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听到的12堂幸福课-情绪课——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棵“烦恼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哈佛学子爱默生

    培养乐观的性格,寻找幸福的源泉

    乐观的性格是幸福的源泉。具有乐观性格的人总能够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即使面对灾难和痛苦他也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

    乐观的性格是幸福的源泉。性格乐观的人总能够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对于这种人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令人伤心欲绝的痛苦,因为他们即便在灾难和痛苦之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一个公司的营业人员中,思想乐观的推销量比思想悲观的高出许多。当事情出了差错时,悲观者倾向于责备自己。“我不善于干这个,”并说,“我总是会失败。”而乐观者则去寻找出差错的漏洞。若是事情很顺利,乐观者就归功于自己,而悲观者却把成功视为侥幸。

    国外有位老师,曾经让一批学生打电话给陌生人,让他们为红十字会献血。当他们打了一两次电话而毫无结果的时候,悲观的学生就说:“我干不了这事。”乐观的学生则说:“我要换个法儿去试试。”那位老师由此总结道:“如果感到失望,那他就不会去掌握获得成功所必须的技能。”

    事实上,自我感觉的控制,是成功的试金石。乐观者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事情不妙,他便迅速采取行动,寻找措施,拟定一个新的行动计划,并且博采众家之见。悲观者则觉得自己处处受命运的捉弄,因而迟迟不肯行动,他认定了自己无计可施,因此也不向他人求教。

    从前,有一对非常清贫的老夫妇,想把家中惟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牵着马去赶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肥用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大袋烂苹果。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当他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到了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得哈哈大笑,说他回去肯定要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三人于是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的钦佩。她嘴里不时地说着:“哦,我们有牛奶了!”“羊奶也同样好喝。”“哦,鹅毛多漂亮!”“哦,我们有鸡蛋吃了!”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还是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就这样,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不得不为故事中老夫妇的乐观精神所深深感动。不为失去一匹马而埋怨生活,既然有一袋烂苹果,就做一些苹果馅饼好了,难怪他们的生活会如此和谐美满,难怪他们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由此可见,乐观给人带来的是幸福,而悲观则只会给人带来失败的命运。

    有一位老妇人早年丧夫,她自己拉扯大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二女儿卖扇子。生活稳定了,可老妇人每天依然忧心忡忡。有一位智者经常路过老妇人家门前,阴天看到老妇人在门外叹息,晴天看到老妇人满脸愁云。智者于是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老妇人伤心地说道:二女儿是卖扇子的,遇到阴天我就担心扇子卖不出去;大女儿是卖雨伞的,天晴了我又担心她的雨伞卖不出去,可这老天不是阴天就是晴天……智者听罢,说他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以后在阴天的时候就想大女儿的雨伞一定卖得很好;晴天的时候就想二女儿的扇子一定卖得很好,这样不就天天开心了吗?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朴实的道理:做个快乐的人很简单。人哭是一辈子,笑也是一辈子,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笑着过一辈子呢?地球不会因为你不快乐就不转动,太阳也不会因为你不开心就不东升。股市涨跌不会因为你的祈祷而改变,金融危机不会因为你担心就不爆发。与其如此担心令自己饱受折磨,还不如开开心心地过。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多想想那些快乐的事情,在遇到难事的时候多想想比我们生活得更艰辛的人们。

    记得一位哲学家讲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这是因为乐观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悲观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消极的行为,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世事难料,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一个人心态良好,积极面对人生,时时刻刻以挑战者的姿态准备迎战挫折与困难,那么最终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反之,如果心态不好,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动力,消极怠工,遇到困难更是小题大做,怨天尤人,那么再小的问题都会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所以,我们要学会以乐观的心情微笑着面对生活,这样生活才会回报给我们微笑。

    告别坏情绪,幸福就会来到身边

    我们总是在冲动之时不小心伤害到了别人,然后事情发生后又后悔不已,长此以往,人际关系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前途命运。其实,一个人只有告别坏情绪,才能迎来美满幸福的人生。一个人只有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才能拥有征服别人的本领。

    情绪影响人生的命运,一个人只有掌控了情绪才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凡是希望有所作为的人都应该让愤怒远离自己,不生气就等于是给自己自由,让自己不再忍受精神和情绪上的痛苦,如此才能够让自己真正敞开胸怀,再次体验到生命的新鲜和丰富。但是,倘若一味地与坏情绪纠缠不清,那么就会为此而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懂得这一点的人不会跟任何人生气,不会和人争吵,不会辱骂他人、责怪他人、触犯他人、怨恨他人。

    史密斯教授是哈佛大学心理学老师,他有一个脾气暴躁的儿子,几乎每次说话时都是和别人大喊大叫,很少心平气和地与人交流。就算是面对家人,他也经常如此,比如他常常像训斥同龄人一样训斥家里的长辈。对此,史密斯教授非常担忧,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希望帮助自己的孩子改掉乱发脾气的习惯。

    有一天,男孩又在家里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史密斯教授看到后语重心长地告诫他说:“孩子,你这样发脾气是不行的,你要学会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男孩说道:“我也想控制住自己,可是我就是没办法控制住自己。”史密斯教授思考了一下对他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给你个建议,你只要按照我说的方法去执行,就能控制住自己了。”男孩听完非常高兴。在家里后院的栅栏旁边,史密斯教授对男孩说道:“从现在开始,当你想发脾气的时候,就在一个栅栏上钉上一个钉子,一天一个,直到有一天栅栏上一个钉子都没有的时候,你再过来找我。”

    男孩认真地按照史密斯教授的方法去做了。前一个月,他的脾气还是非常暴躁,但他一发脾气就想起了父亲的话,于是就拿起钉子钉在栅栏上;就这样过了一个月,他感觉自己有时可以控制住自己了,没有以前那么暴躁了。他每天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栅栏上的钉子也就越来越少了……终于有一天,男孩居然一次脾气也没有发,他十分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史密斯教授。史密斯教授和男孩来到栅栏前,他非常开心地对他说:“父亲,我今天一次脾气都没有发,你看栅栏上一个钉子都没有!”史密斯教授带着微笑对男孩说:“是啊,真的不错,儿子,那么从今天开始,只要你能控制住一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个钉子,直到把栅栏上的钉子都拔光的时候你再来找我。”

    男孩继续照着父亲的方法来执行,他努力坚持着一天也不发脾气,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每天从栅栏上拔下一个钉子。慢慢地,日子久了他已经习惯了平静地与人接触,脾气也不那么易怒了,钉子一天天在减少。终于有一天,栅栏上一颗钉子也没有了。男孩非常雀跃地跑去找史密斯教授告诉他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史密斯教授来到栅栏前,很欣慰地看到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已经没有了。他对男孩说:“很高兴你现在已经可以控制住自己,不发脾气了。”男孩也十分高兴。史密斯教授又说道:“可是,儿子,看看栅栏上钉子留下的洞吧。这个栅栏因为钉子洞再也不可能恢复到当初了,要明白你生气时说出的话,也会在别人心里留下伤疤,正如这个栅栏留下的伤疤一样。你设想一下,如果将一把刀子插入一个人的身体之后再拔出来,那个伤口就会永远留在那里了,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言语的伤害其实同身体伤害一样严重。”男孩听了史密斯教授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

    以后,那个男孩再也没有发过一次脾气,他后来成为了一个非常热情、友好的人。

    言语是一把利刃,当我们任性地向别人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时,可否想到自己已经给他人造成了伤害。即使再多的对不起也无济于事,因为那个伤害就如同刀子留下的疤痕一样永远地留在了那里。所以,在我们心情不佳的时候要懂得克制自己,不要事后悔恨,在生气的时候,不管怎样,一定要留下退一步的余地,以免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来。

    情绪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它是可以传染的,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都具有传染的因子。如果是好的情绪自然好,但我们能受好情绪的感染,也会受到别人负面情绪的影响。

    清早,刘林刚刚进入工作状态,就听到坐在对面的郭朋远气愤地说道:“迟到两分钟就要扣钱,真不是人过的日子。扣吧,真没劲,早想跳槽了。”

    郭朋远的抱怨把刘林从工作状态中拽了出来,抬头看看表,9点过5分,看来郭朋远又迟到了。郭朋远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非常喜欢抱怨,所以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他的牢骚声,言语里总是充满了挑剔,刘林感到自己时常会受到他的影响。

    刚进公司的时候,刘林虽然没有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雄心壮志,但对工作还是充满热情,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上司的赏识。因为郭朋远在公司已经4年多了,算是老员工,刘林有什么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就会虚心地向他请教,每次郭朋远都懒洋洋地说:“这有什么意思?想那么多干嘛?说实话,我来的时候和你一样,结果呢?还不是这样?”也许郭朋远的抱怨是无意的,但是却大大削弱了刘林的冲劲与热情。

    有时候,刘林也会与他争辩说,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机会。他会不屑地说:“算了吧,收起你的那点梦想吧,这个社会只有会混的人、有关系的人,才有未来。你没看咱们公司那个小赵,比我还晚来一年呢,人家现在是部门经理,听说他是老板的远房侄子。还有那个来了半年就被提升的小李,听说是老板朋友的儿子……”

    听了郭朋远的话,刘林就会怀疑自己和老板没有任何“瓜葛”,努力会不会有用?有时候,刚刚说服自己要努力,不要受别人坏情绪的影响,郭朋远又会悄悄对他说:“我最近看好了一家公司,人家在市中心办公,办公室装修的那叫气派,听说公司有500多人,哪里像咱们这里办公室不像办公室,上上下下加起来还不到100人……”

    刘林一直在郭朋远的抱怨声中坚持着自己最初的信念,直到后来慢慢动摇,他也渐渐觉得现在的工作没有前途,缺乏发展空间,那些自己订的短期计划、中远期计划,而今早已束之高阁。他心里在想:即便努力了,说不定将来也是和郭朋远一样的命运。

    刘林已经被郭朋远的负面情绪感染了,并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有调查发现,在职场上升迁,或是工作较有成就的人,绝大部分是在情绪上具有稳定性格的人,而不是才华洋溢或者智商较高的人。这种稳定性格不仅包括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还包括对别人负面情绪的免疫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上这样那样的不顺心事,经常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脾气发向别人,孰不知,别人也是有血有肉的感情动物,他们凭什么要承受你的坏情绪呢?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在冲动之时不小心伤害到了别人,然后事情发生后又后悔不已,可是裂痕就此产生了,久而久之,你的人际关系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还有前途命运。其实,这又是何苦呢?

    一个人只有告别坏情绪,才能迎来美满幸福的人生。一个人只有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才能拥有征服别人的本领。

    遇事要冷静,生气时绕地跑三圈

    我们无论遇到大事小事,都要保持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用事的人大多是因为遇事欠冷静。实际上,遇事冷静地考虑一下,可能会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会更加让人满意。

    嬉笑怒骂、欢乐忧愁,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情绪如同海上的天气,时而骄阳艳丽,时而暴雨狂风,或深厚或浅薄,时而让人触类旁通,时而让人费解难懂。不过,也正是每个人不同的感情特质,让彼此互不相同。在生活中,情绪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面对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反应。

    几乎每个人都曾有受累于情绪的经历,烦恼、压抑、失落甚至痛苦总是接二连三地袭来,于是频频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期盼某一天欢乐的降临。其实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想让自己生活中不出现一点烦心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真正理智的人,是不会轻易让情绪控制自己的,他总是在进行了冷静地思考之后,才对事情作出合理的处理。

    迈克是探险队的队员,有一次他们在亚马逊的一个神秘地区探险,要知道丛林里一般都有很多具有致命性的动植物。就在小队穿越一块沼泽地的时候,迈克忽然感到脖子上好像多了个什么东西,由于不是很重,所以迈克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但当感觉到那个东西在沿着他的身体滑动的时候,他才意识到情况不妙。果然,那是一条蛇,一条色彩斑斓的从没有见过的蛇。如果迈克这时候慌乱起来的话,很可能会丧命,然而就是那种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冷静,使得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

    迈克如雕塑般站了10多分钟后,那条蛇在他身上游荡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其他队员都紧张地看着这一幕,简直惊呆了。

    试想一下,如果迈克当时因为害怕而大叫或是胡乱跑动,恐怕他早已成为了蛇的美餐,正是这种超出常人的冷静,让迈克脱离了危险。

    所以,我们无论遇到大事小事,都要保持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用事的人大多是因为遇事欠冷静。实际上,遇事冷静地考虑一下,可能会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会更加让人满意。

    很久以前,有个叫爱地巴的人,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家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一生气,他仍然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后来爱地巴老了,走路要拄拐杖,生气时他还是围着土地和房子转三圈。

    他的孙子对此非常不解,好奇地问道:“爷爷,您一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有什么秘密吗?”爱地巴对孙子说:“年轻时,我不论和人吵架还是争论,只要生气就绕咱家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生气呢?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气消了,我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工作和学习了。”孙子继续问道:“爷爷,现在您老了,也成了富人,为什么还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爱地巴笑着说:“老了生气时,我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

    爱地巴一生气就绕着房子跑三圈,就这样他慢慢地缓解了自己心中的不快。

    然而,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杰出人物却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冷静地处理突如其来的变故从而导致了悲惨的命运。

    1936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纽约举行。路易斯·福克斯的得分一路遥遥领先,只要再得几分便可稳拿冠军了,这时他突然发现一只苍蝇落在主球上了,他挥手将苍蝇赶走了。可是,当他俯身击球的时候,那只苍蝇又飞回到主球上来了。他在观众的笑声中再一次起身驱赶苍蝇。苍蝇仿佛有意与他作对似的,他一回到球台,它就又飞回到主球上来,引得周围的观众哈哈大笑。

    顿时,路易斯·福克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终于失去了理智,愤怒地用球杆去击打苍蝇,球杆碰到了主球,裁判判对手击球,他因此失去了一轮机会。路易斯·福克斯方寸大乱,连连失利,而他的对手约翰·迪瑞则愈战愈勇,终于赶上并超过了他,最后获得了冠军。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发现了路易斯·福克斯的尸体,他投河自杀了!

    一只小小的苍蝇,竟然击倒了所向无敌的世界冠军!这是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当苍蝇落在他的主球上的时候,他完全可以不用理它一门心思地打自己的球就是了!当主球飞速奔向既定目标的时候,那只苍蝇还站得住吗?它肯定会飞得无影无踪了。

    在生活中,因为观点不同、立场不同等原因,我们常常会和朋友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争吵。也许我们很讲道理,但如果对方蛮不讲理,并且毫不退让,甚至步步紧逼,后果就会很严重了。此时倘若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两个人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可能朋友间的友谊便到此为止了。

    倘若这时你强制自己冷静一下,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等对方平静下来后再与其理论,那么你既可以不失去这个朋友,而且还可以表现出你的大度。感情用事的人往往是不成熟的人,感情成熟的人相应就很有理智,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而绝不会感情用事。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自己的感情。

    当然,遇事冷静并不等于做事犹豫拖沓,它只是让我们把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冷静并不会浪费时间,因为可能是短短的几分钟或几秒钟便可以了。但就是这短短的一刻,却能够帮助我们避免一些难以预料的悲剧。冷静不仅不会让我们变得拖沓,而且还会培养我们的果断力。经常进行理智的思考,会让我们在困难面前变得从容,在危急关头变得当机立断。

    人的感情复杂多变,要想掌握自己的感情实非易事,但只要我们耐心培养冷静的习惯,多用理智来控制情绪,久而久之便也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很多阻碍我们的事物,如果没有成熟的感情,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那么我们将会面临许多挫折与不幸。当然,感情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它是人的感情经历、生活经验、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的具体体现。同时,它又与个人气质、心理、修养有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培养自己的感情,培养自己的控制力。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的家庭幸福,事业辉煌,人生美满。在感情面前,不要退缩,勇敢地做感情的主人。

    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可以选择快乐

    快乐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它永远都听从于心的抉择。当我们选择了快乐时,我们就一定会快乐。当我们选择了悲伤与痛苦时,我们就会使自己远离快乐。

    每个人都在寻找快乐,快乐是人的一种感觉,它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寻找快乐,只要我们选择快乐,快乐立马就会降临。现代人的生活紧迫忙碌,悠闲的心情易失,常被愁苦所取代,备觉人生是一片苦海且宽阔无边。其实,快乐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它永远都听从于心的抉择。当我们选择了快乐时,我们就一定会快乐。当我们选择了悲伤与痛苦时,我们就会使自己远离快乐。

    有个学生问大思想家苏格拉底:“请告诉我,为什么我从未见您皱过眉头,你的心情为什么总是那么好呢?”

    苏格拉底答道:“因为我没有那种失去了它就使我感到遗憾的东西。”

    林肯说过,一个人只要心中装着快乐,就一定可以得到快乐,大多数人所能达到的快乐的程度,完全取决于他们决心如何去快乐。

    其实,快乐与否并不在于你是谁,你拥有什么,或者你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在做什么事情,而是取决于你的心态。也就是说,只要你想快乐,你就能得到快乐。

    比如说,两个拥有同样地位、做着同样的事情、赚同样多的钱的人,其中一个人可能是笑口常开,而另外一个或许是整日愁眉苦脸,看看你周围的同事,就能发现这个现象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答案是,他们的心态不一样,企业界那些月收入十万元的老板们,不见得比普通工人过得更快乐。

    当你打算选择快乐时,就不要每天板着一副脸孔,那样自己是永远都无法快乐起来的。

    哈佛心理学教授威廉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情感似乎指引着行动,但事实上,行动与情感是可以相互指引、彼此互动的,因此,当你不快乐的时候,你可以挺起胸膛,强迫自己快乐起来,每个人都千方百计地寻求快乐,但是,只有一种方法才能找到快乐,那就是控制自己的思维,快乐并非来自外力,而是得自于内心的情境。”

    麦奇是个饭店经理,他的心情总是很好。当有人问他近况如何时,他总是回答:“我非常快乐。”

    倘若那位同事心情不好,他就会告诉对方怎么去看事物的正面。他说:“每天早上,我一醒来就对自己说,麦奇,你今天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快乐,也可以选择心情不好,我选择心情愉快。每次有坏事情发生,我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些东西,我选择后者。

    有一天,他忘记了关后门,被三个持枪的歹徒拦住了。歹徒朝他开了枪。

    幸运的是,事情发现较早,麦奇被送进了急诊室。经过18个小时的抢救和几个星期的精心治疗,麦奇出院了,只是仍有小部分弹片留在他的体内。

    6个月后,一位朋友询问他近况如何,他说:“我快乐无比。想不想看看我的伤疤?”朋友看了伤疤,然后问当时你想了些什么。麦奇答道:“当我躺在地上时,我对自己说有两个选择:一是死,一是活。我选择了活。医护人员都很好,他们告诉我,我会好的。但是他们把我推进急诊室后,我从他们的眼中读到了‘他是个死人’。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动。”

    “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朋友问。

    麦奇说:“有个护士大声问我有没有对什么东西过敏。我马上回答‘有的’。这时,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停下来等我说下去。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吼道:‘子弹!’在一片大笑中,我又说道:请把我当人来医,而不是死人。”

    麦奇就这样活下来了。

    人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当你选择快乐时,即使你身处绝境你的心也会是快乐的,就像故事中的麦奇一样,他在生命最为危急的关头,依然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精神,他选择了快乐,所以命运也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回报。

    其实,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可以选择快乐。

    一次,林夕慕名去拜访一位大公司的高级主管。在他的办公室,看到两幅漫画:一幅满脸都是笑,眉毛、眼睛、鼻子、嘴都向上,弯弯的,像月牙,从上面往下掉的金元宝都接住了,一个也没掉在地上。另一幅则满脸都是气,眉毛、眼睛、鼻子、嘴都朝下,一撇一捺,像斗笠,从上面往下掉的金元宝都落在了地上,一个也没接住。林夕看了,忍不住笑了。

    “你不是总问我成功的秘诀吗?如果有的话,这就是。”主管微笑着说。

    我看着这两幅画,有些疑惑:“就这个?”

    “对,就这个。我每天早晨走进办公室,每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我都会看着它,它会对我说: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可以选择快乐!”

    “任何时候?”

    “对,任何时候。”

    “可有些事情是痛苦的,你怎么选择快乐?”

    “事情本身是没有快乐和痛苦的,快乐和痛苦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感受。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有个年轻人,家在郊区农村,每天到城里来上学。可是他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别人都以为他会垂头丧气,没想到他却高高兴兴地回家,搞起了科学养鸡,不到两年就致富了。他用自己赚的钱,给家里盖了三间大瓦房。按照当地习惯,盖房上顶梁时要放鞭炮请客。上梁那天,街坊邻居都来了,杀猪宰羊放鞭炮,十分热闹。就在大家喝酒吃饭的时候,只听‘轰’的一声,梁塌了!大家都愣住了,不知说什么好。这时,就听有人哇地一声哭了起来。这位年轻人一看,是他姐姐。他就说:哭什么?你哭它就立起来了?说着,他端起酒杯,对众人说:来,大叔大婶们,咱们接着喝!梁倒了,再上一次!正好咱们街坊邻居又多了一次喝酒的机会!后天中午还请大家再来!”

    “这件事传到一位公司经理那里,他们公司新开发了一个项目,正在招人,可是销售经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他听说后,就找到那位年轻人,说服他加盟自己的公司。当时公司的其它负责人都不同意,认为那位年轻人没有学历,没有经验,很难胜任这份工作。可是这位经理听了却说:‘哦,那没关系。因为我们不是用他20天,而是准备用他20年。所以你们说的这些,他会有时间学会的。可是,他这种乐观自信的性格,却不是别人可以花时间学会的。我看中的正是这一点。’这位经理力排众议,聘用了那位年轻人。”

    “那么后来呢?那位年轻人怎么样了?”

    “后来,那位年轻人果然不负他所望,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开发占领了整个东北市场,三年后,产品遍及全国并出口到国外。后来,他成了这家公司的主管,现在,他就坐在你面前。那个年轻人就是我。”

    林夕惊诧地看着他,又转身看看墙上的那两幅画,沉思了许久。

    上苍不会给我们快乐,也不会给我们痛苦,它只会给我们机遇。你可以选择一个快乐的角度去看待它,也可以选择一个痛苦的角度。故事中的主管选择了快乐,所以他也选择了一种成功的人生之路。正是他这种乐观自信的精神打动了别人,别人才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最后他就自然而然地成功了。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快乐,每个人都会遇上不快乐的时刻,只是聪明的人懂得转化不快乐,不受坏情绪的驱使和左右,而是把它当作原动力,使自己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悲观的人说:“蔷薇里有刺。”而乐观的人则说:“刺里有蔷薇。”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语序之差,却道出了不快乐和快乐的本质区别所在。

    不要自寻烦恼,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很多时候,世事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糟糕,有些本来不值得放在心上的事,有的人却把它当成无法排遣的烦恼而郁闷在心,以至于整天愁眉不展。这说明我们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我们如果想让日子越过越好,就不要自寻烦恼。

    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时候,世事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糟糕,有些本来不值得放在心上的事,有的人却把它当成无法排遣的烦恼而郁闷在心,以致于整天愁眉不展。这说明我们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是自找的,我们如果想让日子越过越好,就不要自寻烦恼。

    哈佛心理学教授为了研究人们常常忧虑的“烦恼”问题,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教授要求实验者在一个周日的晚上,把自己未来七天内所有忧虑的“烦恼”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指定的“烦恼箱”里。过了几天,教授打开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并未真正发生。

    然后,教授要求实验者将记录了自己真正“烦恼”的字条重新投入“烦恼箱”。又过了几天,教授打开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再一次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曾经的“烦恼”已经不再是“烦恼”了。烦恼这东西原来是预想的很多,出现的却很少。

    教授从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般人所忧虑的‘烦恼’,有40%是属于过去的,有50%是属于未来的,只有10%是属于现在的。其中92%的‘烦恼’从未发生过,剩下的8%则多是可以轻易应付的。因此,烦恼多是自己找来的。这就是所谓的“烦恼不寻人,人自寻烦恼”。

    从前有一个和尚,每次坐禅都觉得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蛋,无论怎样也无法将它赶走。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让他下次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什么地方。和尚照办了,在蜘蛛身上画了一个圆圈。蜘蛛走后,他安然入定了。当和尚做完功,睁开眼睛一看,那个圆圈原来就在自己的肚皮上。

    由此可知,许多我们推给他人或外物的过失,毛病竟在自己身上。当然,这种来自自身的困扰,我们往往不易察觉,更难以用笔“圈”定。

    几位分别了多年的同学相约去拜访自己在哈佛大学的恩师。久别重逢,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很高兴。老师关切地问学生们生活得怎么样。不料,一句普通的问话却勾起了大家的满腹牢骚,大家纷纷诉说着自己心中的不如意:生活烦恼多,工作压力大,做生意的商场失利,当官的仕途受阻,结婚的婚姻乏味,未婚的难觅知音……仿佛所有的人都成了命运的弃儿。

    老师没有说话,只是从厨房拿出一大堆杯子,摆在茶几上让大家自己倒水喝。老师家的杯子很多,形态各异,有陶瓷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来豪华而高贵,有的则显得普通而简陋……由于大家说了半天,大概也口干舌燥了,便纷纷拿了自己看中的杯子倒水喝。等所有的人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时,老师说话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说:“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手里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别致的杯子,而像这些塑料杯没有人选它。”

    大家听了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老师终于揭开了谜底:“这就是你们烦恼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非杯子,但我们有意无意地会去选择漂亮的杯子……”说到这里老师停了下来。

    “这就如我们的生活——假如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我们手中的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

    一个同学若有所悟地说。

    “其实,杯子的好坏,并不影响水的质量。倘若一味地将心思花在杯子上,大家哪有心情去品尝水的苦甜,这不就是自寻烦恼吗?”又有一位同学也明白了过来。

    大家沉默不语,老师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片坦途,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其实,这些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一个浮躁的人总是喜欢自寻烦恼。我们可以寻找甜蜜的爱情,可以寻找美好的生活,但千万不要自寻烦恼。实际上,只要我们把烦恼挡在时间的大门之外,那么它就永远不会进入我们的心灵。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烦恼,但让我们体会更深的通常是自寻烦恼。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用种种精神的刑具来折磨自己,常常怀着各种无谓的杞人忧天和不祥的预感,在有意无意地为自己寻找烦恼。

    很多人会陷在烦恼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而懂得排遣烦恼的智者则能泰然处之。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化解内心的烦恼呢?

    1不要有过多的欲望

    人的欲望通常都是烦恼的根源。越不切合实际的欲望,越是额外的欲望,因此随之产生的烦恼也就会越多。所以,如果你能够保证自己正在进取,而不是消沉,那么就要将那些贪婪的欲望消灭掉。

    2顺其自然,保持沉默

    王安石有诗云:“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生活中的人和事就像是诗中的“春风”一样,让你欢喜让你忧,顺其自然也不失为一种比较聪明的做法。

    3容忍他人的过失

    有的人虽然懂得人无完人的道理,但对任何人任何事仍然力求完美,绝不允许一点点小错误出现。我们应该能够容忍他人的过错,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也有做错事的时候。

    4让自己拥有一颗童心

    童心纯洁,可以安抚破碎的心灵,童心灿烂,可以映照出生活的美丽。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不要再让琐碎的烦恼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不要再让小事绊住我们前进的脚步了。我们要让人生中的每个日子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那么,你有两种选择——快乐的人生和痛苦的人生,倘若你选择了前者,那么就请不要再和自己过不去,不要再为生活中的小事而烦恼!

    偶尔欣赏自己一回

    只有欣赏自己,才会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尽量做得完美,让自己满意,这才是成功的真谛,如此感到的喜悦才是不搀杂功利考虑的纯粹的成功之喜悦。

    生命需要懂得欣赏,只有懂得欣赏,我们才能领悟到世界的美丽;只有懂得欣赏,我们才能发现人生的诸多坎坷,其实也是美妙的乐章;只有懂得欣赏,我们才能在被玫瑰刺伤手后依然高兴而不心伤。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一句欣赏鼓励的话或将转化为力量,促成被欣赏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心,向上之志。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让欣赏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

    其实,在欣赏别人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欣赏,让我们具备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学会欣赏,让我们在信任和肯定中相互理解和沟通,促使我们扬长避短,更加健康地成长和进步。

    学会欣赏,我们就不会埋怨昙花易谢,人生苦短;学会欣赏,我们就不会苛求月儿常圆,花儿常艳。学会欣赏,同事之间就会多一份信任,少一份嫉恨;学会欣赏,朋友之间就会多一份温情,少一份伤害。

    欣赏别人,也要学会欣赏自己。

    陈菲在一家大公司上班,以前下班后不是在茶馆谈事,就是在酒吧和朋友一起happy。在这些交往中,她的确也得到一些机会,但折腾了几年下来,发现这些事情非常耗费她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她担心自己被人冷落,揽镜自照,发现不到三十岁的她眼角添了几丝操劳过度的鱼尾纹,自卑得竟然不想再出头露面了。

    后来她终于大彻大悟,何必在意别人是否欣赏自己,每天下班就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那就是,下班后一个人回到家,洗一个舒服的热水澡,然后坐在沙发上,听着音乐看杂志。心情调整好后,她又自信地与人交往,她明白,工作过后需要一个可以让自己自然松弛的地方,更明白了欣赏与肯定自己才能让自己的心态年轻化。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其实,当别人并不欣赏自己时,我们不妨试着去欣赏自己一回。

    你如果长相一般,那么你可能拥有白皙的皮肤或是迷人的眼睛;假使你不太聪明,那么你可能拥有灵巧的双手或是非常好的想像力。总之,人无完人,上帝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是你如何去发现你的美丽。也许你少了珍珠,但你会拥有钻石;你可以放弃任何人,但你永远不能放弃挖掘自我。

    欣赏自己是一种享受。无论你身处何地,你学会了欣赏自己,你便能够收获快乐。懂得欣赏自己,你的心情便永远灿烂。

    欣赏自己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博大宽阔的情怀。没有爱心的人,永远不会懂得欣赏自己;缺少情趣的人,不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需要智慧。

    欣赏自己是一种幸福。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有很多,懂得欣赏自己的人却很少;自私自利者多,专门利人者少。欣赏自己滋生幸福,幸福需要懂得欣赏自己。

    欣赏自己是一种学习。生活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欣赏自己,就要时刻看到别人的优点,让别人的优点自觉地成为自己的优点。久而久之,你便自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优秀的人,自然也懂得欣赏自己。

    欣赏自己是一种风格。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风有雨,时时刻刻,变幻无穷。懂得欣赏自己,便懂得感悟;感悟愈深,生活得愈滋润、愈轻松;轻松滋润的生活便是至高无上的生活,既然知道无上生活的秘诀,为何不学会欣赏自己?利人利己地欣赏自己,应当义不容辞、义无返顾!

    欣赏自己是一种精神。雄狮有雄狮的生活,大象有大象的情调,仙鹤有仙鹤的舞姿,而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懂得欣赏自己,你便懂得生活的真谛;懂得欣赏自己,你便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情调;懂得欣赏自己,你也便拥有迷人的魅力。

    欣赏自己是一种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自我奋斗的力量。人生在世,区区百年,匆匆一日,忽忽一生,若不见贤思齐,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争分夺秒,多做一些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事、好事,年老时,你就会后悔不迭、悔之晚矣。学会欣赏自己,你便懂得珍惜,你便拥有更多、奉献更多。

    哈佛心理学教授认为,成功绝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惟一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懂得欣赏自己。只要你自己真正欣赏自己,才会真正喜欢上自己所做的事,就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因此只有欣赏自己,才会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尽量做得完美,让自己满意,这才是成功的真谛,如此感到的喜悦才是不掺杂功利因素的纯粹的成功之喜悦。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