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兰台文集-武汉大学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杨光

    武汉大学档案馆自2000年8月合校以来,将原四个校区的档案全部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了完整意义的整合,更好地为学校各项工作和广大的利用者提供了服务。合校后档案馆前2~3年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加强档案的库房建设和内部规范管理。学校特别下拨专项经费,将原存放档案的五节铁皮柜全部更换成密集架,以提高档案库房的容量。档案馆将每个校区的档案按不同全宗分别存放,专人管理,保障了档案提供利用的准确和便捷,同时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武汉大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硬件设施和管理软件同步提高,进一步规范了档案的管理。

    一、我校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现状

    2003年,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档案馆及时调整了工作重心,配合学校中心工作积极筹划,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采取公开出版、内部专题资料汇编、举办展览等多种形式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服务,为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和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信息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公开出版物

    1.《名人名师武汉大学演讲录》。从2003年5月起,除了做好日常的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馆内大多数同志加班加点展开了收集资料、撰写简介、打印复印、翻拍修复照片等项工作,在当年的9月公开出版了《名人名师武汉大学演讲录》,向校庆110周年献礼。该书的出版受到了一致好评,学校将其作为建校110周年庆祝活动时馈赠来宾和校友的礼品之一。它是合校以来,第一本由档案馆承编的公开出版物,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武汉大学不同历史时期的优良校风和校园文化,也是对档案馆自身及档案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宣传和展示。

    2.《武汉大学早期建筑》。2005年11月,80高龄的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奥特夫·莱文斯比尔亲赴武汉大学,将其先父保存了70多年的我校早期建筑部分图纸捐赠给学校,抓住这一契机,档案馆充分利用馆藏的建筑图纸和老照片,于2006年编辑出版了《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一书,该书装帧精美,并以中、英文两种文字编写,书中详细介绍了我校15处26栋早期建筑,他的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了武汉大学的历史建筑以及学校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

    3.《永远的怀念——纪念“六一”惨案60周年图片集》2007年6月1日,是武汉大学学生运动史上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60周年纪念日,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档案史料和图片,经过悉心挑选,编辑制作了28张展板在学校的宋卿体育馆展出。“六一”惨案中死难的陈如丰烈士是台湾籍学生,他的亲属特地从台湾飞赴学校参加系列纪念活动。那些亲身经历了惨案发生全过程的老校友,看过展览后,都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了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我们在这次展览的基础上,重新编辑、公开出版了《永远的怀念——纪念“六一”惨案60周年图片集》。

    4.《烽火西迁路——武汉大学西迁乐山七十周年纪念图集》2008年既是武汉大学建校115周年,也是抗战时期我校西迁乐山办学70周年,学校决定举行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安排档案馆、宣传部两家合作编辑出版纪念图集,这就有了《烽火西迁路——武汉大学西迁乐山七十周年纪念图集》的公开出版。为了此书的编辑出版,档案馆全体同仁分工协作,逐卷、逐页查阅了馆藏1937~1947年间1200余卷档案以及资料室的相关图书资料,对相关内容进行扫描、复印、打印、图片修复、文字编辑等等,很好的完成了学校交办的工作任务。

    (二)专题资料汇编

    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工作安排,我们积极配合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利用馆藏资源,编辑制作了《梁猷光校友档案资料选编》、《王世杰校长档案资料选编》、《周鲠生校长档案资料选编》、《彭斐章教授档案资料选编》、《卡里姆·马西莫夫校友档案资料选编》、《王星拱校长档案资料选编》、《珞珈院士风采》、《珞珈岁月》等9本内部资料汇编,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可和赞誉。

    (三)宣传展览

    举办纪念“六一”惨案60周年图片展,配合湖北省档案局制作《档案法》颁布20周年宣传展板并参加街头宣传活动,制作校史图片展板参加每年的校园开放日活动等等。

    综上所述,我馆自合校以来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湖北省档案局、湖北省高校档案界同仁的一致首肯。但武汉大学是全国一流的名牌大学,我们的档案工作和这个品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的有益经验,不断充分开发利用我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力争使我们的档案工作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

    二、我校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发展前景

    (一)抓住机遇,广泛、积极地征集相关珍贵史料,不断丰富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我们要想编辑制作出反映武汉大学百年名校深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的精品和珍品,就要抓住契机,创造条件收集、征集与我校有关的珍贵史料,不断充实和丰富我们的馆藏。

    南京大学档案馆利用学校建立校史馆的契机,向全社会广泛征集相关史料,得到了积极响应,征集到不少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不仅使校史展览图文并茂,更有说服力,还极大地丰富了档案馆的馆藏资源。尤其是“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的建立并向公众开放。他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参观者,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不仅很好地宣传了南京大学,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该纪念馆由南京大学档案馆承建,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全额出资。拉贝是20世纪初叶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的代表,1937年日军向南京进攻前夕,他被推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在南京大屠杀时,他利用自己的纳粹党员身份,收容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在他的住所,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他和他领导的十多位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并在租住的小楼内,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

    四川大学校史馆(隶属于档案馆),是一栋独立的三层楼,总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大大小小共有十多个展厅。他既是四川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也是四川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精品项目。他有一个单独的老照片展厅,展厅内挂满了清晰醒目的老照片,像19世纪初川大的校园景况、川大学生的合影,当时成都市区的街景以及遭日军轰炸时的成都市区,都是首次展出。据说这些照片是一名外国记者拍摄的,档案馆根据校友提供的线索,和这名记者取得了联系,征集到这些照片的复制件,有近百张之多,这在全国高校档案馆中还是首家,其珍贵可见一斑。

    武汉大学已计划修建校史博物馆,以后我们同样会拥有独具特色的宣传基地和窗口。其实早在2008年,学校就有意制作校史展厅,由校长办公室主办,档案馆具体承办,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档案馆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制作了完整的布展方案,但一直没有合适的固定场所展出,因此将其制作成专题资料汇编——《珞珈岁月》。他描述了武汉大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是对学校百年历史的一个概括,是人们认识学校、熟悉学校的有益的工具书。我们也要及时抓住机遇,广泛收集和征集珍贵的档案史料,这既能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又能宣传档案工作,在丰富了馆藏资源的同时,不断提升档案馆的整体形象和在学校中的地位。

    (二)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发掘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档案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既要依据馆藏档案、资料,又要满足学校工作和广大师生员工的需求,我们只有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学校的重大纪念活动,抓住学校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来选题、定题,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体现档案的价值,提升档案馆的整体形象和在学校中的地位。

    厦门大学档案馆公开出版的书籍有近30本之多,不仅在福建省高校排名第一,在全国高校中也是首屈一指。他们编辑出版的《厦门大学党史资料》共三辑,《厦门大学校史资料》有九辑,其中有很多重要的珍贵史料,较全面地反映了厦门大学的革命风貌和学校的发展历程,影响深远,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特批专项经费支持他们编辑出版更多更好的公开出版物。

    由此可见,在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时,只有自己积极主动,抓住重点,定位准确,才能掌握发言权。今年,我们与校长办公室合作,拟编辑出版《武汉大学年鉴(2008年)卷》,目前,此项工作正按预定计划顺利进行,预计年底可以公开出版。紧跟形势,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抓住机遇、作出成绩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加强多方合作,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武汉大学档案馆目前仅局限于和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其实,我们还可以和学校的有关院系、研究所甚或各地的校友会等进行广泛的联系和交流,互助合作,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近两年,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学院等纷纷举办院庆活动,法学院还成立了韩德培法学基金会。在开展这些工作时,学院首先会派人到档案馆查阅、复印有关档案、资料,然后再安排专人对相关资料进行组织编写,如果档案馆能事先和他们取得联系,了解工作详情,主动承担这部分工作任务,这样既节省了各学院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方便,也为档案馆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双方合作,可以实现共赢。因为档案馆自身对馆藏信息资源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肯定比其他人多,在查阅和选取档案信息时能做到更全面、更具体、更详细,保证工作质量。

    作为百年名校的武汉大学,知名校友遍布全世界,我们可以和各地校友会多沟通和交流,不仅利用馆藏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多方资源编辑出版知名校友系列丛书,或按年代,或按学科等系统地介绍我校不同历史时期的名人、校友,更广泛、深入地宣传武汉大学和武汉大学的校园文化,树立一流的学校品牌。

    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式上,不单只是出版书、刊等印刷品或宣传、展览等方式,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已经编辑制作好的武汉大学校史展内容以电子版的形式在档案馆的网页上展出,还可以选取名人档案中最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档案制作成电子版,挂在档案馆的网页上,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宣传和教育作用;也可以将校史展内容,印刷成32开版的《武汉大学校史图册》,向所有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发放,向社会公众发放,而不仅仅局限于档案部门的内部交流和少数领导及单位之间的交流,不断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可以将其制作成专题纪录片,通过新闻媒体的传播,为把武汉大学“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作出贡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