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兰台文集-论档案数字化与高校档案馆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虹

    近年来,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大学品质建设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高校档案作为一种综合性信息源,它既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学校各个时期在党政管理、教学、科研、思想教育等各项活动的发展变化情况,同时又能为高校今后的改革发展提供信息保障,具有信息传递、文化沉淀和爱校教育三项功能。高校档案馆已成为弘扬办学传统、提升大学文化、凝炼大学精神、以史育人的重要舞台和爱国荣校的教育基地。

    面对当今世界全球信息化和数字化趋势的巨大冲击以及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环境的逐渐形成,大力加强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让历史以更智慧的方式走进大众,将为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创建和完善,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起到重要作用。

    一、档案信息数字化是创建和完善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工程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3年“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次学术研讨会上也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主导型的数字档案馆,即文件形成电子化,传播档案信息网络化,在线编研系统化,档案利用超市化,馆藏档案数字化,来馆利用趋零化”等一系列新理念和新设想,把高校档案馆及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2006年“全国高校档案服务工作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具体的工作目标,提出:“十一五”期间,有一定条件的高校档案部门力争完成建国以前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全国重点高校档案部门争取完成馆藏历史、党群、行政、教学等档案类的数字化工作。由此可见,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已不再是一个理论探索问题,而是一个抢抓机遇,加速实现的问题,这也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任务。

    高校档案数字化有两层涵义:一是“成品”——数字档案。利用上述的各种现代化设备把现有档案馆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再利用高校现有的局域网、校园网进行广泛利用。二是“方法”——提供数字化加工技术,按归档办法的有关规定提前介入到学校各项管理、教学、科研工作中去,指导、监督学校各立卷部门在移交纸质档案的同时,移交电子文件或电子档案,并通过校园网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电子文件的自动归档。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档案工作模式,数字化档案信息使得档案能及时归档,档案工作将变得方便、快捷、高效,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将大大提高;同时,校园网中各类档案数据库的建立,使得通过数字化系统中的信息收集模块和信息管理模块采集到的各种档案信息得到整理、分类、管理,使大量无序的信息有序化,各类数据“数出一门”,保证了高校档案馆爱国荣校素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第三,将实现高校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共享化。通过把数字化加工形成的海量电子档案信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向校园网用户提供超越时空界限的利用服务,彻底解决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地处校园内所产生的丰富的馆藏与有限展示空间的矛盾,广大青少年学生不必来实地参观,就能在任何时间得到权限许可的档案信息,真正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高校档案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高校档案网络化、数字化条件使数字校史(博物)馆成为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导运行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档案馆将开放和开发馆藏档案资源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05年,国家档案局毛福民局长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把档案馆真正建成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为此,许多高校逐步创建起校史博物馆或校史馆,不少校史博物馆或校史馆被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们充分利用档案馆丰富的校史资源,积极举办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的陈列展,发行纪念册、纪念图集、回忆文集等,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尼葛洛庞帝出版了《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书,向人们描述了数字时代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带来的各种冲击,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大潮扑面而来。建立信息存储量巨大、信息资源共享的数字化校史(博物)馆成为高校档案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近年来高校档案信息采集和存贮平台的建设,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平台的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化利用、服务平台的建设,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也为建立高校数字校史(博物)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一)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开通中国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中国科技网(CSTNET),并均与国际互联网(INTERNET)相链接。中国高校系统从1994年起,由于“211工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工程的促进,纷纷着手建设校园网,1996年底,有220所高校开通校园网并链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到2000年底,已有800余所高校的校园网陆续建成。武汉大学自2001年3月开始,将校园网建设纳入“武汉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投入4千多万元对校园网进行了两期工程建设,截至2005年8月底,两期工程建设后的校园网覆盖了全校所有的教学、办公区及校内近90%的学生宿舍楼栋、教职工宿舍区,满足了校内所有单位用户和个人用户的需要。2005年9月初,学校又完成了从武汉大学信息学部至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中地区主节点的主干光缆管道工程的建设,校园无线网络应用环境初步建成。通过两期工程的建设及后续的陆续投入,学校已经建立了一个支持广大师生使用校园网络资源的环境,并为开展教学信息化及行政管理与信息服务提供了一个应用平台。武汉大学档案馆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武汉大学档案馆”网站,内容包括档案馆概况、服务指南、业务指导、信息查询、馆藏珍品、武大人、规章制度、学会工作等八个方面。

    (二)高校档案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高校档案馆自动化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开发出数百个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专用软件,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大大改善了档案馆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也锻炼和培养出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武汉大学档案馆参与开发研制的“文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几年调试已通过专家验收并得到同行认可,2007年已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已具备档案信息的著录、检索、统计和提供利用等多项功能,并可实现在网上进行电子目录和文件全文自动著录及各种文本格式的档案全文、照片等的远程归档。同时,武汉大学档案馆还将查阅利用较多的学生学位学籍档案和一些珍贵的历史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实现了部分馆藏档案的全文检索和网上利用。截至2009年底,录入档案的数量案卷级达16万余条,文件级达82万余条,数字化档案近9万条。

    目前,国内一些高等院校的数字校史馆的建设方兴未艾,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则是其中的引领者。2003年7月,它建成了全国高校第一家船舶数字博物馆;2008年12月建成和开馆的数字档案馆标志着全国高校第一个数字档案馆建设成功。同时,上海交大数字校史博物馆也正加紧建设中。

    数字校史(博物)馆的馆藏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声、光、影、形并茂,情景交融,具象显示,档案信息的记录功能与显示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其视、听功能的全方位开发促进了青少年学生感观和理解的改变,引起学生对历史、科学、文化艺术知识更强烈的关注和审视。同时,数字校史(博物)馆寓教于乐,使传统刻板、枯燥的教育信息资源变得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走进学生的头脑、课堂和宿舍,成为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追求并实施建设的首选目标,是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导运行模式。

    三、档案信息数字化增强了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高校档案馆不仅储存着数十年乃至百多年来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文化财产,记录着一代又一代师生员工的奋斗历史,还不断积累和补充着高校创新知识、创新成果和创新人物的档案信息,这些档案信息如同一部部生动的教科书,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有深深的启迪作用。从近十多年来的实践来看,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在传承学校优良传统,提炼大学精神品质,提升大学文化层次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是也应看到,目前的工作与当前网络化、数字化形势发展的要求,与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基地设施陈旧,内容单调,陈展手段单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等,致使虽有漂亮的场馆,宝贵的资源,观众却寥寥可数。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使档案信息服务呈现出信息数字化、传递网络化、存储海量化、服务快捷化、信息共享化的特点,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传统档案馆丰富的文献实物馆藏档案为依托,以构建大容量数据库为支撑,以网络技术、多媒体处理技术、信息摄取等技术为保障,形成一个多形式的信息发布平台,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了凝聚校友饮水思源的纽带作用、爱国荣校的教育作用、推介学校的窗口作用、融资助学的媒介作用,极大地增强了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拓宽了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从宏观上来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了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化服务功能。由于现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档案馆的应用,不仅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快速获取档案网站上已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而且众多的网络用户都成为潜在的档案信息利用者,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服务对象与范围社会化,其影响力和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强化了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信息传播功能。向广大青少年传播档案中蕴涵的信息和知识是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本职能,而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高校档案馆可以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档案信息资源以数字方式存贮,并通过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相互连接,向用户快速传递,提供及时利用,实现了数字档案利用的网络化和共享化。网络用户根据利用权限,可以浏览或下载各种档案信息,信息传播的受众面扩大;数字化馆藏档案的建设,使档案用户在网络上能获取档案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果;在校园网的档案网站设立意见箱、在线交流平台等,可以及时了解青少年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形成快速有效的信息传播反馈机制。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信息传播功能大大强化了。

    (三)强化了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寓教于乐,“以档育人”,让历史以更智慧的方式走进大众,使广大青少年和公众在浏览档案馆网页,观赏网上多媒体档案专题展示,接受网上有关档案活动的咨询并参与交流等消遣和娱乐的同时,受到校史校情教育、校风校纪教育、理想信念与专业思想教育;同时,高校档案馆可以以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网络技术为手段,采取主动的、多元的、多层次的服务方式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蕴涵的精神内涵,随时在档案网站上发布各种档案信息资源,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引导”和“导航”,增强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档案信息数字化打造了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独具特色的信息服务方式

    (一)档案馆网站导航服务。我国高等院校档案馆大多都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本馆主页,主页的设计结合色彩、文字、图片等巧加布局,界面简洁、大方,主要介绍档案馆概况、服务项目、馆藏档案目录、光盘资源、网上资源等基本信息,并且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档案检索系统,同时还设置了相关网站的链接按钮,与国内外上网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一些热门网站建立动态链接,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真正起到了网站导航的作用。

    (二)网上专题展览服务。可以充分利用档案馆丰富的数字化校史档案信息资源,配合学校重要的政治活动、重要的纪念日、名人诞辰日等,并根据本校专业特色和馆藏特色,选择专题,例如校史专题、名师专题、杰出校友专题、科研与创新成果专题等,采用网上编研陈列平台和先进的陈展技术,开发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档案多媒体编研产品,发布高校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的成果,作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的辅助教材。

    (三)珍品鉴赏服务。应用多媒体技术,对馆藏档案中数字化的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视频信息、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校史文献实物珍品,解决了陈列空间有限和珍品档案保护问题,使广大青少年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珍贵照片、文献、实物,形象直观地了解到学校的历史,先贤的足迹,学长的精神、思想、科学贡献、风范品质,从中汲取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四)网上音频视频点播服务。可以在网上播放利用数字化的馆藏档案信息编辑制作成的校史影像资料、历任校长影像资料、录音资料和本校著名教授、杰出校友等人的音频视频资料及传记片,使这些档案信息直观、生动地展现,真正起到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以史育人的作用。

    (五)网上档案信息咨询服务。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上注册留言、视频实时问答等方式,由用户提出问题,档案馆即时反馈相关信息;或由档案馆根据对一段时期内用户需求的分析,提炼出用户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焦点问题,定期将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在网上公布,供浏览、使用。

    总之,全球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浪潮向档案馆提出挑战,也为高校档案馆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档案馆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为高校文化建设、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使高校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正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理想情操教育的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华新。认清形势聚焦主题全面开创高校档案服务工作的新局面[J]学校档案,2006(1)

    2.尼古拉·尼葛洛庞蒂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第1版

    3.武汉大学档案馆网页:http://sub.whu.edu.cn/dag/,2008.12.26

    4.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网页:http://archives.sjtu.edu.cn,2008.12.22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