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间,赵寿山军长率领三十八军将士进驻巩县。由于这支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爱民助民,使巩县群众得以安居乐业,所以群众十分爱护三十八军,爱戴赵寿山军长。下边是当年我所闻所见的几件事:
助民生产 减免差徭
三十八军有一支百匹骡子组成的运输大队,其牲口在南窑湾大坡根两家李姓店里喂养。这些牲口平时给群众拉磨运粪,农忙季节,帮助农民收割碾打,耕种土地。所有投工,未向群众取过分文。运输大队拔寨行营,驮运粮草,全靠自己,从不向地方派差和途中拉夫,这种助民生产,减免差徭的做法,有力地促进了生产。
施药行医 治病救人
1940年间,邙山地区瘟疫流行,我身染重病,在家休养。三十八军军医张新明(陕西宝鸡人)当时住在杜甫故里南邻宋章灿家,闻讯后,迅速跑到我家,与我诊治。他一日给我看两次。由于他的精心治疗,不到一个月我的病就痊愈了。当我找他清理药费时,张军医说:“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概不收费。”我们村还有一位无依无靠的老人,他叫贺文选,与我患同样病症,卧床不起。张新明医生也给他治好了。这种施药行医、治病救人的美德,至今难以忘怀。
恤民血汗 珍惜果实
1940年仲秋,巩县党部书记刘博庵、县长李子俊、国民兵团毛团附、开明绅士张耀西等,带着礼品水果等物,慰问赵寿山军长。赵军长拿着石榴,边吃边谈,一不小心,一粒石榴籽掉在地上,他随手拾起,擦了擦又放入嘴中,在场的人说,掉一粒石榴籽算了。赵军长说:“石榴籽虽小,是劳动人民血汗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它!”他话不多,使慰问团同志深受感动。大家说,赵军长对一粒石榴籽都是这样,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珍惜就更可想而知了。
捐资兴学 培养人才
1941年夏,三十八军部移防小黄冶村。赵寿山军长看到村中人口多,校舍狭小,儿童多无上学,就向村小学校长常惠民捐助巨资(数目不详)扩建校舍。常惠民按照赵寿山的嘱咐,扩充了校舍,聘请了教员,使失学儿童全部入了学。为了铭记赵军长捐资兴学的功德,小黄冶村将原来的校名改为“杜亭完全小学校”(赵寿山字杜亭),还给赵军长树立“惠我后生”石碑一道,以昭示后人。校长常惠民将此事报于巩县政府,巩县政府当即转报省里。省政府又转请南京中央政府内政部,给赵军长颁了奖。遗憾的是,“惠我后生”石碑,在十年动乱中被损坏得残缺不全。
扩修道路 便利群众
小黄冶村群众上地劳动,要经过刘镇华的三角内亲刘玉彦的地边。这段路狭窄,一面临深沟,只能单人行走,若不小心,就有跌落深沟之危险。由于惧怕刘镇华,群众想修这段路而不敢修。赵军长听说此事,就派官兵将此路扩宽6尺,刘玉彦未敢言传。至今,小黄冶村群众去地里干活感到方便,他们说,是赵军长为群众办的好事。
怀念故交 情深意长
当年,赵寿山住在开明绅士巴捷三家中。巴家曾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有益的贡献。解放后,赵寿山担任了青海省政府主席,他想巴捷三孩子丙欣已长大成人,深恐在家荒废了孩子的青春年华,就去信邀他进城学习。巴丙欣至时,赵寿山主席把他推荐到西北干部学校攻读。毕业后丙欣被分配到新疆且末县任县委书记。巴捷三一家谈起这件事,十分感动地说:“赵军长怀念故交,情深意长,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家的关怀!”
(摘自《巩县党史资料》第6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