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江湖:东篱杂文-感叹古北口水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前些日去了北京密云境内的古北水镇,北方的一座拥有江南风情的旅游小镇,曾经去过乌镇的我对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持有永恒的经典记忆。

    喜欢江南小镇的如诗似画,别致精妙,风情万种。去一次太少,应该住在那里一年半载,经历那里的四季变化,这样才觉得满足。

    终于在北方也见到如此风景,虽然人工穿凿的比较多,可是谁又能否认那里的心思和美丽景致?当年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也是乾隆皇帝七下江南,因流连江南美景之情郁结于胸,才把江南梦搬回北方。

    古北水镇无论是怀有怎样梦想的人们在北方建设的一处旅游景区,但最终的客观结果是一样的,把江南景致搬到北方。而且因为北京四季分明的气候,相对具有高山大川的地理,阔大丰伟襟怀的人民,令水镇在移植保留烟柳画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韵味。

    当乘坐着北方粗壮男子摇橹的转基因乌篷船,漂游在波澜不惊,微风徐徐的水面上,看着两岸木质结构古朴风格的客栈渐渐逼近又退去,耳边不禁想起苏州山塘街上的平弹声,今夕何夕?南方北方?

    不在水中游,可以岸上走。踏着石阶小道,沿路皆为江南古朴民居建筑,一街一巷似回到古时江南集镇,酿酒染布,扎风筝画年画,观皮影戏,淘换小人书。走走停停。忽然一楼次第迭起,署名:万小菊,以为是戏楼,进去看竟然是茶楼,蒲团席地,也有编织的桌,上面盖了玻璃板。

    出了茶楼,又在街角发现半个小门面,悬着街灯,挂着烟斗,原来是咖啡馆。

    山下竟然还有一座月老祠,青年男女可以去许愿,据说很灵。

    经常见一家门楼,门前植着一棵树,可是那树并不是丹橘柚子,竟然是枣树,枣花星星点点开着,却一簇簇十分好看。枣树的蜿蜒风骨,颇似梅花,却粗壮,更像北方的汉子。

    拱桥过了数个,也不再新奇,可是个个都粗笨了些,倒很实在。

    数家商铺皆以司马为名,只因水镇尽头是司马台长城,水镇走到尽头,江南风光忽然消逝,前面已经是塞北风情,八旗会馆,雁门客栈,单凭这名字就给人豪客的侠骨。

    中午时候在烧肉管吃了密云烧肉,就是煮透的白肉蘸酱夹在烧饼里面吃。味道尚好吧,只是这吃法颇豪侠,想作诗。

    上下山都乘了缆车去了长城,仅仅去了临索道最近的八号楼,城墙很原始,不曾修葺过,有很重的历史感,可惜我们不是考古人员,只能凭借感觉。

    那日人不多,出了索道有几百米的石阶攀登才能到山上,爬的累了坐在石阶上,透过氤氲的枣树,可以望见山下水镇全貌。无人打扰,甚为清净。

    水镇设施完善,洗手间很多,里面打扫干净。在长城上,还有值班服务人员帮忙拍照,感觉温暖,安全。

    不禁感谢水镇的策划者,建造者,投资者。一个无名诗人的江南梦再次在北方实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