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听到的24堂管理课-纪律——开展工作的必要保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要有必要的清规戒律。

    ——毛泽东(中国政治家、曾任北大图书馆协管员)

    管人先管好自己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安东尼·罗宾斯(世界潜能激励大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很多人更是把发脾气当成发泄的途径。而恰恰因为这一点使他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还会给人留下一个浮躁、懦弱的不好印象。试想,作为一个管理者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尽快想办法解决问题,弥补损失,而是大发其火,追究下级的责任,甚至将下级骂个狗血喷头,那他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上级留下推卸责任;给下级留下无能的印象。因此,首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树立形象的必需。一个无法控制自己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制,别人就会轻易将他打败,这是一条铁的定律,然而,控制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个人心中永远存在理性与感性的斗争。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就是要求一个人按理智的原则判断行事,克服追求一时的满足和本能的欲望。一个真正具有自我约束的人,即使在情绪非常激动时,也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有所创造的人,有大成就的人,都是善于自我控制的人。因为他们的心智、精神和目标能够达到协调一致;而那些内心混乱的人常常会走向失败,由于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于是一切成功都远离他们而去。一个人必须控制好自己,才能在为人处世当中协调各种因素,发挥出最大功效,然后取得成功。每个人都应当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使自己从常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但是,如果他不能自律,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他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如果他不能自控,就根本别想去影响别人、把握住局面。

    曾经担任过美国作战部长的斯坦顿,早年做过林肯的战地机要秘书,一天,他气冲冲地告诉林肯,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听了也很生气,于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他甚至说:“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斯坦顿马上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拿给林肯看,林肯看后高声叫好。但是当斯坦顿把信收好时,林肯问他干什么去,他回答说:“寄出去呀。”林肯大声说:“千万不要胡闹,这信不能寄,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这么处理。你写这封信时,已经解气了,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就把扔掉,再写第二封吧。”林肯是一个自我约束力很强的人,当他知道别人的批评是真诚的并且有道理时,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手下的米德将军就曾因为拖拖拉拉不服从他的命令而贻误了战机,错失了一举歼灭敌对方李将军的大好机会,林肯知道后,气得浑身发抖,对自己的儿子罗伯特喊到:“上帝呀!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已经在我们的手边了,只要一伸手,他们就成我们的了;可是我的言语和行动就没能使我的部队动一动,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任何一位将军也能把李将军打败。如果我去那里,我将亲手给他一个耳光!”就是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林肯给米德写的信仍保持着高度的克制:“我亲爱的将军,我相信你并不了解李将军逃跑所造成的后果将是多么的严重。他已经落到了我们手里,如果歼灭他,就会立即结束战争,可是这样一来,战争将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你当时怎么会在南岸那么做呢?要说你现在还能再做出更多的成就,那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我现在也根本没这个指望。你的黄金时间一去不复返了,而我也因此感到无比遗憾。”就这样一封信,林肯写好后却一直夹在他的文件夹里,直到去世后才被人们发现。如果说林肯发出这封信,那他心情是痛快了,然而既然良机已经错失,对米德的责备只能使米德为自己极力辩解,减弱他作为一个指挥官所该发挥的作用,或许还会迫使他辞职也未可知。

    自我约束表现为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一个人的自由并非来自只“做自己高兴做的事”或者采取一种不顾别人感受的态度。自己要战胜自己的情绪,证明自己有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如果任凭情绪支配自己的行动,那自己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一个被情绪所奴役的人是根本没有自由可言的。

    在现实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在通过努力,使自己生活更加幸福,并且在向着这个目标迈进。但是,我们绝不能做只顾一时痛快而丝毫不顾及可能发生后果的事。因为人们的感情大都容易倾向于获得暂时的满足,所以,要善于做好自我约束。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往往那些提供暂时满足的事,通常就是对我们的健康、快乐和成功最有害的事情。因此,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时,应当努力避免做一些会对自己将来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事。

    一个人如果没有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要付出的代价就是他会不断成为自己承诺的受害者。例如,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保证……”就是最危险的句子之一。这样经常会导致很多人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了去做一些无意义的工作上。这个世界看起来好像存在一些被公众广泛接受却查无实据的保证。事实上,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只有一个可靠的保证,那便是:一个经常向你保证一切都没有问题的人,是最有问题的人。

    在某些情况下,具有自我约束能力和做一个有自我约束能力的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做一个有自我约束能力的人,是指偶尔表现出的自我约束能力,它能使你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一些麻烦,但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就要坚持不懈地保持自己的自控能力。

    培养下属服从命令的习惯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

    美国心理学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对习惯的经典定义:“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就像转动的车轮一样。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如此。可见习惯的力量会影响人的一生。其实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

    良好的习惯不仅在生活中有很大的好处,在团队管理中,也能发挥出其巨大的能量,从而影响一个企业的生命。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农想把新买的一头牛牵回家,也许是惧怕新主人的原因,无论老农怎么使劲拽,牛站在原地就是不肯走,于是老农就用事先准备好的缰绳套住牛鼻,用鞭子抽,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把牛牵回了家。一到家,老农就放开缰绳,任牛四处走动。最初的几天,一到晚上,老农便用缰绳套住牛,将它牵回。后来,老农也不再用缰绳套牛了,天快黑的时候,牛就自己慢悠悠的跟在老农身后回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事情,只要选择了正确的做法,就能得到理想的结果。教化育人更是如此。要培养一种习惯,首先要仔细研究它的必要性,千万别仓促培养。你可以为其列出许多条条来,如果这习惯一旦养成,对自己有多大益处;如果养不成,对自己有多大坏处。这种条条越多,你会感到越重要,实施起来劲头也就会越大。其次,你要培养什么好习惯、征服什么坏习惯,可从你的理想、抱负中提取;因为理想、抱负对我们人生无异是再重要不过的事。同时,你也可以从困扰你的难题、阻碍你的瓶颈、以及必须达成的目标和及待提升的短板中去提取;因为这类事是你内心迫切想解决的,因此一旦你从中提取出某种习惯或“习惯配方”,你实施起来劲头就会特别大,解决了培养目的的问题,下面就是怎样培养一个好习惯的问题。任何一个好习惯必然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的形成,这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的根本区别。相对于其他习惯而言,不良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是十分困难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培养习惯也是一样。好习惯多长时间才能养成呢?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形成你的信念。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和一生的幸福。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作为一个管理者,在培养下属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需要注意如下几个要点:

    第一,专注于行为方面。员工不良的工作习惯种类很多,其中包括工作中间休息时间过长、违反安全规则、凌乱的工作场所、不适当的衣着、私人电话太多、办公时间闲谈、喜欢与其他员工争执、工作态度散漫、经常请假,等等。这些情况都会妨碍工作顺利进行,甚至使其他员工也以为可以违反工作规则,以致不良的风气蔓延,影响整体的工作表现。为了减低个别员工不良工作习惯的影响,你需要一些技巧。在与员工讨论他的工作时,一般都会专注在工作方面的表现,但是在讨论改善员工的工作习惯时,则需要专注在行为方面,即员工怎样做他的工作。

    第二,判断问题。在纠正不良工作习惯之前,你需要先指出问题所在。假如员工的不良工作习惯导致以下四种情况,你就须予纠正:一是影响员工自己的工作表现: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也是最容易察觉出来的。二是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表现:一些工作习惯会使人分心,阻碍其他员工工作。这些不良的工作习惯是比较容易察觉的到的,因为当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受影响的员工便会向你投诉。三是违反任职机构的政策或工作程序:你任职的机构已经订下一些规则,为员工确立工作的依据和办事的原则。四是惹人反感,再不能置之不理: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运用各人的判断力和洞悉力,这大概是最难以处理的一种不良工作习惯。

    第三,改善习惯带来好处。改正不良的工作习惯,可以为你自己、其他员工、你的工作小组及整个机构带来好处。最重要的还在于可以提高工作小组的士气,其他员工不因个别员工的不良工作习惯,而加重自己工作负担。在改正不良的工作习惯后,工作小组便更加精神振奋,工作环境更合意、更舒适、而且更安全。

    第四,观察情况采取行动。要讨论不良工作习惯,对你和下属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差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习惯或独特工作方式,也许会使你或其他员工感到不满。所以你要预先决定是否值得提出来讨论。还要问问自己:“如果员工不改善以前工作习惯,我是否会采取纪律处分,而这处分又符合公司的政策和程序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话,那就最好不要提出来讨论,尽力去适应员工的这种工作方式好了。

    第五,维持明确的目的。在讨论如何改善员工的工作习惯时,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员工明白他必须改正不良的工作习惯。研究报告显示,大部分员工都想把工作做好,而且也希望旁人觉得他能够胜任,尤其是在上司的眼中是这样。当然你知道他想把工作做好。你要保持友好的讨论气氛,这对于讨论的成败十分重要。假如员工是在被迫的情况下去改变工作习惯,他稍候会把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这就会更加难以收拾。

    第六,采纳员工的意见。要员工改善自己的工作习惯,其中一个最佳的方法,就是请员工提出意见。就算员工提出的方法并非是你所希望的办法,也不妨试一试,看看是否可行。如果问题是发生在员工身上,解决方法也应该由员工自己想出来。尽可能采纳员工的提议,因为这显示出你重视他的意见。这样可以加强员工的自信,使他更投入解决问题。你也应协助员工把提议付诸实行。以表现出你的确是支持员工去改善工作习惯,并增强了员工的自信心。

    不要过度纵容下属

    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

    ——西洛斯·梅考克(美国国际农机商用公司董事长)

    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很多人都提倡管理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提倡把员工摆在主体的地位上来考虑,尊重他们的人格,体察他们的性情,重用他们的能力。但这绝不意味着以情感代替原则,以理解取消制度,因为这样只能纵容下属不合理的欲望和行为产生。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提倡对下属多宽容,少苛责,但是,也不能宽容得过了头,变成了姑息养奸。姑息养奸不但不能让下属对你服服帖帖,反而会让你威风扫地!

    有的管理者想通过降低标准这一招来赢得下属的支持,殊不知,这种办法会让那些多事的员工得寸进尺,降低标准说到底这是一种纵容下属的行为。其实这类管理者不知道的是,他们用这种方式带出来的下属往往脆弱不堪、难当重任。因为,在他们的慈善心肠面前与不断降低的要求之下,部门的效率和业绩早已经与预订的目标相去甚远了。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呢,管理者还是要对下属在制度上做一些约束,比如说:

    严格要求下属。那些惯于纵容下属的经理,在平时必然也不会对下属予以严格的要求。我们知道,严师才能出高徒,同样的道理,严格要求的管理者,才能带出一批能征善战的下属。有时候,管理者看似对下属宽容,实际上却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为阿吉里斯的英雄,他有着超乎常人的神力和刀枪不入的强悍肉体。他在激烈的特洛伊之战中几乎无往不胜,取得了赫赫战功。但就在阿吉里斯即将攻占特洛伊城取得胜利之际,他的对手太阳神阿波罗却悄悄地一箭射中了阿吉里斯,在一声悲凉的哀鸣中,强大的阿吉里斯竟然就此倒下去了,再也没有起来。原来,太阳神阿波罗的那支箭射中了阿吉里斯的脚后跟,而这里恰恰是他全身唯一的弱点,只有他的父母和天上的神才知道这个秘密。以前,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的母亲——海洋女神特提斯,为了表达对儿子的疼爱,就经常捏着他的右脚后跟,把他浸在神奇的斯堤克斯河中,被河水浸过的身体变得刀枪不入,近乎于神。可那个被母亲捏着的脚后跟却由于浸不到水,而成了阿吉里斯全身唯一的弱点。

    这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上级对下属的管理上,对下属的缺点和一时难以完成的任务,千万不能轻易降低要求,那样只会使下属的弱项变得更弱,也不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会为其留下重大隐患。对下属进行严格要求,才是对他们的爱。

    不要容忍下属的过分要求。作为领导,难免会面对下属的种种要求,其中有些是合理的,但有些则令人难以接受。而且有的下属自恃与领导关系良好,经常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作为领导一定要严词拒绝,即使以前曾经答应过。此时也要能够明察秋毫,不要不经过思考就去答应,否则一旦到时无法兑现,难免会遭到下属的非议。而且,即使答应了下属的过分要求,也难免留下纵容下属的嫌疑。此外,在现实工作中,有些喜欢表现自己的下属,却苦无机会,于是便会找机会发牢骚,或向领导提出无理的要求,来找上司的麻烦。对这类下属,领导则要给他一点警告,不可让他肆无忌惮。过分容忍下属,将会自食其果,这是领导工作中铁的教训。

    不要被下属牵着鼻子走。那些纵容下属的上级大都比较软弱,对于他人的要求只会说“是是是,好好好”。他们在驾驭下属方面往往太欠缺“强硬”,他们对下属的要求有求必应,即使心里不愿意接受,嘴上也不会拒绝。他们或因为软弱,或因为爱面子,或因为菩萨心肠,最后弄得自己这个上级反倒被下属牵着鼻子走。托尔斯泰教学生打猎时,先教他们如何驾驭马,“如果马走斜道而不肯回来,你们把缰绳向它偏的那边拉,让马转个弯正面回来,所以那匹马始终都不知道——究竟是自己斜着行,还是骑马者拉着它向那边走。当你促使马朝着你想要去的方向走时,你便是马的主人了。”对于团队管理者,这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因为骑马者总是不免要做一个专横者,否则将难以驯服马。作为企业管理者,要记得千万别使自己成为一匹让下属牵着鼻子走的马。在管理下属方面,管理者应该“强硬”一些,主动一些,不要对下属的要求有求必应,不要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日本的松下幸之助认为,有些人不需要别人的监督和责骂,就能自觉地做好工作,严守制度,不出差错;但是大多数的人都是好逸恶劳,喜欢挑轻松的工作,捡便宜的事情,只有别人在后头常常督促,给他压力,才会谨慎做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