为《琵琶记》呢?因为“琵琶”二字的偏首加起来正巧有四个“王”字,高则诚有意以“四王”暗喻“王四”。当时,蒙古人呼牛马为“不花”,高则诚又有意在《琵琶记》中设置一个牛太师,用来影射不花丞相。

    据说,朱元璋年轻时看到过《琵琶记》,很受感动,以后做了皇帝,他仍旧没有忘却这个负心的王四,派人逮捕了他,交刑部定罪重办。

    舒良娅 搜集整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