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蓉
越南民族歌舞乐团一行一上岛,垂蓉就让人觉得特别打眼。她高挑个子,不施粉黛,一副学生模样,脸上却又显几分冷傲高贵之气。她用纯正的英语赞叹着海口的美丽:“How beautiful!”
在乐团里,垂蓉既是歌星,也是一位钢琴手。她最擅长的是独唱。她喜欢那些可以引起心灵激荡的题材。她最钟爱的一首歌叫《院里的紫花》,这是在越南十分流行的一首抒情歌曲,讲述一个忧伤的暗恋故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姑娘从窗口看到一个小伙子从院子里经过,悄悄爱上了他。她想表白,却没有勇气,毫无察觉的小伙子在院子里过来过去,当紫花开遍了院子,姑娘终于鼓起勇气要向他诉说情感时,小伙子却突然不再出现了。从此姑娘陷入了孤独的相思和热情的期待之中。紫花落满了院子,覆盖了小伙子的脚印……垂蓉身着一件饰有大片紫花的连衣裙,头戴紫花,清纯之中,弥漫着浓浓的伤感。她声情并茂,兴奋、羞怯、犹豫、失落、悔恨、期待、失望……种种情绪透过她低回深沉的唱腔,震颤着观众的心灵。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才19岁的歌星,钢琴演奏得那么娴熟,那么富有技巧,琴声和着她的歌声,时而浑厚激越,时而明亮清澈,时而华丽高雅……
垂蓉出生在越南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科技工作者,母亲来自农村,都没有多少音乐天赋。只是垂蓉从小喜欢唱歌,4岁时开始练习钢琴,7岁时进入河内音乐学院。现在,她是河内音乐学院的大学生,担任着越南国家乐队的钢琴伴奏和独奏角色。1990年,越南举办首届国家秋季钢琴比赛,垂蓉演奏的《贝多芬第三协奏曲》获得第一名。有趣的是,她唱歌原本只是业余爱好,却在1991年越南第二届轻音乐独唱比赛中很意外地获得第二名,此后,垂蓉便又以她的歌声誉满越南。
这次来中国海口,是垂蓉第一次出国演出。在海口这座美丽的城市里,她欣赏到中外的一些艺术家的演出,感觉受益匪浅,她说他们的水平高,配曲、配器相当讲究,是真正搞艺术的行家里手。
年轻漂亮的垂蓉尽管表面上冷傲,但一旦与她熟悉了,她那19岁少女的纯真自然、未经雕琢的天性便显露无遗。她好玩,一有时间就会拉个同伴上街转悠,从不觉得累,语言不通就哇里哇啦说英语,还不行,便连哇啦带打手势,让商家乐不可支。她张嘴笑的时候,会露出一口很不好看的黄黑牙齿,她就很恼火地说,小时候生病发烧,得了喉炎,大人们让她猛吃四环素,结果把牙齿吃坏了。在海口她也转了一些药店,可是就没有能治她那吃四环素吃坏了的牙齿。我建议她换一副假牙,她就瞪大眼睛,紧张地摇头摆手,那是绝对不行的!她是个不做假的人!她一定能找到根治黄黑牙、完美她形象的方法!
与垂蓉话别的时候,垂蓉很动情。她很留恋海口这个地方,但她又将返回她的祖国。她又一次唱起了连日来演唱过的那首中文歌曲《千万不要把我来忘怀》,一副真情乖巧的可人样儿。谁会忘怀她呢?我们的友谊才刚刚开始,以后隔海相望,她的歌声会从海那边飘过来。
明珠
明珠在我们眼里长得有几分洋味。开阔的前额,似有醉意的大眼睛,宽厚的嘴唇,整一副既清纯淡雅又娇媚性感的可人儿模样,加上窈窕丰满的身材,煞是惹人注目。
明珠身着洁白的演出服,和垂蓉一起走上舞台。她秀发飘散,脸上是深深的忧郁之色,没有甜笑,没有媚众,完全是歌中的少妇形象。这是一种独特的出场形式。一首《摇篷叶》,明珠浑厚的中音和垂蓉深沉的低音珠联璧合,如泣如诉向人们表达着早婚姑娘叹惜青春年华不再的沉郁心情。明珠,这位红透越南歌坛的歌星,以她独具魅力的气质和歌声一下子就征服了海口的观众,走进了海口观众的心里。
1985年,正在河内综合大学文学、外语系第三年级上学的明珠,被选去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她演唱的《召唤全世界起来,反对核战争》深受欢迎。回来以后,她开始有了自己的观众,并开始在电视台露面。那年她才17岁。但那几年明珠不大参加比赛,她认为要参赛就得获头奖。等她决定参赛时,她果然连连夺冠:1990年获得国家歌咏比赛金牌奖;1991年获得河内金歌喉大赛一等奖。一时间,明珠蜚声越南歌坛,成了家喻户晓的歌唱明星。
但是从那以后,明珠就不大参加比赛了。她说比赛得奖只是让人们承认你的歌唱才华,并不是代表你唱歌的目的,应该把机会让给后来者。明珠说她并不打算唱一辈子歌,她想当一个商业家再到某个名牌学校进修,然后结婚,成为一个好妻子,帮助成功丈夫的事业。总而言之,人应该有多种选择,她不想吊在一棵树上,而希望不断尝试新的事业领域。即使不一定成功,尝试的过程也会给她带来快乐。她不喜欢在歌舞厅演唱,认为歌舞厅是供人娱乐消遣的,人们吃着喝着,并不是为了享受艺术,这时的歌手也只是一台没有心灵的唱歌机器而已。但在海口的一些歌舞厅做专场演出时,明珠唱得一点也不马虎,因为这是接待者安排的艺术交流形式之一,观众是经过精心过滤的,没有平常的那种娱乐性质,作为一个代表越南的歌星,她必须为自己的演唱负责。她平淡的语气里,透出一份对艺术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
明珠是迷人的,一如她的歌在海口的这些日子,她以她的歌声、她的柔媚形象赢得了不少朋友。有人送她时装,有人跟场看她演唱,甚至有人挽留她留在海南。她感动得唱起了她喜欢的那首歌《迷莫萨》——为什么你来,为什么来到这块土地,在这儿长得这么美……天水茫茫,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因为你爱,爱这里松涛沙沙,爱这有甘甜的泉水,爱这充满花香的城市……忧伤的,深沉的,华丽的声音在空中飘荡,震撼了每一个听众的心。唱着唱着,明珠泪流满面。她就像迷莫萨——来自法国的无名之花,默默地展示着自己的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今,她要归去,她的风采却会留下。
阮玉梨
绿色的草地,青翠的灌木丛,白色的斑花开得正鲜。迷人的春天到了,姑娘们快乐地跳起了舞蹈——越南民族歌舞乐团的三人舞《花舞》,向海口观众送来了一派浓郁的越南春天的风情,表演者是越南优秀艺术家、著名舞蹈演员阮玉梨和她的伴舞玉碧、玉筝。玉梨绿衣白裙,赤足飘出,头饰的红花就成了绿草地上的点缀。只见她玉体巧旋,羽扇翻飞,举手投足之间,显示出良好的艺术素质和深厚的舞蹈功力。28年的舞蹈生涯,已使得玉梨的艺术炉火纯青。
玉梨出身于越南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全家没有一个搞艺术的,但她几乎从小就表现出对歌舞的浓厚兴趣,并在小伙伴们中有了出类拔萃的地位。1963年,8岁的玉梨参加了文工团,后被选送到7年制的越南中级舞蹈学校学习,然后到大学进修4年,受训于苏联舞蹈专家。她在艺术上不断地取得成功,不断地获得荣誉。1973年,她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十届国际青年大学生联欢节,主演舞蹈《风暴的春天》,得到了金奖。那是她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她为自己、为她的祖国争了光。
玉梨在艺术上日臻成熟。越南《人民报》《文艺报》对她争相报道,评价她演出风格独特,表演富于魅力。至今,她已创作了100多个舞蹈作品。1984年,越南政府授予她“优秀艺术家”称号。玉梨誉满越南,她的舞蹈艺术形象从此深入人心。
玉梨20多年来,在20多个国家演出过,中国、苏联、波兰、印度、日本……这些国家都留下了她美好的艺术形象。她用生硬的中国话告诉我,她这是第二次来中国,第一次是在1964年,中国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越南歌舞片《义静苏维埃起义》,她饰演小主角。那年她才9岁。所以这次来海南,一过了中越边境,见到中国人,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朋友,她倍感亲切、愉快。她相信,中越两国风俗相近,人心也一定能够相通。她表示,她将争取常到中国来,为中越两国的艺术交流尽一份应尽的微薄之力。
岁月流逝,玉梨已35岁。作为女人,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是一位月弓手(吉他手),全力支持她的事业,女儿是一位歌手,前途辉煌。作为一个舞蹈家,她似乎不再年轻,但却令人感到她的艺术正处在上升时期。越南《妇女报》《文艺报》等新闻媒体正着手将她的艺术生涯写成文学传记,作为越南艺术界光芒四射的一颗红星,玉梨将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也将留在海口观众的心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