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听到的24堂幸福课-爱情——两情相悦,幸福一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情应该是自然产生的,自然存在的。自然而然产生一种爱慕,喜悦,眷恋的情感。所以说,爱情不是婚姻的前奏。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把爱情理解为婚姻的前奏,说婚姻之前要谈恋爱,谈好了就结婚。正因为这样想,所以就有了下联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问题是有道理,因为谁让你把爱情看成是婚姻的前奏呢。你看成前奏了,当然结了婚了,爱情就可有可无了。剩下就是过日子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

    对爱情,要懂得取舍

    爱情把我拽向这边,而理智却把我拉向那边。

    ——奥维德

    爱情是个幸福的字眼。在人类的幸福感比重当中,爱情和婚姻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千百年来,人们以各种形式表达对二者的向往,认为得到了他们也就等于拥有了幸福,很多人为此不计后果去付诸各种行动。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人却陷入到爱情和婚姻带来的困惑当中,到底是为了结婚而恋爱,还是有了爱情才结婚呢?

    说来也是,回答这个问题的确有难度。爱情是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话题,在中国古老的著作《诗经》中,第一篇写的就是关于男女恋爱的场面。《关雎》中写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虽然有诗为证,但现实还归现实,直到今天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爱和被爱都是种感觉。这种感觉与人类的其他感觉一样,有开始也会有结束。无论怎样刻骨铭心的爱情都会随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而烟消云散,能和自己相伴并共度一生的人,还是那位长相厮守的结发妻子。虽然这种生活既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也没有甜言蜜语的恭维,但却成为了岁月里沉淀下来的一杯浓酒,甘醇而芳香。然而,不管你信不信,维系这一切的并不是因为爱情,更多的体现为一种亲人彼此之间的需要。这话听起来不大好听,但确实是现实生活当中的真实状态。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逐渐开放和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在异地短暂的生活当中,任何人都有可能对异性产生感情。然而,现实生活中所要面对的种种问题又让彼此的爱显得渺小而脆弱。这一现象以大学在校生最具代表性,处于青春年华的他们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校园里,四年的相处生活,有过欢乐,也有过眼泪,有过沮丧,也有过激情。所有这一切,都将在四年后的那个初夏面临抉择。

    据一份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情侣中,一毕业就分手的情况超过了70%,在就业、前途等生存压力面前,爱情脆弱得不堪一击,分手成为必然。大学生小高在谈起自己的恋爱往事时讲到:“刚谈恋爱的时候,我和女友几乎天天在一起,一块上课,一块吃饭,晚上在操场散步。”小高家在外地,女朋友是本地人,家境又好。“现在面临毕业,写论文、投简历、找工作,忙得晕头转向,和女友见面的时间屈指可数。”女朋友的父母给她联系了一家薪酬待遇很不错的公司,上升空间也很大。而身为外地人,他要想在这座城市找份好工作实在不容易,投出的简历不是石沉大海,就是面试后被刷下来,小高的压力越来越大。两人见面的时间少了,矛盾却越来越多,有时候好不容易见一次面,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总会引发一场争吵。面对未来的不确定,两人都感到茫然,当女朋友说出“分手”时,小高甚至没有多少思考,就接受了这样的结果。

    不少在校大学生也明白,大学里的爱情,“物质条件”并非首要考虑的,然而一旦走进社会,考虑的东西太多,经济条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但这些并没有使他们放弃人生中难得的一份真爱,即使这份爱情不一定会有结果。心理教育专家认为,大学生恋爱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因为他们年龄相近,且多数住校,彼此了解更多,产生感情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然而,这种情感确实与社会上的一些恋爱不同,它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阶段产生,这种情感很单纯,几乎不带有功利色彩。校园恋人多数会在毕业时选择分手,主要是出于对毕业后现实因素的考虑。校园里的爱情很纯洁,但也代表没有现实基础,走上社会后更难发展。面临毕业,大学情侣不仅要考虑彼此是否在同一个地方工作,还要考虑很多家庭的因素。如果毕业后,不能为爱情搭建经济基础,那分手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大学生的成熟,面对现实时,他们会明白对自己的婚姻、爱情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这些改变和成长,带来的分手也很自然。

    现实是沉重的,爱情是浪漫的。现实是有条件的,爱情是无条件的。在大学校园里,这些恋人眼中看到的只有对方,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在生活上,无论对方发生多么大的改变,他们都愿意相依相伴,共同承担。但在爱情上,哪怕是对方的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造成自己的伤心难过,会觉得对方的离去是天塌地陷的世界末日。他们需要的不是长久的在一起生活,携手与共,而是在只能容下两个人的爱情世界里享受浪漫。这样纯粹为爱而在一起的两个人,很容易被爱情的火焰燃烧得没有自我,迷失方向,深陷沉沦,于是很容易被爱情本身的翻天巨浪毁击得粉碎。

    两个为生活需要而生活在一起的人,他们可以跟对方没有爱情,但必须是相濡以沫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幸福的爱情。因为他们的需求不再是爱情。所以,双方都体现出一定的包容与克制,能与对方共同面对生活。他们的内心很少受来自爱情的煎熬与伤害,于是能彼此平稳地过渡到一种生活的需要和习惯上来。直到从此相互依赖,不愿与彼此分开。

    所以人们常说,爱情不一定等于婚姻,婚姻也不一定是爱情。无论是哪一种,只要彼此配合得好,都能走入幸福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爱情?还是在一起生活?选择好了爱情,就不要苛求能融入漫长的生活中来。选择了一起生活,就不要再过多的计较爱情中的得与失。

    别让婚姻埋没了爱情

    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得久远。

    ——莎士比亚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是大家常听到的一句话。似乎一旦走进婚姻爱情就会被埋葬掉,要爱情,就别谈婚姻,有婚姻,就别奢望爱情。俗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延续,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在所有情感中,爱情算得上是最善变的一种情感,要将爱情持久发展下去,最好的途径是通过婚姻,要将婚姻生活过得充实完美,最好的手段就是为爱情保鲜。然而,人的感情是复杂的,许多人由于没有处理好爱情、婚姻、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让自己身陷囹圄而不能自拔。真正处理好三者之间关系又需要对三者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三个小故事就生动地阐释三者之间的关系。

    故事一: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摘一个最大最好的麦穗。

    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

    充满信心的出去,

    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个麦穗也没有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

    故事二: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杉树林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的杉树。

    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

    充满信心地出去。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

    故事三:

    又有一天柏拉图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

    可以来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朵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

    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

    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柏拉图回答老师:“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懂得婚姻、爱情和生活的真正含义,才能在现实生活当中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三者关系中,最重要的要数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其实,婚姻和爱情同等重要,就看双方怎样经营自己的婚姻了。在进入婚姻之前,双方要了解你自己的性格与爱好,婚后你期待什么样的生活,怎样在婚姻中保持爱情的浪漫。一个好的婚姻里面是应该有浪漫的,而爱情是浪漫的源泉。如果在婚姻中通往浪漫的路被堵死了,就等于为双方的婚后生活埋下了一定的隐患。所以说,选择什么样的婚姻是幸福的,还要从选择什么样的爱情开始。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选择什么样的爱情。

    最好的婚姻就是融合,认同彼此的家庭,爱彼此的亲人,接纳彼此的朋友。同时,双方还要学会和婚姻一起成长,也就是说在婚姻里,双方永远都能够体会到情人一样的浪漫。不能因为忙碌和压力而丢失两个人的私人时间,要度假,要休闲,没事聊聊朋友,聊聊世界,评价评价遇到的事,聊聊孩子和老人,这种沟通,会让你们的感情一直很契合。

    在生活上,只有双方都理性、有责任感,家庭才会运转得很流畅;作为一对聪明的夫妻,要让家里有浪漫、有天真、有快乐、有梦想,这才是一个平衡的组合。倘若有了上面的这些心理准备,婚姻和爱情不仅可以兼得,还可以变为成就幸福生活的源泉。现实生活中,就有兼顾爱情和婚姻的好榜样。

    20世纪,在中国文化名人的星空中,吴文藻和谢婉莹当属最为耀眼的两颗明星。除在各自从事的专业领域外取得的成绩外,这二人的婚姻感情生活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吴文藻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谢婉莹笔名冰心,是20世纪我国著名女作家之一,大家所熟知的散文《小桔灯》就是其著名代表作,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再寄小读者》、《繁星》、《春水》等一大批经典作品。

    吴文藻和谢婉莹是一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56年的恩爱夫妻。1980年,80高龄冰心先生饶有兴致回忆起他和丈夫的恋爱故事。

    1923年,冰心在燕京大学女校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美国“斐托斐名誉学会”的金钥匙奖,并得到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研究院的奖学金,赴美留学。吴文藻毕业于清华学堂,也准备去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深造。这年8月,他们同时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留学。当时的冰心已是国内文坛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加之长相漂亮,惠外秀中。身后有很多追求者,但她却始终未找到意中之人。几位同船的女同学告诉她:“在这条船上有清华一个男生,个子很高,走路都扬着头,不理睬人。听说人家给他介绍过好几位女朋友,他一个也相不上。咱们去看看怎么样?”这话引起了冰心的好奇心。她同意一起去见识见识这位传说中的“另类”酷男。

    冰心见吴文藻果然是一位仪表堂堂却十分高傲的帅小伙。冰心自然也不甘示弱,就大大方方主动和他攀谈起来.他发现小伙子很和她谈得来,那傲气全无踪影。就这样,在近半个月的船上旅行生活,使他们意外的相识相知了。

    到达美国后,由于不在一个学校深造,你东我西,就分道扬镳了。而后,这个曾经拒绝了很多女孩子的小伙子开始给冰心寄文艺杂志。又过了一段时候。杂志里面夹一个小条。再过些天,小条变成了宽条,都是用英文书写的。再往后的日子里,他又写来了信,投来了情书。冰心终于被吴文藻的诚心所打动,二人之间开始书信来往,这对远在异乡的年轻伙伴,渐渐地由相知发展为相爱了。

    三年的时光很快过去了。1926年,冰心女士在威尔利大学研究院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准备返回祖国。在归国携带的物品当中,除了大包小包的行李,还捎上了一封吴文藻写给冰心父母的求婚信。有趣的是,这封信除了吴文藻的原来的内容,还多了一些冰心后来的润色的笔墨。

    在这封信中,吴文藻深情写道:“爱了一个人,即永久不改变。令爱是一位新思想与旧道德兼备的完人。我自知德薄能鲜,原不该钟情于令爱。可是爱美是人之常情。我心眼的视线,早已被她的人格的美所吸引。我激发的心灵,早已向她的精神的美求寄托……我由佩服而恋慕,由恋慕而挚爱,由挚爱而求婚,这其间却是满蕴着真诚。”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意,已让人感动。这还不算,接着,他又向两位老人郑重发愿写道:“我誓愿为她努力向上,牺牲一切,而后始敢将不才的我,贡献于二位长者之前,恳乞您们的垂纳!”

    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吴文藻和谢婉莹的爱情故事开始于对对方的好奇。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爱,始终是含情脉脉。没有因为爱情而影响到了各自的学业,反而以爱情为载体,促进了各自的要积极向上的决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果然二人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1929年6月15日,吴文藻与冰心的婚礼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主持婚礼的是身着黑色长袍的燕大校长司徒雷登。这一年,冰心29岁,吴文藻28岁。婚礼现场隆重而节俭,来参加婚礼的宾客多是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同事、同学,婚礼花费仅34元钱。新婚之夜,俩人是在京西大觉寺度过的。后来迁到燕南园的一座小楼里。吴先生专注钻研学问,很少兼顾到家庭琐事。据说二人之间经常因此闹出一些笑话,冰心先生曾写过一首宝塔诗,所谓宝塔诗,就是从上至下,呈阶梯型排列的,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马,

    香丁,

    羽毛纱,

    样样都差。

    傻姑爷进家,

    说起真是笑话,

    教育原来在清华。”

    这首诗中藏有几个鲜为人知的小“典故”。原来,吴先生不知道自己的小孩把“萨其马”叫成了“马”,进了点心店就向售货员买“马”。有一次,冰心与婆婆等人在院子里赏花,被从书房里叫出来的吴先生应酬似地问:“这是什么花?”冰心看着丁香说:“这是香丁。”他竟点点头说:“啊,香丁。”周围的人忍不住笑起来。为送父亲一件双丝葛夹袍,吴文藻到“东升祥”,居然买一丈“羽毛纱”。幸亏售货员与冰心熟悉,打电话问过才算弄明白。冰心父亲说:“姑爷可不是我替你挑的。”父女相视而笑。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失守了。冰心随吴文藻到了昆明,冰心向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出示了该诗,想把怨气泼在清华身上。梅校长看罢加了两句:“冰心女士眼力不佳,书呆子怎配得交际花。”玩笑一开,在场的清华同学都乐了,冰心才觉出“作法自毙”的味道。

    1985年6月,吴文藻在最后一次因脑血栓住进北京医院之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他不知道此时的冰心有多么的心痛和无助,或许他知道自己已无力回天,9月,吴文藻带着他对冰心的眷恋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15年后的1999年,冰心先生也离开了人世,享年99岁,按照冰心“死同穴”的遗愿,两人骨灰合葬在一起。骨灰盒上并行写着:江阴吴文藻,长乐谢婉莹。这大概就是世间美丽却无可复制的爱情传奇了,就算变成了骨灰,也要今生今世在一起。

    吴文藻和冰心由相互之间的爱慕而走进婚姻,并相扶到老,直至各自生命的消失。他们对彼此的爱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婚姻生活中,两人的爱情在婚姻中得到升华,两人的婚姻又因为爱情而更完美,二人的婚姻爱情故事使我们相信,爱情可以使婚姻更加幸福。

    对爱你的人一定要珍惜

    人生最好的东西总是和最坏的东西连在一起,幸福的极致往往是悲哀。幸福是短暂的,当人们想抓住它时,它已经走远了。

    ——佚名

    “后来,我才学了怎样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这是刘若英的歌《后来》当中的一句。

    现实生活当中,有太多“后来”才明白过来的事。然而这个“后来”只能是事后的感叹了。如果很幸运,你身边有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你一定要懂得珍惜他。或许当他在身边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有多么爱他,甚至把自己得到的爱都是视为理所当然,很少意识到他的重要,经常和他发脾气,觉得和他在一起没有共同话题,觉得两个人之间缺少激情;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再没有人在你身边唠叨,没有人关心你,或者在你生病时没有人照顾你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那个最爱自己的人。

    刘刚和王红是一对刚结婚不久的夫妻,王红对刘刚管的挺严,刘刚走到哪里她都要问到哪里,刘刚对此很是厌烦,王红却乐此不疲。

    结婚那天,王红用买戒指的钱给刘刚买了一款手机。那天夜里,两人在被窝里一遍遍地调试着手机的响铃。他们觉得,生活就像这铃声,响亮、悦耳,充满着憧憬和希望。从那时起,刘刚常常接到王红的电话:“老公,下班回家时顺便买点菜。”“老公,我想你,我爱你。”“老公,晚上一起去妈妈家吃饭。”刘刚的心里十分温暖。

    有一次,刘刚忘了给手机充电,又恰好陪领导到基层,应酬到半夜才回到家,推开房门一看,发现妻子早已哭红了眼睛。原来从刘刚下班时间开始,王红每隔一刻钟就打一次电话,结果都不在服务区。她更加着急,总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后来每隔十分钟打一次,直到刘刚推开家门,她刚把话筒放下。刘刚对王红的小题大做不以为然:“我又不是小孩子,还能出什么事情?”王红却说有一种预感,觉得丈夫不接电话就不会回来了,刘刚拍拍老婆的脑袋,笑了:“傻瓜!”不过,从此以后他一直没有忘记及时给手机充电。

    后来刘刚升了职,有了钱,手机换了好几个。突然有一天,刘刚想起欠着老婆的那枚戒指,便兴冲冲地拉她去商厦。可是王红又犹豫了,说:“白金钻戒套在手指上有什么用啊?给我买个手机好吗?我可以经常跟你联系。”于是刘刚就给王红买了一个手机。

    那天,他们一个在卧室,一个在客厅,互相发着短信息,玩得高兴极了。

    一天夜里,刘刚和同事去朋友家玩牌,正玩在兴头上,王红打来了电话:“你在哪里?怎么还不回家?”“我在同事家里玩牌。”“你什么时候回来?”“呆会儿吧。”输了赢,赢了输,王红的电话打了一次又一次。外面下起了大雨,妻子的电话又响了:“你究竟在哪里?在干什么?快回来!”“没告诉你吗?我在同事家玩,下这么大的雨我怎么回去!”“那你告诉我你在什么地方,我来接你!”“不用了!”一起打牌的朋友都嘲笑刘刚是“妻管严”,刘刚一气之下就把手机关了。

    天亮了,刘刚输得两手空空,朋友用车子把他送回家,不料家门紧锁,王红不在家。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是岳母打来的,电话那头哭着说:她深夜冒着雨出来,骑着自行车,带着雨伞去刘刚的同事家找,找了一家又一家,路上出了车祸,再也没有醒来。

    刘刚打开手机,只见上面有一条未读留言:“你忘记了吗?今天是我们的结婚周年纪念日呀!我去找你了,别乱跑,我带着伞!”刘刚泪流满面,一遍遍看着这条短信息,他觉得自己已失去了全部,那一刻,他连死的心都有了。

    人生在世,最不幸的事莫过于“被人爱时不知道珍惜”,当那个带给自己最多关爱的人突然离开后,才发现他对你是多么的重要,有他在你身边是多么幸福。但是所有这些事后才明白过的道理都为时已晚。要珍惜爱你的人,就要把精力放到平时生活中。对于你身边有打心眼里爱你的人,你要用心的去体会,去理解他的心思,去思考他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对自己的爱人,你要用心的去珍惜他,他为你做的一点一滴,不仅仅要用语言感谢他,还要牢牢地记在心里,常想想他为了你而去改变自己,为了你放下面子去忍耐你的坏脾气,去习惯你和他完全不一样的习惯,去照顾你的时间和规律,都是他因为爱所付出的。他所有的这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意识到,要学会珍惜爱你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