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流风-在靖安饮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作为一代廉吏况钟的故里,靖安县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是小有名气,前来旅游、观光、考察的人莫不赞叹。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来到这里的人,当他们停下自己匆匆或是疲惫的脚步,捧起一杯当地产的白茶,那氤氲热气伴着淡淡馨香便会扑面而来,一种满足和惬意就这样瞬间被雕刻成了一段美好时光,让人难以忘怀。靖安白茶也因之声名鹊起。白茶因其满叶披毫,如银似雪而得名,靖安白茶前些年在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还拔得头筹,获得了金奖。

    人们多有“茶禅一味”的说法。靖安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境内的宝峰禅寺香火鼎盛,为佛门净地,这种契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上述说法。禅宗自达摩以来,以六祖慧能为代表,奠定了中国禅宗本土化的基础。公元785年,马祖道一率弟子来到宝峰寺创建丛林,发展庙产,使僧人可以自给自足。同时道一还根据六祖慧能的主张,提倡心性本静,佛性本有,觉悟不假求外,宣扬“自心是佛”。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禅宗还往往以茶喻禅,把饮茶这件事看成是悟道的契机,是妙传心印的一种有效载体。正因为如此,后来历史上也就有了一个著名公案—赵州和尚“吃茶去”。

    许多人或许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忙碌之余如能捧茶细啜慢饮,不仅仅在于消烦解渴,还有一种神思遐想的情趣,一种美的享受。浓茶解酒,淡茶养神,在靖安,你看那冲泡后的靖安白茶,汤色鹅黄,清澈明亮,让人禁不住就会生发出一种既清且净的感觉。细细饮过白茶,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微微苦过之后的淡淡甘甜,一种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味道。茶道讲究的是一个“静”字,由“身静”达到“心静”。禅主张人们通过静虑,从微不足道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进而进入一种涤除凡尘的境界。在这其中,禅茶二者都特别强调“放下”,放下繁杂事务,放下烦躁心境。人们喜欢茶,更多的我想还是在于茶本身的谦静与平和,喜欢饮茶时的心境,喜欢茶里蕴含的那种深邃悠远而又清香的“禅味”。有人解释禅茶的结缘: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这应该说是有道理的,但我想,茶之所以成为寺院之家风,主要还是因为前面说到的缘故。“佛法存于茶汤”,茶与禅,味味一味,茶意即禅意,不知禅味,也就很难说得上茶味了。

    其实在靖安不仅是茶禅一味,民俗文化中的香花和尚舞也充满了浓浓的禅味。这是一种按照庙里的经卷、程序仪轨在乡村客家人中间流行的一项法事。做法事的时候,中间会不时地穿插一些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人们习惯称呼主持这项法事的和尚叫“乡”花和尚,因为“乡”“香”谐音,后来就称之为“香花和尚”了。这些“和尚”生活在民间,不受寺庙的约束,可以遍游天下,不戒荤腥,可以成家立业,既有法号又有俗名。这些看似带有浓厚宗教和民俗色彩的乡间法事活动,通过一个个故事的表现形式,向人们阐述善恶忠贞,阐述为人处世的道理,代表了一个时期的地方文化。其中,带有传奇色彩的舞蹈《锡杖花》就比较典型。《锡杖花》又叫《破地狱》,是和尚做法事时舞弄锡杖时的一组舞蹈动作,来源于在民间流传的“目连救母”的传说。如今“香花和尚舞”已经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于人类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俗话说,梅有骨而竹有节,水能言而茶能语。靖安山好水好,是名副其实的水木清华之地,在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影响下,这里处处洋溢着一种浓厚的诗词文化,被誉为“中华诗词之乡”。走进靖安的人都能分明感受到,这里的人大多喜欢诗,会吟诗,会作诗。在一些乡镇,不论是白发苍苍的八旬老翁,还是咿呀学语的学生幼童,不论是众望所归的诗坛前辈,还是田头劳作的农夫村姑,赋诗填词蔚然成风。上世纪80年代,这里还成立了我省最早的县级诗社,乡镇均有分社,每年的谷雨、重阳节组织诗社社员开展写诗、吟诗比赛活动,群众性诗词创作活动,有“忙时挥锄栽稻菽,闲时命笔写诗篇”之说,让靖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说到靖安的地域文化,生活在双溪镇木门楼里的舒梦兰称得上一位代表人物。这位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学者应试落第后在家乡闭门谢客,穷究理学,将唐朝到清朝词作中那些传诵不衰、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小令、中调、长调,不分婉约豪放派别,一律兼收并蓄,编成了一部《白香词谱》。为方便初学者,他对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这是一部简明扼要、浅显易懂的词学入门书,书中共收录了一百首名家词、一百种常用词调、一百种词的格律。人们只要通过读熟把它背出来了,再去读其他唐宋元明清的诸家词作,不仅可以迅速准确断句和领会意境,而且还可以信手拈来,填出应景之作。这部书实际上已成为一部颇为流行的普及性词谱且流传至今,当时的读书人说起《白香词谱》这部书,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因其简便易学,示范性强,终身受用,至今仍然风行。叶圣陶、夏丏尊合著的《文心》里曾向当时的中学生推荐过它,陈毅大元帅在《荣宝斋画谱》序文里也说起过它,并把它与《唐诗三百首》相提并论。可见舒梦兰和他的《白香词谱》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曾经有人说,如果中国的科举考试除了考八股文和五言八韵之外,还要考填词的话,这部《白香词谱》肯定也会与《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一样大行于世。

    前些年,在水口乡一个叫李洲坳的地方发现一座东周古墓,震惊了全国考古界,县里为此还专门在这里建起了博物馆。墓葬一坑多棺,四十七具棺木排列成阵,十分罕见,李洲坳东周古墓也被列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那些从墓葬中出土的棺木、竹木器、漆器、玉器、青铜器、原始青瓷器、金器、金属器等文物,从实证上说明靖安这方水土自古就是“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还有那些出土的织锦及服饰,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纺织织造史,墓葬中保存的大量人类遗骸,为先秦时期南方地区体质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标尺,“一坑多棺”型墓葬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结构最为奇特的墓葬,代表了既有越人风格又受到楚文化影响的新型青铜文化,墓葬及其出土文物填补了多项国内考古空白,成为靖安地域文化的又一个亮点。由此人们再回头欣赏仁首水垅村里那些散落在古民居里栩栩如生的雕刻工艺,也就不难理解它的历史渊源和厚重底蕴了。

    人们说“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这句话道出了靖安百姓与茶的密切关系,饮茶也已成靖安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文化。在靖安,饮茶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消遣,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一种人生的品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