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洛夫斯基(俄国戏剧家)
好团队还要有好指挥
优秀指挥家成功的奥妙,在于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充沛的精力、严谨的作风以及非凡的感召力。
——佚名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要有一个能拍板决策的人。传统观点认为,每个下属应当而且只能向一个上级主管直接负责。没有人应该向两个或者更多的上司汇报工作。否则,这样的下属就可能要面对来自多个主管的冲突要求或优先处理要求。在统一指挥原则不适用的极少数场合,应当对活动作明确的区分,以便让每位主管人员分管某一项工作。
现代管理学观点认为,当组织相对简单时,统一指挥概念是合乎逻辑的。但也有一些情况,如果严格遵照统一指挥原则行事时,会造成某种程度的不适应性,妨碍组织取得良好的绩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都应当有必要的组织形式。领导者必须注意这一点。通常活动的组织,以4~6人最为适当,人少了而事情多时会疲于奔命,多了就往往人浮于事,就好像放在桌子上的电话机一样,如果放3部的话也许就刚刚好,但如果放6部以上就让人无法应付。
一般而言,在一个人数比较多的单位,就需要划分若干部门。例如,一个200人的公司,可以分成5个部,每部40人,每部又分成4个科,每科10人的话,科下面还可设组,每组4人左右。给予部长、科长、组长适当的权限,使他们负起相应的责任。那么,作为公司的老总指挥这200人就等于指挥3~4人一样轻松了。部队里常用的编组法是三三制,即一个军分为三个师,一个师分为三个团,一个团三个营,一个营分为三个连,一个连分为三个排,一个排分三个班等。这种编法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最容易指挥。
古时候,很多军队都是三人一组,以三人对付敌方一人,若不足三人,则宁肯不战,而如果多于三人,又往往将多余的人另行编组,以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此,一般都能以小的损失取得大的战果。当然,在现代的单位里。也不必拘泥于三三制。由于其活动不像军队那样激烈,所以一个上司可以指挥较多的下属。如果一位处长有20多位下属的话,他可以将其分成三个科,自己指挥三个科长,这样,就不必自己一个个地指挥20多人,但又能达到指挥大多数的目的。指挥单位的大小与发布号令、命令、训令等有很大的关系。在使用扩音器播放广播体操的时候,一个人可以指挥成千上万的人,这是因为这成千上万人的动作是一样的。而对于每个人的工作内容不同的情况,则一个人往往只能指挥顶多三个人,还可能指挥不好。必须指出的是,在进行工作编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每个人只能接受一个人的号令,如果出现一个人同时需接受两个上司的不同的命令的话,那这种编组的方法就是不当的,很可能给工作开展造成损害。此外,团队中可以采用梯级式管理。就好比很多人喜欢登山。登山需要有强健的体魄,真正的登山活动一般都在夜里出发,不眠不休地到达山腰,然后在拂晓之前一鼓作气登上山顶,从而体会那种征服的感觉。
假如我们将登山的方式引用到管理工作中,会怎样呢?其实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像是登山者,他们干自己分内的事,他们喜欢主宰自己掌握的一切,他们愿意靠自己的意思来实行、能按自己意愿规划实施一事,无疑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同时,能有机会发挥显示自己的实力,无疑也是为今后提升积累资本,而从获得的充实感和成就感也是其魅力所在。以现有的事业为基础,向更广阔的前景发展是所有团队成员的愿望,在探索、开拓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意味着成绩的取得,因而情绪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因此,从某种理想化的意义上来讲,团队成员更像是一个个有着旺盛斗志的登山者。那么,团队领导就应当正确地引导他们的攀登方式及攀登方向,领导在向团队成员分配任务时,只须从大面上把握,告诉他们你的期望与需求,仅此而已。具体内容不必过于苛求。实施细节放手让下属去做,下属肯定会乐此不疲。别忘了,下属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规划,发挥全力,开拓空间,走出自己的天空。
作为领导,此时更像是一个战略战术问题的设计者,让团队按着你事先设好的战略路线和方向,一步一个台阶的向前发展。
用坚定的信念感染人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高尔基(前苏联作家)
信念,是一种心理因素。信念领导力是战胜挫折、赢得机遇的前提,也是切实的方法。自信的人首先忠诚于自己的信念,这种信念融入你的言行、举止,让你的举手投足都在辅助你的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因而让人们相信你的能力和人格。
作为一个领导,信念是战胜工作中的困难,力排干扰,把握时局,打开局面,果断决策和树立领导威望的一个重要的心理优势。对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来说,信念是成功领导必备的心理素质,是领导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领导只有充满必胜的信念,才会对自己的事业确信无疑,才能迈出坚定的步伐,才能产生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才能随时迎接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信念的引导力量并不仅仅局限于信念者自身,它同样可以影响别人,这正是信念成其为魅力的重要原因。企业领导具有顽强的信念,事业也就成功了一半,他可以用自己的信念去影响员工,使下属认同、信服,进而愿意为领导的目标服务。
信念是战胜挫折、赢得机遇的前提,也是切实的方法。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今天不自信没关系,相信通过努力,明天会自信起来,很多事不是由于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了信念;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信念,所以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有了信念,才能以最佳心态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有了信念,才能以饱满热情开创事业、完成使命。运动员在赛场比赛,要争得第一,争得一流,不可没有信念;求职者在人才市场应聘,要技压群芳,求得赏识,不可没有信念。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无论是做竞职演讲,还是就职表态,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以坚定的口气、热情的态度、积极的表现来赢得上级和群众的支持,那么信念是第一不可少的。
古往今来,每个有成就的人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以信念为先导。拿破仑就宣称:“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的字眼。”正是这种信念,才激发出他无比的智慧和能力,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统帅和名将。那么,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都需要有哪些信念呢?
第一,战略。作为一名管理者不仅要像一个高明的战术家一样去完成每一件事,更应该以一个战略家的姿态未卜先知,抢占制高点,从而在新的变化面前从容不迫。战略的立足点是现在,着眼点是未来;现代社会生活方式越来越复杂,范围越来越广泛,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会影响到全局。靠管理者的直觉来判断社会活动未来发展的趋势,靠经验管理复杂多变的社会活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且一旦发生失误,损失巨大又无法弥补,管理者只有通观全局,长远考虑,研究规律,才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第二,科学决策。管理者应该确立科学决策观。科学决策观的确立,并不排斥个人的阅历、知识、智慧和胆略,但是愈益复杂的现代生活已然超出了个人能力的范围而不得不求助于一套科学的体系。管理者首先要从思想上自觉实现这种转变;其次必须通过学习培养较高的科学素养,把经验上升到理论,上升到科学;再次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决策的体制、程序和方法,以辅正思想观念的持久作用。
第三,危机感。在当今变化节奏加快,关系愈发复杂的情况下,竞争更是加快。就如体育运动是激烈的竞争,比赛的结果非胜即负,而战争是更加激烈的有关生死的竞争,这两者都容易唤起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是动力之源,但是光有如此的感觉是不够的,要把事业搞上去,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而奋斗勇气和拼搏精神来自必胜的信念,只有把危机感、紧迫感和必胜信念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很多人往往在做某事之前思前顾后,总怕失败,因而总是迈不开步子,不是集中精力去争取成功,而把精力耗费在避免失败上,因此总是显得步履维艰。从事任何开创性的工作都是关隘遍布、险阻林立的,没有坚定的必胜信念作精神支柱,是不可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到达光辉的彼岸的。闻名世界的苹果电脑公司,当年两个年轻人创业时仅靠400美元贷款,租借一间废旧汽车库,在旧货摊上购买一些元器件。他们抱着定能成功的信念,连续两年每周工作7天,每天干15个小时,克服了许多看来无法克服的困难,争分夺秒地搞出新产品才获得成功。
第四,时效。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其特点是一维性,既不能逆转,也不能贮存,是一种不能再生的、特殊的资源。有效地利用时间,便是一个效率问题。也可以说,效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利用价值。人的生命是有限时间的积累。以人的一生来计划,假如以80高龄来算,大约是70万个小时,其中能有比较充沛的精力进行工作的时间只有40年,大约15000个工作日,35万个小时,除去睡眠休息,大概还剩2万个小时。生命的有效价值就靠在这些有限的时间里发挥作用。提高这段时间里的工作效率就等于延长寿命。
第五,信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研究、经济活动、社会生活每时每刻都出现并吸收、利用着大量的新的情报信息。情报信息系统已成为社会、经济、科技活动的“血管”,而大量的情报信息则成为社会赖以生存和进步的“血液”。这就要求人们尤其是现代管理者从科学技术、经济、社会这一全局上正确认识它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积极主动地把信息传输到社会各个领域,使之尽快地转为直接的生产力。对于管理者来说,你的管理艺术在于能最敏捷地掌握信息,最有效地运用信息,从而能最果断地作出正确的决策,去创造最大的业绩。
另外,作为一个“开拓型”的管理者,信息触角必须广泛,反应要灵敏,判断要准确,并有灵活的应变能力。日本把情报能力比喻为“驼鸟的腿”,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进,把情报意识比做“山鹰的翅膀”,翱翔万里,瞬间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产生一种新的思想。对待信息应当有这种“驼鸟的腿”、“山鹰的翅膀”。作为一名现代管理者就应该首先具有驾驭信息的能力,并且要建立一套适合信息社会特点的新管理模式。
企业规划要注重细节
差错发生在细节,成功取决于系统。
——比尔·马瑞特(全球最大的连锁饭店马瑞特)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太多细节需要加以注意,但凡事都能做到细致入微吗?不一定。比如有过会议营销经历的人知道,无论会前如何缜密的准备,但是会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纰漏,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在经营过程中,我们是要注重细节,但更要优化细节。不要让毫无价值的细节,损耗支配你的经历。
有些细节无须深究,也很难深究,因为你没有那么多精力。所以要抓主要线索,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如果没有线索,就根据蛛丝马迹去破译。看过一些侦探片的朋友会发现一个特点,所有的侦探,都会第一时间在犯罪现场,寻找有利于破案的线索。而这个过程中要么没有头绪,要么有千头万缕的思绪,你不能被一叶遮目,需要拨云见日,在杂乱无章的细节整理自己想要的线索。
作为一个企业领导,很多人只在乎自我感觉,其结果就是导致一言堂、一支笔的现象。所有的细节在他面前被闭屏,这样的企业就会很危险。有些人天生不拘小节、放荡不羁,对主要细节都视而不见,更不要说其他的细节。有管理者说:有必要吗?我可以不注重细节,我的下属会做相关的事情。我要把精力投向大方向,把握企业前进的方向才是我应该考虑的事情。没错,老总是要高瞻远瞩,但是关键部分的细致调研、详实的数据分析、竞争对手的策略、市场瞬息万变的商机等这些不是下属员工就能担当的,如果可以,那么取而代之只是时间的问题。
要当好领导,必须要做到长计划、细步骤、精安排,这样才能真正搞好管理工作。制订长远规划,是确定一个远大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要定得高一些,这样,你的员工才会有动力和压力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不想做大生意的商人,不是出色的商人。”当然,目标也不能定得太高,脱离实际,否则,看不到实现目标的希望,会让大家都泄气。最好是能将总目标具体化,并分解成小目标或阶段性目标,使大家每前进一步,都能体验到成功和胜利的喜悦。
要全面系统地分析实现既定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或者说,存在哪些方面的机会与威胁。然后,依据上面的分析,确定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方案。那些选择起点高、规模大、投资多、周期较长的行业的商家,因为面临的风险也较大,掉头改行又不容易,所以,尤其要认真搞好长远规划工作。如果是创办一个公司,则更应重视制订公司的长期经营计划,有句话说得好:“只为今天而生者,必迎灭亡的明天。”只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计划,才能将现阶段的经营变为一个连贯的有机整体。如何制订长期经营计划,方法很多,但一般来说,总离不开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立经营观念,设定公司目标。这一步的关键在于不仅要把经营观念或信条确定下来,而且要使其具体化,将总目标分解细化,使其成为指导各部分业务工作的方针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步,进行预测。不管新管理人的主观意向如何,公司实际上是为客观环境所包围。公司如果忽略了对客观环境的分析预测,长期发展计划则不啻为沙上建塔,空中造楼。
第三步,构想经营计划概要。经营计划是根据公司的主观定位和所处的客观环境而加以确定的。为了实现私营公司的目标,必须突破客观环境的限制。为此,必须决定用何种手段和如何实现公司目标的计划体系。这一决定是建立在个别计划与期间(阶段)计划基础上的。
第四步,设立个别计划。也就是确定各个部门的具体计划。如技术部门的产品研制计划,财务部门的资金计划,生产部门的盈利计划等。
第五步,设立期间(阶段)计划。重要的一点是要认识到:“计划的本质在于选择。”
第六步,编制预算。以预算形式表现出来的经营计划即可交付具体实施。
除了要制订长期规划之外,管理者还需有一整套具体而详尽的日常安排实施方法。一般来说,至少有五个时间是要安排具体方法的,这就是:每日、每周、每月、每季、每年的计划。如每日之末。拟订一个要在明天达到的成果和进行的主要活动的简要提纲,按重要程序顺序排列,把重要项目编上号码。这将有助于明白醒来之时知道今天该干什么,先干什么,每周之末。在每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之末,花点时间检查一下本周的主要活动,同上次计划的成果进行比较,找出可以改进之处,拟订出下周各项主要工作的提纲。若无重大变故,也可拟订出下周每天要达到的一项或几项主要目标。每月之末,总结本月的重大事件,并拟订出下个月要达到的一些主要目标。可以计划出下月的每一周你要达到哪一项主要目标。每季之末,检查本季成果,同预期计划比较,确定补救措施和改进方案。确定下季每月工作要点,确定一些重要的比率和反映工作业绩的主要数字,观察、分析公司的发展趋势是否对路,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案。每年之末。用一定的时间检查本年的重大事件,分析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然后按季度列出下一年度每月工作的主要目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