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巧用“退”的智慧
吃亏就是占便宜。
——民间谚语
一些事情争或不争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多大影响,这时我们不妨大度一些,退让一些;很多时候,与朋友或同事发生的一些大的矛盾或分歧在最初时也许只是小小的意见不合,而人们为了所谓的“面子”都不愿意退让,怕从此被人看低,最终把小小的不合演变成了不可收拾的争端,两败俱伤。如果当初懂得让步,就能够避免之后的若干麻烦。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一天突然接到老家书信。折开一看,原来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与邻居发生争执,起因是隔开两家院子的墙塌了,重新砌墙时都想多占些地皮而寸土不让。家人于是写信来请他出面说话,以便让邻居退缩。不久,官员的家人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回信,里面却只有一首打油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于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主动往后退三尺,邻居一见也不甘落后,也往后退三尺,于是中间出现了一条六尺宽的胡同,供村民行走。村民后来将胡同命为“六尺巷”。
可见,有的时候“退”更能引起别人的尊重。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生活当中,退并不意味着示弱,而恰恰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表现。
曾有一个妇人,经常为生活中一些琐碎的小事情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却总也打不开这个心结,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解开心结。高僧听了他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间禅房中。锁上门就走了。妇人气得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之不理。妇人终于沉默了。这时高僧在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在对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佛袖而去。过了一会而高僧又来问她;“还生气吗?”“不生气了”妇人说。“为什么”“气也没有办法呀。”“你的气并未消,还压在心理,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既然衡量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是有气。”高僧笑道。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大部分时候,与别人赌气、与别人争执,最终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即使在争端中自己占了上风,而最终又能得到什么呢?恐怕最多的还是在争执中浪费的精力、脑力、体力带来的伤害,如果能退一步,我们将收获一份心灵的宁静,以及别人对我们的尊敬。做个生气的记录本,记录下你每次与人发生争执和生气的时间、原因,过一段时间重新翻看一遍,或许你会发现大部分理由都是微不足道甚至无聊可笑的。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也就不会像炮仗一样,一点就着了。那么,在我们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候,在我们的人生出现一些挫折的时候,在我们的面前不都是鲜花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这时候,不妨后退一步,你会发现海阔天空,人生照样美好,天空依然晴朗,世界仍是那么美丽。
一些事情争或不争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甚至整个人生有什么影响,这时我们不妨大度一些,退让一些。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世界之大,男男女女不计其数,可每个人这一生却只能选一个他(她),足见两人能走到一起是多么的不易,也许有些婚姻中不幸的人会这么慨叹“世事真是难料,我爱的人与我无缘,爱我的人我又不爱,与我结婚的偏偏既不是爱我的也不是我爱的。”其实,世间像“梁祝”那样的爱情能有多少呢?大多数夫妻还都是过很平淡的日子,既然走到了一起,那就牵着对方的手,快快乐乐的相伴一生吧!生活像一团麻,总会遇上些解不开的“小疙瘩”。两口子整天在一个锅里搅稀稠,总有“碰撞”之时,即使产生摩擦是很自然的。所以,就需要你懂得退的智慧去处理摩擦,气大了会伤肝,于人于己都不利,如果你是受气方,请你让着点,避过对方的锋芒,等对方气过之后,过上几天,在其心情好时,你再找机会跟对方谈比较合适!
总之,人难做,做人难,遇上事,别怕烦,用智慧,解简单。凡事,退一步海阔天空,活得洒脱点,切记一定要珍重自己!
不要贪图眼前的利益
只有大意吃亏,没有小心上当。
——佚名
现实生活中,如果说人们怕吃亏是被动的,那喜欢占小便宜就是主动的行为。占小便宜,关键词不是“占”而是“小”,只占“小”便宜。一个人爱占“小”便宜,就表示这个人不贪,贪心的人只想着占大便宜。有些人觉得爱占“小”便宜,没有太大贪心,很守本分,为了过日子,占一点小便宜,没什么可耻的。而且对许多人来说,占小便宜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在试探对方。和别人做生意也好,交朋友也好,首先要了解对方,看对方是不是值得打交道的人。中国人比较在乎舍不舍得,换句话说,他们不会盲目地为一个人去拼命,而会考虑值不值得,要判断值不值得,就要看对方舍不舍得,你舍得我就认为值得,你不舍得我就认为不值得。这就是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人的本意。
在人际交往的时候,首先要看对方的度量大不大,没有人愿意跟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做朋友。看对方舍不舍得,舍到什么程度,可以判断你在对方心目中是何分量。如果对方连鸡毛蒜皮的事都要和你计较,那他也就没把你放在心上。《战国策》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冯谖投靠到孟尝君门下,整天无所事事,却嚷着要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其实,并不是冯谖看孟尝君好说话,想多从他那里捞点好处。冯谖一直在考验孟尝君,看他是不是值得效忠之人。所幸孟尝君通过了考验,后来,“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相比之下,赵国的平原君就没有孟尝君那么聪明了。当时,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一块土地野王。在野王邻近有另一块土地上党,其官员看到野王轻易地就被秦军攻下,怕上党也守不住,就写信给赵国,表示愿意归顺,希望得到赵国的庇护。结果平原君认为,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上党这块“肥肉”,为什么不要呢?虽然有人反对说:“就是因为不花力气得到好处,轻易要了,恐怕会招来大祸。”但是,赵王和平原君却不听,把上党划为自己的领地。秦国知道后,认为赵国存心和自己作对,就命令白起率大军去攻打赵国。结果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全部被秦军歼灭,国都邯郸也被围困,险些被灭国。所以,生活中与人打交道时,首先要明白一定不能超出必要的范围。有些人喜欢占小便宜,但是也明白“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道理,因此想要人帮忙,只要施以小恩小惠即可。
生活就是这样,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当我们还在对别人念叨着“占小便宜吃大亏”的时候,当我们还在嘲笑别人占小便宜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如此。当诱人的金钱,权利向你扑面而来时,如果你稍有不慎就掉进了生活的陷阱。唐代诗人柳宗元在诗中说过:“廉不贪,直不倚。”如果自己坚守目标,放宽眼界,就不会为眼前利益所动,自己切身做到不占小便宜,用自己的实力去拼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爱贪小便宜的人在专业知识上也许有过人之处,品德也未必一定败坏。但这种人在强调团队与合作精神的今天是不会受欢迎的。太小气、爱占便宜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朋友,因为跟这样的人相处,总觉得他在占自己的便宜。而那些大方的人,常常目光远大,懂得“有舍才有得”的道理,比如,我们到街上买菜,经常可以遇到菜贩主动“抹零”,三分五分一毛的尾数,不用你说,菜贩自己就抹掉了,菜贩傻吗?不,他是觉得即使抹掉零头,自己也有钱赚,才主动提出抹零的,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可能:第一种可能是菜贩希望你能成为他的长期主顾,和你建立起长期的供求关系;二是菜贩在秤里使了诈,希望你在高兴之余忽视了他的伎俩。对于后一种情况,我们当然要和他斤斤计较,但是从菜贩“抹零”的角度来看,他们都知道稍微大方一些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做一个好贪小便宜的人。我国有句古话,叫“贪小便宜吃大亏”,好贪小便宜的人,看到的只是眼前最近地方的利益,只是一棵触手可得的树而已,他们没有看到不远处那一片原本可以属于自己的大森林。在人脉关系上,因为利益关系,他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孤立起来,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当然,我们也不赞成不顾及个人能力的“大方”,尤其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要使自己的人脉更加广泛,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和斤斤计较、爱贪小便宜的人如何交往。我们自己不是那样的人,但这并不能保证你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不和那样的人打交道。这样的人,如果要加入我们的人脉之中的话,他们应该属于一般朋友而非重要朋友,甚至我们可以单列出一类:需要特别谨慎对待的朋友。因为他们时时刻刻有可能因为利益关系抛开你。你需要经常关心他们当前的状态,有些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碰壁之后,发现他们真诚可靠,你就可以把他加入你的优质人脉资源里,而有的人会在偏离方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好的解决手段是忽略他在你的人脉资源库中的作用。大方而不追求奢华,认真而不计较小利,以他人帮助我们的心去帮助他人,乐于把有限的资源和大家共享,你才会拥有一棵根深叶茂的人脉之树。
把眼光放长远一点
认为自己是一个怎么都吃亏的特殊人,这样的人的痛苦是没人知道的,没人理解的,没人同情的。
——海塞
世界上所有成大事的人,都不会把目光只投向眼前的一寸土地,没有远见的人看到的是眼前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相反,有远见的人心中装着整个世界。一个人如果想成大事,就必须确定人生的远见。对于刚刚开始创业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令人向往的了。但是,怎样才能成功,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行业与行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都比从前要复杂许多,成功就更需要勇气和方法。
美国作家唐·多曼在所著《事业》一书中说:“把眼光放长远”是踏上成功之路的一条秘诀。”青年人要想成大事,不能没有远见,必须把目光盯在远处,要确定自己人生的方向,用远大志向激发自己,并咬紧牙关、握紧拳头,顽强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走下去。
没有这种品性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成大事的,甚至连小事都做不成。成大事者是具有远见的人,因为只有把目光盯在远处,才能有大志向、大决心和大行动。美国作家乔治·巴纳说:“远见是心中浮现的、将来的事物可能或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图画。”沃尔特·迪斯尼就是一个人极具远见的成功人士。他想像出一个这样的地方:那里想像力比一切都重要,孩子们欢天喜地,全家人可以一起在新世界探险,小说中的人和故事在生活中出现,触摸的到。后来,这个远见成为事实。他首先在美国加州建立迪斯尼乐园,后来又扩展到美国的其他州,再后来,日本、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迪斯尼乐园也纷纷建立,沃尔特·迪斯尼的梦想已经散布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成为一种成功的模式。
远见跟一个人的职业无关,他可以是个货车司机、银行家、大学校长、职员、农民。世界上最穷的人并非是身无分文者,而是没有远见的人。但是,远见就跟正确的思维方式一样,不是天生的,谁都不会生下来就具备看到机会和光明的未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更多地还是后天历练的结果。
名模施薇17岁就注册了北京欧格美模特培训有限公司。2002年,她又与澳大利亚澳联集团合作,在家乡建起了施薇国际艺术学院。施薇说:“这所学院会按照国际化标准运作,让孩子们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施薇俨然一副大人物的口气。可是,当年她年仅20岁。1996年,施薇14岁。这一年,她初中毕业。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这么小的年龄,她已经长到了175厘米,成为了班里的小巨人。如何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成为她当时考虑的问题。她不能让自己的“身高资源”浪费了。她报考了南昌市第一职业学校模特表演与设计班。这不失为一个远见之举。
1997年,念到二年级的她得到消息:江西时装表演艺术团面向社会招生。她把自己放在整个人生的过程中来考虑,又是有远见的表现。经过反复思考,她觉得机会更重要,毅然决定放弃学业,报考时装表演艺术团。只是她仅有15岁,却非常有主见了。随之而来的是艰苦的训练。同学受不了就哭,她不哭。她说必须得付出。她咬紧牙关挺着。1998年去北京训练,准备参加第二年的“模特之星大赛”。阴差阳错,大赛却没参加成,同学们吃了不少苦,都打道回乡,她却留下了。她说:往远一点看,总会有机会。果然有了机会。她参加了一次比赛,虽然因为特殊原因没能获奖,但是请她拍摄企业形象和电视广告的公司找上门来。短短的几个月就有6家公司聘请她。又过了几个月之后,她又遇到了机会,她在一次比赛中摘取了“1999最佳中国职业时装模特”的桂冠。
一年多的周旋,使她看清了一个又一个模特比赛的内幕。她说,与其把精力耗在比赛夺冠上,还不如自己另外再开辟一条路。小小年纪就已经具有这样成熟和具有远见的见识。于是她用自己拼搏挣来的钱注册了模特培训公司。20岁时,她又说了一句话:“两年后,要走向国际。”她已经把眼光盯向未来。
远见是一种可以培养出来的本领,这种本领也可能被压抑,但如果你不想办法尽快叫醒他,或是被眼前的利益蒙住了眼睛,等到事后才看出来,机遇可能已离我们远去了。正如古人所言,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是如果用让步的方法,你可以得到比企盼更多的东西。这就是“吃亏是福”真正的意义所在。“吃亏是福”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是一种低调的生活态度。吃亏,虽然意味着舍弃和牺牲,但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做人的风度。身在职场,在与人合作或为人处世时,我们需要有点吃亏的精神。也许,短期内看来你是吃亏了,但你最终却能够收获更多。如果你什么事情都不肯吃亏,总爱斤斤计较、占便宜没完没了的话,就会使人看不起你,更不会有人愿意与你交往、和你共事,你就会因自己的目光短浅而因小失大。也许从表面上看来,你并没有吃亏,但是你却会因一时的小气而使自己失去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
因此,身在职场,我们在做事看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有吃亏的精神,要不怕吃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做朋友,也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惟利是图的人合作共事。害怕吃亏的人往往会吃大亏,而对于不怕吃亏的人来讲,吃亏就是占便宜,主动吃亏往往能够使你在不如意的时候找到一飞冲天的机会。1908年,美国有一个叫希尔的年轻人去采访了美国最富有的人——钢铁大王卡内基。卡内基在与希尔交谈后,很是欣赏希尔的才华,于是卡内基就对希尔说:“我要向你挑战,在此后20年里,你要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研究美国人的成功哲学上,然后得出一个答案。但条件是:除了写介绍信和为你引见这些人外,我不会为你提供任何的经济支持,你肯接受吗?”虽然没有任何的酬劳,但是,希尔相信自己的直觉,于是他爽快地接受了挑战。答应不要一丁点的报酬,为这位富翁工作20年。在一般人看来,希尔吃了大亏,因为这20年对于希尔来说无比的珍贵,正是他年富力强、最能创造利润的时期。
最终的结果是,希尔获得了远比他应该得到的报酬还要多得多的回报。在接受挑战后的20年里,希尔在卡内基的引见下访遍了全美国最富有的500名成功人士,写出了震惊世界的《成功定律》一书,并成为了罗斯福总统的顾问。希尔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他有吃亏的精神,这就是他能够取得成功的秘密所在。后来,希尔在回忆这件事情时说:“全国最富有的人要我为他工作20年而不给我一丁点儿报酬。一般人在面对这样一个荒谬的建议时,肯定会觉得太吃亏而推辞的,可我没这么干,我认为我要能吃得这个亏,才有不可限量的前途。”
中国有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实证明,很多时候当下的吃亏,未必就是坏事。更多的时候,损失蝇头小利反而会换来巨额的大利。因此,身在职场,我们一定要谨记吃亏是福的低调法则,切不可为了眼前的一己私利而落入“鼠目寸光”的俗套,为人处世时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否则,你就会在斤斤计较中错失获取更大收益的机会。
有些吃亏,看似“亏”,实则是在为我们积蓄“盈”,也就是说,吃得亏才能扭亏为盈,只是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一定要敢于吃这样的亏。吃得亏方能周圆畅达,换来浩然正气。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所有的幸运都值得高兴,同理,并非所有的痛苦都令人难以忍受,并非所有的吃亏都是坏事。只要我们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我们就会主动地去吃亏,会坦然地面对吃亏。然而,现实中仍然会有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总是害怕吃亏。他们往往只会在意眼前的蝇头小利,最终却吃了大亏,不仅仅没有了人格,还会失去朋友成为孤家寡人。面对现实,我们应该明白:人的一生,不能只占便宜不吃亏。身在职场,我们一定要习惯于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切不可目光短浅,而是要像那些有远见的智者一样,低调做人,主动地去吃点小亏,在减少是非的同时,也为你避免了职业生涯上不必要的失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