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瑞霁
这是1999年。
元宵节的喜庆气氛还弥漫着这个小城,人们从电视机前、麻将桌边、娱乐场所、商场餐馆里陆续走出,打起精神走进办公室,开始正常上班。
院长主动上门见到当时的运城市市长王琦。
寒暄了几句后,院长问:“您在任期间,对运城市的整体城市建设如何考虑?”
市长说:“我要发展十里长街。你有什么想法?”
院长说:“能否在十里长街给我们二百亩地,我们建一座容纳800床位的现代化医院,拉动十里长街商业服务网络的形成,带动周边开发,地价也肯定会上升。”
他们一拍即合。最后市长答应每亩地5万元,给200亩。他知道在有待开发的城市边缘建立新医院对一个区域经济拉动的意义。
“你搞什么首先要和这个城市的整体发展结合,这样才能取得支持,实现双赢。”院长说。
这就是最初的新院梦。谁知,院长还没有进入梦境,天上就掉下一个大“馅饼”。
三月初,坦克旅要撤防,营地准备移交地方处理的消息传来,院长马上就捕捉到了,顿觉这位置比十里长街更合适,方便群众看病。而且两万多平方米的建筑有一半可以利用,这就减少了投资费用和建设周期。园林还可以继续保留做花园。院长当机立断,放弃十里长街,目标瞄准坦克旅营地。
“机遇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如果我陷进医院的事务没有立即出去考察,没有对老院现有状况的理智分析,没有对医院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思考,怎么可能在三个多月里有这样的决策?”院长提起当年的果断,不免露出一点点得意,眉间闪过一丝狡黠。
知道地委书记黄有泉和行署专员张少农在省城开两会,院长觉得一分钟也不能等,一反常态,驾车往返太原三次找领导。他已经了解到,有三家单位盯着这块大“馅饼”,如果不能及时让领导知道自己建新院的思路,很可能会失去这次机会。或者,这个大“馅饼”被几家单位瓜分掉,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如果给了医院,我保证不给财政增加一分钱的负担!我们自己筹资。”为了拿回这块地,院长第一次当着领导拍了胸脯,说下大话。
拍胸脯的结果是,促使领导不再犹豫:医院是公益性单位,给医院最合适。其他单位另找地方吧。
说大话的后果是,给后来多少人的抱怨留下口实。
一位分管领导批评他:“听说你在领导面前耍二杆子,拍胸脯不要一分钱?你能耐大啊?”
院长想,不要一分钱是指一种态度,是矛盾不上交的做事原则。他哪里能想到,这句话同样会影响到几年后的几个亿的建设资金?那才叫山穷水尽。不喊叫的孩子没有奶吃,这是常理。
无论怎样,旗开得胜,这块风水宝地没有被瓜分,归了医院。
后来,有人说,幸亏给了医院,如果被瓜分,被开发商盖了楼房,撤地设市后让市民们享受休闲娱乐的城市大客厅——南风广场,能否建在这黄金地段,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