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山是上高县城东郊的最高峰,因两山相对,形成的山口叫镜山口,是以往南昌经由公路去长沙的必由之路。七十多年前,被誉为中华民族“抗战以来最精彩一战”的上高会战就发生在这里。由于公路改造和城市建设发展,现在的镜山口已无险可守。上高会战胜利不久,这里相继建成了上高会战抗日烈士碑及陵园,以纪念这场著名战役中抗日阵亡将士,后来又在当年会战遗址镜山口重建了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山上还保存了当时的战壕、弹坑等遗址,并出土了当年抗日将士遗留的枪支、弹壳等文物。作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那天我们来到镜山口,映入眼帘的是赏心悦目的青翠山林和碧蓝如洗的明净天空。这方曾经战火纷飞的焦土随着岁月更替,在抗日阵亡将士热血的浇灌下变成了绿色,山川灵秀,一片生机盎然。陵园依山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建筑色调的和谐统一,更加增强了这座陵园的庄严气氛。拾级而上,台阶两旁松柏森森,碧草萋萋,翠柏环绕。来到这里,我们仿佛感到即便是无意触摸的花木,或者踩在脚下的泥石,似乎都有着一种当年战争的历史沉重。一座叫做“会战亭”的仿古凉亭建筑位于陵园中部。会战亭东侧有一座单独坟茔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里安葬的是一位在上高会战中幸存下来后病逝于上高的贵州籍军人,他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湖北荥阳战役,并在史称“高奉战役”的高安、奉新两县边界与日军英勇作战,病故后时任副军长的一位中将特地为其立碑,极尽哀荣。再往上就是三座安放了九千余阵亡将士的衣冠冢。九千多,一听到这个数字就令人不由得为之动容,肃然起敬。九千多个逝去的生命,对于世界来说,也许只是一个个阵亡将士,而对于每一个阵亡者的母亲来说,我想则无异于整个世界。当惨烈的战役结束后,不知有多少失去亲人的人们曾经在这个战场上伤心徘徊,悲痛欲绝。长眠在这里的年轻生命,在保家卫国的炮火硝烟中离去得是那样从容,就像天际划过的一道流星,虽然转瞬即逝,却发出了耀眼光芒。这些英勇的热血男儿在当年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抛妻别子,舍生忘死,血洒疆场。为了民族独立与富强,为了人民自由与尊严,他们把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写在残垣断壁的废墟上,写在炮火硝烟的镜山口。那天我们在陵园还看到墓旁放着不少鲜花和祭品,给陵园增添了许多庄严与肃穆,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将士们的胆魄和鲜血在这里铸就成了一种民族魂。不管什么人,不管来自哪里,只要在这里一站,仿佛就受到了一种庄严的召唤。长眠在此的生命年轻短暂,却给今天的人们带来了绚丽骄阳、苍翠青松和幸福生活的坚实脚印。
蓝天下,会战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尽了,而关于他们的故事却仍在上高当地口口相传。1941年,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由防御转入了相持阶段。此时上高已经成为屏障中国战略大后方的门户。这年的三四月间,正是江南草长、群莺乱飞的季节,侵华日军对中国抗日武装力量虎视眈眈,为巩固其在华中战略要地南昌的外围,进而为打通赣湘通道,直逼西南扫除障碍,他们秘密抽调集结了两个师团及一个混成旅团共计六万余人,配备飞机大炮和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对驻扎在上高及其周边的抗日军队实行分进合击,企图打击和削弱中国抗日有生力量。在这次会战中,上高军民充分利用镜山口这一天然屏障,诱敌深入,浴血奋战,从会战打响到结束的二十六天里,尤其是三天三夜的镜山口阻击战,抗日将士与侵华日军进行了异常激烈的战斗,最终集中优势兵力将其一举围歼,大败侵华日军于镜山脚下,取得了上高会战的伟大胜利。在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资料中,上高会战使侵华日军损失惨重,击毙日军少将步兵旅团长岩永、大佐联队长浜田,歼灭日军一万六千余人,缴获军马两千八百余匹、辎重物资不计其数。上高会战的伟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在中国抗战史上我们看到,上高会战是继台儿庄大战之后的又一伟大胜利,为后来中国抗战史上的第三次大战长沙会战取得全面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也写下了光辉一页。
会战亭东侧刻有抗战将领记述会战大捷的诗作,西侧矗立着一堵青砖砌就的标语墙,墙上写着“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合作打日本”的抗日宣传标语,字体遒劲醒目。县里的同志告诉我们说,这堵砖墙和留在墙上的标语均为抗战时期留下的宝贵遗迹,它在早些年的县城旧城改造中被发现后,当即被采取抢救措施,按原来的形制摄影编号,异地保护。站在这堵穿越于过去和现在,穿越于战争与和平的标语墙前听介绍,不由得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真实的苍凉和悲壮,那一砖一瓦,犹如炮火中一具具猝然倒下的躯体,那发人深省的标语让人联想到共赴国难、全民抗战的光荣历史。从“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起,中国共产党就坚决主张对日抗战,并积极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开展抗日斗争。而这堵屹立在镜山口陵园里的标语墙,就是我们党动员全民族抗战这一伟大主张的历史见证,它在见证中国抗日战争惨烈悲壮的同时,也见证了当年上高军民奋力抗战的英勇壮举。上高会战打响前夕,中共地下党组织对会战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他们判断鉴于上高战略地位的极端重要性,侵华日军气焰十分嚣张,进攻上高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为此力主抗战。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发动领导下,上高县的广大民众全力做好支前工作,参战官兵的抗日斗志空前高涨,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在此期间,时任上高县县长的中共党员黄贤度利用他的公开合法身份,千方百计动员民众踊跃支前,协同军队作战。发生在镜山口的这场战争,使成千上万的上高人—不管他们是身在火线还是留守后方,都见证了它的惨烈和悲壮。当时上高农村的生产力因为连年战争遭受了严重破坏,物资供应十分匮乏,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在中共地下党的组织下,全民抗战主张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会战期间,仅有十二万人的上高县就动员了三万余人支前,他们节衣缩食,毅然承担了驻扎在上高众多抗日部队所需的各项物资供给。会战打响后,中共地下党带领支前民众冒着枪林弹雨支前,保证军粮副食品的供应,破坏境内一切可供侵华日军利用的道路和桥梁,同时担负起救护、侦察、向导、慰问伤员等任务。纯朴而刚毅的上高人,为了抗日救国保家乡赴汤蹈火、舍生忘死,许多上高人的鲜血和前方将士的鲜血一起洒在了镜山口,染红了锦江河……今天我们看到“上高最大的优势就是上高人”的宣传语时,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当年上高人民为会战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七十多年前,那些前往镜山口的人的名字和音容,大多都已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唯有这堵标语墙依然伫立,在时光的流影里为后人呈现当年上高人的奉献与壮举。站在标语墙前,阳光和煦,春日融融,片刻间感到了心灵的净化。山还是那当年的山,水还是那当年的水,那蕴含在从容安详之中的美和感动却让我们细细品味。那徐徐飘来的微风,宛如一首千年不变而又与众不同的咏叹调,既有沉稳的旋律,又有激昂的音调,令人深思且催人奋进。这镜山口上的静穆氛围不由得让人更加感动,让人更加感恩!
离开镜山口的那一刻,我不由得想起了位于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想起了那一代伟人题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我想,这座记录着我们中华民族荣辱的丰碑,应该包括了上高会战中的阵亡将士和支前牺牲的上高先辈们,他们为国捐躯,忠昭日月,义薄云天,永远被人们所缅怀。当我们走出陵园回望那高高的镜山,仿佛看到这九千多英灵所聚集的民族魂愈发崇高,他们比镜山还要高万丈,比镜山还要重千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