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赵寿山-附录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赵寿山生平大事年表

    1894年 诞生

    12月17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出生在陕西省户县(古鄠县)永定乡定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03年 9岁

    开始在本村南庙私塾读书,学习勤奋,深得塾师魏康侯的赞许,并得其资助。

    1907年 13岁

    其父赵端甫因地主突然收回租田,全家顿失生计,忧愤而亡,家境贫困。

    1910年 16岁

    考入公费的陕西陆军小学,在校学习成绩优异,每年得奖银20余两,可补家用。

    1912年 18岁

    转入西北大学预科(后改为省立三中)学习,后转入陕西陆军测量学校学习。辛亥革命爆发。

    1914年 20岁

    夏 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秋,进入陕西陆军测量局当测量员。

    1918年 24岁

    秋 应友人史可轩之召,参加陕西靖国军,在司令部充任一等科员。女儿赵铭锦出生。

    1920年 26岁

    在冯玉祥的陆军第十六混成旅任上尉参谋兼教导团、学兵团地形教官。儿子赵元介出生。

    1922年 28岁

    在冯玉祥的北平陆军校阅使署任少校参谋、教官。

    1924年 30岁

    陕西靖国军反对北洋军阀失败,杨虎城坚持靖国军旗帜,退至陕北“三边”,改编为陕北镇守使署步兵团进行整训。赵钦佩杨的革命精神,当年春,应杨之邀请到杨部,历任老先导队排长、队附,军事教官等职,讲授地形学,训练部队。

    1925年 31岁

    国民军第三军入陕,杨虎城部编为第二军第三师,教导队扩编为师教导营,升任营长。

    1926年 32岁

    4月 北洋军阀指使刘镇华的镇嵩军围攻西安。赵随杨坚守西安8个月,进行了艰苦的战斗。

    1927年 33岁

    2月 第三师扩编为国民联军第十路,旋改为第十军。任第二师混成团团长。

    5月 杨虎城率部东出潼关参加北伐战争。赵留陕西渭北地区任补充团团长,后升任补充旅旅长,留守三原。

    1928年 34岁

    春 率三原留守部队全体官兵万余人到达山东单县,与前方部队会师。

    11月 第十军改编为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二十一师,任第七团团长,参加了胶东剿灭土匪刘桂堂、顾震部的作战。

    1929年 35岁

    5月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二十一师改编为新编第十四师,移防河南南阳,仍任第七团团长。

    1930年 36岁

    2月 杨虎城部改编为陆军第十七师。任五十一旅一〇一团团长。

    4月 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杨虎城被蒋介石任命为讨逆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赵随军攻打洛阳龙门,占领陕西潼关,收编宋哲元部8000余人,收编刘郁芬部8000余人。

    11月 杨虎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赵升任第十七路军十七师五十一旅旅长。

    12月 率部进驻汉中。任汉中绥靖区司令,肃清当地土匪,统一汉中。

    1931年 37岁

    1月6日 甄士仁旧部杨万青、毕梅轩、苏纪昌在凤翔兵变,第十七路军特务师师长李云溪、参谋长尚天初、军需处长安方舟被变兵杀害,杨虎城令孙蔚如率杨渠统、赵寿山部追剿。

    1932年 38岁

    10月 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转战入陕南,蒋嫡系胡宗南率第一师进驻汉中。赵不愿与红军开战,经进步人士联络,与红四方面军建立关系,秘密签订互不侵犯协定。

    1933年 39岁

    汉中发生抗日学潮,积极保护爱国学生和进步人士。

    1934年 40岁

    9月 红二十五军由豫鄂转进陕西。蒋介石命令十七路军堵击。结果,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三旅被红军消灭,警二旅被击溃。

    11月10日 与杨虎城赴城固县视察防务。

    1935年 41岁

    春 蒋介石命令杨虎城将汉中的十七路军部队调到陕北前线准备进攻红军。率五十一旅驻防黄陵、洛川、白水一带。

    9月3日 母曹善慧病故,请假守孝百日。

    1936年 42岁

    3月 以看病为名向杨虎城请准假,出发到北平、天津、南京、上海、武汉等地考察形势,寻找救国道路。

    在北平住了53天。在协和医院治好了肠胃病并戒了毒瘾。看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得寸进尺、蒋介石政府妥协投降和北平青年学生及各界群众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思想受到很大震动和教育。

    在南京考察时,看到蒋介石独裁卖国政府,派系林立,争权夺利,贪污腐化,乌烟瘴气,异常气愤。蒋介石派高级官员拉拢他去见蒋,被断然拒绝。

    4月至9月 在上海住了半年。接触了许多抗日爱国的著名人士,阅读了许多抗日救亡的进步报刊,激发了爱国主义感情。特别是在与陕西籍中共地下党员杨明轩、赵葆华、杨晓初等人的经常接触与深入交谈中,了解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救国主张,又阅读了《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和《国家与革命》三本马列主义理论著作,认清了蒋介石政府独裁卖国的反动本质,逐步树立了反蒋联共抗日救国的思想。

    10月 由上海回到西安,向杨虎城汇报了在外地的所见所闻,建议杨联共反蒋抗日。

    12月11日晚 张学良、杨虎城决定扣蒋。被杨虎城任命为十七路军军事行动总指挥,负责解决西安市区蒋系反动武装,扣押南京政府军政大员。胜利完成任务。

    12月12日 被杨虎城任命为西安市公安局局长,负责西安市的治安。大刀阔斧,镇压反动分子的破坏活动,释放政治犯,迅速恢复了市区社会秩序。

    12月18日 被杨虎城任命为十七路军渭北警备司令。到三原巡视渭北十余县。

    23日晚 中共中央周恩来副主席亲到西安市甘露巷6号家中与其进行了竟夜长谈,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1937年 43岁

    1月8日 在三原接杨虎城电:“博古兄本日下午往三原会见左权。希予便利,并妥为招待。”

    1月9日 接杨虎城密电:“着即由三原分库代领七九步枪弹20万粒、机枪弹10万粒,交左军团为要。”

    年初 欢迎和帮助南下红军,同红军领导人彭德怀、任弼时、贺龙、左权、杨尚昆等频繁接触,亲切交谈,合影留念,关系密切,政治倾向发生重大转变,并表示要参加中国共产党。遂将其唯一的女儿赵铭锦、唯一的儿子赵元介送到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5月7日 南京政府下令撤销西安绥靖公署及十七路军总部,将原部队缩编为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辖十七师、一七七师,出任十七师师长。

    6月下旬 杨虎城被逼出国考察,亲到上海为杨送行。他进言杨坚持联共抗日立场;杨嘱他必要时率部倒向共产党,跟着共产党走。

    6月29日 奉命到国民党“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

    7月8日 上书蒋介石,请缨北上抗日。

    7月9日 蒋介石召见,考察其在西安事变中与共产党的关系,最后批准其抗战请求。

    7月12日 由庐山回到陕西三原。

    7月13日 召开全师营长以上干部军事会议,进行战前政治动员,健全各级组织,补充武器装备,紧急部署战备工作。

    7月21日 全师誓师北上,三原各界群众隆重欢送,气氛威武悲壮。

    7月27日至28日 十七师自渭南乘火车,东出潼关,经郑州向河北省疾驰。

    8月2日 率十七师抵达河北晋县。在此写给刘守中的信中疾呼:“此次率我三秦健儿北上参加抗日,姑无论将来成败如何,但求能于此民族解放事业中一显身手,生固为复兴华夏之荣,死亦为洗荡三岛之怒潮。”

    8月初 率十七师到达保定设防。周恩来与彭德怀由山西太原专程到保定来看望赵寿山,并向全师排以上军官发表讲话,鼓励他巩固西安事变成果,坚持团结,坚持抗战。

    9月21日至23日 指挥十七师参加了保定战役。随后参加了漕河、阜河战役。

    10月11日 奉命率十七师到达山西娘子关阻击日寇西进。

    10月12日至26日 指挥十七师坚守娘子关,战争异常残酷,牺牲惨重,全师13000多人锐减到2700余人。

    10月底 十七师奉命向太原撤退。

    11月初 进至太原市郊,派参议崔仲远(中共地下党员)进城找周恩来请示行动方向。周恩来指示:“坚持敌后斗争,不要撤到河西去。”

    11月6日 执行周恩来指示,率部到达八路军防区离石县碛口镇休整。

    11月初至12月中 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进行了著名的“碛口整军”。

    12月中 率十七师西渡黄河到达绥德。八路军帮助十七师成立了“血花剧团”。

    1938年 44岁

    1月 十七师东渡黄河,转进至晋南洪洞县待命。他秘密访问延安。毛泽东亲切会见,阐述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议其培养干部,改造部队。由抗大教育长罗瑞卿陪同参观了抗日军政大学。

    1月下旬 由延安回到西安。接受毛泽东建议,在中共陕西省委的帮助下,参照抗大做法,在三原成立了十七师教导大队,选用中共地下党员担任领导和教官。

    2月 率十七师到山西洪洞、赵城、长治、晋城、高平、阳城、垣曲等地,编入东路军系列,受彭总指挥,开展游击战。

    3月8日 在高平关伏击日军,激战8小时,击毙日军120多人,打伤200多人,击毁汽车、装甲车12辆,缴获小钢炮3门、轻重机枪15挺和大批军用物资。消息传到八路军总部后,朱德总指挥立即发电,向十七师表示祝贺。

    3月24日至28日 参加东路军在沁县小东岭召开的高级将领军事会议,聆听朱德讲话,彭德怀做报告。

    3月31日 观摩八路军一二九师响堂铺伏击战,受到了鼓舞。

    4月初 伏击向高平进犯的长治日军,激战两小时,毙伤日军300多人。

    4月中下旬 率部参加了粉碎日军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动的9路围攻的作战,与八路军并肩战斗,取得重大胜利。共毙伤日军4000多人,一举收复上党等29县,巩固和扩大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

    6月 三十八军改编为三十一军团,辖三十八军、九十六军,升任三十八军军长,下属十七师和独立四十六旅。

    7月13日,在高平窑则头村参加由其亲笔题写碑名的“陆军第十七师抗日晋东南各战役阵亡烈士纪念碑”树碑仪式,并讲话。

    7月22日,三十一军团渡过黄河,调中条山抗战。奉命由晋东南赴中条山归还建制。

    7月下旬 率部转进中条山茅津渡、张店地区,军部驻防马沙涧。

    10月 在茅津渡举办三十八军干部训练班,亲任主任,委任参议孔祥桢(中共地下党员)为教育主任。提出“三大禁令”“四大口号”。

    11月 三十一军团改编为第四集团军,仍任三十八军军长。

    1939年 45岁

    3月 成立中共三十八军工作委员会,书记蒙定军。对工委鼎力支持,并为工委筹建了秘密电台。

    3月29日 驻运城、安邑的日军二十师团5000多人,兵分两路向中条山三十八军阵地进攻。率部奋起迎击,激战6天,毙伤日军1000多人,我军伤亡500余人,史称“三二九”战役。

    6月6日 晋南日军纠集3万之众,飞机28架,兵分九路向中条山守军发起全面进攻。战役初期,由于第四集团军总部指挥不当,作战不力,伤亡剧增。在此危急之际,卫立煌命他指挥三十八军、九十六军、四十七军。他坚定沉着,精心运筹,灵活指挥,苦战半月,终于粉碎日军进攻。毙伤日军1万多人,我军伤亡六七千人。史称“六六”战役。

    1940年 46岁

    4月17日 保卫望原,巩固中条山阵地,率部粉碎日军第11次扫荡,史称“四一七”战役。适逢大孙女出生,为纪念此次战斗的胜利,故给其取名“望原”。

    9月上旬 蒋介石为了切断三十八军与共产党八路军的联系,电令该军以及整个第四集团军南渡黄河,置于中央军监视之下。与工委研究,为了粉碎敌人阴谋,决定趁机起义,把部队拉到太行山与八路军一起坚持敌后抗战。特致电八路军总部请求批准。但彭德怀指示“要顾全大局,不可起义,坚决过河,不要动摇”。

    10月 坚决执行彭总指示,率三十八军南渡黄河,担任巩县、荥阳、广武一线河防。从此,全军置于汤恩伯6个军的包围与监视之下。

    11月 蒋介石电令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三十八军赵寿山军长的秘书姚警尘确系异党在该部的负责人,须尽快查明,以凭处办。为了敷衍蒋介石,让姚暂离部队周旋。不久又回到部队,升为孙蔚如的上校秘书。

    1941年 47岁

    1月上旬 蒋介石侍从室给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电称:赵寿山三十八军内部异党分子活动猖獗。下列37人(名单略)皆系共产党嫌疑。其中上校以上者,送重庆受审;中校以下者,送洛阳劳动营受审。孙将此案批转赵寿山处理。赵复电称:奉命细查,这37人均为委员长之忠实部属,绝非异党分子,祈望免于送审。蒋介石恼怒,又以委员长侍从室名义致电赵寿山。疾称:37人均非共党分子,汝敢否以身家性命担保,出具甘结。赵决心革命,以身挡剑,出具甘结,把蒋介石又顶了回去。

    2月前后 与杨明轩、杜斌丞等人商议,拟在三十八军内吸收进步分子组织“新中国大同盟”,草拟了16条纲领,宗旨是抵抗国民党的分化与压迫。后因中共中央没有同意而作罢。

    3月 派张西鼎(中共地下党员)向中共陕西省委汇报蒋介石迫害三十八军的严重情况,请示对策。

    4月初 张西鼎随陕西省委军事部长汪锋到达延安,用三个晚上时间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蒋介石调训三十八军干部情况和准备起义的意见。毛泽东作了重要指示。

    就在张西鼎去边区向陕西省委和党中央汇报期间,蒋介石派他的参谋总长何应钦到洛阳召见赵寿山,厉言一定要把三十八军的这37名共党分子全部带回重庆查处。赵据理力争,顶了回去。随后接受卫立煌的建议送去3人应付(经过斗争与营救,后来这3人也回到部队)。

    5月中旬 张西鼎回到军部,向赵寿山和工委传达了毛泽东重要指示:尽量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部队生存受到威胁时,可以把部队拉到黄河以北。

    农历九月三日 在善慧小学创办六周年纪念日之际,在河南抗日前线战斗间隙,专门为学校写下了《本校六周年纪念感言》一文。

    10月上旬 指挥部队在广武地区与日军激战数日,敌我伤亡均在500人以上。

    11月3日至7日 先后发出105号、106号、107号、108号四道命令,指挥部队向邙山岭日军发起攻击,但未奏效。

    11月8日 奉命由围攻改为围监。

    12月上旬至中旬 指挥部队向黄河桥头堡日军发起攻击。历时半月,大小战斗30余次。但久攻不克。从此,敌占霸王城,我占汉王城,鸿沟为界,长期对峙。

    1942年 48岁

    4月 蒋介石下令通缉三十八军参议孔祥桢等9人。下旬,找孔祥桢谈话,让其去八路军总部,并请其报告彭德怀,若蒋介石动手消灭三十八军,希望他派部队在黄河北岸接应。

    5月初 将孔祥桢送回八路军总部做联络工作。其余8人被保了下来。

    秋 撵走国民党派来的特务分子十七师政治部主任兼副师长龙冠军。

    11月7日 毛泽东致电赵寿山“可否派贵处郝克勇来和我一谈,请裁复”及“今后通报改用公明勤三字”。

    11月中旬 派郝克勇去延安,并托郝向毛泽东主席报告,他申请参加中国共产党。

    12月 毛泽东听取了郝克勇的汇报,对三十八军工委的工作做了7条重要指示,并亲自批准赵寿山为中共特别党员。

    12月13日 毛泽东致电赵寿山:“兄处方针宜委曲求全,撤退极左分子,消灭某方借口,以求自全。否则,危险极大,希予考虑。”

    1943年 49岁

    春夏 大力开展救灾工作。要求全军官兵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粮食救济灾民。派人从关中购回大量麦麸和其他杂粮赈济灾民。在军部、各师、团部驻地设粥场,青黄不接时为灾民舍饭。收容灾民孤儿100多名,成立了娃娃连。

    二孙女出生,因驻守荥阳,得名“荥原”。

    9月至10月 三十八军查获日蒋勾结反共阴谋活动极其重要文电十余种,上报延安,受到党中央表扬。

    10月中旬 蒋介石突然电令三十八军从郑州至广武前线调到偃师、巩县整训。

    10月19日 致电毛泽东:蒋令我部调至偃师、巩县地区。“估计到该地区后,三面环敌,尔后行动益险。应如何处理,请指示”。

    10月21日 毛泽东复电“宜遵命调防,谨慎应付环境”。

    10月下旬 率三十八军到达偃师、巩县地区。

    12月初 蒋介石又电令其去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他判断,刚调防又调训其中有诈。与工委研究决定起义,特致电党中央请求指示。不久,党中央复电:“抗日战争尚未结束,现时不宜起义。同意赵赴渝受训,与蒋周旋。”

    12月28日 带着参议兼军长办公室主任温朋久和两个副官由巩县启程,经西安、宝鸡,抵达重庆。

    1944年 50岁

    1月2日 范明将其赴渝前和工委共同商定的9条对策电告毛泽东。

    1月9日至30日 在中央训练团受训,并任甲级将官队队长。

    1月31日 蒋介石召见,命其到甘肃武威担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由嫡系将领张耀明接任三十八军军长。

    2月9日 由重庆回到西安。通过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向党中央报告了蒋介石明升暗降、抽梁换柱阴谋,请示方针。党中央指示:最好说服孙蔚如请求蒋介石将赵留作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若不行还是去武威履新。

    2月15日 回到河南巩县和义沟,住在第四集团军总部。

    2月18日 与五十五师师长孔从洲深谈,将三十八军托给孔掌握,并叮嘱:“到了迫不得已时,你就打起红旗坚决干!”

    2月19日夜 召集三十八军党员团长、营长开会,对部队今后的工作和行动问题作了安排,并郑重交代:“大家要特别注意,孙蔚如离职之日,就是全军起义之时,决不要拖延误事。”

    2月20日 致电毛泽东:“劝孙行动不果,只得去甘做官,徐图进取。兄有何指向,盼详告。”

    2月21日 毛泽东复电:“隐忍待时,徐图进取,甚为得策。”

    2月25日 电告毛泽东:“弟已决定寝日忍受西去,容再缓图。余待范明面报。”

    2月26日 告别三十八军赴甘履新。路经西安时,安排原三十八军工委书记蒙定军担任第三集团军驻西安办事处主任,掌握电台一部,北通延安,南通重庆,西通武威,东通前方部队。

    3月初 抵达武威第三集团军总部,就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

    6月初 以总司令的身份到第三集团军驻河西走廊各单位视察工作一个多月,搜集到不少军队和地方的重要情报。

    7月 派邓元温(中共地下党员)到西安,将视察所获的重要情报送交中共陕西省委转报党中央。

    9月至12月 在重庆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受训。在此期间,与周恩来和王炳南多有接触。安排随从副官杨荫东(中共地下党员)有意亲近蒋介石嫡系将领周士冕,以便打入国民党中央军要害部门。其间,长孙出生,得名“陆原”。

    1945年 51岁

    2月20日 毛泽东、周恩来应赵寿山的请求派张归仁(中共地下党员)去武威给其做保健医生,并带去党中央7条指示。

    3月中旬 在武威听张归仁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和问候。坚决表示:“我一定把革命进行到底!”

    4月 杨荫东就陪伴孙蔚如、周士冕在陆大受训的情况向其做了详细的汇报并请示下一步怎么做。赵寿山对杨荫东出色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6月 闻知第四集团军缩编,孙蔚如调离,通知三十八军同志积极准备起义。

    7月17日 三十八军第十七师3000多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于河南省洛宁县故县镇光荣起义。闻讯后感到无比欣慰。

    1946年 52岁

    3月 次孙出生,因仍住在武威官驿巷38号,故得名“武原”。

    4月初 为隐蔽回延安的意图,在西安向蒋介石提出赴美考察水利的请求。当时未予答复。

    4月下旬 赴重庆参加蒋介石召集的高级军事会议。会后,将国民党进攻张家口和轰炸解放区的作战计划,通过地下党向正在重庆的周恩来作了报告。

    5月 蒋介石批准赴美国考察水利。党中央批准速回延安。

    8月 第三集团军总部撤销,由武威回到兰州。买房置地,迷惑敌人。

    9月8日 与党中央派来的黄爱民、蒙定军研究回延安的计划。决定由兰州直插陕西永寿县进入解放区。派黄、蒙回西安进行准备,10月10日再来兰州会面。

    9月14日 应张治中、屈武和陶峙岳之邀,赴新疆迪化市(今乌鲁木齐)小住,主要做张治中离蒋工作。

    10月8日 由迪化回到兰州。

    10月9日 与蒙定军通电话方知由兰州直去延安的计划已无法实行。

    10月12日 由兰州回到西安。因由西安北上延安极不安全,故决定去南京找周恩来争取乘坐军调部的飞机去延安。

    10月中旬 劝杜斌丞回边区。

    11月下旬 抵达南京。因周恩来于11月19日已乘军调部飞机回延安,搭乘军调部飞机去延安已不可能。

    12月下旬 由南京到上海,找中共驻沪办事处负责人董必武同志请示回延安的办法。

    1947年 53岁

    2月下旬某日 与秘书姚警尘搭乘“和平轮”去天津。

    2月24日 抵达天津,住在老部下温朋久家中。

    2月27日 携姚警尘、温朋久到北平找地下党联系。住在傅作义招待外宾用的灯市口北辰宫旅馆。地下党派交通员段新负责护送他们进入解放区。

    3月3日 派温朋久先回天津做准备。

    3月4日 与姚警尘、段新由北平返回天津。

    3月5日晨 与姚警尘、温朋久和段新乘火车到陈官屯下车,闯过关卡,通过无人区,进入解放区。晚上12时许,与中共静海县委接上关系。

    3月中旬 胜利到达武安县冶陶镇,受到晋冀鲁豫军区领导人蒋一波、滕代远等同志的热烈欢迎。当晚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第二天,受到刚从前线回来的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治委员的亲切会见与热烈欢迎。

    在山西临县,小孙女出生,取“临”音得名“琳原”。

    7月6日 经党中央批准,向全国各界发表通电,宣告起义。

    7月8日 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赵寿山将军致全国各界通电》和《前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赵寿山将军抵达解放区》的消息。

    7月下旬 赴陕北党中央途中,在山西曲沃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两周年大会上发表反蒋演讲。蒋介石闻知立即派出4架飞机,围绕着他住的天主教堂狂轰滥炸,但无损其一根毫毛。

    9月 与杨明轩、李敷仁联合发表《告三秦父老书》,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号召陕西人民打倒蒋介石,消灭胡宗南。

    12月初 由贺龙同志陪同西渡黄河到达米脂县杨家沟。这里是党中央所在地。受到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习仲勋等同志的热烈欢迎。

    12月下旬某日 毛泽东约其谈话。晚饭毕,向毛泽东作了彻底汇报。

    翌日 毛泽东找其谈工作问题。党中央任命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前委委员。

    1948年 54岁

    1月7日至20日 参加中共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和陈毅同志的重要讲话和报告。

    2月6日 中央军委发布正式命令,委任赵寿山为西北野战军第二副司令员、前委委员。

    2月22日至3月3日 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宜川战役,歼灭胡宗南部队29400多人。

    4月16日至5月12日 协助彭德怀指挥西府战役,歼敌21900多人,摧毁了胡宗南重要的补给基地宝鸡。

    5月26日至6月1日 在洛川县土基镇参加中共西北野战军前委第二次扩大会议,总结西府战役的经验教训,确定下一步打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作战方针。

    8月8日至13日 参加指挥澄(城)合(阳)战役,歼敌9000多人。

    9月13日至22日 在合阳县雷家庄参加中共西北野战军前委第三次扩大会议,讨论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请示报告的指示,确定科学作战方针。

    9月28日 到蒲城马湖镇警三旅第七团检查荔北战役准备工作。

    10月5日至14日 参加指挥荔北战役,歼敌25000多人。

    10月9日 出席陕甘宁边区各界代表追悼杜斌丞殉难一周年大会,并讲话。

    11月 参加指挥冬季战役,歼敌25000多人。

    12月4日至6日 在澄城县钱儿村参加中共西北野战军前委第四次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冬季整训和开展群众工作问题。

    1949年 55岁

    1月11日至23日 在澄城县武庄参加中共西北野战军第一次代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1948年九月会议精神,通过若干重要决定。

    2月1日 西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中共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改称中共第一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其仍为委员。

    2月19日至3月22日 参加指挥春季战役,歼敌6975人。

    2月28日 在富平县常家村参加中共第一野战军前委第五次扩大会议,讨论作战、休整、筹粮等问题。

    4月19日至23日 在澄城县平城参加中共第一野战军前委第六次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动员全军准备吃大苦,打大仗,解放全西北。

    5月8日至20日 参加指挥陕中战役,歼敌27346人,解放西安。

    5月24日 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

    6月12日 出席西安各界群众庆祝西安解放暨欢迎华北兵团来陕大会,并讲话。

    6月19日晚 在西安建国公园参加中共中央西北局、中共第一野战军前委紧急会议,讨论西安要不要守和打胡打马问题。

    6月28日 担任中共第一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常委。

    7月6日 在咸阳参加中共第一野战军前委第七次扩大会议。确定了“钳马打胡”的作战方针,决定发起扶眉战役。

    7月10日至14日 协助彭德怀指挥扶眉战役,歼敌44000多人,收复九座县城。为解放全西北奠定了胜利基础。

    7月24日至8月11日 协助彭德怀指挥陇东、陇南追歼战,歼敌11903人,解放县城22座。

    9月21日至30日 作为第一野战军的代表,赴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大会上发言,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0月1日 出席首都各界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开国大典。

    10月9日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1月30日 第一野战军与西北军区合并,称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仍任副司令员。

    12月26日 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其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

    1950年 56岁

    1月1日 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月19日至21日 出席西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被选为委员。

    1月30日 迎接杨虎城将军的灵柩由重庆运抵西安。

    2月7日 参加杨虎城夫妇灵柩安葬仪式。

    3月6日 出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

    6月14日至23日 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向大会提交了两个提案:一是建议开发青海柴达木盆地;二是建议增加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经费。

    7月 出席西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1951年 57岁

    3月中旬 出席西北军政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7月下旬 主持青海省各族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并被选为省抗美援朝分会主席。

    11月 出席西北军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1952年 58岁

    1月28日至2月25日 代表青海省人民多次发表谈话,严正抗议美国政府在朝鲜进行细菌战的滔天罪行,号召全省人民加强抗美援朝工作。

    10月 相继撰写了《三年来的青海工作》《青海省一年来的抗美援朝工作》等文章,刊登在《青海日报》和《群众日报》上。

    11月9日 调任陕西省省长。

    11月 出席陕西省人民政府第二届委员会议,并与全体委员合影留念。

    1953年 59岁

    1月27日 出席西北行政委员会成立大会。

    秋 率第二届赴朝鲜慰问团陕西省总分团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

    12月下旬 出席西北行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54年 60岁

    5月 到户县、周至、眉县、宝鸡等地农村检查三夏工作和防治小麦吸浆虫病工作。

    6月28日 出席西北行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7月31日 出席中共陕西省委第一届委员会会议,并与全体委员合影留念。

    8月 在陕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9月15日至28日 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出席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1955年 61岁

    1月14日 出席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与全体委员合影留念。

    6月15日 在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要求,动员一切力量与干旱做坚决的斗争。

    7月5日至30日 在北京出席全国人大第一届第二次会议。

    9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 62岁

    1月1日 参加宝成铁路广略段通车典礼。

    6月15日至30日 出席全国人大第一届第三次会议。

    8月19日 观看苏联乌克兰国家舞蹈团演出并接见主要演员。

    9月15日至27日 当选并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兼任渭河工程委员会主任,支持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

    1957年 63岁

    6月26日至7月15日 出席全国人大第一届第四次会议。聆听周恩来总理《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7月下旬 陪同朱德委员长视察陕西工作。

    9月 随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访问苏联。

    10月 为杨虎城陵园题名“杨虎城将军陵园”。

    是年 在中央党校学习马列主义理论。

    1958年 64岁

    2月3日至11日 出席全国人大第一届第五次会议。

    5月5日至23日 参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7月28日至8月3日 出席陕西省人大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并被选为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0月 在宝鸡亲自主持召开了渭河工程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宝鸡峡引渭工程开工事项,并决定成立渭河工程局。

    12月1日 在宝鸡市以西林家村渠首大坝工地出席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开工典礼,亲临渠首大坝工地主持开工典礼并讲话。

    1959年 65岁

    2月 陪同水利部副部长、水利专家张含英在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工地勘察,现场审批宝鸡峡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

    4月18日至28日 参加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并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和国防委员会委员。

    6月 陪董必武同志视察陕西农业生产。

    7月 调北京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

    秋某日 到北京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望正处于逆境的彭德怀同志,聚谈一个多小时。

    1961年 67岁

    夏 在颐和园介寿堂撰写革命回忆录《与蒋介石二十年的斗争史》。

    冬某日 与习仲勋、杨明轩、王炳南、屈武、潘自力、赵伯平等同志游览颐和园。

    1964年 70岁

    3月20日 参观孙中山故居。作《谒孙中山故居》一首:“大业垂成遭篡窃,千秋遗恨失权衡。东风浩荡摧枯朽,告慰中山济世情。”

    12月20日至1965年1月4日 出席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并被选为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和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5年 71岁

    3月 因患食道癌住进北京医院。

    6月20日 癌细胞扩散,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21时50分与世长辞。

    6月23日 首都各界人民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为赵寿山同志举行隆重的公祭大会。由朱德、彭真、罗瑞卿、陈叔通、杨明轩、刘宁一主祭。朱德委员长向赵寿山同志的遗像敬献了花圈。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中一室。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