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定位——有什么样的定位,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俞敏洪

    野心是人生的第一桶金

    一个人能否成功,首先要取决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把自己从自我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向达(历史学家,曾任北大历史系教授)

    如果问,成功——这个让人激动又郁闷的名词,为什么总是与大多数人无缘?答案应该有很多,有时候,一个人能否成功甚至与老天爷有关。但是当我们真正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成功时,你可能已经察觉到,成功其实开始于一种思想状态,也即人们通常说的野心,或者说叫梦想。野心也好,梦想也罢,众所周知的是,“心灵力量”早已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所证实。“成功源自于想要成功的心态”,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切实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来看一个经典的案例:

    1998年,法国大富翁巴拉昂因前列腺癌病逝于法国博比尼医院。这位仅用了10年时间便迅速跻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的媒体大亨,临终前留下了这样的遗嘱:将他名下的46亿法郎捐献给博比尼医院,用于研究前列腺癌。剩下的100万法郎作为奖金,奖给那些解开“贫穷之谜”的人。

    不久,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巴拉昂的遗嘱,大意如下:我曾经是一个穷人,但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大门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我把秘诀锁在了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私人保险箱里,保险箱共有3层,3把钥匙分别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我的问题是——穷人缺少的是什么——如果谁能通过回答问题猜中我的秘诀,他将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无法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他的睿智鼓掌了,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拿走100万法郎(如果有多人答对,奖金平分),那就是我的掌声。”

    遗嘱刊登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除了少数人批评《科西嘉人报》此举纯属炒作以外,很多人在最短时间内寄出了自己的答案。

    之后便是相关话题的此起彼伏。穷人到底最缺少什么呢?大部分人认为,穷人嘛,当然最缺钱了,有了钱,就不再是穷人了。也有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遇。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没遇到好时机,穷人就是“背时”的代名词。此外,还有人认为,穷人缺技能、缺知识、缺人脉、缺关爱等等,甚至有搞笑的人回答说“穷人缺的是总统的职位、皮尔卡丹外套、《科西嘉人报》,以及法国沙托鲁城生产的铜夜壶”等等。

    很快到了巴拉昂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也就是谜底揭晓的日子。在巴拉昂的律师、代理人和公证部门的监督下,那只保险箱被工作人员打开了。结果在48561封来信中,只有一个年仅9岁的小姑娘蒂勒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她的答案是——野心!

    搞笑的是,在颁奖之日,当《科西嘉人报》的记者带着所有人的好奇问蒂勒“为什么想到的是野心而不是其他答案”时,蒂勒这样回答道:“每一次,当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到家里时,她总是反复地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许野心这种东西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吧。”

    第二天,这段问答刊登在了《科西嘉人报》上,再次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而且被很多欧美国家的报刊转载,美国一家电视台还不失时机的进行了一系列的专访,受访者不是好莱坞的新贵,就是其他行业的富豪,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毫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没有野心,就没有今天的财富和成就。

    野心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这一点都不夸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成功并不难,就怕没野心。想都不敢想,难道天上会掉馅饼吗?梦都不敢做的人,你能指望他有出息吗?

    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人不能自我设限,把自己定义为平庸人士,过于安贫乐道。我们要有勇气梦想自己成为一位名医、一个画家、作家……并且全力以赴地去实现它,千万不要习惯“溜溜达达,一千七八,除了吃饭,弄个零花”的小日子。

    不要说自己没有第一桶金,如果丢了梦想,给你资金只会把你吓到!

    不要说自己年届而立仍一事无成,因为同样的年纪,刘备还在织席子、编斗笠,姜子牙更是落后到了七十多岁还在渭水河边假装钓鱼爱好者。我们熟知的盛大的陈天桥,三十多岁时还是一个没什么前途可言的秘书;阿里巴巴的马云,最初也不过是一个连发邮件都不会的英语教师。

    也不要说是自己的起点限制了你。因为胡雪岩是从倒尿壶做起的,李嘉诚是从倒茶水做起的。他们都没有一个有钱的祖先,但他们都成了有钱人的祖宗。

    更不要说自己笨,因为从解剖学上来说,无论是胡雪岩、李嘉诚,还是柳传志、陈天桥、马云,他们的脑细胞并不见得比咱多几个。他们的智慧,都是后天学习、积累的。他们惟一比咱强的,就是他们敢想敢为。

    总之,现状不是你的罪,但你若满足现状,你就没资格享受鲜花和掌声。想改变命运,谱写人生,就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定义成未来的成功人士,并付诸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已经走向了成功。

    梦在心中,路在脚下

    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大生意。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

    ——朱光潜

    春天,母鸡和母鹰同时教各自的孩子飞翔。一天下来,小鹰跌得遍体鳞伤,小鸡却毫发无损。母鸡有点看不过去,指责母鹰虐待儿童。母鹰笑笑,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第三天……小鹰依旧遍体鳞伤,小鸡依旧毫发无损。

    但几个月后,小鹰飞上了蓝天,小鸡却只飞上了墙头。

    母鸡酸溜溜地问:“老天真是不公平!凭什么让你们鹰类搏击长空,却让我们鸡类在墙头上扑腾?”

    “你忘了你是怎么激励小鸡的吗?孩子,快飞上墙头,那里有你最爱吃的玉米!你们的目光太短浅了,所以你们注定与天空无缘。而我们鹰类,就算是死,也不允许自己苟且偷生!”

    上面这个寓言充分说明了“志当存高远”的重要性。人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那么做人从哪里开始?答案是从立志开始。

    相关调查表明,人群中成功者的比例大概占到全人类的3%,而大部分之所以终其一生都无法进入这3%之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雄心壮志。没有“鸿鹄之志”,自然就没有强烈的动机,自然只能与燕雀为伍。而那些出类拔萃、傲视苍生者,也无一例外地得益于自己的雄心壮志。

    想当年,出身贫雇农的陈胜,站在大秦王朝的田埂上,说出了日后传诵千古的六个字:“苟富贵,无相忘”,心是好的,却遭到了伙伴们的耻笑:你个种地的,哪儿来的富贵?迫的陈胜再吐豪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话虽然说得很不符合身份,但却是一个草根进入精英阶层之前的必要心理准备。结果,他年他月他日,陈胜果然富贵了。虽然他的失败来得也很快,但他毕竟证明了即使现在佣耕,也应该树立他日富贵的大志。

    秦朝丞相李斯,年轻时只是楚国上蔡一个小小的粮仓管理员。有一天他上厕所,惊动了厕所里的一群老鼠,这些在厕所里栖身的家伙,个个瘦小枯干、毛色灰暗,身上又脏又臭,让人恶心。再想自己在粮仓里看到的老鼠,它们一个个脑满肠肥,皮毛光亮,整日在粮仓里逍遥自在,与厕所里的同类真是天壤之别!再想想自己,在这个小小的粮仓中一呆八年,从未看过外面的世界,这与厕所里的老鼠何异?于是李斯决定换一种活法,第二天他就离开了上蔡,寻找自己的粮仓之路。20多年后,他便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秦丞相。虽说其“仓鼠理论”历来为正人君子所不齿,他的结果也很惨,但终究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

    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只是一个“山野村夫”,却经常自比管仲乐毅,结果为一班腐儒所笑,但事实证明,诸葛亮确实是一个有大抱负的经天纬地之材。可见,惟有在志向上“会当凌绝顶”,才有可能在事业上“一览众山小”。

    晚清民族英雄左宗棠,虽数次落第,依然“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砥砺不已,结果赢得了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重,最终成为了乱世之中的中流砥柱,为收复新疆失土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话说回来,志向远大固然重要,但路还是要一步一步地走。美国诗人爱默生说过:当一个人年轻时,谁没有空想过?谁没有幻想过?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不错,几乎从刚会写字起,我们便在日记中记下了自己的梦想:我长大要做企业家、做大官、做科学家……然而今时今日,大部分人只能像文章开头故事中的小鸡那样,无法飞得更高、更远。问题出在哪儿呢?答案就是:大多数人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

    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非项羽所属。项羽少年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学剑也未学成,他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开始教他兵法。但他学习兵法也是浅尝辄止,最后导致他志大才疏,乌江自刎。可见,成功绝不是发发“彼可取而代之”之类的豪言那么简单。

    美好的事物是人们共同向往的,但是我们所追求的事物是否是真实的呢?如何让梦想和现实统一起来?这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有的人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先从梦中醒来。

    很多人都推崇晚清重臣曾国藩,市面上关于他的书一出再出。但很少有人知道,曾国藩小时候据说天赋很差,普通孩子很快就能掌握的文章,他往往要背上很久。有一天,他在书房背书,一篇文章念了数十遍,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有贼人光临,潜伏在屋外,准备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好处。可左等右等,曾国藩总也不睡,只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最后贼人大怒,推门而入,大骂曾国藩:“你这个小孩,真是笨死了,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我都会背了!”说罢就在目瞪口呆的曾国藩面前流利地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至少在背书方面,这个贼人要比曾国藩更有天赋,但天赋不等于成就,伟大的成功都无一例外地来自辛勤地劳动。聪明的天赋之于贼人,就是一种浪费。而天赋很差的曾国藩,却靠着勤学苦读成为了“当时最有本事的人”之一。

    凭心而论,世界上的确有天才,但天才也离不开努力。有人说,天才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没错,但在获得成功之前,你是不是得先走到门前?有人可能生来好命,但没有人生来就成功。成功只来自于勤奋。只有让勤奋坚实前进的步伐,才能最终踏平坎坷成大道,扶摇直上九万里。

    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最适宜的工作就是教书,别的事情不会做。在任何国家教书都是很苦的,我从不考虑这个问题。

    ——陈岱孙(经济学家、教育家,曾任北大教授)

    多年前,一对德国夫妇为他们正在上中学的儿子选择了文学这条路,一学期结束,老师在男孩的评语中下了如此结论:该生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于是男孩改学油画,但他既不关心构图又不喜欢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很差。后来,他的化学老师发现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改学化学。这一次,他的智慧火花被点燃了,其化学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以致后来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几十年后,还是在德国,一个男孩迷上了小提琴,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父母把他带到了一位音乐教授面前,当男孩在教授面前勉强奏完一曲后,教授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这辈子别指望靠拉小提琴出人头地了。”男孩非常难过,小提琴练习告一段落。据说,直到老年,他仍然只能勉强奏完那支惟一的曲子。但从一定程度来说,他的名字也是唯一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又过了很多年,一个中国青年农民,为了实现自己当作家的夙愿,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写作,但却始终没有一篇文章被报刊采纳,而且连一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位编辑在信中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过于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就是这封退稿信,点醒了他的困惑。他毅然放弃写作,转而练起了书法,果然长进很快。现在,他已是有名的硬笔书法家,他的名字叫张文举。成功之后的他向记者感叹:一个人要想成功,理想、勇气、毅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人生路上要懂得舍弃,更要懂得转弯!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先学钢琴后学哲学的马克思、先学钢琴后学政治的赖斯,先学文学后学生物学的达尔文,等等。他们的成功路,都在说明了成功的诀窍就是站在你应该站的位置,去经营你自己的长处。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我们要及时绕行,绝不能在死胡同里浪费时间。

    著名漫画家朱德庸说过:“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能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也是一样的,不过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把自己的天赋忘了,就像有的人被迫当了医生,他可能是怕血的,那他不会快乐,更不会成功。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但很多人只能成为‘兔子’,久而久之就成了‘四不象’。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非得要当很烂的老虎呢?社会就是这样奇怪,本来兔子有兔子的本能,狮子有狮子的本能,但是社会强迫所有的人都去做‘狮子’,结果出来一大批烂‘狮子’。我还好,天赋或者说本能没有被掐死。”

    朱德庸这么说,其实是有感而发。按照一般人的思维,20多岁就红透宝岛的朱德庸,上学时成绩肯定很好,但他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差生,甚至差到了像个皮球似的被学校踢来踢去,到最后连最差的学校都不愿意接收。

    回想起那段日子,朱德庸说:“我的求学过程非常悲惨!学习障碍、自闭、自卑,只有画画使我快乐。外面的世界我没法待下去,惟一的办法就是回到自己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里有我的快乐。在学校里受了老师的打击,我敢怒不敢言,但一回到家我就拿起笔丑化他,然后心情就会变好……开始我也像老师一样认为自己很笨,后来才明白自己不是笨,是有学习障碍。我发现自己天生对文字反应迟钝,接受起来非常困难,但对图形很敏感……幸运的是,我的父母从来不给我施加压力,一直让我自由发展。见我喜欢画画,爸爸经常裁好白纸,整整齐齐订起来,给我做画本。如果我的父母也像学校老师一样逼我学习,那我肯定要死。每个人都有天赋,但有些人的天赋被他们的家长和社会环境遮盖了,进而就丧失了。我很感谢我的父亲,在我把全部精力投入绘画时,父亲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大力支持我。”

    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我们中国人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的是你能否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并努力去经营好它。经营自己的长处,会不断给你的人生增值加分,而跟自己的短处较劲,只会使人迷失在失败的泥沼里。

    没有人反对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可是与其用勤补拙,为什么不试着把精力用在你原本就很优秀的方面呢?问问自己,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或事业是我最擅长的吗?钻什么也不要钻牛角尖。很多目标虽然看上去令人激动,却不一定适合你。很多领域虽然看上去适合所有人,但同样不一定适合你。

    我们要学会跳出圈外审视自己,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给自己一个中肯的定位,才不会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量,才不会忽略自己的最佳发力点,从而走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