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我不是大清正史-萨尔浒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明军进兵后金,正式拉开萨尔浒战役的幕布。

    杨镐坐镇沈阳,兵分四路,采取“齐头并进,分进合击”的战术。

    这个战术我们都应该是熟悉的,当年蒋委员长剿共用的也是这招,我就纳了闷了,按说老蒋也算是博古通今的人物,这前面有现成的例子,居然一点也不吸取教训,非要顶着南墙上,结果大家都知道,八百万国军被打了个精光,蒋先生本人也跑到台湾当了岛主。

    扯的有点远了,咱们还回到当下的事儿。

    面对气势汹汹的明军,努尔哈赤没有退缩,他用一句很押韵的话概括了后金的战略部署“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这句话用现代军事术语来讲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这个主意到底是谁出的,到现在都还有争议。有人说是老努本人通过刻苦钻研《三国》,自己想出来的,也有人说是范文程给努尔哈赤精心策划的。

    其实,都不是。

    这个主意真正的版权所有人不是别人,正是前大明游击,现后金副将李永芳。

    老李现在混的不错,以前在那边只是个游击,现在成副将了,努尔哈赤也真拿他不当外人,大小事都和他商量,到哪去都把他带上,工资开的也高,逢年过节还给个大红包啥的。这样的知遇之恩,李永芳自然是很感激的,这个要命的主意就是老李出的。

    所以说,叛徒最可恨。

    这一切杜松都不知道,作为四路人马中实力最强的一路他顺利抵达抚顺。路上并没遇见什么大麻烦,偶尔的散兵游勇对带着六万人的杜松来说根本不算个事。

    三月二日清晨,杜松接到的情报显示:后金兵正在抢筑界藩城,准备阻挡明军东进。于是他将手下人马分为两部分,一部驻守萨尔浒,一部分跟随他进攻界藩城,已经分散的兵力被又一次分散。

    界藩城外,吉林崖。

    代善和皇太极的两旗人马,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杜松一到吉林崖便陷入重围,“死战不得脱。”

    萨尔浒的明军立即向杜松靠拢。

    但是,晚了。

    努尔哈赤已亲率六旗将萨尔浒团团围住,八旗骑兵轮番对明军展开冲击。

    萨尔浒,吉林崖,两边烽火相望,却咫尺天涯。

    战至午时,萨尔浒数万明军,全军覆没。

    努尔哈赤立刻挥师与代善,皇太极回合,两路人马猛攻杜松。

    现在的杜松,很清楚等待自己的命运将是什么。

    但他很平静,他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自己参军的那一刻。

    “哎!小子,为什么要当兵啊?”

    “为了吃饭喽。”

    杜松笑了,如果现在还有人问他同样的问题,他反倒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回答。

    身边的弟兄已经越来越少了。

    杜松抬起头,天边的红霞正被黑夜慢慢的吞噬,他抽出马刀,冲向敌阵。

    明万历四十七年,杜松“领兵六万当抚顺一路,以急功冒进,大败于萨尔浒,战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