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之道-别无选择之选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能选择的选择成就了我。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不可思议。

    ——柴瑞霁

    其实,柴瑞霁很无奈。这一切都由不得他自己选择,而是领导选择了他。

    从1997年9月12日那天起,他就不再是原来的柴老师、柴大夫,成了柴校长,走上运城地区卫校的领导岗位。他再也不可能只做纯粹的大夫、教师,领导安排哪天上课就哪天进教室,周几坐门诊给患者看病就周几去,而是自己要当指挥别人的领导,要带领卫校的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职工,肩负起学校教书育人为卫生系统培养输送人才的重任。从教书到管理,这一步似乎迈得太大了,大得让他一时有点不知所措。像他在会上说的那样:“我是一个普通教师,到了这个职位,自己都不自信。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今天要泼三盆水。第一盆泼我头上,让我对学校现状和未来发展有清醒的认识,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第二盆泼到领导班子头上,使大家团结一致,面对现实,不搞形式,从科学化、规范化入手一步步做起;三是泼大家头上,希望大家明白,只靠校长和领导班子是不行的,必须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一个新转变、新面貌。”说真话,是性格使然,那一刻,卫校人对这个一贯沉默寡言的教师突然刮目。

    而卫校当时的现状,知情人都明白,说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也不为过。

    角色的转变即是命运的大转折,这校长进入角色,大刀阔斧也罢,摸着石头过河也算,可才当了一年多,用自己心里话说尝试期还没过,怎么就又面临着选择?那座耗费心血建造的医院大楼还没有完工呢,人却要离去,而且是人人瞩目的地区医院。谁不清楚,那是比卫校这潭水更深更浑的一潭,别一脚趟进去,先灌上一肚子,莫名其妙淹死也未可知。

    12年后的今天,原地委书记黄有泉回忆当时的情景:“柴瑞霁当了不到一年半的校长,卫校班子团结,面貌大变,已经展示出他的领导智慧和才能。他政治过硬,有责任感,品德大家有目共睹,让他担任地区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地委行署领导班子没有异议。在这之前,院长、书记从来都是两个人。我们之所以开这个先例,一切都是为了医院的安定团结和迅速发展。”

    这是1998年12月26日,恰逢毛泽东诞辰。距离春节只有40多天了,对于柴瑞霁,这个年注定了不同于往年。在卫校的一年三个月零十四天,无论成功与否,无论做了哪些漂亮事,无论那座医院大楼多么有说服力,无论困难与烦恼,无论多少计划与打算,都已成为昨天。从现在起,他将面对新的挑战。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能讨价还价,服从组织安排是惟一的选择,因为:他是共产党员。

    他想起1976年,他的入党申请书支部大会通过了,到组织部却没有人敢批,因为他的家庭成分是地主。直到1979年8月3日,他才如愿以偿。宣誓时他就告诉自己,这一生交给党,听从党安排。如今,誓言犹响在耳边,哪能考虑自己的得失?惟有服从,才是最佳选择。

    父亲曾教诲他,一辈子当医生,当好医生。他深知父亲用心良苦。父亲经历过那个年代,亲眼目睹了政治带给人不可抵御的灾祸与磨难。无论怎样,人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生病就要看医生。为民众解除病痛,救死扶伤,从来都是积大德行大善,政治奈何不得。但柴老先生知道,自从儿子加入组织,组织就注定要取代父亲。这是大忠。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面对自己一手培养教育出来的儿子,他无法让他对国家不忠。他更没有想到,儿子从教师转身成为校长,就看到了两者的巨大差别。一名教师与一个学校的教师与未来无数名医生相比,对社会贡献孰大孰小,不言而喻。

    “面对命运的选择,只要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会如此。那一刻,顾不得想自己。”院长说。

    那时候他一心想的是如何从好教师成为合格的校长,想的是千头万绪从哪里下手,想的是如何稳定卫校大局下一步怎样发展,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在11年后,也就是2009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十一日,中午11点11分,在新建的中心医院门诊部楼前,对着全体员工大声喊道:

    “我宣布,运城市中心医院搬迁工作正式启动!”从那一刻起,医院的全体员工像鸟儿一样,开始了艰难的迁徙。

    这时候,他已离开卫校11个年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