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听到的24堂管理课-细节——忽略小事会误大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张瑞敏(海尔集团创办人)

    完美细节出自完美计划

    计划的制定比计划本身更为重要。

    ——戴尔·麦康基(着名经济学家)

    美国西点军校前校长潘莫将军说过:“最聪明的人设计出来的最伟大的计划,执行的时候还是必须从小处着手,整个计划的成败就取决于这些细节。”

    乔治·福蒂在《乔治·巴顿的集团军》中写道:“1943年3月6日,巴顿临危受命为第二军军长。他带着严格的铁的纪律驱赶第二军就像‘摩西从阿拉特山上下来’一样。他开着汽车转到各个部队,深入营区。每到一个部队都要训话,诸如领带、护腿、钢盔和随身武器及每天刮胡须之类的细则都要严格执行。巴顿由此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指挥官。但是第二军发生了变化,它不由自主地变成了一支顽强、具有荣誉感和战斗力的部队……”巴顿一次次地训话,强调诸如领带、护腿、钢盔和随身武器及每天刮胡须之类的细则,虽然让士兵们厌烦,但是却在不知不觉中,使他们由细节开始转变,并最终改头换面,我们不得不说巴顿强调这些细节是有原因的。西点军校努力训练学员养成重视细节的习惯,使它变成像呼吸一样的本能反应。伟大的成就来自细节的积累,细节是一个人从平庸到杰出的天堑。

    多数人所做的工作还只是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事,他们也许过于平淡,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一个不愿做小事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接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地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并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每一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琐事,而多数人都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也正是因为如此,成功的总是那些对待小事仍然斤斤计较的人。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好员工,细化工作,把每个环节都做到完美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在工作中如果不经意地忽略一些细节,也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现代职场竞争激烈,每一位员工都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对细节的疏忽就可能导致被淘汰出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注重细节的能力正是一个职业人士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一些人认为今天的一切都变得太复杂了,没有一个人能细致的解决工作中所有的问题,他们觉得做好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埋头苦干,因此,他们很少花时间对所做的工作进行思考,也很少总结过去的成败和得失,更没有去考虑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而是一门心思地做手头的工作。他们生怕坐下来思考会耽误工作进度,耽误了眼前的利益。不可否认,这种人也想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却因为缺乏周密的计划而只能把事情匆匆忙忙地做完,对于细节的追求只能是有心无力。管理学家波特认为,这种做事方式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工作内容是多方面的,并不是一串各自独立的事情,而是把所有事情连接在一起的进程。下过象棋的人都知道,赢家没有一个是走一步算一步的,所有的赢家都能算计到后面将要走的好几步,工作也是一样,优秀的员工都会对将要发生的两三件事进行安排,制订好个人的工作计划,所谓“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不管做什么事情,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你把工作的细节不断地量化。过去,人们的观念是“别老坐在这里了,赶快去干活吧”,而现在人们更提倡“别忙着干活,先坐下来想一想”。在工作中,每个员工都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做好计划,必须具备像耶稣那样的睿智的眼光和超凡的远见,安排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只有进行周密的计划,人们才能对工作中的细节有所准备,才能在碰到各种各样的细节问题时不慌不乱;只有进行周密的计划,你才能很明确自己该做什么工作,应该怎样去做。如果计划不能把每一个细节进行量化,计划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细节始于计划,计划同时也是一种细节,是最重要的细节。在你制订计划时,应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出深入细致的规划,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一个目标,都有办法可依,保证整个计划是可以反复检验的。每一个流程、动作,都要进行量化,都要从细节去分析。计划做得越周密,细节就做得越到位,这个工作做好了,对个人,对企业都大有益处。时间管理专家说,你用于计划的时间越长,你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这两个时间存在极大的相关性和互补性,就看你怎么做,你是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在计划细节上下功夫,还是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去调整因为盲目工作而导致的错误!所以,在实施计划之前要好好地总结一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比如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才是正确的。把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纳入计划中,以此作为工作的努力方向。

    现代职场竞争激烈,每一位员工都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对细节的疏忽就可能导致被淘汰出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注重细节的能力正是一个职业人士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打造团队精神要注意细节

    未来的企业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

    ——布鲁诺·蒂茨

    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是每位领导者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管理者最难办的事情之一。难在哪里,主要是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适应新变化,努力克制自己弱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要管理好团队,首先要塑造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才是企业真正的灵魂。有企业领导胸有成竹地说:“就算你没收我的生财器具,霸占我地、厂房,只要留下我的伙伴,我将东山再起,建立起我的手王国。”我们看过一些非凡的领导者,他们好像有天生独特的再生能魔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扭转乾坤,将一群柔弱的羔羊训练成一支如雄狮猛虎般的管理团队,所向披靡。我们所说的团队精神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首先是团队成员间应相互尊重。这主要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特定团队内部的每个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彼此理解;二是团队的领袖或团队的管理者能够为团队创造一种相互尊重的氛围,确保团队成员有一种完成工作的自信心,人们只有相互尊重,尊重彼此的技术和能力,尊重彼此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彼此对团队的全部贡献,团队共同的工作才能比这些人单独工作更有效率。

    其次是团队内部充满活力。一个团队是否充满活力,一是热情。大家对共同工作满意的程度如何?是否受工作的鼓舞?想干出成就吗?成功对大家有无激励?二是关系。团队成员能愉悦相处并享受着作为团队一员的乐趣吗?团队内有幽默的氛围吗?成员之间是否能共担风险?这都对一个团队的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再者是主动精神。团队是否有创造性的想法,是否积极思考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否发现机会,敢冒风险,团队是否能提供团队成员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等等。三是员工对团队的高度忠诚。团队成员对团队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一体感,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绝不允许有损害团队利益的事情发生,并且极具团队荣誉感。那么,作为团队中的一员,我们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呢?

    第一,让自己得到大家的喜欢。你的工作需要大家的理解支持和认可,而不是反对,所以你必须让大家喜欢你。除了和大家一起工作外,还应该尽量和大家一起去参加各种活动,或者礼貌地关心一下大家的生活。总之,你要使大家觉得,你不仅是他们的好同事,还是他们的好朋友,这对你开展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第二,寻找发觉团队内积极的品质。其实在每个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优缺点都是不尽相同的。你应该去积极寻找团队成员积极的品质,并且学习他。让你自己的缺点和消极品质在团队合作中被消灭。团队强调的是协同工作,较少有命令指示,所以团队的工作气氛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如果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去积极寻找其他成员的积极品质,那么团队协作就会变得很顺畅,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第三,要对每个人寄予希望。谁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特别是那些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知识型员工更是如此。有时一句小小的鼓励和赞许就可以使他释放出无限的工作热情。并且,当你对别人寄予希望时,别人也同样会对你寄予希望。

    第四,保持谦虚的态度。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你必须保持足够的谦虚。任何人都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这种人在团队合作中也不会被大家认可。你可能会觉得某个方面他人不如你,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强项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自己的肤浅和无知。谦虚会让你看到自己的短处,这种压力会促使你自己在团队中不断地进步。

    第五,时常检查改正自己的缺点。你应该时常地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比如自己是不是还是那么对人冷漠,或者还是那么言辞锋利。这些缺点在单兵作战时可能还能被人忍受,但在团队合作中就会成为你进步成长的障碍。团队工作中需要成员一起不断地讨论、研究,如果你固执己见,无法听取他人的意见,或无法与他人达成一致,团队的工作就无法进展下去。团队的效率在于配合的默契,如果达不成这种默契,团队合作可能是不成功的。如果你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不妨就在某次讨论中将它坦诚地讲出来,承认自己的缺点,让大家共同帮助你改进。当然,承认自己的缺点可能会让人尴尬,你不必担心别人的嘲笑。你只会得到同伴的理解和帮助,从而发展自己的事业。

    创造一支有效团队,对管理人来说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如果你努力做到的话,你将可以获得很多好处,比如:1人多好办事,团队整体动力可以达成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大事。2可以使每位伙伴的技能发挥到极限。3成员有参与感,会自发性的努力去做。4促使团队成员的行为达到团队所要求的标准。5刺激个人更有创意,更好的表现。6让冲突所带来的损害减至最低。7团队成员遇到困难、挫折时,会互相支持、协助。能有效解决重大问题。

    一支令人羡慕的团队,往往也是一支常胜军。他们不断打胜仗,不断破纪录,不断改造历史,创造未来。作为伟大团队的一分子,每个人都会骄傲地告诉周围的人说:“我喜欢这个团队!我觉得自己活得意义非凡,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大伙儿心手相连,共创未来的经验。”通过在团队里学习、成长,每位伙伴都会不知不觉重塑自我重新认知每个人跟群体的关系,在工作和生活上得到真正的欢愉和满足,活出生命的意义。

    与下属打交道要注意细节

    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

    ——佚名

    对于一些企业的领导来说,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领导者所要面对的,无外乎“人”和“事”二字。尽管管人和管事是相互联系的,人中有事,事中有人,但管人和管事还是有所不同的。归根结底一句话,无人就无事,管事还要先管人,管人是管理之根本。

    “企”字以“人”字当头,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企业。企业领导者要管好企业,必须学会管人。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细节管理。管人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就因为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而且极其费心劳神的工作。正如一个木匠不能简单地用锤子解决所有问题一样,没有谁能让一名领导者一夜之间精通各种管人之术,没有谁能让一名领导者一夜之间从平庸走向优秀。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美国西点军校的格兰特将军也说过:“细枝末节是最伤脑筋的。”是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展示完善的自己很难,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完美,但毁坏自己很容易,只要一个细节没有注意到,就会给你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管人同样如此。真正优秀的领导者,能够在管人过程中不断发现细节、注重细节并应用细节的领导者。优秀领导者应该注意以下细节:

    1.当好表率,为下属树立榜样。“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而领导者无疑是企业里的车头,为你的员工起带头作用。这就要求领导者在企业里做好表率,为下属树立榜样。榜样非常重要,要成为下属的榜样,并非易事,要靠自己平时的工作技巧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不是整天在下属面前喊喊口号就可以了,真才实学水平远比口号更重要,且更能让你的下属钦佩有加。你应该永远记住这句话:领导是被学习的榜样,不是被赞扬的对象。给别人树立学习的榜样,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意味着必须时时刻刻不断加强我们在孩提时代,从学校那里听来的那些传统的个人品质。树立榜样就意味着去发展诸如勇气、诚实、随和、不自私自利、可靠等个人品格特征。为别人树立学习榜样,也意味着坚持道义的正确性,甚至当这种坚持需要你付出很高代价的时候,也得坚持。

    2.你可以批评,但不要轻蔑。如此简洁却又如此精辟的一句话,他道出了一个领导对员工所应持有的正确的态度:尊重员工的人格。一个企业员工的人格能否得到真正的尊重,反映了这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否得到了真正的重视。尊重员工的人格是实实在的,而不只是做些样子。员工兴则公司兴。把企业的生死存亡与员工联系在一起,体现企业对人的重视。重视人的作用,注意培养员工和公司“共存共荣、强存强荣”的士气,企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3.多想想员工的感受。领导者需要知道员工的感受,并且在处理自己的工作时应该把这点也考虑进去。通常,在你认为你考虑了员工的感受时,你真正在做的,只不过是想如果你站在他们的立场时,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如果你不再揣测员工的感受,又没有从他们那里得到足够的信息,你肯定会暴露对员工了解的不足。一旦你把一些莫须有的看法套在员工身上,员工就会对你失去信心,并会因为你不了解他们而感觉受到了伤害。有时候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们会觉得受到了玩弄而变得反抗性十足。

    对员工而言,自己是站在与领导相对的一边。所以说,他们往往只能从自己的利益或观点来看事情,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经常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如果你想要了解员工,做个受欢迎的领导者,那么你必须这样做,让他们说话,试着让自己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4.不轻易让员工的利益缩水。我们都生活在经济的社会里,利益对人的诱惑力是很大的,用利益来吸引员工是常用的方法。因此,给予员工的利益,只有逐步增加,而不能减少。空头支票或员工不愿意接受的替代物,都会遭到反对。这是一条不变的戒律。要减少员工已经得到的利益,必定要遭到员工的强烈反对,不论你的理由是什么。人们对于已到手的东西绝不肯轻易放弃,而且人们对于任何一种改变都有一种排斥的情绪。即使这种改变是有益的,在员工没有充分理解、体会到改变所带来的好处前,他们也会持反对态度,人的自然反应就有一种是对新的、不同的东西有所抗拒。

    如果领导者要剥夺员工的既得利益,不仅会遭到员工的反对,会使领导者的威信丧失殆尽,还会造成其他恶果,甚至使公司的业绩受到一定的影响。

    5.有距离才有威严。孔子曾说过:“临之以庄,则敬。”这句话意思是说,领导者不要和下属过分亲近,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下属一个庄重的面孔,这样就可以获得他们的尊敬。领导与下属保持距离,具有许多独到的驾驭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可以避免下属之间的嫉妒和紧张。如果领导与某个下属过分亲近,势必在下属之间引起嫉妒、紧张的情绪,从而人为地造成不安定的因素。二是与下属保持一定距离,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三是与下属过分亲近,可能使领导者对自己所喜欢的下属的认识失之公正,干扰用人原则。四是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树立并维护领导者的权威,俗话说:“近则庸,疏则威。”

    管理者要善于把握与下属之间的远近亲疏,使自己的领导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有些领导想把所有的下属团结成一家人似的,这个想法是很可笑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现在正在做这方面努力,劝你还是赶快放弃。

    所以说,与下属建立过于亲近的关系,并不利于你的工作,反会带来许多不易解决的难题。在你做出某项决定要通过下属贯彻执行时,恰巧这个下属与你平常交情甚厚,不分彼此。你的决定很可能会传到这个下属的手中,他如果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为了支持你的工作,会放弃自己暂时的利益去执行你的决定,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